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navigation

DSpace

機構典藏 DSpace 系統致力於保存各式數位資料(如:文字、圖片、PDF)並使其易於取用。

點此認識 DSpace
DSpace logo
English
中文
  • 瀏覽論文
    • 校院系所
    • 出版年
    • 作者
    • 標題
    • 關鍵字
  • 搜尋 TDR
  • 授權 Q&A
    • 我的頁面
    • 接受 E-mail 通知
    • 編輯個人資料
  1. NTU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Repository
  2. 社會科學院
  3. 政治學系
請用此 Handle URI 來引用此文件: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45156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值語言
dc.contributor.advisor趙永茂
dc.contributor.authorKuang-Ting Taien
dc.contributor.author戴光廷zh_TW
dc.date.accessioned2021-06-15T04:06:43Z-
dc.date.available2010-02-09
dc.date.copyright2010-02-09
dc.date.issued2010
dc.date.submitted2010-02-08
dc.identifier.citation一、中文文獻
尹吶、祝小寧,2007,〈地方政府競爭的異質化—非理性競爭行為的分析〉,《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第9卷 第6期,頁44-47。
王麗婭,2005,〈地方政府招商引資競爭的經濟學分析及對策建議〉,《遼寧大學學報》,第33卷 第6期,頁1-6。
王洛忠、劉金發,2007,〈招商引資過程中地方政府行為失範及其治理〉,《中國行政管理》,第260期,頁72-75。
王鴻楷等,2004,《經濟轉軌與全球化下的中國大陸城市區域治理:長江三角洲與西部地區案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執行單位: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王俊雄,2005,《治理、地方分權與區域經濟發展》,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博士論文。
王光旭,2005,〈政策網絡在公共行政領域中的核心地位與方法錯位〉,《政策研究學報》,第5期,頁61-102。
牛士華、杜勇、李娜,2008,〈蘇州市利用外資的多角度綜合分析與對策〉,《經濟視角》,2008年第2∼3期,頁37-39。
方凱弘,2006,〈初探地方財政分權化及其在我國之政策意涵〉,《政策研究學報》,第6期,頁51-88。
方偉達、方偉光,2008,〈環境影響評估作業程序之探討〉,《工業污染防制》,第105期,頁135-150。
孔進、王剛,2008,〈“兩稅合一”對蘇州利用外資和經濟發展的影響〉,《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第18卷 第22期,頁80-81。
史美強、王光旭,2008,〈台灣府際財政治理的競合關係:一個網絡分析的實證研究〉,《公共行政學報》,第28期,頁39-83。
田澤隆史,2007,〈經濟特區與其演變進化〉,《國家發展研究》,第5卷 第2期,頁95-136。
代海燕、王虹,2008,〈外商直接投資與蘇州經濟增長關係的實證分析〉,《北方經濟》,2008年第4期,頁21-22。
台灣區電機電子同業公會,2008,《2008年中國大陸地區投資環境與風險調查》,台北:商周編輯顧問。
朱景鵬、朱鎮明,2004,〈英、美、德地方政府治理能力評估制度〉,《研考雙月刊》,第28卷 第5期,頁39-54。
朱鎮明,2005,〈政策網絡中協力關係的成效:理論性的探討〉,《公共行政學報》,第17期,頁113-158。
朱民,2008,《江蘇開放型經濟發展:1978-2008》,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朱斌妤、韓婷婷,2007,〈民眾參與環境影響評估因素:一行為意圖模型分析〉,《空大行政學報》,第18期,頁25-62。
沈榮華、金海龍,2006,《地方政府治理》,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杜文苓、陳致中,2007,〈民眾參與公共決策的反思-以竹科宜蘭基地設置為例〉,《台灣民主季刊》,第4卷 第3期,頁33-62。
呂育誠,2005,〈地方治理意涵及其制度建立策略之研究-間論我國縣市推動地方治理的問題與前景〉,《公共行政學報》,第十四期,頁1-38。
呂育誠,2006,〈網絡治理與治理網絡:政府變革的新課題〉,《台灣民主季刊》,第三卷 第3期,頁207-212。
邱啟東,2009,〈中國新一輪稅制改革及對投資企業影響之探討〉,《創新研發學刊》,第四卷 第二期,頁41-55。
李鳳霞、王麟,2006,〈蘇州招商引資環境與運行機制探討〉,《商場現代化》,第473期,頁169-170。
李一花,2005,〈地方政府競爭的比較分析〉,《貴州財經學院學報》,第116期,頁10-14。
李長晏,2006,〈全球化趨勢下地方治理的困境與發展〉,《中國地方自治》,第60卷 第9期,頁4-24。
李曉峰,2006,〈關於我國現行土地徵用制度的思考〉,《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4期,頁29-33。
李述德,2009,〈開創地方財政新契機-談財政收支劃分法之修正〉,《研考月刊》,第33卷 第4期,頁77-84。
李美華等譯,2004,《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台北:時英出版。譯自 Babbie, Earl. 2001. 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 9E. Thomson Learning, Inc.
