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navigation

DSpace

機構典藏 DSpace 系統致力於保存各式數位資料(如:文字、圖片、PDF)並使其易於取用。

點此認識 DSpace
DSpace logo
English
中文
  • 瀏覽論文
    • 校院系所
    • 出版年
    • 作者
    • 標題
    • 關鍵字
  • 搜尋 TDR
  • 授權 Q&A
    • 我的頁面
    • 接受 E-mail 通知
    • 編輯個人資料
  1. NTU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Repository
  2. 社會科學院
  3. 新聞研究所
請用此 Handle URI 來引用此文件: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49469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值語言
dc.contributor.advisor林麗雲(Lih-yun Lin),陳一姍(Yi-shan Chen)
dc.contributor.authorChia-hsi Liuen
dc.contributor.author劉家熙zh_TW
dc.date.accessioned2021-06-15T11:30:09Z-
dc.date.available2016-08-24
dc.date.copyright2016-08-24
dc.date.issued2016
dc.date.submitted2016-08-17
dc.identifier.citation一、中文書目
王雅各(1999)。《台灣男同志平權運動史》。台北:開心陽光。
王皓薇(1997)。〈不要交出遙控器,同志要有「現身」的自主權〉,《騷動》季刊,第3期,頁52-58。
朱偉誠(1998)。〈台灣同志運動的後殖民思考〉,《台灣社會研究》,第30期,頁35-62。
李紹良(2012)。《十五萬人的BBS是如何煉成的:批踢踢實業坊技術演變歷程之研究(1995-2008)》。國立政治大學社會所碩士論文。
阮慶岳(1998)。《出櫃空間:虛擬同志城》。台北:元尊文化。
周華山(1997)。《後殖民同志》。香港:香港同志研究社。
林鶴玲、鄭陸霖(2001)。〈台灣社會運動網路經驗初探:一個探索性的分析〉,《台灣社會學刊》,第25期,頁111-156。
畢恆達(2003)。〈男同性戀與父母:現身的考量、策略、時機與後果〉,《女學學誌:婦女與性別研究》,第15期,頁37-78。
張盈堃(2003)。〈網路同志運動的可能與不可能〉,《資訊社會研究》,第4期,頁53-86。
倪家貞(1997)。〈九○年代同性戀論述與運動主體在台灣〉,《性�別研究的新視野——第一屆四性研討會論文集(上)》,頁125-148。
張小虹(1996)。《慾望新地圖:性別同志學》。台北:聯合文學。
陳錦華(2002)。《在行動中壯大自我(empowerment):台灣網路同志運動分析》。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郁軒(2006)。《私領域中的認同展演:台灣同志運動另一面》。南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安真、程小蘋、劉淑慧(2002)。〈「我是雙性戀,但選擇做女同志!」∼兩位非異性戀女性的性認同形成歷程〉,《中華輔導學報》,第12期,頁153-183。
劉宜欣(2015)。《台灣地區同志認同調查》。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
羅毓嘉(2010)。《男柯一夢夢紅樓:西門紅樓南廣場的「同志市民空間」》,國立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顧敏耀(2002),〈同志運動的彩虹基地—台灣第一家同志書店:「晶晶書庫」研究〉,《國立中央大學中文所論文集刊》,頁125-146。
二、英文書目
Bohan, J. S. (1996). Psychology and sexual orientation: Coming to terms. Psychology Press.
Cass, V. C. (1979). Homosexuality identity formation: A theoretical model. Journal of homosexuality, 4(3), 219-235.
Cass, V. C. (1984). Homosexual identity formation: Testing a theoretical model. Journal of sex research, 20(2), 143-167.
Castells, M. (1997). The power of identity: The information age: Economy, society, and culture (Vol. 2). Hoboken, NJ, US: John Wiley & Sons.
D'Augelli, Anthony R. (1994). Identity development and sexual orientation: Toward a model of lesbian, gay, and bisexual development. In E. J. Trickett, R. J. Watts & D. Birman (Eds.), Human diversity: Perspectives on people in context (pp. 312-333). San Francisco, CA, US: Jossey-Bass.
Della Porta, D., & Diani, M. (2006). Social movements: An introduction (2e). Blackwell Publishing.
Kinsey, A. C., Pomeroy, W. B., & Martin, C. E. (1948). Sexual behavior in the human male.
Lansdale, S. (1995), The issue of choice for lesbian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The Fielding Institute, Santa Barbara.
dc.identifier.uri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49469-
dc.description.abstract2013下半年,臺灣出現了以「護家盟」為首的宗教反同勢力,接續發起反多元成家連署、1130為下一代幸福讚出來遊行等活動,為臺灣同志運動帶來關鍵性轉折:過往抵抗政府濫權侵擾、爭取平權保障的同運路線,漸漸轉往人民之間的理念說服、論述抗衡。此一轉變深刻影響臺灣同志運動的運動策略,不僅讓臺灣同志運動呈現與過往不同的風貌,亦擴大了臺灣同志運動的社會支持基礎。
  臺灣的同志人權保障,是西方媒體眼中的「亞洲同志燈塔」,運動成就更是許多鄰近國家同志心之所嚮。然而,本深度報導試圖就前述之同志運動路線轉變,透過對數名同志運動人士的特寫,帶領讀者前進政治、教育、文化等同志運動現場,理解當前時空背景下的臺灣同志運動,採取何種運動策略以達成運動目的,更藉此指出不同於西方人權視角的觀點,再定義臺灣同志運動的貢獻與意義。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When talking about LGBT movement in Asia, Taiwan stands out as pioneer among peer countries. Western media praise Taiwan for its protection of LGBT rights, while there’s something more delicate which local LGBT activists are undergoing. This in-depth reporting focuses on recent developments of Taiwan’s LGBT movement which is switching audience from the government to citizens after a strong counterforce, “Taiwan Religious-groups Family Protection Alliance,” forming since late 2013. Through sketching Taiwan’s LGBT activists on political, educational and cultural field, this in-depth reporting points out a different viewpoint understanding the meaning and impact of Taiwan’s LGBT movement.en
dc.description.provenanceMade available in DSpace on 2021-06-15T11:30:09Z (GMT). No. of bitstreams: 1
ntu-105-R02342025-1.pdf: 5812101 bytes, checksum: 62c836e66d0d26d9efd122940c761da8 (MD5)
Previous issue date: 2016
en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深度報導作品】
第一章 感謝護家盟!同志婚姻平權運動深入日常 ……………………… 13
第二章 政治現場:同志參政爭婚權,有可能嗎? ……………………… 23
第三章 教育現場:活下來與沒有活下來的玫瑰少年 …………………… 33
第四章 文化現場:同志的幸福劇本,該怎麼寫? ……………………… 45
第五章 結語:暗夜中稀微閃爍的燈塔微光 ……………………………… 55

