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用此 Handle URI 來引用此文件: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42834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 | 值 | 語言 |
---|---|---|
dc.contributor.advisor | 王皇玉 | |
dc.contributor.author | Pi-Sheng Chang | en |
dc.contributor.author | 張必昇 | zh_TW |
dc.date.accessioned | 2021-06-15T01:25:16Z | - |
dc.date.available | 2009-07-29 | |
dc.date.copyright | 2009-07-29 | |
dc.date.issued | 2009 | |
dc.date.submitted | 2009-07-23 | |
dc.identifier.citation | 實務判決
大法官解釋釋字第四○七號 大法官解釋釋字第五○九號 大法官解釋釋字第六一七號 大法官解釋釋字第六二三號 民國十七年十月十三日最高法院刑庭會議決議 最高法院九十七年度第五次刑事庭會議決議 最高法院二十七年上字第五五八號判例 最高法院九十一年度台非字第一六八號判決 最高法院九十年度台上字第三四三九號判決 最高法院八十七年度台上字四○六號判決 台灣高等法院八十九年度上訴字第三五六一號判決 台灣高等法院九十五年度上訴字第四七七○號判決 台灣高等法院九十四年度上易字第一五六七號判決 台灣高等法院八十六年上易字第一一九號判決 桃園地方法院八十九年度易字第一二六六號判決 台北地方法院九十二年度訴字第五六六號判決 台北地方法院九十六年度簡上字第三二九號判決 宜蘭地方法院九十五年度訴字第七十三號判決 彰化地方法院九十六年度訴字第二十五號判決 彰化地方法院九十七年度訴字第七一二號判決 高雄地方法院九十二年度簡字第三一六三號 高雄地方法院九十年度易字第一一五一號判決 台南地方法院九十四年度易字第七六二號判決 台東地方法院八十七年易字第五三六號判決 新聞報導和網頁資訊 蘋果日報2007/11/22報導〈辯抓癢 露鳥男改判無罪〉 聯合晚報2008/03/08報導〈「露透透」罰不怕 露鳥男抓去關〉 自由時報民國2008/06/27頭版〈強行舌吻5秒,3女法官判無罪〉 婦女新知基金會新聞稿:〈誰給法官上上課—襲胸、舌吻、摸臀 為何竟無罪?〉 http://www.womenweb.org.tw/MainWeb/Activity_Show.Asp?Activity_ID=7557(2009/3/21瀏覽) 中文文獻 書籍 甘添貴,《刑法各論(上)》,一九八四年十一月初版 李茂生,《法律與生活》,正中書局,一九九二年初版 何春蕤,《豪爽女人—女性主義與性解放》,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 司,二○○四年七月初版十五刷 林山田,《刑法通論(上冊)》,增訂十版,二○○八年一月一刷 林山田,《刑法各罪論(下冊)》,二○○二年四月修訂三版 林志鍵,《性自主?性桎梏?—我國刑法性自主犯罪之分析與批 判》,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二○○六年七月 邱靖貽,《刑法之性管制—以兒童及少年之相關規範為論述中 心》,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二○○六年七月 紀凱峰,《論刑法第二百三十五條猥褻物品之概念及處罰基礎》, 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二○○三年七月 陳子平 《刑法總論(上)》,元照出版有限公司,二○○五年五月初 版第一刷 張峪嘉,《性犯罪的刑事立法規範:以性自主權的保障為核心》, 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二○○五年六月 黃榮堅,《基礎刑法學(上)》,元照出版,二○○六年九月三版 一刷 黃榮堅,《基礎刑法學(下)》,元照出版,二○○六年九月三版 一刷 褚劍鴻,《刑法分則釋論(上冊)》,二○○一年八月三次增訂本 韓忠謨,《刑法各論》,一九六八年三月初版 譚德周,《刑法性犯罪歷次修正原因之探討—以提案及審議過程為 核心》,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二○○四年七 