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用此 Handle URI 來引用此文件: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58038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 | 值 | 語言 |
---|---|---|
dc.contributor.advisor | 林世銘 | |
dc.contributor.author | Cheng-Chang Kuo | en |
dc.contributor.author | 郭承昌 | zh_TW |
dc.date.accessioned | 2021-06-16T08:04:56Z | - |
dc.date.available | 2017-07-29 | |
dc.date.copyright | 2014-07-29 | |
dc.date.issued | 2014 | |
dc.date.submitted | 2014-06-27 | |
dc.identifier.citation | 一、中文部分
(一)書籍著作 1. 王文宇,「新金融法」,元照出版,民國93年11月。 2. 吳光明,「證券交易法論」,三民書局,102年9月。 3. 林國全,「證券交易法研究」,元照出版,89年9月。 4. 曾宛如,「證券交易法原理」,元照出版,95年8月。 5. 廖大穎,「證券交易法導論」,三民書局,98年8月。 6. 劉連煜,「公司法理論與判決研究(一)--內部人交易中消息受領人之責任」,自版再版,民國96年11月。 7. 劉連煜,「公司法理論與判決研究(二)--內部人交易規範中內部消息「重大性」認定基準」,元照出版,民國89年9月 8. 劉連煜,「新證券交易法實例研習」,自版,增訂五版 (2007年2月)。 9. 賴英照,「最新證券交易法解析」,元照出版,98年10月。 10. 賴源河,「證券法規」,元照出版,101年9月。 11. 謝易宏主編,「經典財經案例選粹—貪婪夢醒」,民國101年1月。 12. 謝易宏主編,「經典財經案例選粹—繁華落盡」,民國100年4月。 (二)學位論文 1. 沈介偉,「從我國實務判決探討證券交易法內線交易之規範兼論內線交易之防制」,中國文化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4年。 2. 林宥宏,「台灣內線交易制定豁免條款之妥適性」,逢甲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03年1月。 3. 洪振峰,「內線交易法制理論與實務之省思」,輔仁大學財經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7年。 4. 孫昱琦,「內線交易規範之沿革及實務發展—以我國法規修正與實務發展的互動」,成功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9年。 5. 徐藝珊,「內線交易的刑事法問題研究—兼論2010年證券交易法修正之相關爭議」,東吳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民國100年。 6. 張小惠,「公司治理能否抑制併購之內線交易」,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7年。 7. 張瑞玲,「內線交易重大消息之認定與豁免條款之研究:以我國法院實務為中心」,國立台北大學法律學系民事法學組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8年。 8. 陳妍婷,「內線交易之研究:以重大消息之認定與揭露制度為中心」,中國文化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8年。 9. 陳峰富,「關係企業證券交易違法行為之研究—以股票流通市場為中心」,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93年。 10. 陳融星,「論內線交易罪之主觀不法要件—從可罰性基礎理論出發」,中原大學財經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9年。 11. 楊宛臻,「我國內線交易規範之研究—以臺開案為中心」,輔仁大學財經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100年。 12. 劉柏江,「內線交易構成要件之剖析」,國立台北大學法律學刑事法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8年。 13. 簡志龍,「從美國法制論我國內線交易之防制」,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3年。 (三)期刊文獻 1. 王文宇,「公開收購前內線交易重大消息之認定時點」,月旦法學雜誌第155期,97年4月 2. 王文宇,「認真地對待資訊—論內線交易之判斷標準與預防措施」,月旦法學雜誌,97年4月。 3. 伍思吟,「從法制觀點論內線交易」,證券暨期貨管理,民國93年7月。 4. 江逸之,「明基李焜耀四兩博千斤」,遠見雜誌第1229期,94年7月。 5. 余雪明,「內部人交易管理的比較研究(上)」,證券暨期貨管理,16卷5期,民國87年5月。 6. 余雪明,「內部人交易管理的比較研究(下)」,證券暨期貨管理,16卷6期,民國87年6月。 7. 吳克昌,「我國與美日兩國關於規範內線交易之探討」,證交資料第418期,86年2月。 8. 李怡宗,「上市企業非法內線交易之分析」,產業管理學報,第1卷2期,89年4月。 9. 李開遠,「證券交易法第157條之1有關股市內線消息犯罪行為構成要件及其相關責任之探討」,銘傳大學法學論叢。 10. 林志潔,「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判決與內線交易內部人定義之發展—以O’Hagan為核心」,歐美研究第41 卷第3期,100年9月。 11. 林孟皇,「內線交易重大消息的明確性與實際知悉─九十九年新修正內線交易構成要件的解析」,月旦法學雜誌184期,99年8月。 