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navigation

DSpace

機構典藏 DSpace 系統致力於保存各式數位資料(如:文字、圖片、PDF)並使其易於取用。

點此認識 DSpace
DSpace logo
English
中文
  • 瀏覽論文
    • 校院系所
    • 出版年
    • 作者
    • 標題
    • 關鍵字
  • 搜尋 TDR
  • 授權 Q&A
    • 我的頁面
    • 接受 E-mail 通知
    • 編輯個人資料
  1. NTU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Repository
  2. 社會科學院
  3. 政治學系
請用此 Handle URI 來引用此文件: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61458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值語言
dc.contributor.advisor徐斯勤
dc.contributor.authorJi-Jia Huangen
dc.contributor.author黃志傑zh_TW
dc.date.accessioned2021-06-16T13:03:27Z-
dc.date.available2016-08-14
dc.date.copyright2013-08-14
dc.date.issued2013
dc.date.submitted2013-08-05
dc.identifier.citation一、中文部分
(一)著作、期刊與論文
丁學良,2004。「應對危機的三種體制:強制、法制、若制」,遠景基金會季刊,5(4):1-32。
于競進,2005。「《重塑中國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政策研究》研究結果簡介」,衛生研究,34(1):5-7。
于競進,2005。「論証中國疾病預防控制體系的首要問題」,衛生研究,34(1):8-9。
于競進,2006。「我國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建設研究:困境、策略、措施」,復旦大學博士學位論文。
中國人民共和國財政部、國家計委、衛生部,2000。「關於印發《關於衛生事業補助政策的意見》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文件,2001。「衛生部關於印發《關於衛生監督體制改革實施的若干意見》和《關於疾病預防控制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通知」,衛辦發﹝2001﹞112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文件,2004。「關於加強政府非稅收入管理的通知」,財綜﹝2004﹞53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2004年8月28日修訂。
中國人民共和國衛生部文件,2009。「衛生部辦公廳關於印發《2009年疾病預防控制(愛國衛生)工作要點》的通知」,衛辦疾控函﹝2009﹞69號。
中華民國傳染病防治法,2009年1月7日修正。
尹章義,2009。「SARS的臺灣經驗(2003-2008)-政治支配醫療專業隱匿病例隱瞞疫情造成浩劫」,歷史月刊第255期:93-97。
王業立,2003。「比較政治的議題與途徑」,韋伯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
王重建,2008。「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應急能力評價及發展對策研究」,華中科技大學博士學位論文。
王穎,2009。「中美兩國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比較研究」,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09(4):281-283。
毛阿燕,2006。「疾病預防控制體系運行機制研究」,衛生經濟研究,2006(2):16-17。
田光,2001。「有償服務對衛生防疫事業的影響與對策」,預防醫學文獻信息,7(6):706。
行政院衛生署,1995。「臺灣地區公共衛生發展史」。
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2010。「我國因應流感大流行準備-第二期計畫」。
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2011。「世紀首疫-H1N1新型流感大流行工作紀實」。
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2011。「因應流感大流行執行策略計畫-第三版」。
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2012。「生物病原災害防救計畫-第三版」。
朱穎,2009。「從非典到甲型H1N1流感」,東南傳播,2009年第9期:59-61。
江蘇省衛生廳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調研組,2009,「國內外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及公共衛生模式簡述與啟示」,20(2):17-20。
任志紅,2006。「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財物管理的體會」,醫藥產業資訊,3(15):136-137。
李憲榮,2001。「比較政治學」,前衛出版社。
李蕊,2003。「中美公共衛生體系比較下論SARS對中國公共衛生體系的未來影響」,視角,3(3):1-14。
李德潔,2003。「淺談”入世”對衛生防疫事業的影響及對策」,現代預防醫學,30(2):269-271。
李洪河,2006。「建國初期的衛生防疫事業探論」,黨的文獻,2006(4):55-60。
汪仕文,2004。「從非典危機看我國疾病模式和公共衛生體制」,Chinese Journal of Health Education,20(4):326-327。
呂淑妤,2007。「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流行期間臺灣民眾對於媒體報導之看法」,北市醫學雜誌,4(8):26-37。
呂昌明,2009,「對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建設的初探」,中國醫學創新,6(6):90-93。
吳宜蓁,2004。「SARS風暴的危機溝通與現階段宣導策略檢視:以臺灣政府為例」,遠景基金會季刊,5(4):107-150。
林文程,2005。「臺灣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關係」,新世紀智庫論壇第30期:8-19。