吳松林,2006,〈全球化下的城市競爭策略〉,《研考雙月刊》,第30卷 第5期,頁3-12。
林清照、林昱君,2006,〈中國宏觀調控下地方政府之角色〉,《經濟前瞻》,第104期,頁76-79。
林有志,2004,《經濟全球化與中國大陸地方治理之研究—以廣東省湛江市為例》,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易重華,2008,《中國地方政府轉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周業安,2003,〈地方政府競爭與經濟增長〉,《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3年第1期,頁97-103。
姚靖,2005,〈蘇州市招商引資實踐的啟示〉,《江蘇工業學院學報》,第6卷 第3期,頁32-35。
洪啟東,2003,〈中國城市區域不均等發展模式的機制探討:廈門市的發展個案〉,《建築與規劃學報》,第4卷 第2期,頁90-118。
范錦明、高秋真,2006,〈從比較經濟制度的角度探討兩岸地方稅制差異之研究〉,《財稅研究》,第38卷 第5期,頁191-214。
紀俊臣、林怡均,2007,〈檢視政策網絡的應用〉,《公共事務評論》,第8卷 第1期,頁31-46。
馬斌,2009,《政府間關係:權力配置與地方治理-基於省、市、縣政府間關係的研究》,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
馬財專,2007,〈結構網絡的分析及其脈絡〉,《政治科學論叢》,第33期,頁1-42。
陳淳斌,2001,〈中國大陸鄉鎮企業發展與地方政府職能:回顧學界對相關理論的研究〉,《中國大陸研究》,第44卷 第7期,頁83-103。
陳明進、林怡伶,2009,〈大陸電子業台商稅務問題之研究〉,《財稅研究》,第41卷 第2期,頁75-90。
陳煌銘,2004,〈台商於大陸之投資糾紛及解決途徑〉,《大陸仲裁》,第70期,頁104-116。
陳儀,2008,〈論公眾參與環評影響評價法律制度的完善〉,《蘇州大學學報(哲學與社會科學版)》,第2期,頁37-40。
陳立夫,2008,〈析論我國土地徵收法制上之爭議問題〉,《台灣土地研究》,第11卷 第1期,頁1-35。
時紅秀,2007,《財政分權、政府競爭與中國地方政府的債務》,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孫柏瑛,2004,《當代地方治理:面向21世紀的挑戰》,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孫本初、鍾京佑,2006,〈從地方政府到地方治理:網絡治理之分析〉,《中國地方自治》,第59卷 第4期,頁33-54。
殷鈺、高才馳,2008,〈產業結構演變對地區產業競爭力影響研究—以蘇州市為例〉,《重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17卷 第5期,頁38-46。
莊文忠,2006,〈轉型中的地方治理:從柴契爾主義到新工黨〉,《台灣民主季刊》,第3卷 第2期,頁203-208。
桃園縣政府工商發展局,2007,《桃園縣產業發展現況》,桃園:桃園縣政府。
桃園縣政府,2009,《桃園縣政府招商績效報告書》,桃園:桃園縣政府。
桃園縣政府主計處,2009,《桃園縣統計要覽》,桃園:桃園縣政府。
桃園縣政府主計處,2008,《桃園縣統計要覽》,桃園:桃園縣政府。
桃園縣政府主計處,2007,《桃園縣統計要覽》,桃園:桃園縣政府。
徐仁輝,2009,〈稅收分成與地方財政〉,《財稅研究》,第41卷 第2期,頁28-47。
張育哲,2007,《地方經濟發展政策-歷史、理論、與台灣現況調查》,台北縣:韋伯文化。
張育哲,2006,〈地方政府辦理招商業務的現況與改進策略〉,「地方制度改造與跨域治理座談會」論文(12月16日),台北: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
張育哲,2005,〈經濟誘因與地方發展—美國經驗及其對台灣的啟示〉,《行政暨政策學報》,第40期,頁37-62。
張弘遠,2001,〈中國大陸嫁接式市場化改革:地方政府角色與企業行為〉,《中國大陸研究》,第44卷 第1期,頁35-68。
