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navigation

DSpace

機構典藏 DSpace 系統致力於保存各式數位資料(如:文字、圖片、PDF)並使其易於取用。

點此認識 DSpace
DSpace logo
English
中文
  • 瀏覽論文
    • 校院系所
    • 出版年
    • 作者
    • 標題
    • 關鍵字
  • 搜尋 TDR
  • 授權 Q&A
    • 我的頁面
    • 接受 E-mail 通知
    • 編輯個人資料
  1. NTU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Repository
  2. 法律學院
  3. 科際整合法律學研究所
請用此 Handle URI 來引用此文件: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6223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值語言
dc.contributor.advisor謝銘洋(Ming-Yan Shieh)
dc.contributor.authorHsiao-Ling Linen
dc.contributor.author林筱瓴zh_TW
dc.date.accessioned2021-05-16T16:23:29Z-
dc.date.available2013-09-10
dc.date.available2021-05-16T16:23:29Z-
dc.date.copyright2013-09-10
dc.date.issued2013
dc.date.submitted2013-09-06
dc.identifier.citation中文文獻
王澤鑑(1996),《不當得利》,頁243-244,台北市:自刊。
王澤鑑 (2005),<損害賠償法的體系、請求權基礎、歸責原則及發展趨勢>,《月旦法學》,119期,頁126-138。
余麗貞(2010),《臺灣地區殺人案件量刑因素之研究》,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治安 (2011),<解構著作權法的損害賠償方程式--以著作財產權之侵害為中心>,《政大法學評論》,124期,頁299-378。
林琬真、郭宗廷、張桐嘉、顏厥安、陳昭如、林守德 (December 2012),<利用機器學習於中文法律文件之標記、案件分類及量刑預測>,《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nd Chinese Language Processing》,17卷4期,頁49-68。
林嘉敏、卜小蝶 (2004),<司法官對法律文獻資源之資訊行為探究>,《圖書資訊學刊》,2卷3/4期,頁59-80。
邱聯恭(2000),<程序選擇權之法理>,《程序選擇權論》,頁66-68,台北市:自刊。
范建得 (2003),<智慧財產權鑑價在損害賠償案件中之運用>,《臺北大學法學論叢》,52期,頁199-225。
章忠信 (2003),<「科技保護措施」與著作的「合理使用」>。
章忠信 (2012),<美國著作權登記制度研究>。
章忠信(2010),《著作權法逐條釋義》,頁220,台北市:五南。
許忠信(1994),《著作權侵害之損害賠償責任》,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
郭豫珍(2007),《法官量刑影響因素之實證研究》,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博士論文。
陳哲賢(2011),《專利侵權判決賠償金額影響因素之實證探討》,國立交通大學管理學院經營管理學程碩士論文。
陳凱君(2010),《著作權損害賠償之探討—以美國及台灣法制為中心》,國立交通大學管理學院科技法律學程碩士論文。
曾世雄(2002),《損害賠償法原理》,頁 154-163,台北市:新學林。
湯德宗(政府資訊公開請求權入憲之研究>,《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五輯》,頁 261 -291,台北:中央研究院法律所籌備處。
越方如(2009),《我國著作權法刑事案件中影響量刑因素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玉婷(2012),《以文字探勘技術產製求/量刑因子之研究—以我國智慧財產權法律為中心探討》,東吳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
黃秀忠(2011),《智慧財產權損害賠償之計算-兼論「擇一請求」於訴訟法上的性質》,東吳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
黃茂榮(2003),《債法總論》,405,台北市:植根。
黃國昌 (2009),<法學實證研究方法初探>,《月旦法學》,175期,頁142-153。
廖宣懿(2010),《著作財產權侵害之法定賠償制度之研究》,國立臺北大學法律學系法律專業組碩士論文。
劉孔中 (2011),<論智慧財產權法之一般理論>。
劉孔中、謝銘洋、馮震宇 (2012),<著作權判決實證研究--從智財法院成立後三年相關判決出發>,《月旦法學》,203期,頁47-62。
蔡至欣、賴玲玲 (2011),<虛擬社群的資訊分享行為>,《圖書資訊學刊》,9卷1期,頁161-196。
蔡蕙芳(2008),<美國著作權法上刑事著作權侵權之研究>,《著作權侵權與其刑事責任》,頁160-167,台北市:新學林。
鄭玉波(1988),《法諺》,頁38,台北市:三民。
蕭雄淋(2010),《著作權法論》,頁274-276,台北市:五南。
謝銘洋(2008),《智慧財產權法》,頁318-319,台北市:元照。
藍家樑(2009),《中文訴訟文書檢索系統雛形實作》,國立政治大學資訊科學學系碩士論文。

