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navigation

DSpace

機構典藏 DSpace 系統致力於保存各式數位資料(如:文字、圖片、PDF)並使其易於取用。

點此認識 DSpace
DSpace logo
English
中文
  • 瀏覽論文
    • 校院系所
    • 出版年
    • 作者
    • 標題
    • 關鍵字
  • 搜尋 TDR
  • 授權 Q&A
    • 我的頁面
    • 接受 E-mail 通知
    • 編輯個人資料
  1. NTU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Repository
  2. 法律學院
  3. 法律學系
請用此 Handle URI 來引用此文件: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57862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值語言
dc.contributor.advisor蔡英欣(Ying-Hsin Tsai)
dc.contributor.authorHui-Yin Yangen
dc.contributor.author楊惠茵zh_TW
dc.date.accessioned2021-06-16T07:08:07Z-
dc.date.available2015-07-15
dc.date.copyright2014-07-15
dc.date.issued2014
dc.date.submitted2014-07-09
dc.identifier.citation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書籍
方嘉麟,論股東會與董事會權限之劃分─對經營權爭奪之影響,收錄於:財經法新課題與新趨勢,元照,2011年5月1日。
王文宇,公司法論,四版,元照,2008年9月。
余雪明,董事與董事會,二版,元照,2002年3月。
邵萬欽,美國企業併購浪潮,中國商務出版社,2005年1月。
陳春山,企業併購及控股公司法實務問題,新學林,2005年11月。
陳春山,企業併購案例評析,新學林,2013年2月。
黃日燦,台灣企業敵意併購的演變發展,收錄於:法律決勝負:企業併購與技術授權,天下雜誌,2004年4月。
曾宛如,公司管理與資本市場法治專論(一),2002年10月。
楊岳平,公司治理與公司社會責任:企業併購下股東、債權人、員工、投資人之保護,初版,元照,2011年9月。
廖大穎,論股東行使表決權迴避之法理,收錄於:證券市場與企業法制論,元照, 2007年。
劉連煜,現代公司法,增訂八版,新學林,2012年9月。
劉連煜,董事責任與經營判斷法則之運用,收錄於:公司法理論與判決研究(五),元照,2009年4月。
賴英照,股市遊戲規則─最新證券交易法解析,第三版,自版,2014年2月。
謝易宏,誰讓投機一再得逞─企業與金融法制的共業,收錄於:貪婪夢醒─經典財經案例選粹,五南,2008年3月。
Justice Randy J. Holland著,陳春山主持翻譯,美國公司法─德拉瓦州公司法經典案例選輯,新學林,2011年10月。
期刊論文(含研究報告)
王文宇,世界主要國家併購相關法律規定之比較,經濟情勢暨評論,第4卷第2期,1998年8月。
王文宇,非合意併購的政策與法制─以強制收購與防禦措施為中心,月旦法學雜誌,第125期,2005年10月。
王文宇,股東會與董事會共享之權利,月旦法學教室,第44期,2006年6月。
王志誠,股份轉換法制之基礎構造─兼評企業併購法之股份轉換法制,政大法學評論,第71期,2002年9月。
王志誠,優質企業併購法之建構:效率與公平之間,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60期, 2004年7月。
朱德芳,效率、併購與公司治理─以敵意併購法規範圍為核心,中原財經法學,第17期,2006年12月。
朱德芳,論公司法下董事會發行新股之權限與責任─以公司法第一五六條第五項股份交換制度為核心,兼論股東優先認股權之存廢,政大法學論叢,第115期,2010年6月。
林國全,章定股東會決議事項,月旦法學教室,第56期,1999年12月。
林國彬,敵意併購防禦措施之研究─黃金降落傘(Golden Parachute),萬國法律,第152期,2007年4月。
林國彬,敵意併購防禦措施之研究─以財務性防禦措施中之毒藥丸為主要範圍,臺北大學法學論叢,第71期,2009年9月。
邵慶平,論股東會與董事會之權限分配─近年來公司法修正之反思,東吳法律學報,第17卷第3期,2006年4月。
邵慶平,董事會決議與表決迴避,月旦法學教室,2012年5月。
洪秀芬、陳貴端,交叉持股對公司治理之影響,財金論文叢刊,第1期,2003年12月。
