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navigation

DSpace

機構典藏 DSpace 系統致力於保存各式數位資料(如:文字、圖片、PDF)並使其易於取用。

點此認識 DSpace
DSpace logo
English
中文
  • 瀏覽論文
    • 校院系所
    • 出版年
    • 作者
    • 標題
    • 關鍵字
  • 搜尋 TDR
  • 授權 Q&A
    • 我的頁面
    • 接受 E-mail 通知
    • 編輯個人資料
  1. NTU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Repository
  2. 社會科學院
  3. 政治學系
請用此 Handle URI 來引用此文件: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51020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值語言
dc.contributor.advisor朱泓源
dc.contributor.authorHan-Ting Houen
dc.contributor.author侯漢廷zh_TW
dc.date.accessioned2021-06-15T13:23:58Z-
dc.date.available2016-07-25
dc.date.copyright2016-07-25
dc.date.issued2015
dc.date.submitted2016-06-21
dc.identifier.citation參考文獻
一、檔案、史料彙編
1. 〈臺灣調查委員會1944年7月21日會議紀錄〉,1991,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臺灣「二二八」事件檔案史料》。南京檔案出版社。
2.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藏,《國防最高委員會第二二三至二二六及二三0次會議紀錄》,1947年3月至4月,檔號 228G:1-1。
3.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編,《二二八事件資料選輯﹝一﹞》。1992,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4.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編,《二二八事件資料選輯﹝二﹞》。1992,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5.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海峽兩岸出版交流中心編,2007,《館藏民國臺灣檔案匯編﹝卅七﹞》,北京:九州出版社。
6. 侯坤宏、許進發編,2002,《二二八事件檔案彙編﹝一﹞―立法院、國家安全局檔案》。臺北:國史館。
7. 侯坤宏編,2002,《二二八事件檔案彙編﹝九﹞-國家安全局、臺灣省諮議會檔案》。臺北:國史館。
8. 侯坤宏編,2008,《二二八事件檔案彙編﹝十七﹞-大溪檔案》。臺北:國史館。
9. 國史館藏,2012,《蔣中正總統檔案.事略稿本》。
10. 薛月順主編,1999,《臺灣省政府檔案史料彙編》,臺北:國史館。
11. 魏永竹、李宣鋒主編,1995,《二二八事件文獻補錄》。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二、報紙
1. 《大公報》﹝上海﹞,1946年,1947年
2. 《民報》﹝臺北﹞,1946年、1947年
3. 《臺灣新生報》(臺北),1946年、1947年
4. 《國是日報》﹝臺北﹞,1947年
5. 《中央日報》﹝南京﹞,1946年、1947年
6. 《聯合報》﹝臺北﹞,1988年、2009年
7. 《中國時報》﹝臺北﹞,2008年
8. 《中央社》﹝臺北﹞1999年-2015年
9. 《自由時報》﹝臺北﹞1999年-2015年
三、專書
1. Alesis de Tocqueville著,2013,馮棠譯,《舊制度與大革命》。香港:牛津大學。
2. Beller.Dennis C and Frank P. Belloni, eds. 1978. Faction Political:Political and Factionalism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anta Barbara:ABC-Clio Press。
3. George Kerr著,陳榮成譯,2007《被出賣的臺灣》。臺北:前衛出版社。
4. R. F. Baumeister and S. Hastings, 1997 . “Distortions of collective memory: how groups flatter and deceive themselves,” in J. W. Pennebaker, D. Paez and B. Rime eds., Collective memory of political events: Social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 .New Jersey: Mahwah,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Inc.,Publishers.