月 David Garland著,周盈成譯,《控制的文化—當代社會的犯罪與社 會秩序》,巨流圖書,二○○六年五月初版一刷 Immanuel Kant著,李明輝譯,《道德底形上學之基礎》,聯經出 版,一九九○年 John Stuart Mill著,郭志嵩譯,《論自由》,臉譜出版,二○○ 四年初版 Martha C. Nussbaum著,方佳俊譯,《逃避人性—噁心、羞恥與法 律》,商周出版,二○○七年五月初版 Norbert Elias著,王佩莉譯,《文明的進程—文明的社會起源和心 理起源的研究》,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局,一九九八 年四月,北京第一版 Richard A. Posner著,高忠義譯,《性與理性(下):性規範》, 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二○○二年六月,初版一刷 Sigmund Freud著,羅生譯,《性學與愛情心理學》,百花洲文藝出 版社,一九九六年一月,第一版 期刊論文 王以禮,〈配偶間強姦問題探討〉,《全國律師》,七月號,一九 九八年七月,頁54-57 王皇玉,〈論施用毒品行為之犯罪化〉,《台大法學論叢》,第三 十三卷第六期,二○○四年十一月,頁39-76 甘添貴,〈強吻與猥褻〉,《月旦法學教室》,第四期,二○○三 年二月,頁18-19 甘添貴,〈強制性交罪之評析與適用〉,收錄於《刑事思潮之奔 騰—韓忠謨教授紀念論文集》,財團法人韓忠謨教授法學 基金會,二○○○年六月初版,頁325-358 江玉林,〈法主體性之建構與自由理念〉,收錄於《法理學論叢— 紀念楊日然教授》,月旦出版,一九九七年一月初版,頁 19-99 李茂生,〈新少年事件處理法目的規定釋疑〉,《月旦法學雜 誌》,第四十期,一九九八年九月,頁34-50 李茂生,〈論性道德的刑法規制〉,社團法人台灣法學會編,《台 灣法學新課題(一)》,元照出版有限公司,二○○三年, 頁291-329 李茂生,〈論刑法修正草案第十條有關性交的定義〉,《台灣本土 法學》,第四十六期,二○○三年五月,頁144-154 李聖傑,〈妨害性自主:第一講—保護法益〉,《月旦法學教 室》,第十九期,二○○四年五月,頁97-104 李聖傑,〈妨害性自主:第二講—性行為與性的行為〉,《月旦法 學教室》,第二十一期,二○○四年七月,頁90-97 李聖傑,〈妨害性自主:第三講—類型闡述〉,《月旦法學教 室》,第二十三期,二○○四年九月,頁99-106 李聖傑,〈從性自主權思考刑法的性行為〉,《中原財經法學》, 第十期,二○○三年六月,頁1-40 李震山,〈人性尊嚴之憲法意義〉,《律師通訊》三月號,第一五 ○期,一九九二年三月,頁34-45 林山田,〈性與刑法—以強制性交罪為例〉,《台灣本土法學》, 第二期,一九九九年六月,頁43-52 林山田,〈修法卻修出法律漏洞〉,收錄於同氏著,《審判?—林 山田談法論政》,元照出版,二○○○年三月初版第一 刷,頁17-21 林志潔,〈誰的標準?如何判斷?—刑法第二三五條散布猥褻物品 罪及相關判決評釋〉,《月旦法學雜誌》,第一四五期, 二○○七年六月,頁80-95 林東茂,〈猥褻的概念〉,《台灣本土法學》,第四十二期,二○ ○三年一月,頁77-82 林東茂,〈評刑法妨害性自主罪章之修正〉,《月旦法學雜誌》, 第五十一期,一九九九年八月,頁70-80 柯耀程,〈刑法行為評價架構的演變及省思〉,收錄於氏著《變動 中的刑法思想》,瑞興圖書股份有限公司,一九九九年九 月初版,頁1-52 高鳳仙,〈性騷擾防治法之規範內容與評論〉,《台灣本土法 學》,第六十七期,二○○五年二月,頁248-251 陳子平,〈從強吻案談強制猥褻罪〉,《台灣本土法學》,第四十 二期,二○○三年一月,頁83-93 許玉秀,〈妨害性自主與打擊錯誤〉,《台灣本土法學》,第二 期,一九九九年六月,頁115-122 許玉秀,〈強吻非強制猥褻?—評釋八十九年度偵字第五○九二號 起訴、八十九年上字第三八四號上訴、九十一年度非字第 一一八號非常上訴、八十九年度易字第一二六六號判決、 八十九年度上訴字第三五六一號判決暨九十一年度台非字 第一六八號判決〉,《月旦法學雜誌》,第九十期,二○ ○二年十一月,頁305-313 許玉秀,〈妨害性自主之強制、乘機與利用權勢—何謂性自主?