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用此 Handle URI 來引用此文件: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6131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 | 值 | 語言 |
---|---|---|
dc.contributor.advisor | 曾宛如 | |
dc.contributor.author | Ming-Han Jan | en |
dc.contributor.author | 詹明翰 | zh_TW |
dc.date.accessioned | 2021-05-16T16:21:35Z | - |
dc.date.available | 2013-07-31 | |
dc.date.available | 2021-05-16T16:21:35Z | - |
dc.date.copyright | 2013-07-31 | |
dc.date.issued | 2013 | |
dc.date.submitted | 2013-07-27 | |
dc.identifier.citation | 壹、 中文部分
一、 專書 ■ American Bar Association(著),劉連煜(譯)(1994)。《美國模範商業公司法》。台北:五南。 ■ 王文宇(2006)。《公司法論》,三版。台北:元照。 ■ 賴源河等十三人合著(2002)。《新修正公司法解析》。台北:元照。 ■ 王志誠、封昌宏(2007)。《商業會計法》。台北:元照。 ■ 王泰銓(2009)。《歐洲事業法(一)-歐洲公司企業組織法》,二版。台北:五南。 ■ 劉渝生等五人合著(2002)。《公司法修正議題論文集》。台北:新學林。 ■ 柯芳枝(2009)。《公司法論(下)》,修訂八版。台北:三民。 ■ 馬嘉應(2011)。《財務報表分析》,三版。台北:五南。 ■ 廖大穎(2010)。《公司法論》。台北:三民。 ■ 劉連煜(1998)。《公司法理論與判決研究(二)》。台北:自刊。 ■ 劉連煜(2002)。《公司法理論與判決研究(三)》。台北:自刊。 ■ 鄭丁旺(2012)。《中級會計學》,上冊第十一版。台北:自刊。 ■ 鄭丁旺(2013)。《中級會計學》,下冊第十一版。台北:自刊。 二、 期刊論文 ■ 方嘉麟(1998)。〈論資本三原則理論體系之內在矛盾〉,《政大法學評論》,59期,頁155-226。 ■ 王文宇、林仁光(2001)。〈公司資本制度與股票面額之研究〉,《月旦法學雜誌》,73期,頁26-39。 ■ 江美艷(2008)。〈國際會計準則全球實務及臺灣跨國企業因應之道〉,《證券櫃檯雙月刊》,135期,頁39-49。 ■ 林仁光(2002)。〈資本維持原則之重新檢視〉,《台灣法學雜誌》,33期,頁47-60。 ■ 林國全(2003)。〈現行有限公司法制解析〉,《政大法學評論》,73期,頁51-118。 ■ 林麗香(2001)。〈企業取回自己股份之法律問題〉,《臺北大學法學論叢》,第48期,頁69-173。 ■ 邱秋芳(2001)。〈化解股價低於面額公司籌資之困境-面額股與無面額股〉,《證交資料》,471卷,頁14-33。 ■ 邱秋芳(2002)。〈廢除最低及固定面額限制之探討〉,《證交資料》,478卷,頁2-24。 ■ 邱秋芳(2003)。〈我國公司法法定公積制度之檢討〉,《月旦法學雜誌》,96期,頁186-199。 ■ 柯芳枝(1971)。〈公司債與股份性質上之差異〉,《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1卷1期,頁195-203。 ■ 郭土木(2012)。〈非常規交易與掏空公司資產法律構成要件之探討〉,《月旦法學雜誌》,第201期,頁122-155。 ■ 郭紹彬(2005)。〈發行人金融商品表達之探討(上)〉,《會計研究月刊》,第240期,頁62-67。 ■ 曾宛如(2003)。〈股東與股東會-公司法未來修正方向之芻議〉,《月旦法學雜誌》,第95期,頁110-122。 ■ 曾宛如(2009)。〈公司法最低資本額之變革—論有限公司與股份有限公司最低實收資本額規定之廢除〉,《月旦法學雜誌》,第171期,頁131-137。 ■ 黃金澤(2005)。〈談金融商品之表達與揭露新規定並比較會計公報36號及27號(下)〉,《稅務旬刊》,1949期,頁24-29。 ■ 廖大穎(2009)。〈特別股(一)調整股東平等原則的約定〉,《台灣法學雜誌》,第126期,頁153-157。 ■ 劉連煜(2005)。〈關係人交易與控制股東之義務〉,《月旦法學雜誌》,116期,頁223-237。 ■ 劉渝生(1996)。〈論股東平等原則與股東會之決議〉,《東海大學法學研究》,11期,頁187-198。 ■ 鄧學修(2010)。〈股票面額制度問題之探討〉,《經濟研究》,10期,頁143-161。 ■ 謝碧珠(2001)。〈公開發行公司股票面值十元存廢相關問題之探討〉,《會計研究月刊》,183期,頁35-38。 三、 學位論文 ■ 江明鎰(2005)。《財務會計準則之比較-以我國與美國及國際會計準則為例》,逢甲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台中。 ■ 林忠翰(2011)。《導入IFRS所引發之稅法議題-查核準則移向IFRS靠攏》,國立台灣大學科際整合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 姚水文(2006)。《股東平等原則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 ■ 施建州(2005)。《法定資本制概念的檢驗-以資本維持原則為中心》,天主教輔仁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台北。 ■ 徐美雲(2010)。《財務會計準則之比較及企業採用國際會計準則因應措施之研究》,東吳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台北。 ■ 張芩瑜(2008)。《特別股制度問題之探討-法律與會計之交錯》,國立臺北大學法律學系法律專業組碩士論文,台北。 ■ 張欽順(2002)。《股票面額制度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碩士班碩士論文,台中。 ■ 許坤皇(2005)。《論股份有限公司資本制度-以具體規範之探討為核心》,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 曾宛如(1991)。《股份有限公司資本三原則之檢討》,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 鄭同晟(2005)。《無票面金額股及低面額股之法律問題研究》,國立臺北大學法學系碩士論文,台北。 ■ 謝昀哲(2010)。《論我國股份有限公司之資產分派與發還-資本三原則之檢討》,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貳、 英文部分 一、 專書 ■ Birds, J. (2007). Boyle and Birds' Company law. England: Jordans. ■ Bruce, J. and Bragg, S. M. (2011). Wiley GAAP 2012: Interpret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Generally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ciples. USA: Wiley. ■ Clark, R. C. (1986). Corporate Law. USA: Little, Brown. ■ Edwards, V. (1999). EC Company Law. Englan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Gevurtz, F. (2000). Corporation Law. USA: West Legalworks. ■ Hunt, P., Williams, C. M., & Donaldson, G. (1974). Basic Business Finance: Text and Cases. USA: RD Irwin. ■ Miller, P. B., Redding, R. J., & Bahnson, P. R. (1994). The FASB: The People, the Process and the Politics. USA: Irwin. ■ Oldham, K. M. (1987). Accounting Systems and Practice in Europe. England: Gower. ■ Palmiter, A. R. (2006). Corporations: Examples and Explanations. USA: Aspen Publishers. ■ Schneeman, A. (2002). The Law of Corporations and Other Business Organizations. USA: West/Thomson Learning. ■ Subramanyam, K. R., & Wild, J. (2009). Financial Statement Analysis. USA: McGraw-Hill Irwin. ■ Vagts, D. F. (1989). Basic Crporation Law: Materials, Cases, Text. USA: Foundation Press. ■ Weygandt, J. J., Kimmel, P. D., & Kieso, D. E. (2012). Financial Accounting: IFRS Edition. USA: Wiley. 