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navigation

DSpace

機構典藏 DSpace 系統致力於保存各式數位資料(如:文字、圖片、PDF)並使其易於取用。

點此認識 DSpace
DSpace logo
English
中文
  • 瀏覽論文
    • 校院系所
    • 出版年
    • 作者
    • 標題
    • 關鍵字
  • 搜尋 TDR
  • 授權 Q&A
    • 我的頁面
    • 接受 E-mail 通知
    • 編輯個人資料
  1. NTU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Repository
  2. 社會科學院
  3. 國家發展研究所
請用此 Handle URI 來引用此文件: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6022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值語言
dc.contributor.advisor何輝慶
dc.contributor.authorSui-Wei Yangen
dc.contributor.author楊書瑋zh_TW
dc.date.accessioned2021-05-16T16:19:32Z-
dc.date.available2013-08-14
dc.date.available2021-05-16T16:19:32Z-
dc.date.copyright2013-08-14
dc.date.issued2013
dc.date.submitted2013-08-08
dc.identifier.citation參考文獻
中文與譯著
Topfer, Klaus,2000,《延續地球上的生命》,「九十一年度司法人員野生動物保
育研討會」論文,頁152-168。
WSPA,〈動物福利觀念〉,WSPA 世界動物保護協會,模組25。
丁三東,2007,〈自然權利的根據〉,《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151
期,四川:四川大學,頁60-65。
丁昱仁,2006,〈獵捕保育類野生動物之可罰性研究〉,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
士論文。
方國運,2002,〈生物多樣性保育之發展現狀〉,「九十一年度司法人員野生動物
保育研討會」論文,頁17-28。
王瑞菁,2007,〈辛格論動物解放〉,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北京師範大學倫理學與道德教育研究所編,2010,《倫理學經典著作選讀》,北京:
北京師範大學,頁473-534。
台北市立動物園編譯,1994,《世界動物園保育策略The World Zoo Organization
and The Captive Breeding Specialist》,台北:台北市立動物園。
台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編,2008,《野生動物保育法及相關法規彙編》,台北:台
北市政府。
申建林,2006,〈對自然權利理論的三個誤解〉,《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
版》,第28 卷第3 期,廣西:廣西大學,頁38-41。
石碧球譯,2009,Hume, David 著,《人性論》,北京:北京社會科學。
伍碧雯,2002,〈納粹政權對於「無生存價值」德國人之處置〉,《成大西洋史集
刊》,第十期,台南:成功大學,頁287-310。
朱孝芬、蘇美齡,2009,〈大貓熊來台相關行銷活動對媒體與社會大眾觀感探討〉,
156
《動物園學報》,第21 期,台北:台北市立動物園,頁55-72。
朱建民,2000,〈由儒家觀點論西方環境倫理學人類中,也主義與自然中心主義
的對立〉,《鵝湖》,第25 期,台北:鵝湖雜誌社,頁3-40。
朱建民、葉保強、李瑞全編著,2006,《應用倫理與現代社會》,台北:國立空中
大學,頁125-178。
江思妤,2009,〈三重青少年基地:生命教育教案-為何反對動物園?〉,《人本
教育札記》,239 期,台北:人本教育文化基金會,頁67-73。
何兆伍譯,1987,Rousseau, Jean Jacques 著,1762,《社會契約論》,台北:
唐山。
吳海音譯,1989,Aniruddh D. Patel 著,〈台灣野生動物保育史〉,《林業特刊》,
第20 號,台北:農委會。
宋傳等譯,2008,Bekoff, Marc 著,《動物的情感世界》,北京:科學。
李日章譯,1990,A.P.d’Entreves 著,《自然法─法律哲學導論》,台北:聯經。
李以彬譯,2000,Wise, Steven M.著,《憤怒的獸籠》,台北:高寶。
李玲玲,2002,〈國際自然保育公約與組織〉,「九十一年度司法人員野生動物保
育研討會」論文,頁81-86。