張家銘、邱釋龍,2002,〈蘇州外向型經濟發展與地方政府:以四個經濟技術開發區為例的分析〉,《東吳社會學報》,頁27-75。
張家銘,2006,《台商在蘇州:全球化與在地化的考察》,台北:桂冠。
張憲隆,2008,《招商引資-中國昆山地方政府個案研究》,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其祿,2006,〈「地方稅法通則」執行問題評估:第三代政策執行理論之應用〉,《中國地方自治》,第59卷 第1期,頁4-23。
麻寶斌、王郅強,2007,〈全球化背景下的地方政府競爭—提高政府核心競爭力的戰略選擇〉,《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07年第3期,頁5-10。
麻匡復、邊泰明,2006,〈無須政府的產業群聚?內湖科技園區發展的公共領域與制度變遷〉,《公共行政學報》,第20期,頁1-32。
曹洪,2005,〈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資中的競爭策略演變探析〉,《當代財經》,第251期,頁9-12。
葛克昌,2008,〈制度性保障與地方稅〉,《法令月刊》,第59卷 第5期,頁668-680。
黃仁德、胡貝蒂,2006,《台灣租稅獎勵與產業發展》,台北市:聯經出版公司。
黃世鑫、郭建中,2007,〈自有財源與地方財政自主?地方自治內涵之省視〉,《政策研究學報》,第7期,頁1-34。
黃耀輝、羅時萬,2008,〈我國財政移轉制度之探討與改革〉,《財稅研究》,第40卷 第1期,頁82-110。
董蕓,2008,〈蘇州外商投資的商務成本分析〉,《特區經濟》,2008年02期,頁50-52。
楊友仁、王鴻楷、郭健倫,2004,〈快速工業化下的中國大陸區域治理:以蘇州地區土地產權體制轉化為例〉,《中國大陸研究》,第47卷 第3期,頁111-141。
楊昌憲、趙家緯、馬鴻文,2008,〈我國環境影響評估制度問題探討〉,《工業污染防制》,第105期,頁101-125。
葉嘉楠,2003,〈財劃法修正與地方財政的未來〉,《中國行政評論》,第12卷 第4期,頁205-228。
蔡麗娟,2006,〈從公共政策看台北縣的招商經驗〉,「三合一選舉後我國地方自治發展的議題與前瞻學術研討會」論文(3月25日),台北:台北大學。
蔡允棟,2006,〈民主行政與網絡治理:「新治理」的理論探討及類型分析〉,《台灣政治學刊》,第10卷 第1期,頁163-209。
劉坤億,2003,〈地方治理與地方政府角色職能的轉變〉,《空大行政學報》,第13期,頁233-268。
劉憲宗,2007,〈中國經濟向上發展的磐石-談大陸技術開發區〉,《營建管理季刊》,九十六年夏季號,頁71-76。
劉佐,2008,《中國地方稅制概覽》,北京:中國稅務出版社。
劉金順,2006,〈地方治理的稅制省思〉,《中國房地產研究》,第3期,頁1-21。
趙永茂,2007,〈從地方治理論台灣地方政治發展的基本問題〉,《政治科學論叢》,第31期,頁1-38。
趙永茂、陳昱舟,2008,〈地方治理與產業群聚之關係:桃園縣招商政策與光電產業之案例分析〉,「海峽兩岸參與式地方治理學術研討會」論文(9月22日),台北: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
趙永茂,2008,〈地方與區域治理發展的趨勢與挑戰〉,《研考雙月刊》,第32卷 第5期,頁3-15。
鄭政秉、邱永和、林明錦,2006,〈中國大陸各省市招商引資之績效評估—資料包絡法之應用〉,《中國大陸研究》,第49卷 第1期,頁53-74。
鄭琳,2008,《地方政府地位及財力配置問題研究》,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廖淑容、周志龍,2000,《台灣地方經濟發展制度架構之芻議—以北部若干鄉鎮為例》
魯炳炎,2003,〈我國工業專用港轉型改制為工商綜合港之公共政策觀點-政策網絡與政策變遷的應用〉,《政治科學論叢》,第19期,頁255-296。
魯炳炎,2003,〈從法制觀點談我國中央與地方財政關係〉,《中國行政評論》,第12卷 第3期,頁179-206。
戴安蕙,2003,〈桃園縣製造業之結構與空間分佈的變遷〉,《華岡地理學報》,第16期,頁169-196。