12. 林孟皇,「內線交易實務問題之研究—以我國刑事責任規定的解釋適用取向為中心」,法學叢刊,第84期,民國90年9月。 13. 林哲良,「上半場踢好球,關鍵在下半場」,財訊月刊第1280期,94年7月。 14. 林哲良,「明基擊敗摩托羅拉的秘密」,財訊月刊第1280期,94年7月。 15. 林國全,「證券交易法第157條之1內部人交易禁止規定之探討」,政大法學評論第45期,81年6月。 16. 洪秀芬,「內線交易之重大消息的判斷—板橋地方法院95金訴字第2號刑事判決之簡評」,台灣本土法學,87年8月。 17. 耿一馨,「美國最高聯邦法院United States v.O’Hagan判決對內線交易規範之衝擊」,證券暨期貨管理第17卷第10期,88年10月。 18. 張瑞玲,「內線交易種阿消息之認定與豁免條款之研究—以我國法院實務為中心」,台北大學法學論叢第15期,100年6月。 19. 郭大維,「論我國內線交易法制-由英美兩國對證券市場內線交易之規範談起」,軍法專刊第56 卷第4期,100年6月。 20. 陳月秀,「公開收購前內線交易重大消息之認定時點」,萬國法律第158期,97年4月。 21. 陳峰富,「內線交易重大訊息具體要件與成立時點之界定」,政大法學評論第79期,93年6月。 22. 黃靖萱、汪文豪,「員工分紅明基失足」,天下雜誌第368期,96年3月。 23. 詹德恩,「從形事政策觀點探內線交易之罪責」,證券公會季刊第5卷第2期,95年7月。 24. 劉成墉,「內線交易免責抗辯事由之探討」,銘傳大學法學論叢第15期,100年6月。 25. 劉連煜,「內線交易免責之抗辯—預定交易計畫」,台灣本土法學第114期,97年10月。 26. 劉連煜,「重大消息與傳遞內線消息」,實用月刊,民國92年1月。 27. 劉連煜,「禁止內部人交易:短線交易之法律問題」,集保月刊,第44期,86年7月。 28. 劉連煜,「敵意式公開收購、內線交易與競爭收購」,實用月刊,民國91年8月。 29. 鄭呈皇,「危險的捷徑」,商業周刊第1017期,96年5月 (四)研究報告 1. 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證券期貨局,「內線交易法規最新修正內容之重點與說明」,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證券暨期貨市場法展基金會 99年8月27日座談會。 2. 余雪明,「歐盟內線交易與操縱市場指令研析」,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證券暨期貨市場發展基金會研究報告,98年。 3. 吳翰明,「內線交易之防制」,第九屆證券暨金融市場理論與實務研討會,89年9月。 4. 林孟皇,「99年新修正內線交易構成要件的解析與因應之道」,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證券暨期貨市場法展基金會99年8月27日座談會。 5. 武永生,「新修訂證交法防範內線交易及投資人權益保護」,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證券暨期貨市場法展基金會99年8月27日座談會。 6. 陳志龍,「如何袪除內線交易疑慮,提昇國家競爭力」,台灣證券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委託專案研究計劃, 93年。 二、英文部分 (一)著作 1. Bainbridge, Stephen M. 1999. Securities Law: Insider Trading. 2. Harris, Larry. 2003. Trading & Exchanges, Oxford Press, Oxford. 3. Horwich, Allan. 2007. The Origin, Application, Validity, and Potential Misuse of Rule 10b5-1. 62 Business Law, 913. 4. IDM. 2002. World Competitiveness Yearbook. Business Efficiency. 5. Keeton, W. Page. 1936. Fraud, Concealment and Non-Disclosure. 15 Texas Law Review, 1, 25~26. 6. Manne, Henry G. 1966. Insider Trading and the Stock Market. New York Free Press. (二)期刊文獻與判決 1. Basic Inc. v. Levinson. 1988. 485 U.S. 224, 99 L.Ed.2d 194, 108 S.Ct. 978. 2. Horwich, Allan. 2000. The Neglected Relationship of Materiality and Recklessness in Actions under Rule 10b-5, 55 Bussiness Law, 1023. 3. Pengra R. Rene. 1992. Insider Trading, Debt Securities, and Rule 10b-5: Evaluating the Fiduciary Relationship, New York University Law Review. 4. Searls v. Glasser. 1995. 64 F.3d 1061, 1066 (“If the court determines that there is a substantial likelihood that disclosure of the information would have been viewed by the reasonable investor to have significantly altered the total mix of information, the statement is material.”); SEC v. Maio. 1995. 51 F.3d 623, 637 (same standard). 三、網站資料 1. 公開資訊觀測站:http://newmops.tse.com.tw。 