 
English Reference
Coleman, Andrew W. (1993). Copyright Damages and the Value of the Infringing Use: Restitutionary Recovery in Copyright Infringement Actions. AIPLA QJ, 21, 91.
David A. Grossman, Ophir Frieder. (2004). Information Retrieval : Algorithms and Heuristics. Kluwer International Series on Information Retrieval
David Goldberg, Robert W. Clarida, Thomas Kjellberg. (2004). Recent Developments in Copyright: Selected Annotated Cases. J. Copyright Soc'y USA, 52, 1.
Elkin-Koren, Niva. (2007). Making Room for Consumers under the DMCA. Berkeley Tech. LJ, 22, 1119.
Jesse Davis, Mark Goadrich. (2006).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ecision-Recall and ROC Curves. Proceedings of the 2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chine Learning, 233-240. doi:10.1145/1143844.1143874
K.-P. Chen, K.-C. Huang, and C.-C. Lin. . (forthcoming 2015). Party Capability versus Court Preference: Why do the “Haves” Come Out Ahead?—An Empirical Lesson from the Taiwan Supreme Court. Journal of Law, Economics, and Organization, 31.
Maximilian(著), Herberger, & 廖緯民(譯). (1999). 法資訊學的發展有助提升正義嗎?. 植根雜誌, 15卷 7期, 頁35-44.
P. Samuelson, T. Wheatland (2009, August 1, 2009). Statutory Damages in Copyright Law: A Remedy in Need of Reform. William & Mary Law Review, 51, 439.
Sun, Qixiang. (2005). DMCA Anti-Circumvention Provisions and the Region Coding System: Are Multi-Zone DVD Players Illegal after the Chamberlain and Lexmark Cases, The. JL Tech. & Pol'y, 317.
Theodore Eisenberg, K.-C. Huang. (2012). The Effect of Rules Shifting Supreme Court Jurisdiction from Mandatory to Discretionary—An Empirical Lesson from Taiwan.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Law & Economics, 32, 3-18.
Usama M. Fayyad, Gregory Piatetsky-Shapiro, Padhraic Smyth. (1996). From data mining to knowledge discovery: an overview. In M. F. Usama, P.-S. Gregory, S. Padhraic & U. Ramasamy (Eds.), Advances in knowledge discovery and data mining (pp. 1-34):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Winkler, William E. (2004). Methods for Evaluating and Creating Data Quality. Inf. Syst., 29, 531-550.
dc.identifier.uri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6223-
dc.description.abstract著作權法第六章中規定了著作權人權利受到侵害時之救濟,其中第85條及第88條分別規定了著作人格權及著作權財產權受到侵害時,侵害人所應負之民事責任。但因著作權具有無體財產之特性,所受損害難以證明,加上著作權案件之情況及種類皆繁雜,使得影響損害賠償金額之因子具有相當之不確定性,不利於裁判之進行及訴訟之和解。
本研究以智慧財產法院成立以來四年間之案件為觀察之標的,進行法實證研究分析,統計出現於著作權民事及刑事附帶民事案件判決中,影響損害賠償金額之各項因子,並以文字探勘之概念,結合正規表示式之演算法,設計實驗檢索系統協助實證研究之進行。實驗程式抽樣測試之平均求全率為97.96% ,求準率為95.4%,能有效提高研究工作之效率。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Copyright Act formulates remedies for infringement of rights in the sixth chapter. Article no. 85 and 88 prescribe that a person who infringes on moral rights of an author or economic rights of the copyright holder shall be liable for damages. Because copyright has the features of non-physical properties and copyright cases are quite various, it is difficult for the injured party to prove actual damages. Such complicated situation makes the uncertain factors exist and influences the amount of compensation. It will become disadvantages of the trial process and reconciliation established.