李茂生,2003,〈動物權的概念與我國動物保護法的文化意義〉,《月旦法學雜誌》,
第94 期,台北:月旦,頁155-180。
李凱恩,2011,〈Singer 動物解放倫理學批判研究〉,《應用倫理評論》,第51 期,
中壢: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應用倫理研究中心,頁19-34。
李磊、劉瑋譯,2005,Composta,Dario 著,《道德哲學與社會倫理》,哈爾濱: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頁63-73。
李曦譯,2010,Regan, Tom 著,《動物權利研究》,北京:北京大學。
李鑑慧,1998,〈棕狗事件─動物實驗與人道思想〉,《當代雜誌》,台北:當代,
頁4-13。
李鑑慧,2010,〈挪用自然史:英國十九世紀動物保護運動與大眾自然史文化〉,《成
157
大歷史學報》,第38 號,台南:成大歷史學系,頁131-178。
杜孝珍譯,2000,〈古國今城─動物園演化大世紀〉,《動物園雜誌》,第77 期,
台北:台北市立動物園,頁52-58。
周文韻,2010,〈實驗動物101〉,《大誌雜誌The Big Issue》,第8 期,台北:
大誌文創,頁69-70。
孟祥森、錢永祥譯1995,Singer, Peter 著,《動物解放》,台北:關懷生命協會。
林士彥,2005,〈動物園服務品質改善之研究---以台北市立動物園教育中心為例〉,
《生物與休閒事業期刊》,第3 卷第1 期,嘉義:生活與休閒事業研究編輯
委員會,頁1-18。
林文淇,2002,〈從人類中心主義論現代動物園的積極角色〉,《動物園學報》,第
14 期,台北:台北市立動物園,頁87-94。
林火旺,2004,《倫理學》,台北:五南。
林君蘭,1999,〈台北市立動物園遊客餵食行為〉,《動物園學報》,第11 期,台
北:台北市立動物園,頁87-98。
金樹仁,2006,《理性主義的哲學》,台北:輔仁大學出版社。
姚中秋譯,2007,Rommen Heinrich A.著,《自然法的觀念史和哲學》,上海:三
聯法學。
柯志明,2011,〈應如何對待動物─對動物倫理之基礎與原則的一個反省〉,《應
用倫理評論》,第51 期,中壢: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應用倫理研究中心,
頁105-122。
段德智、尹大貽、金常政譯,2003,Angeles, Peter. A 著,《哲學辭典》,台北:
貓頭鷹出版社。
洪鎌德,2004,《當代主義》,台北:揚智文化。
洪鎌德,2009,《人本主義與人文學科》,台北:五南。
夏勇,1992,《人權概念起源》,北京:中國政法大學。
夏勇,2004,《中國民權哲學》,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158
孫啟元,1999,《野性的堅持》,台北:香港商郭良蕙新事業有限公司。
孫啟元,2000,《永遠的禁錮》,台北:香港商郭良蕙新事業有限公司。
孫啟元,2003,《走樣的臉孔》,台北:香港商郭良蕙新事業有限公司。
徐子婷、楊雅婷、何景榮譯,2008,Martha C. Nussbaum,《正義的界線─殘障、
全球正義與動物正義》,台北:國立編譯館與韋伯文化。
徐微喬,2007,〈論動物的道德地位─一種人中心主義的多重判準觀點〉,清華大
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時殷弘譯,2009,Bentham, Jeremy 著,1789,《道德與立法原理導論》,北京:
商務。
時國銘,2002a,<論生命倫理學中物種主義之爭論(上)─從墮胎的道德問題談
起>,《鵝湖》,第二十七卷第九期,台北:鵝湖出版社,頁50-55。
時國銘,2002b,<論生命倫理學中物種主義之爭論(下) ─從墮胎的道德問題談
起>,《鵝湖》第二十七卷第十期,台北:鵝湖出版社,頁57-63。
國立編譯館與楊雅婷合作翻譯,2009,Symonides, Janusz 著,《人權的概念與
標準》,台北:國立編譯館與韋伯文化。
張育銘,2011,〈檢視Tom Regan 對Peter Singer 的三個批判〉,《應用倫理評論》,
第51 期,中壢: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應用倫理研究中心,頁65-74。
張忠宏、陳瑞麟譯,1997,Pojman, Loius P.著,《為動物說話─動物權利的爭
議》,台北:桂冠。
張國蓉等譯,2007,Singer, Peter、Regan, Tom 等著,《地球也是它們的》,寧
夏:人民。
張紹勳,2000,《研究方法》,台中:滄海。
張慶博譯,2012,Rousseau, J.《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陝西:人民。
張鋒、姚昌,2006,〈自然權利的批判與辯護〉,《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第