5. Samuel Hunhtington著,江炳倫,張世賢,陳鴻瑜合譯,1983,《轉變中社會的政治秩序》。臺北市: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6. Theda Skocpol.1985.“Bringing the State Back In: Strategies of Analysis in Current Research”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7.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口述歷史編輯委員會,1991,《口述歷史》,第2期。
8. 丹尼.羅伊著,2004,《臺灣政治史》。臺北:商務印書館。
9. 尹章義,1986,《臺灣近代史論》。臺北市: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
10. 尹章義,1988,《抽濃煙、喝烈酒、大聲抗議—臺灣歷史與臺灣前途》。臺北:作者自印。
11. 王仲孚主編,2006,《高中歷史第一冊》。臺北:康熙文化。
12. 王育德,1999,《臺灣:苦悶的歷史》。臺北:草根。
13. 王曉波編著,2002,《二二八真相》。臺北:海峽學術出版社。
14. 王曉波編著,2004,《臺盟與二二八事件》。臺北:海峽學術出版社。
15. 王曉波編著,2004,《國民黨與二二八事件》。臺北:海峽學術出版社。
16. 王曉波編著,2004《陳儀與二二八事件》。臺北:海峽學術出版社。
17. 史明,1988,《臺灣四百年史》。臺北市:草根文化出版。
18. 朱浤源編,2007,《二二八研究的校勘學視角:黃彰健院士追思論文集》。臺北市:文史哲出版社。
19. 朱浤源,2008,《二二八事件研究論文集》,未出版: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20. 吳濁流,1989,《無花果:臺灣七十年的回想》。臺北市:前衛出版社。
21. 李軍鵬,2009《責任政府與政府問責制》。北京:人民出版社。
22. 李祖基編,2007,《「二二八」事件報刊資料彙編》。臺北:海峽學術出版社。
23. 李敖,1999,《李敖大全集﹝廿七﹞》,臺北:成陽出版公司。
24. 李筱峰,1998,《解讀二二八》。臺北:玉山社出版公司。
25. 林秋敏等編,1999,《林衡道先生訪談錄》。臺北:國史館。
26. 林能士主編,2006《高中歷史第一冊》。臺北:南一書局。
27. 林德隆,1992,《二二八官方機密史料》。臺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28. 武之璋,2007,《一甲子迷障:二二八真相解密》。臺北:風雲時代出版公司。
29. 侯坤宏,2011,《研究二二八》。臺北:博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30. 侯坤宏主編,1997《國史館藏二二八檔案史料﹝上﹞》。臺北:國史館。
31. 張炎憲、李筱峰編,1989《二二八事件回憶集》。臺北:稻鄉出版社。
32. 祝萍、陳國祥,1991,《臺灣報業演進四十年》。臺北:自立晚報。
33. 秦孝儀主編,1990,《光復臺灣之籌劃與受降接收》。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
34. 秦孝儀總編纂,1978,《總統蔣公大事長編初稿﹝六﹞》,下冊。臺北:中正文教基金會。
35. 翁嘉禧,2007,《二二八事與臺灣經濟發展》。臺北:巨流出版。
36. 張炎憲等執筆,2006,《二二八事件責任歸屬研究報告》。臺北: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
37. 張炎憲等編,1995,《臺北南港二二八》。臺北: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
38. 張俊宏編,1990,《到執政之路一「地方包圍中央」的理論與實際》。臺北:南方叢書。
39. 戚嘉林,2007,《臺灣二二八大揭秘》。臺北:海峽學術出版社。
40. 莊嘉農,1991,《憤怒的臺灣》。臺北:前衛。
41. 許介麟編,2007,《臺灣史記-日本殖民統治篇﹝三﹞》。臺北:文英堂。
42. 許毓良,2012,《臺灣在民國(1945-1949)─以大陸期刊、雜誌報導所做的研究》。臺北:輔大書坊。
43. 郭廷以,1985,《中華民國史事日誌﹝四﹞》。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44. 陳孔立,1996,《臺灣歷史綱要》。臺北:人間出版。
45. 陳兆熙,《陳儀的本來面目》,臺北:印刻出版社,2010。
46. 陳明忠、陳敏鳳、郭承啟,2007,《二二八的另一個角落》。臺北:愛鄉。
47. 陳芳明編,1991,《臺灣戰後史資料選――二二八事件專輯》。臺北:二二八和平日促進會。
48. 陳正修等編,1991,《臺灣獨立運動三十年:張燦鍙選集》。臺北:前衛。
49. 陳俐甫、夏榮和、林偉盛譯,1992,《臺灣.中國.二二八》。臺北:稻鄉。