郭大維,我國公開收購制度之探討─兼論英美相關立法例,臺北大學法學論叢,第65期,2008年3月
郭大維,論敵意併購下目標公司董事之義務與司法審查標準─我國法與美國法之比較研究,輔仁法學,第39期,2010年6月。
張心悌,從企業併購論我國公開收購法制,月旦法學教室,第60期,2007年10月。
陳文智,日本敵意併購防禦策略之最新動向─以Livedoor敵意併購日本放送為例,萬國法律,第142期,2005年8月。
陳彥良,企業併購中目標公司之董事責任,臺北大學法學論叢,第89期,2014年2月。
陳麗娟,美國企業併購法防禦收購措施之研究:以德拉瓦州公司法為例,東海大學法學研究,第25期,2006年12月。
曾宛如,股東會與公司治理,臺大法學論叢,第39卷第3期,2010年9月。
曾宛如,多數股東權行使之界限─以多數股東於股東會行使表決權為觀察,月旦民商法雜誌,第31期,2011年3月。
曾宛如,半套公司治理移植經驗─以審計委員會與特別委員會為例,月旦民商法雜誌,第43期,2014年3月。
黃國昌,併購風潮下勞工權益保障之問題點,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77期,2005年12月。
黃銘傑,公司法七十二變─下一階段公司法修正方向之芻議,月旦法學教室,試刊號,2002年10月。
黃銘傑,我國公司法制關於敵意併購與防衛措施規範之現狀與未來,月旦法學雜誌,129期,2006年2月。
廖大穎,限縮股東表決權迴避行使之適用範圍─臺灣高等法院九十三年度上字第九二八號民事判決,月旦裁判時報,第11期,2011年10月。
廖大穎,股東會與董事會(二)─企業自治與章程調整董事會權限─,台灣法學雜誌,第168期,2011年1月15日。
劉紹樑,強化企業併購法制,月旦法學雜誌,第128期,2006年1月。
劉連煜,股東得否以公司法第23條第2項作為賠償請求權之基礎,月旦法學教室,第69期,2008年7月。
劉連煜,股東及董事因自身利害關係迴避表決之研究─從台新金控併購彰化銀行談起,台灣法學雜誌,第112期,2008年9月15日。
劉連煜,敵意併購下目標公司董事的受任人義務(受託)義務─以開發金控敵意併購金鼎證券為例,政大法學論叢,第125期,2012年2月。
賴英照,法制的移植─從公司律到獨立董事,臺北大學法律論叢,第84期,2012年12月。
學位論文
莊哲鳴,敵意併購法規範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院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07年1月。
黃筠雅,股東平等原則之再檢討─以日本導入毒藥丸制度為啟示─,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6月。
劉彥皇,公司敵意併購防禦措施之研究,中原大學財經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7年8月。
新聞報導
力晶從叱吒風雲 到黯然落幕,經濟日報,2013年5月2日。
金鼎證四合一 遭金管會擋駕,經濟日報,2005年11月18日。
金鼎證與新光金 洽談合併,經濟日報,2005年12月2日。
金融業反制併購 有請白衣騎士,經濟日報,2006年2月15日。
黃日燦看併購�國巨敵意併大毅 出師不利,經濟日報,2012年4月5日。
群益證併金鼎證 登第4大,蘋果日報,2010年11月23日。
遠東集團,最成功的範例,經濟日報,2005年4月12日。
穩住經營權 成本不算高,經濟日報,2007年4月8日。
二、 日文部分(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書籍
田中亘,企業買収と防衛策,商事法務,2013年3月。
江頭憲治郎,株式会社法,第4版,有斐閣,2011年12月。
武井一浩、大田洋、中山龍太郎,企業買収防衛戦略,商事法務,2004年。
松本真輔,新会社法、新証取法下における敵対的買収と防衛策,税務経理協会,2005年10月。
神田秀樹,敵對的買收防衛策─企業社会における公正なルール形成を目指して─,財団法人経済産業調査会,2005年8月。
神田秀樹,会社法,弘文堂,2005年。
期刊論文(含研究報告)
大杉謙一,ベルシステム24事件,M&A判例の分析と展開(野村修也、中東正文編),別冊金融商事判例,2012年5月1日。
田中亘,夢真ホールディングズvs日本開發事件─買収防衛策としての株式分割の適法性─,M&A判例の分析と展開(野村修也、中東正文編),別冊金融商事判例,2012年5月1日。
末永敏和,ブルドックソース事件の法的検討-買収防衛策に関する裁判経過と意義-,東京高等裁判所追加鑑定意見書,別冊商事法務編集部,2007年10月。
吉川英德,2013年総会シーズンの買収防衛策の近時動向∼敵対的買収対応の在り方を探る∼,大和總研諮詢報告,2013年12月26日。