鍾曉敏,2006,《地方財政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鍾玉美,2005,〈現行土地徵收補償制度之探討〉,《土地問題研究季刊》,第4卷 第2期,頁74-80。
韓雲,2008,〈提高區域製造業並長期抗風險能力招商引資模式創新—以蘇州市為例〉,《科技進步與對策》,第25卷 第12期,頁69-71。
蘇彩足,2002,〈論地方財政之透明化〉,《中國地方自治》,第55卷 第7期,頁25-31。
蘇州市統計局,2008a,《蘇州統計年鑑2007》,北京:中國統計局。
蘇州市統計局,2008b,《蘇州統計年鑑》,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
蘇州市統計局,2007,《蘇州統計年鑑2006》,北京:中國統計局。
蘇州市統計局,2006,《蘇州統計年鑑2005》,北京:中國統計局。
蘇州市統計局,2005,《蘇州統計年鑑2004》,北京:中國統計局。
蘇州市統計局,2004,《蘇州統計年鑑2003》,北京:中國統計局。
蘇州吳中區人民政府,2009,《蘇州吳中區投資指南2009》,蘇州:蘇州吳中區人民政府。
蘇州工業區管委會,2009,《蘇州工業區投資指南》,蘇州:蘇州工業區管委會。
蘇州市政務公開領導小組辦公室,2007,《蘇州市環境保護局行政職權目錄及運行流程圖》,蘇州:蘇州人民政府政務公開辦公室。
蘇州市政務公開領導小組辦公室,2007,《蘇州市房產管理局行政職權目錄及運行流程圖》,蘇州:蘇州人民政府政務公開辦公室。
蘇州市政務公開領導小組辦公室,2007,《蘇州市建設局行政職權目錄及運行流程圖》,蘇州:蘇州人民政府政務公開辦公室。
二、英文文獻
Andrew, Caroline, & Michael. Goldsmith, 1998.“From local government to local governance—and beyond?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19(2): 101-117.
Ahrens, Joachim. 2002. Governanc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 Comparative Institutional Approach. UK: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Inc.
Agranoff, Robert & McGuire, Michael. 1998. “Multinetwork Management: Collaboration and the Hollow State in Local Economic Policy”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 8(1): 67-91.
Blair, John P. 1995.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alysis and Practice. US: Sage Publications.
Blair, J. P. and Kumar, R. 1997. “Is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 Zero-Sum Game?” In Richer D. Bingham and Robert Mier(ed. ), Dilemmas of Urban Economic Development: Issues in Theory and Practice, pp1-20, Thousand Oaks, California: Sage Publication.
Bovaird, Tony. & Löffler, Elke. 2002.“Moving from excellence models of local service delivery to benchmarking good governance”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dministrative Sciences 68: 9-24.
