Skip navigation

DSpace

機構典藏 DSpace 系統致力於保存各式數位資料(如:文字、圖片、PDF)並使其易於取用。

點此認識 DSpace
DSpace logo
English
中文
  • 瀏覽論文
    • 校院系所
    • 出版年
    • 作者
    • 標題
    • 關鍵字
  • 搜尋 TDR
  • 授權 Q&A
    • 我的頁面
    • 接受 E-mail 通知
    • 編輯個人資料
  1. NTU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Repository
  2. 文學院
  3. 中國文學系
請用此 Handle URI 來引用此文件: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64097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值語言
dc.contributor.advisor洪淑苓
dc.contributor.authorChien-Chih Liuen
dc.contributor.author劉建志zh_TW
dc.date.accessioned2021-06-16T17:29:52Z-
dc.date.available2012-12-25
dc.date.copyright2012-08-20
dc.date.issued2012
dc.date.submitted2012-08-16
dc.identifier.citation壹、古籍
(先秦)荀子,《荀子今註今譯》,熊公哲註譯,台北:商務印書,1975。
(先秦)列子,《新譯列子讀本》,莊萬壽注譯,台北:三民,1979。
(漢) 劉向,《說苑今註今譯》,盧元駿註譯,台北:商務印書,1977。
(宋) 歐陽修,《歐陽修全集上冊》,台北:世界書局,1963。
(元) 吳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收於《百部叢書集成•學海類編4》,台北:藝文,1967。
(明) 馮夢龍,《警世通言》,楊家駱編,台北:鼎文,1974。

貳、近人論著
一、專書著作
方文山,《中國風•歌詞裡的文字遊戲》,台北:第一人稱傳播事業出版,2008。
方文山,《青花瓷—隱藏在釉色裡的文字秘密》,臺北:大西洋圖書公司出版,1968
五月天,《下課後,怪獸家點名!》,台北:台灣國際角川書店出版,2010。
五月天阿信,《happy birthday》,台北:平裝本出版,2006。
史亞平,《第19屆金曲獎流行音樂類專刊》,台北:行政院新聞局出版,2008。
李格弟/夏宇,《這隻斑馬》,台北:夏宇出版,2010年。
李格弟/夏宇,《那隻斑馬》,台北:夏宇出版,2010年。
李佩璇,《硬地拾記 台灣創作音樂筆錄》,台灣音樂文化國際交流協會出版,2005。
阿信,《浪漫的逃亡》,台北:相信音樂發行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出版,2008年2月。
洪淑苓,《現代詩新版圖》,台北:秀威資訊科技,2004。
席慕容,《七里香》,台北:圓神出版,2000。
洪翠娥,《霍克海默與阿多諾對「文化工業」的批判》,台北:唐山出版,1988。
段鍾沂,《滾石30專輯全紀錄 1981∼》,台北:滾石文化出版,2011。
馬世芳,《昨日書》,頁196。台北:新經典圖文傳播出版,2010。
夏宇,《Salsa》,台北:夏宇出版,2011。
師永剛、樓河編著,《鄧麗君私房相冊》,台北:聯經出版,2005。
秦慧珠發行,《台北縣影像筆記之二 搖滾青春夢—貢寮國際海洋音樂祭2000-2008》,台北縣政府觀光旅遊局出版,2009年6月。
陳大為,《盡是魅影的城國》,台北:時報出版,2001。
陳大為,《存在的斷層掃描—羅門都市詩論》,台北:文史哲出版,1998
陳大為,《亞洲中文現代詩的都市書寫》,台北:萬卷樓圖書出版,2001。
陳綺貞,《夏季練習曲2010-2011巡迴場刊》台北:添翼創越出版,2011。
陳學明,《文化工業》,台北:揚智文化出版,1996。
黃炳寅,《中國音樂與文學史話集》,台北:國家出版社,1982。
黃鈞、徐希博主編,《京劇文化詞典》,上海:世紀出版集團漢語大詞典出版社出版,2001。
張小虹,《性/別研究讀本》,台北:麥田出版,1998。
張小虹,《性與認同政治 : 台灣的同性戀論述》,台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1996。
張小虹,《性帝國主義》,台北:聯合文學出版,1996。