— 兼評台北地院九一年訴字第四六二號判決〉,《台灣本土 法學》,第四十二期,二○○三年一月,頁16-36 許福生,〈刑法妨害性自主罪章修正之評論〉,《刑事法雜誌》, 第四十四卷第四期,二○○○年八月,頁62-96 許福生,〈性表現自由與刑法散布猥褻物品罪〉,《警大法學論 叢》,第三期,頁271-310 張麗卿,〈關於猥褻的意見〉,《台灣本土法學》,第四十二期, 二○○三年一月,頁129-131 陳志龍,〈婚姻關係存續中夫對於妻為強制性交是否構成強姦罪 (刑法第二二一條第一項)之研究〉,《刑事法雜誌》, 第三十一卷第六期,一九八七年十二月,頁1-22 黃榮堅,〈棄權又越權的大法官釋字第六一七號解釋〉,《台灣本 土法學》,第八十九期,二○○六年十二月,頁55-73 黃榮堅,〈刑法增修概說〉,《台灣本土法學》,第二期,一九九 九年六月,頁205-209 黃榮堅,〈刑法妨害風化罪章增修評論〉,《月旦法學雜誌》,第 五十一期,一九九九年八月,頁81-92 黃榮堅,〈論危險故意—評最高法院九十三年台上字第一一五五 號、九十一年台上字第六三六八號判決〉,《月旦法學雜 誌》,第一一八期,二○○五年三月,頁225-239 黃榮堅,〈論行為犯〉,收錄於氏著《刑罰的極限》,元照出版, 二○○○年四月初版二刷,頁211-241 蔡維音,〈德國基本法第一條「人性尊嚴」規定之探討〉,《憲政 時代》,第十八卷,第一期,一九九二年七月,頁36-49 盧映潔,〈由強吻案談起—論我國刑法第二二四條強制猥褻罪之猥 褻行為的界定〉,《台灣本土法學》,第四十二期,二○ ○三年一月,頁94-100 盧映潔,〈強吻案之評釋〉,《月旦法學雜誌》,第九十期,二○ ○二年十一月,頁236-240 盧映潔,〈「猥褻」二部曲:論公然猥褻罪—兼評台灣高等法院八 十六年上易字第一一九號判決、台東地院八十七年易字第 五三六號判決、板橋地院八十八年度訴字第一五五六號判 決、宜蘭地院八十八年度訴字第二九○號判決〉,《月旦 法學雜誌》,第一○二期,二○○三年十一月,頁233- 245 盧映潔,〈裸照風波〉,《月旦法學教室》,第五十一期,二○○ 七年一月,頁18-19 謝世民,〈猥褻言論、從娼賣淫與自由主義〉,《政治與社會哲學 評論》,第十六期,二○○六年三月,頁1-41 薛文郎,〈配偶強制性交罪之保護法益到底是什麼?〉,《刑事法 雜誌》,第四十六卷第四期,二○○二年八月,頁96-110 薛智仁,〈強制性交罪(刑法第二二一條第一項)修正之研究〉, 《刑事法雜誌》,第四十四卷第一期,二○○○年二月, 頁84-113 英文文獻 Broucek, Francis 1991, Shame and the Self, New York, Guilford Press Dworkin, Andrea 1989, Pornography: Men Possessing Women, New York: E. P. Dutton Dworkin, Ronald 1985, ‘Do We Have a Right to Pornography’, in A Matter of Principl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pp.335-372 Dworkin, Ronald 1996, ‘Why Must Speech Be Free?’, in Freedom’s Law: The Moral Reading of the American Constitu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p.195-213 Dworkin, Ronald 1996, ‘Pornography and Hate’, in Freedom’s Law: The Moral Reading of the American Constitu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p.214-226 Dworkin, Ronald 1996, ‘Mackinnon’s Words’, in Freedom’ s Law: The Moral Reading of the American Constitu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p.227-243 Freud, Sigmund 1953, ‘Three essays on the theory of sexuality’, in J. Strachey(Ed. & Trans.), The standard edition of the complete psychological works of Sigmund Freud Vol. 7: pp.135-243. London: Hogarth Press. (Original work published 1905) Freud, Sigmund 1961, ‘The id