Dowding, Keith. 1995. “Model or Metaphor? 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Policy Network Approach ”, Political Studies. XLIII: 136-158.
Eisinger, Peter. K. 1988. The Rise of the Entrepreneurial State. Wisconsin: 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
Grant, Jane. A. 1990.“Making policy choices: local government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Urban Affairs Quarterly 26(2): 148-169.
Kickert, Walter. J. M. & Klijn, Erik-Hans. & Koppenjan. Joop. F. M. 1997. Managing Complex Networks. London: SAGE Publication.
Kjær, Anne Mette. 2004. Governance. UK: Polity Press.
Marsh, David & Rhodes, R. A. W. 1992. Policy Networks In British Government. U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Malizia, Emil E. 1985.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New York: Praeger Publishing.
OECD. 2005. China in the Global Economy: Governance in China. Paris: OECD Publishing.
Rhodes, R. A. W. 1997. Understanding Governance: Policy Networks, Governance, Reflexivity and Accountability, USA: Open University Press.
Rhodes, R. A. W. 2007.“Understanding governance: Ten years on”Organization Studies 28(08): 1243-1264.
Stoker, Gerry. 1999. The New Management Of British Local Governance. UK: Macmillan Press.
Stoker, Gerry. 2004. Transforming Local Governance: From Thatcherism to New Labour. NY: Palgrave Macmillan.
Stoker, Gerry. 2005.“Public Value Management— A New Narrative for Networked Governance?” American Review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36(1): 41-57.
Wolman, Harold. 2008,“Comparing local government systems across countries:conceptual and methodological challenges to building a field of comparative local studies”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C: Government and Policy (26): 87-103.
Wolman, Harold. and Gerry. Stoker, 1992. “Understanding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a comparative context.”Economic Development Quarterly 6(4): 406-417.
Wood, Andrew. 1996. “Analysing the politics of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Making Sense of Cross-national Convergence”Urban Studies 33(8): 1281-1295.
三、新聞資料
工商時報,2008/06/05 C2,〈台商回流 工業區熱度急升 廠房需求擴大帶動投資客進場 詢問度提升 房價微幅上揚〉。
工商時報,2007/04/30 A2,〈富士康要地碰壁 郭台銘出馬 大陸嚴控土地 江蘇南通投資案受阻,郭動用人脈、四處奔波〉。
中國時報,2008/07/25 A4,〈政院拼國際招商 推文化鑑價〉。
中央社社搞,2009/02/24,〈劉揆:財劃法修正案 擬鼓勵地方政府招商〉。
中央社社搞,2009/02/22,〈陳菊抵南加州招商 並推銷遊艇產業〉。
中央社商情,2008/02/13,〈工業區土地租金優惠 政院加碼兩百億〉。
中央社商情,2008/02/10,〈政府招手台商回流漸增 中國台商占6成〉。
自由時報,2008/07/04 A2,〈中中彰縣市長率團 首航廈門參訪招商〉。
青年日報,2006/09/29 版2,〈產業發展套案 有助縮短城鄉差距〉。
經濟日報,2008/008/28 A7,〈大陸投資環境 蘇州工業區稱冠 電電公會今公布報告, 蘇州昆山及天津濱海新區排二、三名,珠三角城市逐漸出局〉。
經濟日報,2008/05/08 A7,〈台商升級轉型 昆山給人給錢 紓解勞工荒,人事局緊急培訓上萬名勞工;協助上市、技術創新,企業符合條件可獲補助RMB500萬、個人100萬〉。
經濟日報,2008/04/14 A6,〈武漢招商三絕招 讓富士康點頭 1.組成博士團隊,人手一冊郭語錄。2.寫40萬字規劃書,介紹雙贏優勢。3.斥資百萬拍招商電影,打動郭董〉。
經濟日報,2007/02/14 A10,〈租稅優惠改補貼 工商界強力反對 經部提產業三法擬大幅限縮優惠,六大工商巨頭憂心造成投資不確定性,恐加速台商出走〉。
經濟日報,2006/12/29 A6,〈工業地出讓設限 地價將高漲 大陸明年起訂最低價標準,轉讓一律採招標拍賣,底價與成交價不得低於公告價,台商取得土地成本大增〉。
四、參考網站
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law.moj.gov.tw/
行政院主計處:http://www.dgbas.gov.tw/mp.asp?mp=1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http://www.cepd.gov.tw/
經濟部工業局:http://www.moeaidb.gov.tw/
桃園縣政府主計處:http://www.tycg.gov.tw/site/bureau_index.aspx?site_id=033
桃園縣政府工商發展處:http://edb.tycg.gov.tw/site/bureau_index.aspx?site_id=041
桃園縣工商發展投資策進會:http://icdipc.tycg.gov.tw/index.asp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http://www.mofcom.gov.cn/
江蘇省人民政府:http://www.jiangsu.gov.cn/.