16 卷第3 期,山東: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編輯部,頁34-37。
梁奮程,2011,〈從強義動物權到人對動物的義務〉,《應用倫理評論》,第51 期,
159
中壢: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應用倫理研究中心,頁35-54。
莊安祺譯,2000,Masson, Jeffrey、MaCarthy, Susan 著,《哭泣的大象》,台
北:時報。
莊慶信,1998,〈當代西方人類中心主義的環保哲學〉,《哲學與文化》,第25 卷
第4 期,台北:哲學與文化月刊社,頁339-359。
許修豪,1999,〈非人類動物的基本權利?─從黑猩猩談起〉,台灣大學法律研究
所碩士論文。
許晉瑋,2010,〈一個動物各種表述:動物保護法制的虛像與實質〉,台灣大學法
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惠菁,2008,〈動物保護入憲模式之探討─從「權利觀點」出發〉,台灣大學法
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雅筑,2010,〈不安樂的安樂死?探討台灣公立流浪動物收容所的安樂死環節〉,
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一菁、許皓捷、陳湘繁譯,2006,Onney, J.S Peter 編,《為野生動物開創未
來─世界動物園暨水族館保育方略》,台北:台北市立動物園。
陳少峰,2009,《正義的公平》,北京:人民。
陳文俊譯,Babbie, Earl,2007,《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台北:新加坡商湯姆生
亞洲私人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
陳弘毅,1999,〈主權和人權的歷史和法理學反思〉,《二十一世紀雙月刊》,第
55 期,香港:香港中文大學,頁18-29。
陳怡蓁,2005,〈從單一判準到多重判準論述動物的道德地位〉,國立中央大學哲
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建志、紀純真、金志美,1997,〈台灣鄉土動物的保育與教學〉,《動物園學報》,
台北:台北市立動物園,第9 期,頁79-85。
陳倩倩,2010,〈論生態政治哲學的價值中心轉移〉,《赤峰學院學報》,第31 卷
第10 期,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赤峰學院學報編輯部,頁33-35。
160
陳琦,2004,〈人類中心主義的立場是否能夠超越〉,《湖北民族學院學報》,2004
第1 期,湖北恩施:湖北民族學院學報編輯部,頁82-85。
陳福成,2006,《歷史上的三把巨刃》,台北:時英。
陳慶超,陳建平,2007,〈效用與崇高:從動物權利理論看人與自然正義〉,《中
州學刊》,第159 期,河南:中州學刊雜誌社,頁150-153。
麻喬志等譯,Schillier, F.C.S 著, 2010,《人本主義研究》,上海:上海人民。
傅佩榮譯,1997,Copleston, Frederick 著,《西洋哲學史─第一卷 希臘與羅
馬》,台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喬江濤譯,2006,Baraty, Eric、Fugier, Elisabeth Hardouin 著,《動物園的
歷史》,北京:中信出版社。
彭仁隆、陳淑梅、陳湘繁、陳芝婷、曹先紹、楊松穎、陳如玲、李允如、李秉容,
2003,〈圈養灰狼(Canis lupus)之刻板行為改善與環境豐富化策略〉,《動物
園學報》,第15 期,台北:台北市立動物園,頁31-41。
彭仁隆編,2009,《野性再現─台灣保育動物與域外保育行動》,台北:台北市立
動物園。
曾建平、代峰譯,Singer, Peter、Regan, Tom 編, 2010,《動物權利與人類義
務》,北京:北京大學。
費昌勇,2004,〈世界動物衛生組織的動物福利政策〉,《2004 年動物保護公共論
壇論文集》,台北:財團法人中華民國保護動物協會,頁11-18。
費昌勇、楊書瑋,2011,〈動物權與動物對待〉,《應用倫理評論》,第51 期,中
壢: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應用倫理研究中心,頁75-104。
費昌勇譯,2011,Rollin, Bernard 著,《動物權與人類道德》,台北:詩懷。
馮俊等譯,2009,Brown, Stuart 主編,《英國哲學和啟蒙時代》,北京:中國人
民大學出版社。
黃士哲,2008,〈動物保護法制之比較研究─兼論動物虐待防治問題〉,台灣大學
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61
黃意然譯,2009,Rolands, Mark 著,《哲學家與狼》,台北:城邦。
黃鈺婷、斐家騏,2011,〈空間置換對圈養馬來熊(HelarctosMalayanus)刻板行