50. 陳國棟等編,2006,《高中歷史第一冊》。臺北:龍騰文化 。
51. 陳翠蓮,1995,《派系鬥爭與權謀政治:二二八悲劇的另一面相》。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52. 陳鳴鐘、陳興唐主編,1989,《臺灣光復和光復後五年省情》上。南京:南京出版社。
53. 陳興唐主編,1992,《臺灣「二二八」事件檔案史料》。臺北:人間出版社。
54. 彭明敏,1995,《自由的滋味》。臺北:彭明敏文教基金會。
55. 曾健民編2003,《新二二八史像一一最新出土事件小說、詩、報導、評論》。臺北:臺灣社會科學出版社。
56. 黃仁宇,1994,《從大歷史的角度讀蔣介石日記》。臺北:時報文化。
57. 黃玉齋主編,2001,《臺灣年鑑》。臺北:海峽學術出版社。
58. 黃紀男/口述,黃玲珠/執筆,1991,《老牌臺獨:黃紀男泣血夢迴錄》。臺北:獨家。
59. 黃朝琴,《我的回憶》。臺北:龍文出版社,1996。
60. 黃彰健,《二二八事件真相考證稿》。臺北:中央研究院、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7。
61. 塩見俊二,日本文教基金會編譯,2001,《祕錄•終戰前後的臺灣》。臺北:文英堂出版社。
62. 楊天石,2008,《找尋真實的蔣介石――蔣介石日記解讀》。香港:三聯書店。
63. 楊渡,2005,《激動一九四五》。臺北:巴札赫出版社。
64. 楊肇嘉,1978,《楊肇嘉回憶錄》。臺北:三民書局。
65. 葉芸芸編,1993,《證言二二八》。臺北:人間出版社。
66. 廖文毅,1956,《臺湾民本主義》。東京:臺灣民報社。
67.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二二八事件文獻輯錄專案小組編校,1995,《二二八事件文獻輯錄》。臺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68. 臺灣省文獻會編,1999,《臺灣省通誌﹝四﹞》。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69. 臺灣省文獻會編,1995,《抗戰與臺灣光復史料輯要》。
70.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1994,《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三十五年度政績比較表•人事》。
71.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宣傳委員會編印,1946,《外國記者團眼中之臺灣》。
72.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宣傳委員會編印,1946,《臺灣省省縣市參議會一覽》。
73.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宣傳委員會編印,1946,《陳長官治臺一年來言論集》。
74.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統室編印,1946《臺灣省五十一年來統計提要》。
75.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統計室編印,1946-1947《臺灣物價統計月報》。
76.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統計室編印,1946,《臺灣省統計要覽》。第二期。
77.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編,《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公報》,1945年10月∼1947年5月。
78.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編印,1946,《臺灣省參議會第一屆第二次大會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施政報告》。
79.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機要室編印,1946,《陳長官通知輯要》。
80. 臺灣銀行金融研究室編印,1947,《臺灣銀行季刊》,創刊號。
81. 褚靜濤,2011《二二八事件研究﹝上﹞》。臺北:海峽學術出版社。
82. 潘振球主編,1996,《中華民國史事紀要――中華民國三十六年(一九四七)一至三月份》。臺北:國史館。
83. 潘振球主編,1996,《中華民國史事紀要――中華民國三十六年(一九四七)一至三月份》。臺北:國史館。
84. 蔣永敬等編,1988,《楊亮功先生年譜》。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85. 蔣梨雲等編,1996,《蔣渭川和他的時代附冊》。臺北:前衛,1996。
86. 鄧孔昭編,1991,《二二八事件資料集》。臺北:稻鄉出版社。