江蘇省經濟貿易委員會:http://www.jsetc.gov.cn/
江蘇省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廳:http://www.jsdoftec.gov.cn/index.asp
蘇州市人民政府:http://www.suzhou.gov.cn/
蘇州市經濟貿易委員會:http://www.szetc.gov.cn/OutWebSite/2052/aspx/webmain/aspx/default.aspx
蘇州市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局網站,網址:http://www.szhboftec.gov.cn/
世界銀行地方經濟發展專題網站:http://web.worldbank.org/WBSITE/EXTERNAL/TOPICS/EXTURBANDEVELOPMENT/0,,menuPK:337184~pagePK:149018~piPK:149093~theSitePK:337178,00.html
台達電文教基金會網站:http://www.delta-foundation.org.tw/index.asp
明基友達基金會網站:http://www.benqfoundation.org/index.php
dc.identifier.uri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45156-
dc.description.abstract在全球化與分權化的時代脈絡下,地方政府為能保有經濟競爭力,並解決地方財政日益艱困的問題,紛紛以「招商」作為增加稅收與發展地方經濟的主要行政手段。兩岸地方政府在中央逐步賦權與相關法律體系完備的情況下,逐漸取得地方招商之權限與能力,但因彼此制度性背景與實務運作上的差異,各自形塑出不同的地方招商治理內涵。然而,一般地方經濟發展與地方招商之研究,多半以政策面的成本效益分析以及制度性研究為主,較少網絡途徑之研究,無法具體描述地方招商之全貌。基此,本文以地方治理概念為基礎,探究兩岸地方政府進行招商的過程中,政府、企業與公民三者間的互動關係,一則檢視其治理網絡之形成與運作,二則藉由個案檢證網絡結構之效力,並透過比較給予相關政策建議。
桃園縣與蘇州市各為兩岸地方招商典範城市,且在府際結構、產業結構、經濟規模等方面,皆具備一定之比較基礎,故以之作為本研究之探討個案,分別探究地方招商治理之制度性背景、行政運作與治理結構。在制度性背景方面,著重於「地方財稅」與「招商權限劃分」制度;在行政運作部分,側重於「投資申請程序與行政協助」、「土地取得程序」、「環境評估制度」與「意見反饋機制」等面向的探討,且為能瞭解地方招商治理中的酬謝系統,亦將「企業之社會回饋」納入討論範疇;招商治理結構則是以前述制度性背景與運作過程為基礎,將治理網絡中各行為者之權力、資源予以描述,而後分析其在治理網絡中的結構位置,最後申論此治理網絡結構之特色與影響。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 and decentralization, local governments recruit businesses as an administrative measure to increase local revenues and develop the local economy. Business recruitment is also a way to maintain economic competitiveness and a solution to financial difficulties. Local governments on both sides of the strait have been gaining control and capabilities over business recruitment in the local economy through the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The different institutional backgrounds and actual implementation of these laws, however, have generated distinct forms of governance. Contrary to expectations, prevailing studies on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business recruitment focus mainly on the cost-benefit analysis on policies and institutional studies, but non of them adopt the networking approach, which is essential to painting a complete picture of the local governments’ efforts to induce investment. Therefore, this paper builds on the concept of local governance and analyzes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government, the enterprises and citizens during the process of business recruitment. The first objective is to observe the formulation and function of the governance network. The second objective is to determin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network structure by examining individual cases and to offer relevant policy consultations by ways of comparison.