為之影響〉,《動物園學報》,第22 期,台北:台北市立動物園,頁61-69。
楊健仁、吳兩新、林仁壽,2001,〈熊的刻板行為〉,《動物園學報》,第13 期,
台北:台北市立動物園,頁61-76。
楊崇賢,1996,〈台北動物園景觀設施、遊客與管理〉,《動物園學報》,第8 期,
台北:台北市立動物園,頁67-73。
楊通進譯,2005,Regan, Tom 著,1985,《動物權利論爭》,北京:中國政法大
學。
楊通進譯,2007,Degrazia, David 著,《動物權利》,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
版社。
葉力森,1995,《動物與法律》,台北:中華民國動物保護協會。
葉力森、石正人,2005,《台灣棄犬問題探討與對策》,台北:中華民國動物保護
協會。
葉志飛,2003,〈刑事訴訟自由心證主義之研究〉,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詹心懿、王順美,2008,〈台北市立動物園實施動物福利教育之潛力〉,《動物園
學報》,第20 期,台北:台北市立動物園,頁13-24。
賈士蘅譯,1996,Bronowski, Jacob、Mazlish Bruce 著,《西方思想史》,台北:
國立編譯館。
裴家騏,1998,《台灣地區民眾對野生動物保育相關議題之認知及態度調查》,台
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趙白生,2002,〈生態主義:人文主義的終結?〉,《文藝研究》,第5 期,北京:
文藝研究雜誌社,頁17-23。
趙敬邦,2011,〈從應用倫理角度探討佛教「中道」思想對環境倫理的啟示〉,《應
用倫理評論》,第51 期,中壢: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應用倫理研究中心,
頁1-18。
162
劉文彬,2005,《西洋人權史─從英國大憲章到聯合國科索沃決議案》,台北:五
南。
劉玉,20101,〈自然權利: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理論支點〉,《宿州學院學報》,
第25 卷第4 期,安徽:宿州教育學院學報編輯部,頁12-15。
劉依如、王順美,2009,〈動物福利教育活動對學童的動物福利知識與態度之影
響研究〉,《動物園學報》,第21 期,台北:台北市立動物園,頁73-88。
劉莘譯,2005,Singer, Peter 著,1979,《實踐倫理學》,北京:東方。
劉緣子等譯,2001,VanLoon, Hendrik Willem 著,《人類的故事》,台北:志文。
蔡欣芸,2009,〈從動物保護法的生成與演變探討在地動物福利之發展與實踐─
以犬、貓為例〉,台灣大學科技整合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蔣志剛主編,2004,《動物行為原理與物種保護方法》,北京:科學出版社。
鄭賢君,2010,《基本權利原理》,北京:法律。
鄭麗榕,2010,〈跨海演出:近代臺灣的馬戲團表演史(1900-1940 年代)〉,《中
央大學人文學報》,第43 期,中壢:國立中央大學人文學院,頁1-46。
鄭麗榕,2011,〈「體恤禽獸」:近代台灣對動物保護運動的傳介及社團創始〉,《台
灣風物》,第61 卷第4 期,台北:台灣風物雜誌社,頁11-44。
盧風、肖巍主編,2002,《應用倫理學導論》,北京:當代中國。
賴淑卿,2010,〈呂碧城對西方保護動物運動的傳介─以《歐美之光》為中心的
探討〉,《國史館館刊》,第23 期,台北:國史館,頁79-118。
錢永祥等譯,2002,Bekoff, Marc 著,《動物權與動物福利小百科》,台北:桂
冠。
錢志純編譯,2007,Descartes, Rene 著,《我思故我在》,台北:志文。
瞿慎思,2007,〈人類中心主義思考下的動物權利〉,《應用倫理研究通訊》,第
43 期,中壢: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應用倫理研究中心,頁62-67。
羅清俊,2011 二版,《社會科學研究方法─打開天窗說量化》,台北:威仕曼。
譚萍,2006,〈對人類中心主義與非人類中心主義的反思〉,《雲南社會科學》,2006
163
年第2 期,昆明:雲南社會科學編輯部,頁39-42。
蘇怡華,2007,〈Power vs. Right:第十二條第七款的省思〉,《應用倫理研究通
訊》,第43 期,中壢: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應用倫理研究中心,頁68-72。
釋昭慧,2011,〈動物保護的兩大依憑─動保良知與動保論述〉,《應用倫理評論》,
第51 期,中壢: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應用倫理研究中心,頁123-131。
英文資料
Baldwin, Carey(1964)My Life With Animals. Lane Book Co.
