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navigation

DSpace

機構典藏 DSpace 系統致力於保存各式數位資料(如:文字、圖片、PDF)並使其易於取用。

點此認識 DSpace
DSpace logo
English
中文
  • 瀏覽論文
    • 校院系所
    • 出版年
    • 作者
    • 標題
    • 關鍵字
  • 搜尋 TDR
  • 授權 Q&A
  • 幫助
    • 我的頁面
    • 接受 E-mail 通知
    • 編輯個人資料
  1. NTU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Repository
  2. 法律學院
  3. 法律學系
請用此 Handle URI 來引用此文件: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55560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值語言
dc.contributor.advisor陳聰富(Tsung-Fu Chen)
dc.contributor.authorYueh-Po Yenen
dc.contributor.author顏約伯zh_TW
dc.date.accessioned2021-06-16T04:09:27Z-
dc.date.available2014-09-05
dc.date.copyright2014-09-05
dc.date.issued2014
dc.date.submitted2014-08-22
dc.identifier.citation一、中文文獻
王文宇,〈非典型(商業)契約的漏洞填補—論任意規定與補充解釋的擇用〉,《月旦法學雜誌》,164期,頁111-138。
王澤鑑(1999),《債法原理第一冊:基本理論、債之發生》,台北:自版。
王澤鑑 (2014),《民法總則》,台北:自版。
陳聰富,〈誠信原則的理論與實踐〉,《政大法學評論》,104期,頁1-60。
楊淑文,〈工程定型化契約之履約保證條款(含立即照付約款)——最高法院相關實務判決評析〉,《月旦法學雜誌》,187期,頁21-38。