Taoyuan County and Suzhou City are paradigm cases for local business recruitment on their side of the strait. In terms of central-local government relations, industry structur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y have a strong basis for comparison and are selected for case studies in this thesis for this very reason. The case studies are focused on the institutional background, administrative operaions and governance structure. Research on institutional background is concentrated on local revenues and the rights over business recruitment. Administrative operations include the application for investment and administrative aid, land acquisition, environmental evaluation and feedback mechanisms, and it also includes social feedback by enterprises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appreciative system in local business recruitment. Business recruitment structure is based on aforementioned institutional background and describes the power resources of each actor in their respective positions in the governance network. The governance network structure is then analyzed for its characteristics and effects.
en
dc.description.provenanceMade available in DSpace on 2021-06-15T04:06:43Z (GMT). No. of bitstreams: 1
ntu-99-R95322021-1.pdf: 3380450 bytes, checksum: 2ca0abf4ffb38d2950275ad462be7fdc (MD5)
Previous issue date: 2010
en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1
第二節 文獻回顧...................................11
第三節 研究架構與研究方法.........................24
第四節 研究流程、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36
第二章 理論基礎...................................39
第一節 地方經濟發展理論...........................39
第二節 地方治理理論...............................50
第三節 政策網絡與網絡治理.........................61
第四節 理論應用與個案選擇.........................69
第三章 桃園縣地方招商治理結構之制度性背景與運作...75
第一節 制度性背景:財稅與招商權限劃分.............76
第二節 桃園地方招商作業流程與行政機制.............96
第三節 桃園縣地方招商過程中的公民參與............115
第四章 蘇州市地方招商治理結構之制度性背景與運作..123
第一節 制度性背景:財稅與招商權限劃分............125
第二節 蘇州地方招商作業流程與行政機制............145
第三節 蘇州地方招商過程中的公民參與..............164
第五章 兩岸地方招商治理結構之建立與比較..........179
第一節 制度性背景與運作比較......................179
第二節 桃園縣地方招商治理結構....................186
第三節 蘇州市地方招商治理結構....................200
第四節 地方招商治理結構比較......................212
第六章 結論......................................221
第一節 研究發現..................................222
第二節 理論檢證..................................227
第三節 政策建議..................................230
參考文獻..........................................235
(附錄一)中國大陸《環境影響評估公眾參與暫行辦法》247
(附錄二)蘇州太陽能電池生產工廠六期工程環境影響評價第一次公示................................................256
(附錄三)蘇州太陽能電池生產工廠六期工程環境影響評價第二次公示................................................258
(附錄四)台灣《環境影響評估法》..................262
dc.language.isozh-TW
dc.title兩岸地方招商治理之形成背景與運作結構:桃園縣與蘇州市之比較分析zh_TW
dc.titleCross-Strait Local Governance of Business-Recruitment: A Comparison of Taoyuan and Suzhouen
dc.typeThesis
dc.date.schoolyear98-1
dc.description.degree碩士
dc.contributor.oralexamcommittee呂育誠,張育哲
dc.subject.keyword地方治理,地方招商,網絡結構,地方經濟發展,zh_TW
dc.subject.keywordlocal governance,local business-recruiting,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en
dc.relation.page268
dc.rights.note有償授權
dc.date.accepted2010-02-08
dc.contributor.author-college社會科學院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dept政治學研究所zh_TW
顯示於系所單位:政治學系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 
ntu-99-1.pdf
  目前未授權公開取用
3.3 MBAdobe PDF
顯示文件簡單紀錄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

社群連結
聯絡資訊
10617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No.1 Sec.4, Roosevelt Rd., Taipei, Taiwan, R.O.C. 106
Tel: (02)33662353
Email: ntuetds@ntu.edu.tw
意見箱
相關連結
館藏目錄
國內圖書館整合查詢 MetaCat
臺大學術典藏 NTU Scholars
臺大圖書館數位典藏館
本站聲明
© NT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