Callicott, J.Baird (1980) “Animal Liberation: A Triangular Affair”
Environment Ethics. Jones and Bartlett Publishers,Inc.p.52-63.
Chien-huiLi(2004)“The animal cause and its greater traditions”History
and Policy,Special Issue on Human-Animal Studies.p.6-11.
E.Rollin, Bernard (2006) Animal Rights and Human Morality. New York:
Prometheus Books.
Garner, Robert (2005)Animal Ethics.Blackwell pub.
Kant, I(1873)”We Have Only Indirect Duties to Animals”.Environment
Ethics.Jones and Bartlett Publishers,Inc. p.29-32.
Kemmerer, Lisa(ed) (2011) SisterSpecies : Women, Animals,and Social
Justice.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Palmer,Clare (1967) Animal Ethics in Context: A Relational Approach.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Regan,Tom (1985) “ The Radical Egalitarian Case for Animal
Rights ” .Environment Ethics. Jones and Bartlett
Publishers,Inc.p.40-46.
Rowan, N Andrew (2007) “A brief history of the animal research debate
164
and the place of alternatives”,AATEX12(3). Tokyo:JSAAE,203-211.
Sandoe, Peter&Christiansen, Stine.B (2008)Ethics of Animal Use.Blackwell
Publishing.
Scruton, Roger (1996)Animal rights and wrongs.London: Blackwell pub.
Singer, Peter ed.(2006), In Defense of Animals: The Second Wave,
Blackwell.p.1-27、p.132-143.
Singer,Peter (1976) “All Animals are Equal”.Evironment Ethics. Jones
and Bartlett Publishers,Inc.p.33-40.
Stone, Lora (2007) The Ideology of Progress, World Culture, and Animal
Protection.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 INC.
Stone, Lora(2007), The Ideology of Progress, World Culture, and Animal
Protection. 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 Inc.
Taylor, Angus (1945) Animals&Ethics-An Overview of The Philosophical
Debate. Broadview Press.
Taylor, Angus(2009),Animals & Ethics-An Overview of the Philosophical
Debate 3rd Edition, Broadview press.
Warren, Mary Anne (1997) “Animal rights and human limitations”.Moral
status:obligations to persons and other living things.Clarendon
Press.
Warren,Mary Anne (1987) “Difficulties with the Strong Animal Rights
Position ” .Environment Ethics.Jones and Bartlett
Publishers,Inc.p.47-52.
Williams, Erin E.、DeMello,Margo(2007), Why Animals Matter: The Case for
Animal Protection, Prometheus Books.p.283-335.