仮屋広郷,ライブドアvsニポン放送事件,M&A判例の分析と展開(野村修也、中東正文編),別冊金融商事判例,2012年5月1日。
東京高裁決定平成17年3月23日,企業買収をめぐる諸相とニッポン放送事件鑑定意見,別冊商事法務,2005年9月。
茂木美樹、谷野耕司,敵対的買収防衛策の導入状況─二〇一三年六月総会を踏まえて─,商事法務,第2012號,2013年10月25日。
高原達広、宮下央,日本版ESOPの導入を目的とした一般社団法人に対する第三者割当ての差し請求(ダイヤ通商事件),金融法務事情,第1985期,2014年1月10日。
森本滋,株主平等原則と買収防衛策,法曹時報,60卷1號,2008年1月。
渡邊顯、辺見紀男(編),敵対的買収と企業防衛,日本経済新聞社,2005年12月。
豊田祐子,新株予約権・新株予約権社債の有利発行,M&A・組織再編判例精選(神田秀樹、武井一浩編),ジュリスト増刊,2013年5月
落合誠一,敵対的買収における若干の基本的問題,企業会計,57卷10號,2005年。
藤本周、茂木美樹、谷野耕司,敵対的買収防衛策の導入状況─コウポレート・ガバナンスの諸規則改正を受けて─,商事法務,第1915號,2010年11月25日。
藤本周、茂木美樹、谷野耕司,敵対的買収防衛策の導入状況─二0一二総会を踏まえて─,商事法務,第1977期,2012年9月25日。
藤本周、茂木美樹、谷野耕司、佐佐木真吾,敵対的買収防衛策の導入状況─二〇〇九年六月総会を踏まえて─,商事法務,第1877號,2009年9月25日。
藤縄憲一,検証・日本の企業買収ルール─ライツプラン型防衛策の導入は正しかったか─,商事法務,第1818號,2007年12月5日。
其他
平成16年度従業員持株会状況調査の調査結果について、平成24年度従業員持株会状況調査の調査結果について,東京證券交易所網站,http://www.tse.or.jp/market/data/examination/employee.html 。
企業価値報告書─公正な企業社会のルール形成に向けた提案─,日本經濟產業省網站,http://www.meti.go.jp/policy/economy/keiei_innovation/keizaihousei/pdf/3-houkokusho-honntai-set.pdf 。
企業価値・株主共同の利益の確保又は向上のための買収防衛策に関する指針,日本經濟產業省網站,http://www.meti.go.jp/policy/economy/keiei_innovation/keizaihousei/pdf/3-shishinn-honntai-set.pdf 。
公正な買収防衛策のあり方に関する論点公開∼買収防衛策に関する開示及び証券取引所における取扱いのあり方について∼,2005年11月10日。
近時の諸環境の変化を踏まえた買収防衛策の在り方,2008年6月30日,日本經濟產業省網站,http://www.meti.go.jp/report/downloadfiles/g80630a01j.pdf。
三、英文部分
書籍
Frank H. Easterbrook & Daniel R. Fishel, The Economic Structure Of Corporate Law (Harvard U. 1991).
Robert Clark, Corporate Law 590 (Aspen Law & Business 1986).
Stephen Kenyon-Slade, Mergers and Takeovers in the US and UK: Law and Practice(Oxford U. 2004).
William J. Carney,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Cases and Materials (Foundation Press 2007).
期刊論文(含研究報告)
Karen A. Winn, The Williams Act and Preemption of Second Generation State Takeover Legislation, 65 Wash. U. L. Rev. 292(1987).
Lucian Arye Bebchuk, The Case Against Board Veto in Corporate Takeovers, 69 U. Chi. L. Rev.973(2002).
Ronald J. Gilson, The Poison Pill in Japan: The Missing Infrastructure, 2004 COLUM. Bus. L. Rev.21(2004).
新聞報導
The New York Times, Markets Buoyant, Merger Activity Picks Up, January 1, 2014.