張小虹,《性別的美學/政治:西方女性主義文學批評與當代台灣文學研究》,台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1996。
張小虹,《慾望新地圖:性別、同志學》,台北:聯合文學出版,1996。
張小虹,《性別越界:女性主義文學理論與批評》,台北:聯合文學出版,1995。
張老師,《張老師月刊》,台北:張老師出版,1977-。
張老師,《生活裏的貼心話》,台北:張老師出版,台北:張老師出版,1992。
張老師,《悸動的靑春:如何與人交往》,台北:張老師出版,1992。
張老師,《孩子,你在想什麼?親子溝通的藝術》,台北:張老師出版,1992。
張老師,《心中的自畫像:如何認識自己》,台北:張老師出版,1991。
張鐵志,《時代的噪音》,台北:印刻文學出版,2010。
幾米,《地下鐵》,台北:大塊出版,2001。
盧廣仲,《100種熱血生活週記》,台北:三采文化,2012。
蘇俊賓,《第20屆金曲獎流行音樂類專刊》,台北:行政院新聞局,2009。
LOMO Taiwan Group,《就是愛LOMO》,台北:時報,2007。
久石讓,《感動如此創造》,台北:麥田出版,2008。
吉本芭娜娜,《廚房》,吳繼文譯,台北:時報出版,1999
村上春樹,《村上春樹雜文集》,賴明珠譯,台北:時報出版,2012。
暮澤剛巳,《當代藝術關鍵詞100》,台北:麥田出版,2011。
Andy Bennett,《流行音樂的文化》,孫憶南譯,書林出版,2004。
Italo Calvino,《看不見的城市》,王志弘譯,台北:時報出版,1993。
Kenneth and Valerie McLeish,《古典音樂小百科》,高士彥譯,台北:世界文物出版,1996。
Peter Wicke,《搖滾樂的再思考》,郭政倫譯,台北:揚智文化出版,2000。
Wiswa Szymborska,《辛波絲卡詩選》,陳黎、張芬齡譯,台北:寶瓶文化出版,2011。

二、期刊論文
王思文、張弘遠,〈地方新興節慶活動對於地方觀光發展效益研討—以參觀遊客滿意度進行分析〉,《致理技術學院島嶼觀光研究 》第3卷第3期,2010年9月。
王少靜,〈當代流行歌詞的文化底蘊及其審美風貌〉,《延安大學學報》,第31卷第4期,2009年8月。頁83-87。
王永慧,〈在傳統文化中構築流行音樂—周杰倫”中國風”歌曲解讀〉,《音樂探索》,第2010卷第1期,2010年3月。頁74-76。
王笑楠,〈論周杰倫”中國風”歌曲的懷舊情結〉,《中州學刊》,第3期,2008年5月。頁224-226。
王梅,〈現代流行歌曲流行、發展之思考〉,《湖北函授大學學報》,第22卷第3期,2009年9月。頁150-151。
王國良,〈音樂藝術中的雅與俗—談唐詩宋詞與流行音樂〉,《信陽師範學院學報》,第27卷第5期,2007年10月。頁81-83。
石計生,〈社會環境中的感覺建構:寶島歌后紀露霞歌謠演唱史與台灣民歌之研究〉,《社會理論學報》,第12卷第2期,2009年。
李永豔,〈淺析古典詩詞融入當代流行歌曲的原因〉,《十堰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22卷第2期,2009年4月。頁63-65。
李孟霏、慶振軒,〈歌詞別是一家—宋詞與當代流行歌曲比較研究札記之一〉,《語文學刊》,第 2009卷第8B期,2009年8月。頁133-134。
李新、王海龍,〈論影視歌曲中的古典詩詞內蘊〉,《電影評介》,第2009卷第13期,2009年6月。頁56、68。
吳文瀚,〈論當代流行歌曲的類型劃分〉,《美與時代》,第2009卷7B期,2009年7月。頁69-70。
宋秋敏,〈唐宋詞與當代流行歌曲情愛主題之比較〉,《南都學壇》,第31卷第3期,2011年5月。頁61-65。
周曉瑩、劉茜,〈“中國風”流行歌曲的審美特徵研究〉,《大舞台》,第2010卷第9期,2010年9月。頁130-131。
林珍瑩,〈「文學與音樂」之課程設計—以流行音樂為例,談文學與音樂之關係〉, 《高雄師大學報》,2008年6月,第24期,頁87-104。
高桂惠,〈世道與末技—《三言》、《二拍》演述世相與書寫大眾初探〉,《漢學研究》,第25卷第1期,2007年。頁283-312。
郝世寧,〈析流行歌曲歌詞的超常搭配現象〉,《語文學刊》,第 2010卷第6A期,2010年6月。頁21-22。
陳巧歆,〈從「西門紅樓河岸留言」看Live House小眾音樂聽眾的消費者行為〉, 《藝術欣賞 》,第7卷第3期,2011年6月。頁42-45。
陳自勤,〈歌曲傳播途徑的思考〉,《安徽師範大學學報》,第37卷第4期,2009年7月。頁467-470。
陳君凡,〈也談流行歌曲〉,《美與時代》,第2010卷第3B期,2010年3月。頁52-54。