2. 台灣大學圖書電子資料庫檢索:http://dbi.lib.ntu.edu.tw/libraryList2/。 3. 台灣本土法學雜誌:http://www.taiwanlaw.com.tw/。 4. 台灣證券交易所:http://www.tse.com.tw/ch/index.php。 5. 司法院全球資訊網:http://www.judicial.gov.tw/。 6. 立法院全球資訊網:http://www.ly.gov.tw/。 7. 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http://www.fscey.gov.tw/。 8. 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證券期貨局:http://www.sfb.gov.tw/。 9. 法務部全球資訊網:http://www.moj.gov.tw/mp001.html。 10. 法源法律網站:http://www.lawbank.com.tw/index.php。 11. 美國lexis公司法律期刊:http://www.lexis.com。 12. 財團法人證券投資人及期貨交易人保護中心:http://www.sfipc.org.tw/main.asp。 13. 證券暨期貨市場發展基金會:http://www.sfi.org.tw/。 14. 證券暨期貨法令判解查詢系統:http://www.selaw.com.tw/Default.htm。 15. 證券暨期貨法令判解查詢系統:http://www.selaw.com.tw/new.asp。 16. 證券櫃檯買賣中心:http://www.otc.org.tw/ch/index.php。 | |
dc.identifier.uri |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58038 |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千線萬線不如內線一條」,此語極諷我國股票市場之怪誕現象,其層出不窮使台灣被譏為「內線交易天堂」,聞之令人不勝欷虛!然何令致此耶?股市交易平台是否已喪失防制及執法之機制及紀律?除人性之貪婪外,藉由內線交易達到鉅額不當獲利,亦連帶衍生掏空資產、炒作股票,其破壞資本市場秩序之烈,勢必造成投資大眾信心崩潰,經濟社會恐慌動盪,豈能不慎乎!抑有進者,事前監督之行政機關欠缺完備防弊制度,而最終把關之司法機關執法又一再用法無方,導致重大股市弊端案件無罪定讞,卒使心存僥倖之徒更加無所忌憚。是本文試由分析近年來重大內線交易案件,整理其犯罪行為該當證券交易法對內線交易之構成要件之實務見解,並提出判斷基準,俾司法有所統一遵循路徑,並使行為人得為預見,如此方能杜絕不法投機者嘲弄司法,而期資本證券市場之健全發展。
本論文旨在探討內線交易罪之構成要件中關於證券交易法第157條之1所定「重大影響」、「消息明確」、「實際知悉」等三大認定要件。因此,本文先由內線交易之規範目的及禁止理論,用供闡述禁止內線交易之精神,並說明其核心價值乃在健全證券市場公平性。再以該公平性為導向,自生資訊取得平等,則證券市場公正性及公信力於焉由生。 承上,本論文特以上述『市場公平』析論法規範關於上開三大要件之內涵及其在實務上運作之樣貌及結果,並嘗試該三大要件判斷基準之整理及論證。再者,本文亦強調行為人之主觀惡意並非犯罪該當的必要元素,亦係以市場公平性導向而來。申言之,此即目前我國實務多數見解認為,行為人只要「持有」重大非公開消息並為證券交易即可該當內線交易罪,無須考量其主觀上是否有「利用」系爭消息之惡意。最後,行政院草案所提之豁免條款,有部分學者及立法諸公採取肯認態度,本論文則認渠等所謂預定計畫,容易摻雜過多人為操縱的可能,因此,否認以該預定計畫作為免責抗辯事由。易言之,「非公開不得交易原則」至上。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No amount of information, not an insider trading” is a satire on Taiwan's stock market. Endless stream of insider trading makes Taiwan a paradise of insider trading. Why Taiwan becomes a paradise of insider trading? Stock trading platform is lost control without efficient legal mechanism. Other than human's greediness, the huge profit from insider trading also leads to the hollowing out of company's assets, fraudulent bankrupt and risky speculation. Furthermore, it destroys market rule and the trust of investors. The law makers do not provide effective rules, and the legal authorities do not execute cases in the right way that makes criminal dealers step out the court without penalties. That often makes speculators wide open for speculation.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significant insider trading cases that happened in recent years, and raises practical arguments and suggestions based on stock trading laws and regulations, with a view to helping legal authorities to establish a healthy security market.