dc.identifier.uri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57862-
dc.description.abstract在一波波的全球併購浪潮下,敵意併購向來是併購議題中受注目的焦點。美國、歐盟、日本等國家均對於敵意併購防禦措施建立一套合法性與適當性審查標準,然我國自2002年企業併購法公布施行以來,已超過十年,仍然尚未針對敵意併購防禦措施作出任何形式的規範。本文從我國法下可採行的敵意併購與防禦措施出發,說明我國欠缺相關規範之狀況,以及建構敵意併購與防禦措施相關規範之重要性。進一步,從比較法上制定相關規範之演進,分析日本法與美國法如何透過立法、法院實務、主管機關提出之建議文書等方式,建構出敵意併購防禦措施之合法性與適當性判斷標準,並分析其是否適合作為我國法未來建立相關規範之參考。
近年來,我國陸續發生數起敵意併購案件,觀察案例,可知我國企業相當排斥敵意併購,案例中的目標公司皆曾採取防禦措施抵禦併購方的併購活動。而由於我國法下可採取防禦措施並不多樣,且企業皆於敵意併購方已發動併購時,始臨時採取防禦措施,最終往往形成經營權惡鬥,導致雙方企業均蒙受損失的狀況。本文從臺灣法制現況出發,分析我國現行法的傾向,以及實際敵意併購案例中所產生之法律問題及其潛在違法性疑慮之問題,進而指出較適合我國的政策立場。希望未來我國能均衡併購方與目標公司之利益,制定完善之敵意併購防禦措施相關法規範,以充實企業併購法制。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In the tide of global merger and acquisition, hostile takeover has long been a focal point on the subject of merger and acquisition. In many countries such as the United States, the European Union, Japan and so forth have already built a set of legitimate and adequate test standards for antitakeover defenses, yet since Taiwan has in 2002 promulgated the Business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Act, during these past ten years, there has not been any form of laws for the defense tactics against hostile takeover. The thesis starts from describe the circumstances how Taiwan lacks of relevant legal systems, and to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building relevant legal systems on hostile takeover and defensive tactics. Furthermore, the study aims to analyze the Japanese law and the American law by presenting legislative history and opinions of practice and theory, and also to analyze whether these legal systems are suitable as a reference for Taiwan to establish relevant laws in the future.
In recent years, with a number of hostile takeover cases emerging in Taiwan, and to judge from the cases, it is revealed that Taiwan’s corporations are rather resistant to hostile takeover, and of the cases, the target companies tend to adopting antitakeover defenses to resist the hostile takeover bid. Yet due to limited defensive tactics that can be adopted under Taiwan’s law, and that companies tend only to defense when the hostile takeover party has already started its takeover activity, it eventually leads to corporate control contests, resulting in both parties to be suffered losses. The thesis aims to analyze the tendency of Taiwan’s existing law and the potential legal issues in the actual hostile takeover cases, and to point out a policy stance that is more suitable for Taiwan. The study anticipates that Taiwan is able to build perfected hostile takeover defensive tactic-related laws and regulations by balancing the acquisition party and the target company’s interest, with which to strengthen the merger and acquisition legal system.
en
dc.description.provenanceMade available in DSpace on 2021-06-16T07:08:07Z (GMT). No. of bitstreams: 1
ntu-103-R99a21083-1.pdf: 1096471 bytes, checksum: 8552efb50d10633a4b8ae5fce937450e (MD5)
Previous issue date: 2014
en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問題意識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方法 3
第三節 論文架構 5
第二章 敵意併購防禦措施概說與我國相關規範現況 7
第一節 敵意併購概說 7
第一項 企業併購之意義 7