and the ego’, in J. Strachey (Ed. & Trans.), The standard edition of the complete psychological works of Sigmund Freud Vol. 19: pp.12-66. London: Hogarth Press. (Original work published 1923) Gehm, T. L., & Scherer, K. R. 1988, ‘Relating situation evaluation to emotion differentiation: Nonmetric analysis of cross-cultural questionnaire data’, in K. R. Scherer (Ed.), Facets of Emotion: Recent Research, Hillsdale, NJ: Erlbaum, pp.61-77 Giddens, Anthony 1991,Transformation of Intimacy: Sexuality, Love and Eroticism in Modern Societies, Cambridge:Polity Hartmann, H. & Loewenstein, R. 1962, ‘Notes on the superego’, in The Psychoanalytic Study of the Child, 17. New York: International Universities Press. pp.42-81 Kaufman, Gershen 1993, The Psychology of Shame, London, Routledge Koppelman, Andrew 2005, ‘Does Obscenity Cause Moral Harm?’, Columbia Law Review: Vol. 105, pp.1635- 1679 Lampl-de Groot, Jeanne 1962, ‘Ego ideal and superego’ in The Psychoanalytic Study of the Child, 17: New York: International Universities Press, p.94-106 Lewis, Helen Block 1971, Shame and Guilt in Neurosis, New York, International Universities Press Lewis, Michael 1992, Shame: The Exposed Self,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Lindsay-Hartz, Janice, de Rivera, Joseph & Mascolo, Michael 1995, ‘Differentiating guilt and shame and their effects on motivation’ in Price Tangney and Fischer (eds.), pp.274-300 Mackinnon,Catharine A. 1985, ‘Pornography, Civil Right, and Speech’, Harvard Civil Rights-Civil Liberties Law Review: Vol. 20, pp.1-70 Mackinnon, Catharine A. 1989, Toward a Feminist Theory of the State,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Morrison, Andrew 1989, Shame: The Underside of Narcissism, Hillsdale NJ, Analytic Press Nussbaum, Martha C. 1999, ‘Objectification’, in Sex & Social justic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p.213-239 Pattison, Stephen 2000,Shame—Theory, Therapy, Theolog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rice Tangney, June, Burggraf, Susan, & Wagner, Patricia 