Yount, Lisa ed.(2008), Animal Rights Revised Edition, Facts On
File ,p.1-7.
165
網站資料
台灣動物福利網站http://www.animalwelfare.tw/?page_id=464
英國世界動物保護協會http://www.wspa-international.org/
世界動物衛生組織http://www.oie.int/eng/bien_etre/en_introduction.htm
關懷生命協會http://www.lca.org.tw/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http://www.east.org.tw/
台灣防止虐待動物協會(Taiwan SPCA) http://www.spca.org.tw/。
dc.identifier.uri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6022-
dc.description.abstract在人類的文明社會中,動物因各種不同的利用需求而受苦,動物福利在歡愉
的人類娛樂活動中受到漠視,近年來已有不少報告揭露娛樂動物經常在教育目的
的包裝下,受到圈養與訓練的不人道待遇,逐漸引起重視。本研究論文嘗試以不
同研究方法,探討動物權利與動物福利在現實生活中的運用。
第一部分歸納陳述動物保護意識與運動興起的歷史發展,分析人類權利概念
的源流與可能引渡至動物範疇的過程,並從與彼得辛格的效益主義式動物權,與
湯姆雷根的強動物權理論分析人與動物的權利關係。
第二部分使用實際觀察、問卷統計與訪談方法,以理解娛樂動物在動物園與
生態園區內的處境,從中發現遊客與經營者的認知有所差異,園區水準參差不齊,
人類的理性認知與行為選擇亦存在落差,顯示政策制度與動物權利教育之不足,
本文建議從政府保護法令與機制,園區經營者的公益責任兩大重點切入,試圖以
動物權利精神影響人類之道德推理,使人與動物之權利關係更加和諧正義。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In the modern civilized human society, animals suffer from all kinds of
exploitation and the interests of animals are being ignored by men during
entertainment activities. In recent years, it has brought attention to people and more
than a few reports have disclosed that animals are captive and trained by inhuman
ways for entertaining in the name of educational purposes.
This thesis will attempt to use various study methods to canvass the
implementation of animal rights and welfare in real life.
In the first part, it will sum up and state the historical animal protection
awareness and movements, analyze the originating of human rights concept and the
procedure of the possibility of applying such concept to animals as well as the rights
between people and animals based on Peter Singer’s utilitarianism animal rights and
Tom Regan’s strong animal rights.
In the second part, we will use actual observations, surveys, interviews to realize
the different circumstances between animals kept in the zoo for entertainment and
those in the nature. We then will discover the different understandings between the
zoo tourists and owners, the different environments in the zoos, and the discrepancy
between human rational and behavioural choices. Based on the aforementioned
research, it will show the lack of mechanism and education for animal interests by
people.
Therefore, this thesis suggests to mak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nd
animal rights more harmonious and righteous by trying to affect the moral reasoning
of people through animal spirits based on two main points: the legal and
governmental mechanisms and the community responsibility of the zoo owners.