二、 期刊論文 ■ Agoglia, C. P., Doupnik, T. S., & Tsakumis, G. T. (2011). Principles-based versus rules-based accounting standards: The influence of standard precision and audit committee strength on financial reporting decisions. The Accounting Review, 86(3), 747-767. ■ Bebchuk, L. A., & Kahan, M. (1989). Fairness Opinions: How fair are they and what can be done about it? Duke Law Journal, 1989(1), 27-53. ■ Doran, Nigel J.L. (1991). Transactions at an Undervalue and the Maintenance of Capital Principle. The Company Lawyer, 12(9), 169. ■ Johnson, S. E. (2010). “Big GAAP” vs. “Little GAAP”: Do We Now Have a Possible Solution? Construction Accounting & Taxation (May/Jun) 20(3), 24-28. ■ Pearson, T. C. (2005). Creating Accountability: Increased Legal Status of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Authorities in the Global Capital Markets (US and EU). NCJ Int'l L. & Com. Reg., 31, 65. 三、 英國法院判決 ■ Aveling Barford Ltd v. Perison Ltd, [1989] B.C.L.C 626. ■ Clydebank Football Club Ltd v. Steedman, [2002] S.L.T. 109. ■ Re Halt Garage (1964) Ltd [1982] 3 All E.R. 1016. | |
dc.identifier.uri |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6131 |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資本乃建構公司之基礎,股份有限公司資本之來源主要有股東與債權人兩種。藉由建構有限責任制度,有限責任公司得以為公司之虧損設立防火牆,以吸引潛在股東之投資,然而同時亦將公司破產之風險轉嫁由債權人承擔,形成股東與債權人對公司資產分派之利益衝突。
我國公司法之資本制度繼承大陸法系之資本三原則架構,然而隨著資本三原則遭受實務運作之挑戰,採取資本三原則之歐盟法等體系也開始反思其原先所欲建構保護債權人之目的得否達成。 資本制度之規範屬於法律層面之問題,然而,由於其涉及財務會計之專業,因此向來無法脫離會計規範而獨立制訂其規定。加以資本市場之運作講求創新與迅速,嚴謹而緩慢之修法程序往往仍無法避免規範出現漏洞,此時,貼近資本市場實務之會計規範便得憑藉其專業性與效率性,以填補法律規範不足之處。 惟法律規範與會計準則畢竟各有其不同之規範目的,前者重於整體權利義務之調和,後者僅在確保財務資訊之正確與公開,從而仍難免造成有意或無意之規範落差。本文之目標即在探究股份有限公司之資本制度在法律與會計規範之立法落差;藉由討論其存在歧異之原因,以期在保護債權人之共同規範目的下,探討該規範之落差係不可避免的,或係有修改之可能。 若由資產進出之觀點,可將資本制度之規範分為資本投入與資本流出。本文即以此角度出發,在資本投入方面針對股票面額制度與特別股制度作討論,肯認法律與會計規範仍有其無法完全調和之處。而在資產流出之規範,則認為我國公司法之規範過於簡陋,若能參考財務會計之理論與美國法之規範,將可更完善債權人保護之機制。 | zh_TW |