二、英文文獻
Kastely, Amy H. (1985), Stock Equipment for the Bargain in Fact: Trade Usage, 'Express Terms,' and Consistency under Section 1-205 of the Uniform Commercial Code. North Carolina Law Review, 64, 777-817.
Knapp, Charles L & Crystal, Nathan M. & Prince, Harry G. (2007). Problems in Contract Law: Cases and Materials . New York, NY : Aspen Publishers.
Triantis, George G. (2002).The Efficiency of Vague Contract Terms: A Response To The Schwartz-Scott Theory Of U.C.C. Article 2. Louisiana Law Review, 62, 1065-1079.
Kraus, Jody S & Scott, Robert E, (2009).Contract Design and the Structure of Contractual Intent New York University Law Review, 84, 1023-1104.
Bernstein, Lisa (1996).Merchant Law in a Merchant Court: Rethinking the Code’s Search for Immanent Business Norms.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Law Review, 144, 1765-1821.
Kornet , Nicole (2006).Contract Interpretation and Gap Filling : Comparative and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Antwerpen : Intersentia ; Maastricht : METRO
Brownsord, Roger (2009). Smith & Thomas: A Casebook on Contract. London : Sweet & Maxwell.
Kirst, Roger W. (1977). Usage of Trade and Course of Dealing: Subversion of the UCC Theory. University of Illinois Law Fourm. , 1977, 811-871.
Markesinis, Basil & Unberath, Hannes & Johnston , Angus (2006).The German Law of Contract : a Comparative Treatise . Oxford ; Portland : Hart Pub.
Lewison, Kim (2011).The Interpretation of Contracts. London : Sweet & Maxwell.
Burton, Steve J. (2008).Elements of Contract Interpretation. New York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dc.identifier.uri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55560-
dc.description.abstract契約解釋在契約法當中佔有重要之角色。任何契約文字,即使明確毫無疑義,仍是解釋的結果。因此,法院在審視契約內容時,不可避免的必須面對契約解釋這一過程。而在這當中,如何去應用契約解釋中的參考要素如:契約文字、交易慣例、事後之履約過程、契約目的、事前之交易歷程與所有過去與訂約當時之事實等等,即為本文所欲探討之課題之一。另外,與此密切相關者乃契約解釋之目的究竟應以何者為重?是否如同客觀說所著重者,在於一般人之理解;抑或如同主觀說所追求者,在於當事人真意之體現。又或者最終之目的不在於前述兩者,而係公平正義、合理性之要求。基於此,在不同目的之要求下,各種參考要素之運用也呈現不同之風貌。最後,最重要者就是如何在不同之要求下取得一平衡點,以兼顧各種需求,並同時給予明確可操作但又富有彈性之標準,即為重要之課題。
就此,本文認為:在單純之契約解釋,雖然實務上適用之結果仍會以一般人之理解為主—甚至產生類似推定之效果,但在理論形式上,以當事人真意之追求為主要目的仍有其必要性,以確保法院在解釋上之彈性。而在補充之契約解釋,法院所追求之目的實質上即為公平正義與合理性,只是形式上仍為誠信原則與契約目的之適用,但實乃法官造法與政策選擇之一種形式。而各種參考要素即在此不同目的之引導下,扮演其角色。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The interpretation of contract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ntract law. Even though the contract terms are unambiguous, it is still the result of interpretation. When the court determines the contents of contract, it will inevitably undertake the process of interpretations. The main topic of this thesis is to examine the ways in which the relevant matters such as contract terms, usage of trade, purpose of contract, course of performance, course of dealing and all the circumstances are applied in interpretation of contract law. This thesis would explore the purpose of interpretation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objectivism, which puts emphasis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reasonable person, and the view of subjectivism, which pursues the intention of parties, and from the viewpoint of fairness and reasonableness. Finally, it is the goal of this thesis to indicate the ways to take balance among all the requirements and to make a clear but flexible reference to the interpretation of contracts.
In conclusion, although the understanding of a reasonable person would always be the guide of interpretation at most of the time, the interpretation of contracts shall also pursue the intention of parties at first for the reason of flexibleness. For constructive interpretation, the guideline will be fairness and reasonableness, while they actually do the work in the name of good faith and fair dealing. In any event, the relevant matters shall be applied and controlled by those purposes and play its roles.
en
dc.description.provenanceMade available in DSpace on 2021-06-16T04:09:27Z (GMT). No. of bitstreams: 1
ntu-103-R99a21040-1.pdf: 1339363 bytes, checksum: a9d65e7cd257bf4c1d9fb622242a1258 (MD5)
Previous issue date: 2014
en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2
第一項 研究範圍2
第二項 研究方法2
第三節 研究架構3
第二章 單純之契約解釋4
第一節 前言4
第一項 說明4
第二項 文字疑義之種類4
第一款 說明4
第二款 契約文字疑義 5
第三款 契約文句疑義 5
第四款 契約結構上疑義6
第五款 模糊文字6
第三項 解決契約疑義6
第二節 解釋契約之操作模式—以各國比較法為例7
第一項 基本模式7
第一款 說明7
第二款 理論架構簡介 8
第三款 解釋要素之操作9
第四款 小結13
第二項 美國法13
第一款 說明13
第二款 統一商法典之立場14
第三款 契約整編第二版之立場15
第四款 小結16
第三項 英國法17
第一款 Investors Compensation Scheme Ltd v West Bromwich Building Society乙案之準則17
第二款 小結19
第四項 德國法19
第一款 德國民法之規定與相關爭議19
第二款 操作模式與運用20
第三款 小結20
第五項 國際統一契約文件21
第一款 DCFR 之規定 21
第二款 分析22
第三款 UNIDROIT Principle之規定23
第四款 分析24
第五款 小結25
第六項 我國法25
第一款 理論說明25
第二款 實務在解釋契約上之操作模式25
第三款 小結28
第三節 理論架構28
第一項 以文字為準之解釋原則28
第一款 說明28
第二款 操作模式與要素之運用29
第三款 功能與所適用之環境30
第二項 客觀說32
第一款 說明32
第二款 操作模式33
第三款 立論基礎33
第三項 主觀說35
第一款 說明35
第二款 操作模式與要素之運用35
第三款 與修正客觀說之比較36
第四節 參考要素37
第一項 契約明文37
第一款 契約文字37
第二款 契約整體文件 39
第三款 解釋之可能性 40
第二項 契約目的42
第三項 背景事實與相關環境46
第四項 事前之磋商過程49
第五項 交易慣例52
第七項 事前之交易歷程54
第八項 事後之契約履行過程56
第九項 公平性、合法性與合理性 58
第一款 說明58
第二款 公平性59
第三款 合理性60
第四款 合法性61
第五節 本章結論62