陳君丹,〈唐宋詞與當代流行歌曲的社會功能之比較〉,《湖北第二師範學院學報》,第26卷第12期,2009年12月。頁17-20。
陳梅,〈試論周杰倫歌詞語言的陌生化〉,《柳州師專學報》,第21卷第3期,2006年9月。頁27-30。
陳煜斕,〈現代歌詞與中國新文學〉,《中州學刊》,第2006卷第1期,2006年1月。頁231-235。
陳嘯文,〈流行歌詞的詩意化寫作—方文山歌詞研究〉,《現代語文》,第 2008卷第28期,2008年10月。頁117-119。
陳富容,〈現代華語流行歌詞格律初探〉,《逢甲人文社會學報》,第22期,2011年6月,頁75-100。
曹軍英,〈論詩歌在流行歌曲中的傳播〉,《宜春學院學報》第32卷第6期,2010年6月。頁155-157。
戚杰強、譚燕瑜,〈當代中國青年愛情觀的變遷—對建國以來流行愛情歌曲的抽樣分析〉,《西北人口》,第四期第28卷,2007年。頁68-71。
陶娟,〈從篇章語言學理論談流行歌曲歌詞的結構銜接〉,《現代語文》, 第2008卷24期,2008年8月。頁140-141。
崔婭輝,〈流行歌曲歌詞中重疊現象探析〉,《現代語文》, 第2008卷第36期,2008年12月。頁53-55。
黃致穎,〈結合文化與創意能量的觀光節慶:音樂祭〉,《臺灣經濟研究月刊 》,第33卷第8期,2010年8月。頁46-52。
張清郎,〈「台灣歌曲」之「字調、詞句調」(Words)與「曲調、歌調」(Melody)之美學關係〉,《音樂研究》,第 13期,2009年5月。頁157-208。
喬金果,〈愛在月光下完美—解讀周杰倫愛情歌曲中的悲劇美〉,《美與時代》, 第2010卷第7B期,2010年7月。頁115-116。
萬志全,〈當代流行歌曲的審美缺失與歷史使命〉,《贛南師範學院學報》,第四期,2008年8月。頁63-66。
葛金平,〈論流行音樂與古典詩詞的關係〉,《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第 2卷第3期2010年6月。頁137-138。
喻越,〈論方文山詞作對古典詩詞的再創造〉,《文學教育》 ,第2011卷第1A期2011年1月。頁122-123。
蔡靜,〈淺析當代流行歌曲中的古典詩詞意蘊〉,《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8卷第3期,2010年9月。頁91-94。

三、碩博士論文
江亭誼,2009,《華語流行歌曲中國風現象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語文教學碩士班論文
李雨珍,2007,《數位時代下台灣音樂人之創作行為研究》,元智大學資訊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泳杰,2007,《國語流行歌曲成為經典之過程:以紅包場作為實踐場域》,台大社會科學院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怡君,2008,《地方節慶的網絡治理模式—以貢寮國際海洋音樂祭為例》,台大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系碩士論文
林怡瑄,2003,《台灣「獨立唱片」研究》,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學位論文
黃筱晰,2011,《流行音樂應用五聲音階素材的研究—「以2003–2008年為例」》,國立台北教育大學音樂學系音樂教學碩士班論文
趙丹瑜,2011,《野台世代之歌—一個搖滾音樂祭的崩世光景》,台大新聞所深度報導碩士論文
劉哲浩,2009,《台北市公館地區Live House消費者生活型態之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文化產業學系暨藝文產業設計與經營碩士論文
劉祐銘,2010,《台灣國語流行歌曲歌詞用韻研究(1998∼2008)》,靜宜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學位論文。
謝光萍,2006,《誰在那裡聽自己的歌── 台北live house 樂迷與音樂場景》,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四、報刊雜誌
江芷稜,〈陳綺貞迷攝影 林嘉欣為她標相機〉,《聯合報》,2008年9月1日。
吳牧青,〈愛恨請自便 獨立廠牌與主流廠牌的邊緣人—張懸專訪〉,《破報》復刊414號。2006年05-06月