en
dc.description.provenanceMade available in DSpace on 2021-05-16T16:19:32Z (GMT). No. of bitstreams: 1
ntu-102-R98341002-1.pdf: 4984105 bytes, checksum: d109dc1fe6dddafa38edb21b459750f1 (MD5)
Previous issue date: 2013
en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 8
第三節:文獻回顧 ...................................................... 11
一、 動物權利理論 ................................................................................................... 11
二、 娛樂動物研究內涵 ........................................................................................... 22
第四節:重要概念定義 .................................................. 29
一、 非人類動物與其權利 ....................................................................................... 29
二、 生態主義 ........................................................................................................... 29
三、 動物福利 ........................................................................................................... 31
四、 物種主義 ........................................................................................................... 32
第五節:研究架構與方法 ................................................ 33
一、 研究流程圖與說明 ........................................................................................... 33
二、 研究途徑與方法 ............................................................................................... 35
第六節:章節安排說明 .................................................. 38
第二章 動物權利理論之起源與發展 ................................. 41
第一節 啟蒙運動之前 ................................................. 42
一、 舊約聖經之人類中心論 ................................................................................... 42
二、 畢達哥拉斯靈魂輪迴論 ................................................................................... 44
三、 亞里斯多德的階級觀 ....................................................................................... 45
四、 基督教義的兩面表述 ....................................................................................... 47
X
五、 笛卡爾機械論的歸結 ....................................................................................... 49
第二節 啟蒙運動時期 .................................................. 52
一、 康德的工具理性論 ........................................................................................... 52
二、 邊沁之痛覺概念 ............................................................................................... 55
三、 達爾文的演化論 ............................................................................................... 58
第三節 動物保護運動發展 .............................................. 60
第四節 小結 .......................................................... 64
第三章 人與動物權利之應然思想 ................................... 67
第一節 人權概念的起源 ................................................ 67
一、 人權緣起的歷史背景 ....................................................................................... 67
二、 權利概念的演進 ............................................................................................... 69
三、 從人權到動物權的萌發 ................................................................................... 72
第二節 動物權之二大基本主張 ......................................... 75
一、 效益主義式的動物權理論研析 ....................................................................... 77
二、 強動物權理論之分析探討 ............................................................................... 83
第三節 小結 .......................................................... 88
第四章 人與動物權利之實然境況 ................................... 91
第一節 園區觀察記錄 ................................................. 92
一、 圈養環境與飼育條件 ....................................................................................... 92
二、 動物生理狀態觀察 ........................................................................................... 95
三、 娛樂活動樣態紀錄 ........................................................................................... 96
四、 教育宣導 ........................................................................................................... 99
第二節 實地問卷解析 ................................................ 101
一、 遊客個資與基本態度分析 ............................................................................. 104
二、 認知與意見之敘述性分析 ............................................................................. 109
三、 認知與意見之顯著性分析 ............................................................................. 130
第三節 兩者互動結果分析 ............................................ 133
XI
一、 動物園及生態牧場方面 ................................................................................. 134
二、 遊客之意見調查方面 ..................................................................................... 135
第四節 訪談內容 .................................................... 140
三、 園方對動物福利之態度與界限 ..................................................................... 142
第五章 結論 .................................................... 145
第一節 研究發現 .................................................... 145
一、 人與動物之權利關係 ..................................................................................... 145
二、 人對娛樂動物之福利態度 ............................................................................. 147
第二節 研究限制 .................................................... 149
第三節 本文建議與未來研究方向 ...................................... 150
一、 政府保護法令與機制 .......................................... 150
二、 園區經營者的公益責任 ........................................ 152
三、 對未來研究之建議 ............................................ 153
參考文獻 ........................................................ 155
附錄:動物園訪談問題內容記錄 .................................... 167
dc.language.isozh-TW
dc.title人與動物之權利關係-以娛樂動物為例zh_TW
dc.title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rights and animal rights:the case of animals used in entertainmenten
dc.typeThesis
dc.date.schoolyear101-2
dc.description.degree碩士
dc.contributor.coadvisor費昌勇
dc.contributor.oralexamcommittee劉阿榮,吳宗憲
dc.subject.keyword動物權利,動物福利,動物園,彼得辛格,湯姆雷根,娛樂動物,zh_TW
dc.subject.keywordAnimal rights,animal welfare,zoo,Peter Singer,Tom Regan,Animals Used in Entertainment,en
dc.relation.page182
dc.rights.note同意授權(全球公開)
dc.date.accepted2013-08-09
dc.contributor.author-college社會科學院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dept國家發展研究所zh_TW
顯示於系所單位:國家發展研究所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 
ntu-102-1.pdf4.87 MBAdobe PDF檢視/開啟
顯示文件簡單紀錄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

社群連結
聯絡資訊
10617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No.1 Sec.4, Roosevelt Rd., Taipei, Taiwan, R.O.C. 106
Tel: (02)33662353
Email: ntuetds@ntu.edu.tw
意見箱
相關連結
館藏目錄
國內圖書館整合查詢 MetaCat
臺大學術典藏 NTU Scholars
臺大圖書館數位典藏館
本站聲明
© NT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