Specifically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three most important elements of Article 157-1 of the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Act: “actually knowing”, “a material impact”, and “information is precise”. Therefore this study begings with explaining the rationale of forbidding insider trading, and the core value of fair platform of stock market. Then this study describes the model and consequence of the above three elements. Moreover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key issues of criminal action. | en |
dc.description.provenance | Made available in DSpace on 2021-06-16T08:04:56Z (GMT). No. of bitstreams: 1 ntu-103-P00744013-1.pdf: 1573695 bytes, checksum: 4a4f2aa0f183eb4783e2d2c3ea40bae2 (MD5) Previous issue date: 2014 | en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 目錄
口試委員會審定書 i 致謝 ii 中文摘要 iii 英文摘要 iv 目 錄 v 圖目錄 vii 表目錄 v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 2 第三節 研究內容與範圍 2 第二章 內線交易之規範目的及禁止理論 3 第一節 內線交易之規範目的 3 第二節 內線交易之禁止理論 4 第三節 小結 6 第三章 我國證券交易法內線交易規範之構成要件— 以探討消息重大性明確性及行為人實際知悉為核心 7 第一節 我國法之分析 7 第二節 消息重大性(重大消息範圍及其公開方式) 15 第三節 消息明確性 【重大消息成立時點(即法條規定『消息明確後』)】 16 第四節 實際知悉 26 第四章 以具體個案檢視我國內線交易之規範 35 第一節 大霸案 36 第二節 明基案 76 第三節 茂矽案 92 第四節 研究案例總結 10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14 第一節 結論 114 第二節 建議 118 第三節 法規明確原則 121 第四節 總結 122 參考文獻 124 圖目錄 圖4-1、大霸公司重大消息形成時間圖(1) 103 圖4-2、大霸公司重大消息形成時間圖(2) 104 圖4-3、明基公司重大消息形成時間圖 107 圖4-4、茂矽公司重大消息形成時間圖 110 表目錄 表3-1、證券交易法第157條之1修正新舊法條關鍵字對照表 7 表3-2、美國法就內線交易相關法源一覽表 20 表4-1、本論文案例內線交易起訴與判決一覽表 35 表4-2、大霸內線交易案大事紀一覽表 36 表4-3、明基內線交易案大事紀一覽表 76 表4-4、茂矽內線交易案大事紀一覽表 92 | |
dc.language.iso | zh-TW | |
dc.title | 台灣內線交易案例之研究 | zh_TW |
dc.title | A Study on Taiwan’s Insider Trading | en |
dc.type | Thesis | |
dc.date.schoolyear | 102-2 | |
dc.description.degree | 碩士 | |
dc.contributor.oralexamcommittee | 黃美祝,陳國泰 | |
dc.subject.keyword | 證券交易法,內線交易,重大性,明確性,實際知悉,關連性, | zh_TW |
dc.subject.keyword | Sercurities and Exchange Act,Insider Trading,Insider Dealing,Materiality,Precise,Actual Aware,Transation Causation, | en |
dc.relation.page | 129 | |
dc.rights.note | 有償授權 | |
dc.date.accepted | 2014-06-27 | |
dc.contributor.author-college | 管理學院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dept | 會計與管理決策組 | zh_TW |
顯示於系所單位: | 會計與管理決策組 |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 大小 | 格式 | |
---|---|---|---|
ntu-103-1.pdf 目前未授權公開取用 | 1.54 MB | Adobe PDF |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