This dissertation processes legal empirical studies by using statistics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amount of compens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civil trial cases and ancillary civil ac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urt for four years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We implement the concept of text mining and combine with regular expressions to design the algorithms of our experimental retrieval program to provide help for the legal empirical studies. The average recall of Experimental program is 97.96% and the precision is 95.4%. The Experimental system is verified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research works.
en
dc.description.provenanceMade available in DSpace on 2021-05-16T16:23:29Z (GMT). No. of bitstreams: 1
ntu-102-R93A41027-1.pdf: 3034397 bytes, checksum: dd1af3f73348f0b98e1a979527f8b196 (MD5)
Previous issue date: 2013
en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口試委員會審定書 #
誌謝 i
摘要 ii
ABSTRACT iii
目錄 iv
圖目錄 vii
表目錄 v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 3
第三節 研究方法 4
第一項 文獻分析 4
第二項 比較法研究 5
第三項 實證分析法 6
第四項 研究範圍及限制 6
第四節 論文架構 7
第二章 我國著作權之損害賠償 9
第一節 損害賠償概論 9
第二節 著作權法民事責任之概論 11
第三節 著作權法損害賠償之計算方式 12
第一項 具體損害法 12
第二項 差額法 13
第三項 所得利益 13
第四項 總銷售額法 14
第五項 法院酌定賠償額 14
第四節 著作權法損害賠償之參酌因子 16
第一項 計算損害金額及侵害數量數額之因子 16
第二項 侵權人之可責性 18
第三章 美國著作權法之損害賠償 19
第一節 美國著作權法對損害賠償責任之規定 19
第二節 美國著作權法第504條規定之賠償 21
第一項 具體損害及所得利益(Actual Damages and Profits) 21
第二項 法定賠償(Statutory Damages) 22
第三節 千禧年數位著作權法「DMCA」之規定 24
第四節 我國及美國著作權損害賠償制度之比較 25
第四章 文字探勘系統 27
第一節 系統概述 28
第一項 系統設計概念 28
第二項 系統效能測試之簡介 29
第二節 資料之前置處理 31
第三節 因子表之建立 35
第四節 因子表 38
第一項 當事人 38
第二項 判決結果 40
第三項 判決賠償金額 41
第四項 登載新聞紙、雜誌 42
第五項 裁判案由 43
第六項 著作類型 44
第七項 權利類型 46
第八項 原告請求賠償金額 47
第九項 侵權行為態樣 47
第十項 被告抗辯 48
第十一項 裁判基礎 49
第十二項 影響損害賠償金額因子 49
第五節 實驗結果與系統效能分析 51
第一項 實驗系統效能測試 51
第二項 實驗系統之觀察及分析 53
第五章 我國著作權法損害賠償之實證研究 55
第一節 當事人欄分析 55
第二節 主文欄分析 58
第一項 判決結果分析 58
第二項 判決賠償金額 60
第三項 登載新聞紙、雜誌 62
第四項 裁判案由欄 63
第三節 事實及理由欄分析 64
第一項 著作類型 64
第二項 權利類型 64
第三項 請求賠償金額 66
第四項 侵權行為態樣 67
第五項 被告抗辯 67
第六項 裁判基礎 68
第七項 影響損害賠償金額因子分析 69
第六章 結論 70
第一節 實證研究之制度化 70
第一項 資訊公開 70
第二項 科際整合研究 71
第三項 我國法實證研究發展之現況 73
第二節 建立著作權損害賠償因子表及案件分析量表 74
第三節 未來研究建議 76
參考文獻 77
附錄一 本研究所使用之正規表示式一覽表 80
附錄二 判決字號及檢索結果一覽表(I)當事人、訴訟結果、登報 81
附錄三 判決字號及檢索結果一覽表(II)案由、著作類型、賠償金額 100
dc.language.isozh-TW
dc.title文字探勘在判決書上之應用-以著作權法民事賠償為中心zh_TW
dc.titleImplementation of Text Mining Techniques in Court Decisions: Focusing on Compensation of Copyright Infringementen
dc.typeThesis
dc.date.schoolyear101-2
dc.description.degree碩士
dc.contributor.oralexamcommittee李素華(Su-Hua Lee),宋皇志(Huang-Chih Sung)
dc.subject.keyword著作權法,損害賠償,法實證研究,文字探勘,檢索系統,zh_TW
dc.subject.keywordCopyright Act,Remedies for Infringement of Rights,Legal Empirical Studies,Text Mining,Retrieval system,en
dc.relation.page138
dc.rights.note同意授權(全球公開)
dc.date.accepted2013-09-06
dc.contributor.author-college法律學院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dept科際整合法律學研究所zh_TW
顯示於系所單位:科際整合法律學研究所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 
ntu-102-1.pdf2.96 MBAdobe PDF檢視/開啟
顯示文件簡單紀錄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

社群連結
聯絡資訊
10617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No.1 Sec.4, Roosevelt Rd., Taipei, Taiwan, R.O.C. 106
Tel: (02)33662353
Email: ntuetds@ntu.edu.tw
意見箱
相關連結
館藏目錄
國內圖書館整合查詢 MetaCat
臺大學術典藏 NTU Scholars
臺大圖書館數位典藏館
本站聲明
© NT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