【深度報導企畫案】
第一章 報導緣起 ……………………………………………………………….. 63
第一節  報導動機與重要性 …………………………………...… 64
第二節  報導主題脈絡 …………………………………..………… 66
第三節  報導主題 …………………………………………….……… 6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71
第一節  同志與自我認同 ………………………………..………… 71
第二節  同志的現身與運動策略 ………………………..……… 73
第三節  空間、媒介與同志運動 ………………………..……… 76
第四節  小結 ………………………………………………………….… 80
第三章 報導策略 …………………………………………….…………………. 83
第一節  採訪規劃 ……………………………………………………… 83
第二節  採訪對象 ……………………………………………………… 85
第三節  採訪大綱 ……………………………………………………… 87
第四章 採訪後記 ……………………………………………………………….. 89
第一節  採訪發現 ………………………………………………….…… 89
第二節  採訪限制與展望 ………………………………………….… 91
第三節  採訪心得 ……………………………………….……………… 92
參考書目 ………………………………………………………………………… 95
dc.language.isozh-TW
dc.title島嶼上的彩虹:臺灣同志運動zh_TW
dc.titleRainbow on the Island: Taiwan LGBT Movementen
dc.typeThesis
dc.date.schoolyear104-2
dc.description.degree碩士
dc.contributor.oralexamcommittee范雲,高有智
dc.subject.keyword同志運動,同性婚姻,多元成家,認同政治,社群媒體,zh_TW
dc.subject.keywordLGBT movement,LGBT rights,same-sex marriage,identity politics,social media,en
dc.relation.page98
dc.identifier.doi10.6342/NTU201602578
dc.rights.note有償授權
dc.date.accepted2016-08-17
dc.contributor.author-college社會科學院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dept新聞研究所zh_TW
顯示於系所單位:新聞研究所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 
ntu-105-1.pdf
  目前未授權公開取用
5.68 MBAdobe PDF
顯示文件簡單紀錄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

社群連結
聯絡資訊
10617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No.1 Sec.4, Roosevelt Rd., Taipei, Taiwan, R.O.C. 106
Tel: (02)33662353
Email: ntuetds@ntu.edu.tw
意見箱
相關連結
館藏目錄
國內圖書館整合查詢 MetaCat
臺大學術典藏 NTU Scholars
臺大圖書館數位典藏館
本站聲明
© NT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