第二項 敵意併購之意義與目的8
第三項 敵意併購防禦措施理論基礎─正反論爭 9
第一款 反對防禦措施之論點 9
第二款 支持防禦措施之論點 11
第三款 小結 11
第二節 敵意併購行為可能衍生的問題 12
第一項 敵意併購與公司治理 12
第二項 目標公司利害關係人權益的保障 14
第一款 目標公司股東 14
第一目 經營者非為公司利益採取防禦措施 14
第二目 不公平的收購價格 16
第三目 小結 18
第二款 債權人 18
第三款 勞工 20
第四款 小結 22
第三節 我國敵意併購與防禦措施相關規範 22
第一項 前言 22
第二項 我國現行法下可採行的敵意併購方式 23
第一款 公開收購 23
第二款 於集中市場收購 25
第三款 委託書徵求或收購 26
第四款 訴訟或非訟程序介入 28
第三項 我國法下可採行的敵意併購防禦措施 29
第一款 平時型防禦措施 29
第一目 鯊魚驅逐(shark repellents) 29
第二目 黃金降落傘與錫降落傘 31
第三目 白馬侍從 32
第四目 毒藥丸(poison pills)或股東權利計畫 34
第二款 臨時型防禦措施 36
第一目 白馬騎士 36
第二目 皇冠寶石(焦土政策) 37
第三目 買回股份 38
第四項 小結 39
第三章 日本法上敵意併購與防禦措施制度 40
第一節 概說 40
第一項 日本併購風潮與規範背景 40
第二項 日本常見的敵意併購方式與弊端 41
第一款 日本常見敵意併購方式 41
第一目 股份取得 41
第二目 委託書爭奪戰 43
第二款 減損企業價值的敵意併購類型 44
第一目 綠色郵件 44
第二目 解散型併購 45
第三目 二階段收購 46
第二節 日本法上敵意併購防禦措施的相關規範 46
第一項 防禦措施的合法性與適當性 46
第一款 企業價值報告書 47
第二款 確保與提升企業價值與股東共同利益之併購防禦措施指針 50
第二項 具體防禦措施類型與相關規範 53
第一款 平時型防禦措施 53
第一目 安定股東措施 53
第二目 股份對策 58
第三目 董事交錯任期制 63
第二款 臨時型防禦措施 64
第一目 增加股息分配 64
第二目 白馬騎士 66
第三款 股東權利計畫(毒藥丸)─新股預約權 71
第一目 概說 71
第二目 以新股預約權作為毒藥丸的合法性與適當性 72
第三目 企業價值研究會─「基於近來環境變化防禦措施應有之狀態」報告 80
第四款 小結 82
第四章 美國法上敵意併購防禦措施之合法性問題 85
第一節 美國併購浪潮與規範背景 85
第二節 聯邦法與州法之敵意併購防禦措施相關規範 87
第一項 聯邦法規─威廉斯法 87
第二項 州法之發展 88
第一款 第一代至第三代州法 88
第二款 德拉瓦州法 92
第三節 防禦措施之司法審查原則 94
第一項 商業判斷原則之適用 94
第二項 美國法院所建立司法審查標準 96
第一款 主要目的審查標準(Primary Purpose Test) 96
第二款 Unocal 案所建立之兩階段審查標準 97
第三款 涉及控制權變更之審查標準─Revlon審查標準 98
第四款 涉及股東表決權行使之審查標準─Blasius審查標準 99
第五款 股東權利計畫之審查標準─Moran案 100
第六款 死手毒藥丸之違法性─Carmody案 103
第七款 無手毒藥丸之違法性─Quickturn案 104
第三項 小結 106
第五章 我國法上敵意併購防禦措施之可行性 108
第一節 臺灣敵意併購案例研析 108
第一項 開發金敵意併購金鼎案 108
第一款 案例背景事實 108
第二款 法律問題 112
第一目 收購方之董事義務 113
第二目 目標公司董事義務 115
第三款 小結 117
第二項 國巨敵意併購大毅案 119
第一款 案例背景事實 119
第二款 法律問題─大毅所採防禦措施之合法性與適當性 120
第三款 小結 122
第三項 力晶敵意併購旺宏案 123
第一款 案例背景事實 123
第二款 法律問題─旺宏所採防禦措施之合法性與適當性 124
第三款 小結 128
第四項 台航併購中航案 128
第一款 案例背景事實 128
第二款 法律問題─台航所採防禦措施之合法性與適當性 130
第三款 小結 135
第二節 臺灣敵意併購防禦措施法制之省思 135
第一項 臺灣法制現況 135
第一款 採取防禦措施之權限劃分─公司法第202條 136
第二款 採取防禦措施之董事受任人義務─公司法第23條 140
第三款 小結 144
第二項 我國法上應有之合法與適當敵意併購防禦措施判斷標準 145
第一款 採取防禦措施之目的 145
第二款 採取與發動防禦措施之程序 147
第三款 防禦措施的合法性與適當性檢驗標準 148
第六章 結論 150
參考文獻 153
dc.language.isozh-TW
dc.title比較法上敵意併購防禦措施於我國適用之可行性zh_TW
dc.titleThe Feasibility of Comparative Legal Systems of Antitakeover Defenses in Taiwanen
dc.typeThesis
dc.date.schoolyear102-2
dc.description.degree碩士
dc.contributor.oralexamcommittee杜怡靜(I-Ching Tu),邵慶平(Ching-Ping Shao)
dc.subject.keyword敵意併購,防禦措施,目標公司,董事會,股東會,企業價值,毒藥丸,受任人義務,合法性,zh_TW
dc.subject.keywordHostile Takeover,Defensive Tactics,Antitakeover Defenses,Target company,Board of directors,Corporate Value,Poison Pill,Fiduciary Duty,Legitimacy,en
dc.relation.page159
dc.rights.note有償授權
dc.date.accepted2014-07-09
dc.contributor.author-college法律學院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dept法律學研究所zh_TW
顯示於系所單位:法律學系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 
ntu-103-1.pdf
  目前未授權公開取用
1.07 MBAdobe PDF
顯示文件簡單紀錄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

社群連結
聯絡資訊
10617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No.1 Sec.4, Roosevelt Rd., Taipei, Taiwan, R.O.C. 106
Tel: (02)33662353
Email: ntuetds@ntu.edu.tw
意見箱
相關連結
館藏目錄
國內圖書館整合查詢 MetaCat
臺大學術典藏 NTU Scholars
臺大圖書館數位典藏館
本站聲明
© NT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