林利芬,2005。「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社會危機管理研究」,福建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林坤立,2009。「務實創新,推動疾控事業發展」,南方論刊,2009(增刊1):6-8。
來利鋒,2009。「非典以來我國公共衛生政策的改善和發展」,法制與社會,2009.8:198-199。
胡鞍鋼,2001。「中國:挑戰腐敗」,浙江人民出版社:21-22。
胡潤華,2006。「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簡介」,中華醫學科研管理雜誌,19(1)。
胡克夫,2006。「理性生存價值:近代衛生防疫法移植的歷史路徑」,河北學刊,26(1):183-188。
施培武,2005。「基層衛生機構應承擔的疾病預防控制職能和工作項目界定」,衛生研究,34(6):704-705。
俞水,2008。「山東省公立衛生機關財政補償研究」,山東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徐斯勤,2002。「機構改革—從第十五大到第十六大」,胡錦濤時代的挑戰,第十章:263-288。
徐斯勤,2002。「中國大陸省級政府機構改革與國有企業產權改革,1993~2001:互補或矛盾的改革邏輯?」,中國大陸研究,45(2):61-96。
徐斯勤,2004。「改革開放時期中國大陸的財政制度與政策:財政單一議題範圍內相關研究之評析」,中國大陸研究,47(2):1-31。
徐斯勤,2004。「改革開放時期中國大陸的財政問題:政治學視角下議題聯結層面的相關研究評析」,中國大陸研究,47(3):59-84。
奚霞,2003。「民國時期的國家防疫機構--中央防疫處」,民國檔案,2003(4):136-138。
高開燄,2007。「美國疾病預防控制能力及對我國公共衛生事業發展的幾點啟示」,疾病控制雜誌,11(2):231-232。
袁蓓蓓,2008「基本衛生服務支付方式研究」,山東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建設研究課題組,2006。「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建設研究報告-問題與對策」,人民衛生出版社。
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建設研究課題組,2007。「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建設研究報告-規範化管理」,人民衛生出版社。
財團法人歐巴尼紀念基金會,2009。「走過SARS」。
財團法人歐巴尼紀念基金會,2009。「回首SARS」。
陳建仁,1999。「流行病學:原理與方法」,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陳德昇,2004。「兩岸SARS危機管理比較」,遠景基金會季刊,5(4):71-106。
曹洪生,2005。「依法行政依制治站促進衛生防疫事業健康發展」,預防醫學論壇,11(1):94-95。
許毅,2005。「疾病預防控制撥款機制研究」,四川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陳永興,2003。「臺灣醫療發展史」,新自然主義股份有限公司。
陳德昇,2004。「兩岸SARS危機管理比較—政經體制面分析」,遠景基金會季刊,5(4):71-104。
陳婷,2006。「我國疾病預防控制人力資源現況分析與對策」,醫學與社會,19(1):49-53。
陳耀良,2007。「三年建設前後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人力規模的比較研究」,中國公共衛生管理,23(2):109-111。
陳盈華,2007。「臺灣社會與疾病史中的SARS經驗」,臺北醫學大學醫學人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見麟,2002。「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簡介」,疾病監測,17(3):117-118。
張晨,2006。「基層疾病預防控制改革趨勢探討」,復旦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張吉芬,2006,「加強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建設的對策」,中國醫藥導報,3(25):157-158。
張瑜,2007。「當前疾病預防控制體系財政保障機制不健全的表現和對策思考」,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18(6):1-3。
張山鷹,2007。「美國疾病預防控制與公共衛生應急體系介紹」,海峽預防醫學雜誌,13(1)。
郭俊賢,2009。「從香港經驗看兩岸開放政策下之急性傳染病衝擊」,疫情報導,25(4):254-267。
馮雪,2003。「基層衛生防疫事業的發展在於加強管理和增加投入」,地方病通報,18(1):93。
程竹汝,2003。「論非典事件對我國政治的影響」,政治與法律,2003(6):3-7。
蘇彩足,2005。「從SARS的因應檢討臺灣的行政治理模式」,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2005年2月14日:31。
蘇海軍,2007。「2005年全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人力結構現況分析」,中國公共衛生管理,23(2):105-109。
蘇益仁,2008。「臺灣SARS的經驗對H5N1流感可能大流行挑戰的啟示」,疫情報導,24(4):235-242。
黃正雄,2001。「中國大陸地方政府體制與組織發展之分析」,政策研究學報,1(民90.07):27-50。
黃曉軍,2003。「從非典事件看我國政府的危機管理制度創新」,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3年第4期:19-24。
解瑞峰,2002。「拓寬基層衛生防疫事業發展空間的探索」,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02(3):184-185。
楊永年,1998。「警察組織剖析」,中央警察大學出版社。
楊才彬,2008。「組建疾控局是深化疾控體系改革之必由之路」,中國公共衛生管理,24(6):569-571。
劉光源,2001。「積極推行人事制度改革,衛生防疫事業充滿活力」,廣東衛生防疫,27(4):92-94。
劉萬洋,2004。「美國州與地方公共衛生監測簡介」,衛生軟科學,18(6):315-316。
劉清玉,2005。「疾控機構收支兩條線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衛生經濟研究,2005(10):43。
劉懿玲,2006。「新加坡與臺灣SARS疫情危機管理之比較」,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坤億,2006。「臺灣疾病管制局在後SARS時期的人力規劃: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的觀點」。