dc.description.provenance | Made available in DSpace on 2021-05-16T16:21:35Z (GMT). No. of bitstreams: 1 ntu-102-R96A41009-1.pdf: 2780992 bytes, checksum: b33882947f9215df0d6a5bb6f842b272 (MD5) Previous issue date: 2013 | en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及方法 2 第三節 本文架構 3 第二章 法律上之資本制度 5 第一節 資本與資本制度 5 第一項 資本之意義 5 第一款 資本於法律上之意義 5 第一目 學理上之分類 5 一、 法定資本與實收資本 5 二、 形式資本與實質資本 6 第二目 立法例上之意義 7 第二款 資本於會計上之意義 7 第三款 小結 8 第二項 資本制度 8 第一款 法定資本制 8 第一目 真實出資原則 9 第二目 資本維持原則 9 第二款 授權資本制 9 第二節 資本三原則之意義與發展 10 第一項 資本確定原則 11 第一款 資本確定原則之意義與具體規範 11 第二款 資本確定原則之挑戰 12 第一目 形式資本功能之弱化 12 第二目 金融商品之發展 12 一、 特別股 13 二、 可轉換公司債及附認股權公司債 14 第三款 小結 15 第二項 資本維持原則 15 第一款 資本維持原則之意義及制度設計 15 第二款 資本維持原則之具體規範 16 第一目 資本投入之規定 16 一、 股票折價發行之禁止 16 二、 出資種類之限制 18 第二目 資本分派之規定 19 一、 盈餘分派之限制 19 (一)原則:有盈餘始得分派 19 (二)無盈餘而分派之例外 20 二、 股份回籠之禁止 21 (一)概論 21 (二)股份禁止回籠之例外:公司主動收回 22 (三)股份回籠禁止之例外:公司被動收回 23 第三款 資本維持原則之挑戰 24 第一目 資本充實與資本維持之矛盾 24 第二目 資本維持原則之極限 25 第三目 資本維持原則之鬆綁 26 第四款 小結 26 第三項 資本不變原則 27 第一款 資本不變原則之意義與具體規範 27 第二款 資本不變原則之挑戰 28 第一目 法定資本與實收資本之不變 28 第二目 資本水準之不變與金融商品之恆變 29 第三款 小結 29 第三章 會計上之業主權益 31 第一節 會計準則之規範體系與法律地位 31 第一項 會計準則之規範體系 31 第一款 美國一般公認會計原則 32 第一目 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之目標 32 第二目 美國一般公認會計原則之規範基礎 33 一、 規則基礎 34 二、 以損益表為中心:強調配合原則 34 三、 從歷史成本到公允價值 35 第二款 國際會計準則 36 第一目 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之緣起與目標 36 第二目 國際會計準則之規範基礎 37 一、 原則基礎:強調經濟實質之判斷 37 二、 以財務狀況表為中心:強調資本維持觀念 38 三、 公允價值法 38 第三款 我國財務會計準則 39 第一目 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之緣起與沿革 39 第二目 我國財務會計準則之發展 39 第二項 會計準則之法律地位及其範疇 40 第一款 會計準則之法律地位 40 第一目 美國證管會授權之一般公認會計原則 40 第二目 歐盟採行國際會計準則之歷程 41 第三目 我國一般公認會計原則法律地位之爭議 42 第二款 我國一般公認會計原則之範疇 43 第二節 負債與業主權益 44 第一項 負債之意義 45 第二項 業主權益之意義 46 第三項 負債與業主權益之差異 47 第三節 業主權益之分類 48 第一項 會計準則規範上之分類及規範 48 第一款 美國財務會計準則 48 第二款 國際會計準則 49 第三款 我國財務會計準則 50 第二項 會計學理上之分類 50 第一款 投入資本 51 第一目 股本 51 一、 普通股 51 二、 特別股 51 (一)股利分配優先權 51 (二)剩餘財產分配優先權 53 (三)可轉換成普通股 53 (四)可由發行公司贖回 53 (五)無表決權 54 第二目 資本公積 54 第二款 其他綜合損益 54 第三款 保留盈餘 55 第一目 未分配盈餘 55 第二目 法定盈餘公積 56 第三目 特別盈餘公積 56 第四章 資本投入的評價與表達 59 第一節 投入資本表達與揭露之爭議 59 第一項 揭露與分類投入資本之意義 59 第二項 投入資本表達與分類制度 60 第一款 股票面額制度 60 第一目 票面金額股制度之意義 60 第二目 票面金額股制度與資本規範 61 第三目 票面金額股制度之目的與挑戰 62 一、 股務處理之便利性 62 二、 股票流通價格之參考 63 三、 確保股東間公平性 63 四、 協助債權人評估風險 63 第四目 無票面金額股與低票面金額股 64 一、 無票面金額股 64 二、 低票面金額股 66 第二款 