馬世芳,〈流行樂是社會的鏡子〉,《自由時報》副刊,2009年2月5日。
袁豫安,〈五月天千萬防盜版 預購送演唱會門票〉,《自由時報》2008年10月7日。
潘采萱,〈魏如萱 我在安慰別人的時候,也在安為我自己〉,《the big issue》,第13期,大智文創志業出版,頁60-61,2011年4月。
潘采萱,〈My Favorite Brands〉,《The big issue》,第1期,大智文創志業出版,頁49∼51,2010年4月。
潘巧芝,〈搖滾直到末日盡頭〉,《KKBOX》第13期,頁36-41,布克文化出版,2012。
蘇打綠樂團,《sodazine》,第三期,林暐哲音樂社出版,2007。
蘇打綠樂團,《sodazine》,第五期,林暐哲音樂社出版,2007。
雜誌編輯室撰,〈當亞洲天團碰上日本寫真大師〉,《FUNSWANT》雜誌,第5期,頁16-23,放肆玩娛樂股份有限公司出版,2008年。
雜誌編輯室撰,〈孕育流行音樂的聖殿 探訪台北Live House的現場魅力〉,《KKBOX音樂誌》,第7期,頁46-55,布克文化出版,2011。
雜誌編輯室撰,〈台灣近代流行音樂大事紀〉,《KKBOX音樂誌》,第11期,頁49-55,布克文化出版,2011。
參、影音資料
王力宏 1995年專輯《情敵貝多芬》CD。Sony。
2005年專輯《蓋世英雄》CD。Sony。
2010年專輯《十八般武藝》CD。Sony。
王芷蕾 1985年專輯《王芷蕾的天空》CD。飛碟唱片。
五月天樂團 2000年作品《愛情萬歲》CD。滾石唱片。
2001年專輯《人生海海》CD。滾石唱片。
2004年專輯《神的孩子都在跳舞》CD。滾石唱片。
2005年專輯《知足 最真傑作集》CD 。滾石唱片。
2011年專輯《第二人生》CD。環球唱片。
伍思凱2003年專輯《愛的鋼琴手》CD。新力唱片。
李泰祥1985年專輯《錯誤》黑膠唱片。滾石唱片。
阿牛1999年專輯《愛我久久》CD。滾石唱片。
周杰倫 2001年專輯《范特西》CD。阿爾發。
2003年專輯《葉惠美》CD。阿爾發。
2004年專輯《七里香》CD。阿爾發。
2005年專輯《11月的蕭邦》CD。阿爾發。
2006年EP《霍元甲EP》CD。阿爾發。
2006年專輯《依然范特西》CD。阿爾發。
2007年專輯《我很忙》CD。杰威爾。
來吧!焙焙 2010年專輯《無所畏懼與寬容》CD。彎的公司。
林強 1990年專輯《向前走》CD。滾石唱片。
胡德夫 2005年專輯《匆匆》CD。參拾柒度。
南拳媽媽 2010年專輯《決鬥巴哈》CD。阿爾發。由台灣SONY發行唱片。
夏宇 2002年專輯《夏宇愈混樂隊》CD。新力音樂出版。
徐佳瑩 2009年專輯《LaLa首張創作專輯》CD。亞神音樂。
陳昇 1992年專輯《別讓我哭》CD。滾石唱片。
1994年專輯《風箏》CD。滾石唱片。
2006年專輯《這些人,那些人》CD。滾石唱片。
2008年專輯《美麗的邂逅》CD。滾石唱片。
2009年專輯《美麗的邂逅》CD。滾石唱片。
2010年專輯《P.S.是的 我在台北》CD。滾石唱片。
陳珊妮 2000年專輯《完美的呻吟》CD。魔岩唱片。
2008年專輯《如果有一件事是重要的》CD。亞神娛樂。
陳綺貞 2001年專輯《Demo 3》CD。魔岩唱片。
2004年單曲《after 17》CD。cheerego.com。
2005年專輯《華麗的冒險》CD。艾迴唱片。
2008年單曲《失敗者的飛翔》CD。cheerego.com。
黃建為 2011年專輯《再一次旅行》CD。風潮音樂。
陶喆 2002年專輯《黑色柳丁》CD。艾迴唱片。
2005年專輯《太平盛世》CD。EMI。
張惠妹 2009年專輯《阿密特 意識》CD。金牌大風。
張懸 2007年專輯《親愛的...我還不知道》CD。SONY。
2009年專輯《城市》CD。SONY。
棉花糖 2010年專輯《再見王子》CD。亞神音樂。
絲襪小姐 2010專輯《就等故事都經過》CD。注意音樂。
雷光夏 2003年專輯《時間的密語》CD。SONY。
銀霞 1979年專輯《蘭花草》CD。海山唱片。
戴佩妮 2002年專輯《Just sing it》CD。EMI。
羅大佑 1982年專輯《之乎者也》CD。滾石唱片。
蘇打綠 2006年單曲《遲到千年》CD。林暐哲音樂社。
2006年專輯《小宇宙》CD。林暐哲音樂社。
2007年專輯《無與倫比的美麗》CD。林暐哲音樂社。
2008年專輯《陪我歌唱Live CD》CD。林暐哲音樂社。
2009年專輯《春•日光》CD。環球唱片。
合輯 1977年《金韻獎第一輯》CD。
蕭雅全,《第36個故事》,蕭雅全編導,蕭瑞嵐製片,侯孝賢監製。(臺北:原子映象,2010)
盧廣仲《革命前夕的錄音日記》DVD。添翼創越。
肆、網路資料
1. 維基百科:
切.格瓦拉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8%87%C2%B7%E6%A0%BC%E7%93%A6%E6%8B%89
香格里拉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A6%99%E6%A0%BC%E9%87%8C%E6%8B%89
《我身騎白馬》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88%91%E8%BA%AB%E9%A8%8E%E7% 99%BD%E9%A6%AC
阿密特意識專輯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8%BF%E5%AF%86%E7%89%B9
絲襪小姐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B5%B2%E8%A5%AA%E5%B0%8F%E5%A7%90
胡士托音樂節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3%A1%E5%A3%AB%E6%89%98%E9%9F%B3%E6%A8%82%E7%AF%80
2. SONY官網資料:
http://www.sonymusic.com.tw/album_info.php?al_prodno=82876782262
3. 趨勢教育基金會講座錄影:
http://www.trend.org/briefing_info.php?pid=81
4. 反國光石化聯盟活動:
http://tepu-cd.blogspot.com/
5. 三鶯部落自救會網址:
http://sanyingtribe.blogspot.com/search/label/%E6%8A%97%E7%88%AD%E5%B0%BE%E7%89%99
6. 新浪新聞相關報導:
http://ent.sina.com.hk/news/5478/4/1/679992/1.html
http://dailynews.sina.com/bg/ent/music/sinacn/20110915/04132769446.html
7. 蘇打綠MV資料: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0zcewViKsI
8. SNAPPP雜誌官網
http://www.snappp.com/
9. 團體棉花糖部落格
http://katncandix2.pixnet.net/blog/post/3506405
dc.identifier.uri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64097-
dc.description.abstract本論文討論1990∼2011年間,台灣創作型歌手及樂團的流行歌曲創作,兼採文學研究及文化研究的方法,以「流行歌曲」為一種特殊型態的「文體」,並以創作型歌手和樂團為該文體的「作者」。文學研究部份討論當代流行歌曲作品的源流、主題、內涵、文體特徵、及創作型歌手的創作意識。文化研究部份探討創作型歌手、閱聽人、音樂節、live house、以及獨立音樂和文藝青年文化之間的交互作用,以立體的呈現流行歌曲在當代扮演的文化力量。
本論文共分六章,第一章說明研究動機、研究範圍及方法,並作文獻回顧。第二章說明當代流行歌曲的源流,分別從詞、曲兩方面觀察流行歌曲與其他文體的互動,互動的對象包括中國古典詩歌、現代詩、西方古典樂、中國傳統劇曲音樂、台灣傳統劇曲音樂及地方音樂,並討論這些互動產生的意義,第三章討論當代流行歌曲的主題與內涵,以說明當代流行歌曲在創作型歌手的作品中,呈現出主題多元的特色。第四章討論當代流行音樂的創作意識及文體特徵,藉由「概念專輯」及「個性書寫」兩個主題探討,最後並總結在流行歌曲的文體特徵及美學意圖的闡發。第五章討論流行歌曲相關文化議題,藉由音樂節、live house等流行歌曲流布的場域說明創作者、閱聽人、流行歌曲的種種互動關係,以立體呈現流行歌曲這個文體的樣貌,最後並討論流行歌曲與當代青年文化間的種種關係。第六章則為結論。