87. 鄭梓,1988,《戰後臺灣議會運動史之研究-本土精英與議會政治(1946-1951)》。臺北:華世出版。
88. 賴澤涵、馬若孟(Ramon H. Myers)、魏萼合著;魏珞珈譯,1993,《悲劇性的開端:臺灣二二八事變》。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89. 戴國煇、葉芸芸,1992,《愛憎二.二八――神話與史實:解開歷史之謎》。臺北:遠流出版公司,1992。
90. 薛化元等編,2014,《高中歷史第一冊》。臺北:三民文化。
91. 謝然之,1955,《臺灣十年》。臺北:臺灣新生報社。
92. 鍾堅,1996,《臺灣航空決戰》。臺北:麥田。
93. 鍾謙順,1999,《煉獄餘生錄:坐獄二十七年回憶錄》。臺北:自由時代。
94. 魏永竹主編,1995,《二二八事件文獻續錄》。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95. 蘇新,1993,《未歸的台共鬥魂》,臺北:時報文化。
96. 蘇新,1994,《永遠的望鄉》。臺北:時報文化。
四、論文
1. 王若馨,2004,〈二二八論述與民進黨的崛起〉,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2. 吳君麗,2004,〈陳儀與臺灣光復初期的政局--從光復接收到二二八事件前〉,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3. 翁嘉禧,1997,〈陳儀時期臺灣經濟政策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博士論文。
4. 高小蓬,2009,〈臺灣省參議會推動地方自治之研究(1946-195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5. 陳佳宏,2005,〈戰後臺灣獨立運動之發展與演變(1945-2000)〉,國歷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6. 謝瑞明,2013,〈民進黨派系政治:2000-2008〉,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系博士論文。
7. 蘇聖雄,2008,〈「奸黨煽惑」-蔣中正對二二八事件的態度及處置〉,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五、期刊文章專論
1. 毛森,1988,<陳儀迫湯投共始末>,《傳記文學》,第52卷第4期。
2. 尹章義,1991,〈解讀二二八─撥開迷霧,回到歷史的原點〉,《中時晚報》,1991年,2月27日、28日。。
3. 尹章義,1993,〈推動二二八特別立法 撫平最後的傷痕〉,《聯合報》1993年2月26日。
4. 尹章義1995,〈新臺灣人的誕生〉,《中國時報》1995年2月28日。
5. 尹章義,1995,〈二二八與殖民地回歸的痛苦教訓〉,《明報月刊》,1995年4月號。
6. 尹章義,1988,〈二二八事件的真相在哪裡〉,《聯合報》,1988年,3月19日。
7. 王康,1988,〈歷史的證言:二二八事變親歷記〉,《暢流》半月刊,922期。
8. 王曉波,2006,〈「二二八」前夕的臺灣—戰後臺灣社會經濟之分析〉《海峽兩岸「二二八事件」學術研討會》。
9. 王曉波2013,〈把「二二八」從政治還給歷史(下)〉《海峽評論》268期。
10. 任山,1947,〈悼新的吳鳳們〉,沈雲龍主編《臺灣月刊》。
11. 朱浤源,2004,〈二二八事件真相還原〉,《中華日報》,2004年2月29日;《海峽評論》,第206期。
12. 朱浤源,2008,〈倒看歷史:陳儀在臺灣篤行民生主義〉,《孫中山思想與華人世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13. 朱浤源,2008,〈檔案文獻的分類與比較:以二二八時期蔣中正三天內的決策為例〉,《海峽兩岸檔案暨微縮學術交流會論文集》。
14. 朱浤源,2008,〈檔案與口述歷史之間:二二八史學在中研院近史所〉,收錄自朱浤源,《二二八事件研究論文集》,頁147。
15. 朱浤源、黃文範,2008,〈葛超智在二二八事件中的角色〉,收入許雪姬主編,《二二八事件60週年紀念論文集》。臺北: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臺北二二八紀念館,2008。
16. 朱浤源、楊晨光、黃種祥,2008,〈郭國基、途光明與高雄二二八〉,《南臺灣社會發展》研討會論文,屏東:國立屏東較愈大學。
17. 何漢文,1947,〈臺灣同胞不滿現實的原因〉,載於江慕雲編《為臺灣說話》。上海,三五記者聯誼會。
18. 李筱峰,1996,〈從《民報》看戰後初期臺灣的政經與社會〉,《臺灣史料研究》第八號。
19. 李筱峰,1998,〈蔣介石與二二八事件――兼論其責任問題〉,張炎憲等編,《二二八事件研究論文集》。臺北:財團法人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
20. 孫彩霞,1996,〈陳儀與臺灣〉,《臺灣研究集刊》,第2期。