公積制度 66 第一目 公積制度之分類與意義 66 第二目 資本公積之用途與規範限制 67 一、 填補虧損 67 二、 撥充資本 68 三、 分派盈餘 68 第三項 再思考投入資本之分類與揭露 70 第一款 股票面額制度變革之可能 70 第二款 再探股本與股本溢價資本公積之分類意義 72 第二節 特別股性質之爭議 73 第一項 特別股性質之分析 73 第一款 特別股與普通股之差異:股東平等原則之檢視 73 第一目 受股東平等原則保護之股東行使同意權 74 第二目 企業籌資與股東平等原則之利益衡量 75 第三目 小結 75 第二款 特別股與公司債之差異:業主權益與負債性質之交錯 76 第一目 股份與公司債之差異 76 第二目 業主權益與負債界線之模糊 77 第三款 小結 78 第二項 特別股之表達 78 第一款 特別股分類表達之規範 78 第一目 法律規範上之分類 79 一、 公司法 79 二、 商業會計處理準則 79 第二目 會計規範上之分類 80 一、 財務會計準則第36號公報 80 二、 國際會計準則(IAS)第32號公報 81 第二款 負債與權益規範差異之目的 83 第三款 特別股分類之再思考 84 第五章 資本流出的衡量與規範 89 第一節 分派之概念內涵 89 第一項 外國法上分派之概念 90 第一款 美國修正模範商業公司法 90 第二款 歐盟公司法第二號指令 91 第三款 英國法 92 第二項 會計規範下之分派概念 93 第一款 美國一般公認會計原則 93 第二款 國際會計準則 94 第三項 分派概念之反思與再建構 94 第一款 我國分派概念之限制 95 第二款 分派概念之再建構 96 第二節 盈餘分派之範圍 97 第一項 外國法上分派之範圍限制 98 第一款 美國公司法 98 第一目 採取法定資本制之規範 99 一、 原則限制以盈餘公積分派者 99 二、 不區分盈餘公積與資本公積者 99 第二目 揚棄法定資本制之規範 100 第二款 歐盟公司法指令 100 第三款 英國公司法 101 第二項 盈餘分派範圍限制必要性之思考 102 第三節 盈餘分派之標準 103 第一項 外國法建立之盈餘分派標準 104 第一款 美國法之參考 104 一、 雙重無償債能力標準 104 二、 資產負債表公積標準 105 三、 靈敏股息條款 106 四、 修正模範商業公司法 106 第二款 歐盟公司法指令 107 第三款 英國公司法 108 第二項 財務報表分析之參考 109 第一款 財務報表分析之意義與目的 109 第二款 企業短期償債能力 110 第一目 流動比率 111 第二目 速動比率 112 第三款 企業長期償債能力 112 第一目 利息保障倍數 113 第二目 負債比率 114 第三目 長期負債對總資產比率 114 第三項 重新建構盈餘分派之準則 115 第六章 結論 117 參考文獻 121 | |
dc.language.iso | zh-TW | |
dc.title | 論股份有限公司資本制度-法律與會計之落差 | zh_TW |
dc.title | A Study on Capital System of Company Limited by Shares - Focus 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Law and Accounting | en |
dc.type | Thesis | |
dc.date.schoolyear | 101-2 | |
dc.description.degree | 碩士 | |
dc.contributor.oralexamcommittee | 黃銘傑,莊永丞 | |
dc.subject.keyword | 資本制度,會計準則,債權人保護,特別股,盈餘分派, | zh_TW |
dc.subject.keyword | capital system,accounting principle,creditor,preferred stock,distributions, | en |
dc.relation.page | 124 | |
dc.rights.note | 同意授權(全球公開) | |
dc.date.accepted | 2013-07-29 | |
dc.contributor.author-college | 法律學院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dept | 科際整合法律學研究所 | zh_TW |
顯示於系所單位: | 科際整合法律學研究所 |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 大小 | 格式 | |
---|---|---|---|
ntu-102-1.pdf | 2.72 MB | Adobe PDF | 檢視/開啟 |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