本研究旨在對當代創作型歌手的作品定位,並認為這些作品具備足夠的文學性,不論就作品文學意義或是文化意義而言,都應繫屬於當代詩歌的一環。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This thesis discusses the pop music creation made by Taiwanese creative singers and bands from 1990 to 2011, via the method of literary studies and cultural studies. The thesis regards “the pop music” as a special type of “stylistic” and regards the creative singers and bands as the “authors” of such stylistic. In the literary studies parts, it discusses the origin, theme, content, stylistic feature of contemporary pop music, and the singer’s creative consciousness. As to the cultural studies part, it research on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singers, audience, music festival, live house, independent music and young artists culture, with the intent of thoroughly presenting the cultural influence of pop music on this generation.
This thesis includes six chapters. Chapter 1 illustrates the research motive, range, methodology, and references. Chapter 2 explains the origins of contemporary pop music, observing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pop music and other stylistics including Chinese classic poetry, modern poetry, western classic music, Chinese traditional opera, Taiwanese traditional opera, and folk music from the aspects of lyric and melody. This chapter also discusses the meaning of such interactions. Chapter 3 discusses the theme and the content of contemporary pop music in order to explain the diverse feature of contemporary pop music in creative singer’s works. Chapter 4 elaborates the creative consciousness and the stylistic features of contemporary pop music through the two themes of “conceptual album” and “personalized writing”, concluding at the points of stylistic feature and the expression of aesthetic intent. Chapter 5 discusses the related cultural issues to the pop music, via stating the spread from the music festivals to live houses, to explain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creators, audience, and songs and to present the stylistic feature of pop music, This chapter also discusses sever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pop music and contemporary youth culture in the end.Chapter 6 is the conclusion.