21. 海峽評論社論,2014,〈破除民進黨二二八的臺獨圖騰〉,《海峽評論》,280期。
22. 海峽評論記者,1991,〈訪陳明忠談二二八〉,《海峽評論》3期。
23. 高維民口述,福蜀濤記錄,1987,〈臺灣光復初時的軍紀〉,《中華雜誌》第283期。
24. 張炎憲,1994,〈二二八—臺灣史詮釋的原點〉,《臺灣史料研究》第3號。
25. 張琴,1947,〈臺灣真相〉,上海《文萃叢刊》第二輯。
26. 戚嘉林,2007,〈臺灣二二八解析〉,《海峽評論》194期。
27. 戚嘉林,2008,〈二二八事件定性問題――起義、臺獨、民變VS.平變〉,《海峽評論》,第207期。
28. 戚嘉林,2014,〈歷史教科書中的228選擇性記憶〉,《海峽評論》279期。
29. 連震東,1990,〈臺灣人的政治理想和對做官的觀念〉,《抗戰時期收復臺灣之重要言論》。臺北:中國國民黨黨之委員會,中國現代史史料叢編第三集。
30. 陳少廷,1991,〈中共對臺灣二二八事件的歷史解析─兼論臺灣統派紀念二二八的政治訴求〉,《二二八學術研究會論文集(1991)》。
31. 陳佳宏,2005,〈「二二八事件」與臺獨之發展與演變〉,《臺灣風物》,55期。
32. 陳芳明,1991,〈為了不讓歷史重演〉,陳芳明編,《二二八事件學術論文──臺灣人國殤事件的歷史回顧》。臺北:前衛出版社。
33. 陳芳明,1991,<中共對二二八事件史觀的政策性轉變>,《中國論壇》,第31卷第5期。
34. 陳建仲,2007,〈追諡忠魂──「二二八事件」創痕的昇華〉,《海峽評論》194期。
35. 陳翠蓮,2008,〈歷史正義的困境――族群議題與二二八論述〉,《國史館學術集刊》,第16期。
36. 陳儀深,2003,〈豈只是「維持治安」而已――論蔣介石與臺省軍政首長對二二八事件的處置〉,李旺臺編,《二二八事件新史料學術論文集》。臺北: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
37. 陳儀深,2007,〈族群衝突、官逼民反與報復屠殺――論二二八事件的性質定位〉,《二二八事件60週年國際學術硏討會:人權與轉型正義》。臺北: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
38. 陳儀深,1992,〈論臺灣二二八事件的原因〉,陳琰玉等編,《二二八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1)》。臺北:二二八民間研究小組等。
39. 黃朝盟,2007,〈族群對立惡化,影響國家競爭力〉,《國政評論》。
40. 黃嘉樹,1997,〈「二二八事件」的歷史意義與現實意義〉,《海峽評論》75期。
41. 楊天石,2009,〈二二八事件與蔣介石的對策──蔣介石日記解讀〉,《傳記文學》,第94卷第2期。
42. 楊晨光,2008,〈二二八事件期間整編廿一師主力回臺經過〉,《海峽評論》,第207期。
43. 趙毓麟,1987,〈中統我見我聞〉,《中統內幕》。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44. 歐素瑛,1987,〈從二二八到白色恐怖――以李媽兜案為例〉,《臺灣史研究》,第15卷第2期。
45. 鄧孔昭,1994,〈光復初期臺灣的行政長官公署制〉,《臺灣研究集刊》第1期。
46. 鄧孔昭,2006,〈從電文往來看「二二八事件」中的陳儀和蔣介石〉,《臺灣研究集刊》,第4期。
47. 鄧孔昭,2007,〈「二.二八事件」60周年祭〉,《兩岸關係》,第2期。
48. 鄭梓,1991,<戰後臺灣行政體系的接收與重建-以行政長官公署為中心之分析>,《思與言》,第29卷第4期。
49. 鄭梓,1988,<戰後臺灣省制之變革從行政長官公署制到臺灣省政府(一九四五~一九四七)>,《思與言》,第26卷第1期。
50. 鄭梓1991,〈試探戰後初期國府之治臺策略─以用人政策與省籍歧視為中心的討論〉收入於《二二八學術研究會論文集》。臺北:自立。
51. 賴澤涵,1991,〈陳儀與閩、臺、浙三省省政(1926-1949)〉,收入《中華民國建國八十年學術討論會論文集﹝四﹞》。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1991。
52. 薛月順,1999,〈陳儀與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的興廢〉。《國史館館刊》24期。
53. 蘇瑤崇,2014,〈戰後臺灣米荒問題新探(1945-1946)〉《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86期。
六、網路文章
1. 范蘭欽,2009,〈被掩蓋的真相…陳儀 是非魔癡228〉。原刊於《聯合報》,2009年2月28日。http://city.udn.com/66198/4844157。最後瀏覽時間:2015年7月31日。
2. 范蘭欽,〈台巴子要專政〉。http://ppt.cc/gEeY。最後瀏覽時間:2015年7月31日。
3. 范蘭欽,〈228除惡未盡禍延今〉。http://ppt.cc/hR7bW。最後連覽時間:2015年7月31日。