劉孟俊,2011。「抓住中國的試點商機」,工商時報 A5/政經八百 2011/03/03。
鄭永年,2004。「SARS與中國政治制度的危機管理」,遠景基金會季刊,5(4):33-70。
潘偉,2008。「疾病預防控制體系人力資源問題和對策分析」,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08(7):445-446。
潘偉,2008。「縣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人力資源微觀管理機制研究」,華中科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鄧濤,2003。「非典過後反思我國的公共衛生政策」,中國醫藥,12(8):8。
駱笑紅,2004。「公共衛生財政投入對疾病預防控制的影響及對策」,廣西預防醫學,10(4): 248-250。
蕭依珊,2008。「中國大陸與臺灣危機管理之比較」,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戴志澄,2003。「中國衛生防疫體系及預防為主方針實施50年—紀念全國衛生防疫體系建立50周年」,中國公共衛生,19(10):1-4。
謝洪彬,2005。「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人力配置現況分析」,衛生研究,34(4):309-392。
繆柏齡,2005。「臺灣防疫組織結構之研究」,臺北長庚大學醫務管理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羅力,2006。「我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人力配置標準研究」,衛生研究,35(1):1-3。
蘇彩足,2005。「從SARS的因應檢討臺灣的行政治理模式」,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龔向光,2004。「城市疾病預防控制體系的改革」,中國初級衛生保健,18(1):31-34。
(二)新聞與網頁資料
人民網《人民日報》,2007年10月25日。「胡錦濤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67507/6429851.html
人民網《衛生頻道》,2009年05月11日「缺錢、缺人、缺規範,基層疾控人員問題極待解決」。http://medicine.people.com.cn/GB/9276019.html
大紀元,2006年1月18日。「《福州日報》記者因披露登革熱疫情被控」。http://www.epochtimes.com/b5/6/1/18/n1193971.htm
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03年8月16日授權發布每日非典疫情。http://www.china.com.cn/chinese/zhuanti/feiyan/318261.htm
中國新聞週刊,2013年3月1日。「非典十年反思:專家稱隱瞞疫情慣性至今仍存在」。http://news.xinhuanet.com/2013-03/01/c_124403655.htm
世界衛生組織,2003。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爆發的狀況及對最近將來的教訓。http://www.who.int/csr/media/sars_whach.pdf
自由時報《自由廣場》,2003年5月27日。「SARS與匪諜」。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3/new/may/27/today-o4.htm
自由時報,2004年1月9日。「蘇益仁辭意堅 心繫防疫重任」。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4/new/jan/9/today-fo8.htm
自由時報,2010年6月8日。「蘋果iPhone利潤55% 鴻海毛利5%」。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jun/8/today-e3.htm
自由時報,2013年4月22日。「星期專訪-中研院副院長陳建仁︰中國南方恐不斷出現人畜新病毒。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apr/22/today-fo6.htm
新華網,2003年8月25日。「高強坦陳我國重大疾病防治工作存在6大問題」。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3-08/25/content_1044271.htm
新華網,2009年3月20日。「衛生部公佈'河南民權手足口病瞞報事件'調查結果」。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9-03/20/content_11044320.htm
二、英文部分
Berelson, B., 1952. “Content Analysis in Communication Research”, Glencoe, Ill: Free Press.
Department of Health & Human Services., 2010. “Review of th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s Accountability for Property”.
Hsieh Y-H, et al., 2004. “SARS Outbreak, Taiwan”, Emerg Infect Dis, 10(2):201-206.
Lee M-L, et al., 2003.“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 Taiwan”, MMWR, 52(20):461-466.
Mintzberg, H., 1979. “The Structuring of Organizations”, New Jersey:Prentice-Hall Inc.
Omran, AR., 1971. “The Epidemiologic Transition-A Theory of the Epidemiology of Population Change”, Milbank Mem Fund Q, 49:509-538.
Xu R-H, et al., 2004. “Epidemiologic clues to SARS origin in China”, Emerg Infect Dis, 10(6):1030-1037.
USA CDC., 1998. “Preventing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A Strategy for the 21st Century Overview of the Updated CDC Plan”, MMWR Recomm Rep, 47(RR-15):1-14.