1995, ‘Shame-proneness, guilt-proneness,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in Price Tangney and Fischer (eds.), pp.343-367 Rubin, Gayle 1993 ,‘Thinking Sex: Note for a Radical Theory of the Politics of Sexuality’, in The Lesbian and Gay Studies Reader, edited by Henry Abelove, Michèle Aina Barale, David M. Halperin. Routledge, New York London, pp.3-44 Schneider, Carl 1987, Shame, Exposure, and Privacy, New York, W. W. Norton Tangney, J. P. & Dearing, R. L. 2002, Shame and Guilt, Guilford Press Wurmser, Leon 1994, The Mask of Shame, Northvale NJ, Jason Aronson 日文文獻 三島 聡,〈性表現に対する刑事規制〉,《日本刑法学会—刑法雑 誌》,有斐閣,第四十一卷,第二號,二○○二年二月, 頁17-32 川端 博,《通說刑法各論》,三省堂,一九九三年 山中敬一,《刑法各論I》,成文堂,二○○五年 山中敬一,《刑法各論II》,成文堂,二○○五年 大谷 實,《刑法講義各論(新版第二版)》,成文堂,二○○七年 大塚 仁,《刑法各論(上卷)》,青林書院新社,一九六八年 中森喜彥,《刑法各論(第二版)》,有斐閣,二○○四年 木村裕三、小林敬和共著,《現代の刑法各論(改訂版)》,成文 堂,二○○五年 西田典之,《刑法各論(第四版)》,弘文堂,平成十九年(二○○ 七年) 西原春夫,《犯罪各論(第二版)》,筑摩書房,昭和五十八年(一 九八三年) 林 幹人,《刑法各論(第二版)》,東京大学出版会,二○○七年 金城清子,〈性的自由の保障と強姦罪〉,《法学セミナ—》, No.430,一九九○年十月,頁32-35 阿部純二,〈強制わいせつ罪における性的意図の要否〉,《現代刑 事法—その理論と実務》,No.11,二○○○年三月,頁 22-27 武田 誠,《わいせつ規制の限界》,成文堂,一九九五年 前田雅英,《刑法各論講義(第四版)》,東京大学出版会,二○○ 七年 高見成美,〈強制わいせつ罪の成否が問題となった事例〉,《搜查 研究》, No.663,二○○六年九月,頁34-41 曽根威彦,〈性表現の自由と性的ルールの保護〉,《表現の自由と 刑事規制》,一粒社,一九八五年一月,第一版,頁162- 189 細谷 実,《性別秩序の世界—ジェンダ—�セクシュアリテイと主 体》,マルジュ社,一九九四年 萩原滋,《実体的デュー.プロセス理論の研究》,成文堂,一九九 一年 瀧田佳子,〈女性の発見—アメリカ文化とジェンダ—〉,《性差と 文化》,東京大学出版会,一九九六年初版,頁55-79 德文文獻 Heintschel/Heinegg/Ziegler, StGB, 8. Aufl. 2009 | |
dc.identifier.uri |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42834 |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猥褻」,是一個充滿情緒評價,卻難以明確定義的字眼。雖然難以明確定義,但可以確定的是,「猥褻」在刑法規定中總是和「性」脫不了關係。而當人們將「性」評價為「猥褻」時,往往如釋字四○七號解釋和釋字第六一七號解釋所述,充滿「羞恥或厭惡感」。
這種「羞恥或厭惡感」支配著人們對性的評價,但是它始終隱身於其他詞彙的背後而被忽略。首先,實務見解對於「猥褻」與否的認定,向以「足以刺激或滿足性慾」為標準,於是性慾這種生物本能一旦落入了法律領域,變成為被人們心中所難以名狀的「羞恥或厭惡感」所非難的對象,但實務見解從未告訴我們,何以性慾這種生物本能,成為一種罪惡,而必須受到法律制裁? 「足以刺激或滿足性慾」此一「猥褻」的認定標準,在具體案件的適用上也爭議不斷。在強制猥褻的案例中,法院常以行為人的性侵犯行為「不足以刺激或滿足性慾」為由,而認定不成立強制猥褻罪。而這樣的見解備受學界和婦女團體批評,認為「猥褻」與否以行為人的性慾是否被滿足為認定標準,完全漠視被害人的感受與權益保障。