The purpose of this thesis is to locate the works of contemporary creative singer’s and to stress their literary characteristics. No matter from the view of the meaning of contemporary pop music itself or the meaning of culture, these pop songs shall all be regarded as part of contempory poetry.
en
dc.description.provenanceMade available in DSpace on 2021-06-16T17:29:52Z (GMT). No. of bitstreams: 1
ntu-101-R98121004-1.pdf: 2225794 bytes, checksum: d8dad1166e3f4899f53fca4e9147e8dc (MD5)
Previous issue date: 2012
en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目錄
誌謝 ii
摘要 iv
Abstract v
目錄 v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3
第三節 文獻回顧 6
一、 文學研究 6
二、 文化研究 8
三、 其他 8
第二章 當代流行歌曲的創作源流 11
第一節 當代流行歌曲與古典詩歌傳統的關係 12
一、 直接襲用整首古典詩歌 14
二、 引作典故並加以創發 15
三、 模擬「中國風」的歌詞創作 22
第二節 當代流行歌曲與現代詩的交滲 29
一、 歌詞襲用與改編 30
二、 現代詩人與創作型歌手的共生關係 34
三、 創作型歌手作品中的現代詩色彩 43
第二節 當代流行歌曲在音樂上的挪用與創新 46
一、 從西方古典樂上的引用 47
二、 中國傳統戲曲音樂的挪用與創新 53
三、 從台灣歌仔戲及地方音樂的挪用與創新 61
第三章 當代流行歌曲的主題與內涵 67
第一節 城市生活與歸屬感 69
一、 與城市共存的可能 71
二、 城市中的歸屬感 75
第二節 青春、夢想與成長 78
一、 青春書寫與成長的困惑 79
二、 夢想的描繪與追尋 85
第三節 生存情境與搖滾精神 90
一、 面對逆境與留名問題 91
二、 愛與和平 95
第四節 愛情類型與詮釋 100
一、 兩情相悅 100
二、 一廂情願 102
三、 同志愛情 106
四、 多角關係 109
第四章 當代流行歌曲的創作意識與文體特徵 117
第一節 以概念專輯為例 118
一、 蘇打綠樂團《春•日光》 119
二、 五月天樂團《後•青春期的詩》 127
三、 概念專輯關於曲序、曲目間間隔和主題的其他討論 138
第二節 以個性書寫為例 142
一、 創作型歌手舉例:雷光夏 143
二、 創作型歌手的創作態度 150
第三節 流行歌曲的文體特徵及美學意圖 154
第五章 當代流行歌曲與相關文化議題 159
第一節 台灣主要音樂節的理念與變貌 160
第二節 台北主要live house的經營理念 166
第三節 獨立與非獨立音樂的文化意義及其反思 169
一、 獨立音樂與主流音樂文化的辯證關係 169
二、 接受群眾問題:獨立音樂與文青文化 174
第六章 結論 185
參考文獻 190
附錄 199
dc.language.isozh-TW
dc.title當代國語流行歌曲創作及相關問題之研究
— 90年代迄今之考察
zh_TW
dc.titleThe Research on Contemporary Chinese Pop Music Creation and Related Issue — since 1990 to 2011en
dc.typeThesis
dc.date.schoolyear100-2
dc.description.degree碩士
dc.contributor.oralexamcommittee石計生,許子漢
dc.subject.keyword流行歌曲,創作型歌手,樂團,文體,概念專輯,個性書寫,青年文化,zh_TW
dc.subject.keywordpop music,creative singer,band,stylistic,conceptual album,personalized writing,youth culture,en
dc.relation.page251
dc.rights.note有償授權
dc.date.accepted2012-08-16
dc.contributor.author-college文學院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dept中國文學研究所zh_TW
顯示於系所單位:中國文學系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 
ntu-101-1.pdf
  目前未授權公開取用
2.17 MBAdobe PDF
顯示文件簡單紀錄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

社群連結
聯絡資訊
10617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No.1 Sec.4, Roosevelt Rd., Taipei, Taiwan, R.O.C. 106
Tel: (02)33662353
Email: ntuetds@ntu.edu.tw
意見箱
相關連結
館藏目錄
國內圖書館整合查詢 MetaCat
臺大學術典藏 NTU Scholars
臺大圖書館數位典藏館
本站聲明
© NT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