Weber, Max., 1946. “Bureaucracy”, Essays in Sociology,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dc.identifier.uri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61458-
dc.description.abstract兩岸於1949年分治後,即各自走向民主政府及共產政府體制運作,而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分別參照蘇聯與西方國家模式建置。中國大陸自20世紀80年代起,由於社會主義市場化經濟體制改革的影響,其防疫系統幾乎完全顛覆過去數十年運作的本質;而臺灣的防疫架構亦曾經歷多次整合重組。2003年SARS疫災可以視為兩岸疾控效能的試金石,本文透過文獻內容分析與歷史分析的方法,針對兩岸政府疾控體系的組織層面、財政層面,以及人事層面這三個面向,就中國大陸與臺灣在SARS發生之前的特色、SARS發生後所帶來的轉變,以及經過轉變後當前的特色,來分別進行分析與比較,並進而探討SARS疫災與兩岸疾控體系變革之間的因果關係。此外,本文以兩岸疾控體系於後SARS時期之變革演進為基礎,也嘗試去分析各項防疫缺失或弱點之修正情形,從而進行兩岸疾控現況比較與合作互動之展望。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Since the political separation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 in 1949, Taiwan has steered towards democracy while the opposite side has been advocating communism. Due to the economic reforms after the 1980s, the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system in Mainland China has taken a totally different approach than that in Taiwan during the past several decades. In the meantime, the structure of the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system in Taiwan has undergone a series of reorganization. The SARS epidemic can be seen as the touchstone of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efficiency at both sides across the Strai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documents and history, this thesis focuses on three aspects of the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systems across the Strait -- organization, budgeting, and personnel. Along these three facets, this thesis will dissect and compare the characteristics before the SARS epidemic, the changes caused by the SARS epidemic,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after the changes found in the two systems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 In addi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ARS epidemic and the changes in the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systems across the Strait are also discussed. Furthermore, according to the evolution of the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systems across the Strait, the thesis will also probe their drawbacks and weakness. Finally,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two systems is compared, which will yield implications for envisaging the likely cooperation and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wo sides in the future.en
dc.description.provenanceMade available in DSpace on 2021-06-16T13:03:27Z (GMT). No. of bitstreams: 1
ntu-102-P97322010-1.pdf: 1593455 bytes, checksum: 579b31968eb39d2dcc43d0539f9c23f5 (MD5)
Previous issue date: 2013
en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目 錄
口試委員會審書------------------------------------------- I
謝辭----------------------------------------------------- V
中文摘要------------------------------------------------- VI
英文摘要-------------------------------------------------VII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4
第三節 文獻回顧-------------------------------------------8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18
第五節 研究限制------------------------------------------20
第二章 SARS疫災前後兩岸疾控之組織議題分析---------------23
第一節 SARS疫災前兩岸疾控組織沿革-----------------------23
第二節 中國大陸疾控之組織議題分析-----------------------30
第三節 臺灣疾控之組織議題分析---------------------------46
第四節 小結---------------------------------------------60
第三章 SARS疫災前後兩岸疾控之財政議題分析---------------63
第一節 中國大陸疾控之財政議題分析-----------------------63
第二節 臺灣疾控之財政議題分析---------------------------77
第三節 小結---------------------------------------------87
第四章 SARS疫災與兩岸疾控之人事議題分析---------------- 88
第一節 中國大陸疾控之人事議題分析-----------------------88
第二節 臺灣疾控之人事議題分析---------------------------96
第三節 小結--------------------------------------------106
第五章 結論--------------------------------------------107
第一節 主要研究發現-------------------------------------107
第二節 其他意涵與展望-----------------------------------110

參考文獻------------------------------------------------113
dc.language.isozh-TW
dc.title兩岸疾病預防控制體系之比較探討-以SARS疫災前後之變革為例zh_TW
dc.titleA Comparative Study on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Systems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The Reforms in the Wake of the SARS Epidemicen
dc.typeThesis
dc.date.schoolyear101-2
dc.description.degree碩士
dc.contributor.oralexamcommittee劉致賢,施世駿
dc.subject.keyword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疫災,防疫,疾控體系,zh_TW
dc.subject.keywordSARS,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system,Epidemic,en
dc.relation.page121
dc.rights.note有償授權
dc.date.accepted2013-08-06
dc.contributor.author-college社會科學院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dept政治學研究所zh_TW
顯示於系所單位:政治學系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 
ntu-102-1.pdf
  目前未授權公開取用
1.56 MBAdobe PDF
顯示文件簡單紀錄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

社群連結
聯絡資訊
10617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No.1 Sec.4, Roosevelt Rd., Taipei, Taiwan, R.O.C. 106
Tel: (02)33662353
Email: ntuetds@ntu.edu.tw
意見箱
相關連結
館藏目錄
國內圖書館整合查詢 MetaCat
臺大學術典藏 NTU Scholars
臺大圖書館數位典藏館
本站聲明
© NT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