於是,站在被害人的立場,出現了要求「性自主權」保障的呼聲。 其實,「性自主權」的概念,亦是基於對「性」的「羞恥或厭惡感」所衍生的被害恐懼下的產物。這種對「性」的「羞恥或厭惡感」,從站在行為人是否「足以刺激或滿足性慾」的立場,過渡到被害人「性自主權」的保障,雖然詞彙上的包裝更替了,但支配著人們對性的評價的「羞恥或厭惡感」本質並未改變,甚至有益發蔓延的趨勢。 此一現象,也反映在修法上。首先是一九九九年的刑法修正,將強制性交、強制猥褻、利用權勢姦淫等罪,改稱為「妨害性自主罪」,使「性自主」的概念,明白地納入了我國現行的刑法體系。而「妨害性自主罪」近年來有重罰化的趨向。如一九九九年和二○○五年修法將刑法第十條第五項之性交定義擴大,使得部份過去被認定為「猥褻」之行為,納入「性交」範疇,原本構成「強制猥褻罪」的行為,如今可能論處刑度較重的強制性交罪;而強制猥褻罪於一九九九年修法刪除至使不能抗拒之要件,¬並以「其他違反意願之方法」的要件取代之,也使得所謂的「強制」手段在解釋上有放寬的空間,而更易入人於罪;同時,二○○五年通過性騷擾防治法,該法第二十五條規定偷襲觸摸罪,將不具強制性質的肢體性騷擾行為亦列入刑罰範圍;甚至,近來更有要求將原本構成性騷擾防治法第二十五條偷襲觸摸罪之行為從重論以強制猥褻罪的呼聲,使得刑法第二二四條強制猥褻罪與性騷擾防治法第二十五條偷襲觸摸罪,產生在適用上互相混淆、無從區分的困擾。 「妨害性自主罪」近年來重罰化的趨向,表面上看來,似乎意味著「性自主權」受到重視和保障;但實際上也呼應了社會大眾對「性」的「羞恥或厭惡感」所衍生的被害恐懼。這種被害恐懼,以弱勢者的形象,強勢地主導嚴懲性侵犯的立法趨向,但在正義包裝的應報情緒高漲下,也存在著使刑罰流於情緒性宣洩的潛在危險,而棄守了刑法適用解釋的合理性思考與罪刑相當等基本原則。 社會大眾對「性」的「羞恥或厭惡感」固然使「性自主權」保障的意識抬頭,但另一方面,這種情感似乎也成了以刑罰剝奪人們接觸性資訊或為性表現的理由,所以有刑法第二三四條公然猥褻罪與刑法第二三五條散佈猥褻物品罪的規定。也就是說現行刑法所指涉的性自主權,僅限於拒絕性侵犯的自主權,但並不允許人們享有接觸性資訊或為性表現的「性自主權」。從此一角度看來,「性」的「羞恥或厭惡感」是否亦造成了對「性自主權」的箝制?在「性」的「羞恥或厭惡感」作祟下,性自主權的保障,是否只是一種假象?大法官解釋釋字第六一七號雖肯認性言論之表現與性資訊之流通亦應受憲法第十一條對言論及出版自由之保障,但對於「客觀上足以刺激或滿足性慾,其內容可與性器官、性行為及性文化之描繪與論述聯結,且引起普通一般人羞恥或厭惡感而侵害性的道德感情,有礙於社會風化」的猥褻資訊,該號解釋仍認為以刑法第二三五條處罰之,並未違憲。然而,刑法第二三五條徹底否定人們接觸性資訊的權利,果真沒有任何違憲疑慮嗎? 現行刑法規定僅保障消極地拒絕「性」的性自主權,但是卻徹底否定了積極地接觸性資訊或為性表現的「性自主權」。在拒絕「性」的性自主權方面,目前保障的範圍愈來愈寬,且有重刑化的趨勢;但在積極地接觸性資訊或為性表現的「性自主權」方面,始終不被肯認。社會大眾對於「性」抱持的羞恥感及所衍伸的被害恐懼,支配著立法者和法律解釋者的思考,但是性羞恥感對於法律在性規範的思考上,是否存在著潛在的盲點?如果不能正視性羞恥感的本質和社會意義,則我們很可能盲目地受性羞恥感的支配而急於建造一個避免被侵犯的堡壘,最後卻將自己囚禁在堅不可摧的牢籠。 鑒於上述的研究動機,本文欲重新思考猥褻、性自主權的內涵。實務以「足以刺激、滿足性慾」為猥褻定義的核心,有哪些潛在的問題?猥褻的可罰性基礎究竟為何?何以「性」在法律上受到特殊評價?人們除了拒絕「性」的「性自主權」外,能不能享有接受「性」或表現「性」的「性自主權」?而拒絕「性」的「性自主權」,與接受「性」或表現「性」的「性自主權」之間,又應如何相容?以上總總問題,均涉及性羞恥感在人們心中對於「性」評價的支配作用,因此,性羞恥感的探討,將是本篇論文的最終核心。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The criminal law strictly protects the right to say “no” to sex, while entirely denies the right to say “yes” to sex, for example, the right to access pornography or to exhibit sex in public. The sense of shame potentially dominates people’s thought and judgment about sex. However, shame never becomes the focus when people judge sexual regulation in criminal law. The author of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essence and the social meaning of shame, and to reconsider the proper role it should play in criminal law. | en |