第三章 口頭證據法則與契約解釋 65
第一節 口頭證據法則 65
第一項 功能與目的65
第二項 說明與內容65
第一款 美國法上之說明65
第二款 我國法上之說明66
第三項 並行合約(collateral agreements)67
第一款 說明與定義67
第二款 具體之操作67
第二節 成立要件69
第一項 說明69
第二項 併入條款69
第一款 說明69
第二款 效力之認定與範圍70
第三款 以文字為準之解釋原則與併入條款75
第三項 客觀說76
第四項 主觀說77
第五項 我國實務上之運用79
第一款 說明79
第二款 有併入條款下之操作79
第三款 無併入條款下之操作82
第四款 小結85
第三節 口頭證據法則與其他類似原則之區辨 85
第一項 四角規則85
第一款 定義85
第二款 差異86
第二項 契約之解釋與顯然意義原則86
第一款 說明86
第二款 口頭證據法則與顯然意義原則87
第三款 抵觸契約明文 88
第四款 小結90
第三項 民法第一百六十六條90
第一款 說明90
第二款 與口頭證據法則之比較91
第四節 併入條款與解釋契約參考要素之選擇 93
第一項 說明93
第二項 全面性之選擇與排除—以併入條款為要件93
第三項 個別、針對性之排除95
第四項 小結96
第五節 本章結論97
第四章 補充的契約解釋99
第一節 體系上的定位 99
第一項 比較法上之架構99
第二項 本文之概念100
第二節 漏洞的概念104
第一項 前言104
第二項 漏洞的定義104
第三項 漏洞形成之原因105
第一款 刻意或不經意的契約漏洞 105
第二款 事前與事後之漏洞106
第三節 假設的當事人意思107
第一項 前言107
第二項 假設之當事人意思107
第一款 說明107
第二款 個人主觀因素 109
第三款 客觀規範性因素110
第四款 時間因素112
第五款 補充之契約解釋的極限113
第六款 補充之契約解釋在德國法上之定位115
第三項 事實上之默示條款116
第一款 說明116
第二款 假定之當事人意思116
第三款 商業效率117
第四款 好事之旁觀者 120
第四節 補充的契約解釋與任意規定127
第五節 本章結論128
第五章 結論131
參考文獻133
dc.language.isozh-TW
dc.title契約解釋zh_TW
dc.titleThe Interpretation of Contractsen
dc.typeThesis
dc.date.schoolyear102-2
dc.description.degree碩士
dc.contributor.oralexamcommittee楊淑文,吳英傑(Wu Ying Chieh)
dc.subject.keyword契約解釋,補充之契約解釋,參考要素,契約文字,交易慣例,契約目的,背景事實,誠信原則,zh_TW
dc.subject.keywordinterpretation,constructive interpretation,relevant matters,contract terms,purpose of contract,usage of trade,good faith and fair dealing,en
dc.relation.page134
dc.rights.note有償授權
dc.date.accepted2014-08-22
dc.contributor.author-college法律學院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dept法律學研究所zh_TW
顯示於系所單位:法律學系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 
ntu-103-1.pdf
  目前未授權公開取用
1.31 MBAdobe PDF
顯示文件簡單紀錄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

社群連結
聯絡資訊
10617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No.1 Sec.4, Roosevelt Rd., Taipei, Taiwan, R.O.C. 106
Tel: (02)33662353
Email: ntuetds@ntu.edu.tw
意見箱
相關連結
館藏目錄
國內圖書館整合查詢 MetaCat
臺大學術典藏 NTU Scholars
臺大圖書館數位典藏館
本站聲明
© NT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