4. 侯漢廷,2014,〈黔驢技窮的台獨運動〉。http://history.n.yam.com/yam/politics/20140704/20140704399258.html
5. 侯漢廷,2015,〈騙你十年的二二八謊言〉。http://history.n.yam.com/yam_other/politics/20150220/20150220877836.html
6. 曾韋禎,2009,〈范蘭欽就是郭冠英〉。http://blog.roodo.com/weichen/archives/8404941.html
dc.identifier.uri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51020-
dc.description.abstract本論文淺論二二八事件,行政長官公署與國府主席兩者之責任。蒐集反對者意見與支持者意見,並作出整理。行政長官公署制度並未專制,陳儀也無排擠台人,通貨膨脹肇因於日本殖民與戰爭因素,陳儀盡力打擊貪腐,然而推行地方自治,實行選舉,種種放鬆管制,造成了政治衰敗與暴動空間,加以陳儀寬愛台人將軍隊調走,就給了有心人士的可乘之機。蔣中正當時所接受到的資訊多是奸黨作亂,故而還兵台灣,鎮壓奸黨暴徒。台灣方面的陳情與不要還兵的電報皆在其還兵之後才收到,而其多次下令「不得報復」,亦可見其寬愛台人。目前沒有任何證明蔣「屠殺」台人的證據,暫時否決撤職陳儀的條件僅是另有安排。本文又從政治責任、行政責任等方面判斷,在二二八事件上,蔣中正不須負責。
本文整理二二八事件後,當時政府與現今國民黨與民進黨之論述。二二八事件絕少與台獨有關,故民進黨將二二八與台獨掛鉤並不正確,此外,本論文透過簡單地量化分析,證實了民進黨炒作二二八以獲取政治利益。民進黨對二二八的論述在近數十年成為台灣輿論主流,近代國民黨亦附和之認為二二八是官逼民反。本文另指出國民黨此一策略之失敗,而郭冠英的文章引述論理正確,原本有空間使得事發當時的政府觀點重新回歸社會大眾討論,卻因郭冠英的文筆奇險,不僅喪失了翻轉二二八論述的機會,也讓郭遭到慘痛代價。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228 Incident, and the responsibility of both the Chief Executive Office of the President of the State.And collecting the 228 Incident of opinion with supporters and opponents to organize.The Chief Executive Office did not authoritarian,and the President of the State, Chen Yi did not marginalized politically Taiwan people,Inflation prompted by Japan's colonial and War, Chen Yi tried to combat corruption.Howev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local self-government,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election, all kinds of deregulation, resulting in a decline and political opportunities for advocacy riots.
Chen Yi is the kindness to the people of Taiwan to mobilize the army, they gave advocated riots opportunity.Chiang Kai-shek at the time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mostly rebels rebellion, so sent troops to Taiwan to suppress the rebels.Taiwan's petition and not send troops telegram was received after the troops are, and repeatedly ordered their 'No Retaliation' is also reflected in its care for the people of Taiwan.
Currently no evidence that Chiang Kai-shek 'massacre' Taiwan people, temporarily veto the dismissal of Chen Yi only condition is otherwise arranged.In this paper, from the political responsibility and administrative responsibility to prove, on the 228 Incident, Chiang Kai-shek not be responsible.