dc.description.provenance | Made available in DSpace on 2021-06-15T01:25:16Z (GMT). No. of bitstreams: 1 ntu-98-R94a21053-1.pdf: 1031411 bytes, checksum: 7597a08da8fd31cf6bb1ecbdc6d4674a (MD5) Previous issue date: 2009 | en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 第一章 序論 1
第一節 問題意識及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及論文架構 4 第二章 猥褻概念的解構 7 第一節 實務對於猥褻定義的演變 7 第二節 猥褻定義在實務案例中的具體適用 9 第一項 強制猥褻罪 9 第一款 案例事實 9 第二款 實務見解 10 第三款 評析 13 第二項 公然猥褻罪 15 第一款 新聞事件與實務看法 15 第二款 評析 15 第三項 散佈猥褻物品罪 17 第一款 實務見解 17 第二款 評析 20 第三節 以「引起、滿足性慾」為核心 21 第一項 認定標準的浮動性 22 第二項 「誘起、滿足性慾」與違法性的判斷無關 23 第三項 適用上的不合理性—誘起、滿足誰的性慾? 26 第四項 對於性慾的否定態度 30 第四節 猥褻概念的分化 33 第一項 強制猥褻罪 34 第一款 性交行為和猥褻行為的區分 34 第二款 傳統的法益認知:男性財產權和嫡親關係的保障 35 第三款 現今的法益認知:性自主保障 37 第二項 公然猥褻罪 40 第一款 現行法下的法益認知:性的隱密原則 40 第二款 學說上的法益認知:視覺的性侵擾 42 第三款 小結 44 第三項 散佈猥褻物品罪 44 第五節 性自主保障的不平衡? 47 第三章 性自主權的重構 49 第一節 現行刑法規定體系下的性自主概念 49 第一項 現行刑法規定體系下的性自主權範圍 49 第二項 國內學說見解對於性自主權內涵的闡釋 49 第一款 拒絕色慾侵犯說 50 第二款 拒為洩慾工具說 50 第三項 評析 51 第二節 性自主概念的重新建構 52 第一項 性自主權的範圍及重要性 52 第二項 性自主的內涵 53 第一款 基於性主體地位的積極自主權和消極自主權 53 第二款 性客體化 54 第一目 人性尊嚴與客體公式 54 第二目 客體化的內涵 55 (一)七種客體化特性 55 (二)客體化特性的舉例說明 56 (三)客體化特性彼此間的連結關係 57 (四)人的客體化 58 (五)客體化概念之於性自主概念的建構 59 第三目 性客體化—康德和德沃金、麥金儂的見解歧異 60 (一)康德 60 (二)德沃金、麥金儂 62 第四目 性客體化的評價 63 (一)依事實脈絡而有不同評價的性客體化 63 (二)具有道德可非難性的性客體化 64 (三)性生活中必要且美好的性客體化 65 (四)小結 66 第三款 性主體地位和性客體化的關係 68 第一目 性主體和性客體之間的相對關係 69 第二目 性主體和性主體之間的並立關係 70 第三目 性主體包攝性客體的關係 71 第四目 小結 71 第三節 性自主權的衝突及界線 73 第一項 思想方針:自由主義下的道德中立原則 73 第二項 強制猥褻罪 75 第一款 主觀要素之性意圖之必要與否 76 第一目 日本見解 76 (一)必要說 76 (二)不要說 76 第二目 我國見解 77 (一)實務見解 77 (二)學說見解 78 第三目 本文見解 79 第二款 強制猥褻罪和偷襲觸摸罪的區分 81 第一目 立法沿革 81 第二目 何謂「其他違反意願之方法」? 83 (一)廣義說 83 (二)狹義說 84 (三)折衷說(低度強制行為說) 85 (四)實務見解 85 (五)評析 87 第三目 實務案例比較:襲胸十秒案v.s.舌吻五秒案 90 第四目 本文見解及修法建議 92 第五目 小結 95 第三項 散佈猥褻物品罪 96 第一款 猥褻資訊的憲法評價 96 第二款 猥褻資訊的正面價值 98 第三款 禁止猥褻資訊之諸多理由的檢討 100 第一目 性主體和性客體之間的相對關係 102 (一)引發性犯罪 102 (二)防止性客體價值觀的創造和學習 104 第二目 性主體和性主體之間的並立關係 106 (一)免於猥褻資訊干擾的自由 107 (二)兒童青少年身心健康 108 第三目 小結 112 第四項 公然猥褻罪 113 第一款 保護法益 113 第三款 公然猥褻的事實態樣和主客關係 114 第一目 暴露狂 114 第二目 公開場合的裸露或猥褻行為 115 第三目 色情表演 115 第四款 公然猥褻的法律評價 116 第四節 性自主權有別於其他自主權的特殊性 120 第四章 性羞恥感的分析 122 第一節 心照而不宣的法益—性羞恥感 123 第二節 羞恥感的內涵 126 第一項 羞恥感何以隱晦而未獲正視? 126 第一款 被暴露的不安 127 第二款 語言學上的困難 127 第三款 被罪惡感同化 127 第二項 羞恥感和其他情感的區別 128 第一款 羞恥感和罪惡感的區別 128 第二款 羞恥、屈辱和尷尬的區別 132 第三款 小結 133 第三項 羞恥感的形成 134 第四項 羞恥感的功能 136 第一款 確保自我的主體性 136 第二款 社會控制功能 137 第五項 羞恥感的負面作用 138 第三節 性羞恥感的內涵 139 第一項 性羞恥感與原始羞恥 140 第二項 性羞恥感與性客體化 141 第三項 性的主體客體關係與羞恥、屈辱、尷尬 142 第四節 性羞恥感的法律評價 144 第一項 性羞恥感與性自主權 144 第二項 性羞恥感的規範目的 145 第一款 要求個人保有性羞恥感? 145 第二款 避免他人受到性羞恥感的侵擾? 148 第三款 小結 149 第三項 不同程度的性羞恥感侵擾與相對應的法律規制手段 150 第五章 強制猥褻罪、公然猥褻罪及散布猥褻物品罪的再探 154 第一節 強制猥褻罪 154 第一項 法益侵害:性屈辱感 154 第二項 強制罪與強制猥褻罪的界線 155 第一款 身體性接觸必要說 155 第二款 身體性接觸不必要說 156 第三款 本文見解 157 第一目 以刑法的解釋方法論為起點 157 (一) 目的解釋 158 (二) 文義解釋 158 (三) 體系解釋 159 第二目 性屈辱感的具體事例分析 160 第三目 「猥褻行為」範圍的界定 163 第三項 強制猥褻罪與偷襲觸摸罪 165 第二節 公然猥褻罪 168 第一項 公然猥褻罪的三種行為態樣 168 第二項 涵攝範圍的檢討及修法建議 169 第三項 「公然」要件的重新定義 172 第三節 散布猥褻物品「罪」? 173 第六章 結論 179 參考文獻 185 | |
dc.language.iso | zh-TW | |
dc.title | 猥褻概念的解構與性自主概念的重構—以性羞恥感為核心 | zh_TW |
dc.title | Deconstructing the Concept of Obscenity & Reconstructing the Concept of Self-Determination on Sexuality—Focus on “Shame” | en |
dc.type | Thesis | |
dc.date.schoolyear | 97-2 | |
dc.description.degree | 碩士 | |
dc.contributor.oralexamcommittee | 黃榮堅,盧映潔 | |
dc.subject.keyword | 猥褻,性慾,性自主,性羞恥感,強制猥褻,性騷擾,公然猥褻,散佈猥褻物品, | zh_TW |
dc.subject.keyword | Obscenity,Sex,Pornography,Shame, | en |
dc.relation.page | 193 | |
dc.rights.note | 有償授權 | |
dc.date.accepted | 2009-07-23 | |
dc.contributor.author-college | 法律學院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dept | 法律學研究所 | zh_TW |
顯示於系所單位: | 法律學系 |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 大小 | 格式 | |
---|---|---|---|
ntu-98-1.pdf 目前未授權公開取用 | 1.01 MB | Adobe PDF |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