In this paper, organize the 228 Incident, the government, the KMT, the DPP's exposition.The 228 Incident and rarely related to independence, so the DPP and Taiwan independence linked to the 228 Incident is not correct.In addition, the paper simply through quantitative analysis confirmed the DPP speculation the 228 Incident for political interests.The DPP to discuss the 228 incident in recent decades become the mainstream public opinion in Taiwan, the KMT also echoed consider the 228 incident is forcing people to rebel.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a failure of the KMT's policy, while Guo Guanying articles reasoning is correct, had the opportunity to make the incident was the Government's views reintegration public discussion, but Guo Guanying writing odd risk, not only lost the flip the 228 Incident discussed opportunities as well,but also let Guo was paid a painful price.
en
dc.description.provenanceMade available in DSpace on 2021-06-15T13:23:58Z (GMT). No. of bitstreams: 1
ntu-104-R01322028-1.pdf: 9497594 bytes, checksum: fc52ac4a4bcb163176b23f54a3898321 (MD5)
Previous issue date: 2015
en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回顧 4
第三節 研究途徑與方法 10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1
第五節 章節架構 11
第二章 行政長官與二二八起因 15
第一節 反面史觀 21
壹、行政長官「專制」 21
貳、「排擠」臺人參政 23
参、通貨膨脹及缺乏米糧 25
肆、貪污與軍紀不良 28
伍、坐視派系鬥爭 30
第二節 正面史觀 32
壹、推行寬鬆政治 32
貳、重用臺籍人士 43
参、處理米荒及通膨 52
肆、肅貪及厲行軍紀 67
伍、利臺政策 77
第三節 合論 81
壹、國家自主性,效率推行政務 81
貳、有派系無弊害,無派系才病態 85
参、重臺人推選舉,導致政治衰敗 87
肆、戰爭後遺症,有心無力回天 91
伍、部隊被調,遺留禍端 92
陸、小結 94
第三章 國府主席與二二八 95
第一節 反面史觀 95
壹、「對臺灣民意無知」? 95
貳、「聽信一面之詞」? 97
参、「計畫屠殺臺人」? 98
肆、「庇護肯定陳儀」? 100
第二節 正面史觀 102
壹、面臨的政治情勢 102
貳、還兵前掌握資訊 105
参、還兵後掌握資訊 119
第三節 合論 139
壹、體察民意,善待臺人 139
貳、防制作亂,救護臺人 145
参、多次下令,不得報復 151
肆、未有屠殺,並非元凶 155
伍、小結 157
第四章 二二八事件論述的政治化 161
第一節 事件當年政府的二二八論述原貌 161
第二節 政治化論述之一:民進黨的二二八論述及其功效 164
壹、二二八中的臺獨運動 164
貳、二二八對臺獨的影響 172
参、民進黨的二二八論述 176
肆、民進黨操作二二八 185
第三節 政治化論述之二、三:當代國民黨與郭冠英 206
壹、當代國民黨的二二八論述及其失敗 206
貳、郭冠英的譏諷論述與歷史真相及其遭遇 213
第四節 小結 217
第五章 結論 221
第一節 研究發現 221
第二節 研究展望 227
參考文獻 229
附件一,郭冠英的三篇文章及其引起風波之文 241
附件二,民進黨提及二二八事件新聞統計 來源:中央社 251
dc.language.isozh-TW
dc.title二二八史觀與歷史真相─反正合試論zh_TW
dc.title228 History View and True Facts─Conclusion of Negative and Positive Viewen
dc.typeThesis
dc.date.schoolyear104-2
dc.description.degree碩士
dc.contributor.oralexamcommittee王曉波,尹章義
dc.subject.keyword二二八,陳儀,蔣中正,台獨,民進黨,zh_TW
dc.subject.keyword228 Incident, Chen Yi,Chiang Kai-shek,DPP,Taiwan independence,en
dc.relation.page268
dc.identifier.doi10.6342/NTU201600428
dc.rights.note有償授權
dc.date.accepted2016-06-22
dc.contributor.author-college社會科學院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dept政治學研究所zh_TW
顯示於系所單位:政治學系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 
ntu-104-1.pdf
  目前未授權公開取用
9.27 MBAdobe PDF
顯示文件簡單紀錄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

社群連結
聯絡資訊
10617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No.1 Sec.4, Roosevelt Rd., Taipei, Taiwan, R.O.C. 106
Tel: (02)33662353
Email: ntuetds@ntu.edu.tw
意見箱
相關連結
館藏目錄
國內圖書館整合查詢 MetaCat
臺大學術典藏 NTU Scholars
臺大圖書館數位典藏館
本站聲明
© NT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