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navigation

DSpace

機構典藏 DSpace 系統致力於保存各式數位資料(如:文字、圖片、PDF)並使其易於取用。

點此認識 DSpace
DSpace logo
English
中文
  • 瀏覽論文
    • 校院系所
    • 出版年
    • 作者
    • 標題
    • 關鍵字
  • 搜尋 TDR
  • 授權 Q&A
    • 我的頁面
    • 接受 E-mail 通知
    • 編輯個人資料
  1. NTU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Repository
  2. 社會科學院
  3. 經濟學系
請用此 Handle URI 來引用此文件: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42081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值語言
dc.contributor.advisor謝德宗
dc.contributor.authorPei-Chi Hungen
dc.contributor.author洪珮琪zh_TW
dc.date.accessioned2021-06-15T00:45:38Z-
dc.date.available2010-08-28
dc.date.copyright2008-08-28
dc.date.issued2008
dc.date.submitted2008-08-26
dc.identifier.citation中文部分
1.王文宇(2006),「公司法論」頁110-113。
2.巫和懋、夏珍(2004),「賽局高手—全方位策略與應用」頁171-185。
3.邱聰智(1993),「民法債編通則」頁2-3。
4.柯芳枝(2005),「公司法論」頁32-35。
5.張清溪、許嘉棟、劉鶯釧、吳聰敏合著(2004),「經濟學理論與實際」(五版上冊)頁2-3。
6.張維迎著、劉楚俊編校(2003),「賽局理論與信息經濟」頁407-441。
7.陳正倉、林惠玲、陳忠榮、鄭秀玲合著(2007),「個體經濟學理論與應用」頁633-657。
8.楊家彥、張建一、吳麗真合譯;Eric Rasumsen著(2003),「賽局理論與訊息經濟」。
9.劉連煜(2007),「現代公司法」頁77-84。
10.劉連煜(2007),「現證券交易法案例實習」頁282-292。
11.熊秉元、胡春田、巫和懋、霍德明(2006),「經濟學2000四版上冊」頁337-358。
12.賴英照(2006),「最新證券交易法解析」頁507-519。
13.謝易宏主編(2008),「貪婪夢醒—經典財經案例選粹」頁40-74。
14.王麗玉(2002),「公司負責人對第三人責任」,私立輔仁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15.王嘉穎(2000),「我國上市公司財務危機與監理因素關聯性研究-實質所有權之探討」,國立臺灣大學會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6.李孟芳(2003),「股權結構對企業財務資訊揭露品質之影響--以上市電子業公司為例」,國立成功大學會計學系碩博士班碩士論文。
17.李政達(2004),「從民法上多數債務人間之求償關係論保險法上之保險地位」,國立高雄大學法律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18.李明昱、王慧蘭、張忠琳(2002),「安龍事件對財會準則及審計之衝擊與省思」,會計研究月刊(第197期)頁75-81;頁26-30。
19.林仁光(2004),「論證券發行人不實揭露資訊之法律責任」,律師雜誌(第297期)頁15-29。
20.林中君(2002),「美國恩龍公司破產事件之省思」,實用月刊(第330期)頁90-95。
21.林佳穎(2002),「財務危機公司特性與公司治理之探討」,國立臺灣大學會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2.林玉霞(2002),「臺灣上市公司代理問題、公司治理與股東價值之研究」,國立中原大學會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3.金志遠(2000),「董事會特性與年報自願性揭露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會計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24.吳泉利(2006),「產業特性下董事會特性對企業價值之影響」,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25.柯承恩(2000),「我國公司監理體系之問題與改進建議(上)、(下)」,會計研究月刊(第173期、第174期)頁75-81;頁79-83。
26.陳春山(2005),「不實財務報告之民事責任法律適用爭議」(收錄於現代公司法制之新課題),元照出版社。
27.陳柏融(2003),「股權結構、監理機制與公司價值之研究-以臺灣上市公司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28.陳燕錫、李家琪、李柏陞(2001),「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研究主題-資訊經濟學」,今日會計(第85期)頁76-85。
29.陳雅琪(2007),「董事會結構、家族控制持股、集團企業與財務報表舞弊之關聯性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會計學系碩博士班碩士論文。
30.黃銘傑(2005),「公司治理與董監民事責任之現狀及課題」,律師雜誌(第305期)頁15-29。
31.黃寶漳(2004),「董事會結構、所有權結構與公司資訊揭露水準」,明志技術學院工程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32.劉連煜(2003),「健全獨立董監事與公司治理之法制研究」,月旦法學雜誌(No.94)頁131-154。
33.劉乃竹(2001),「論股份有限公司之內部監控」,私立東海大學法律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法院相關判決
1.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91年度上重訴字第19號刑事判決。
2臺灣台北地方法院檢察署檢察官88年度偵字第18591號、第20543號等起訴書。
3臺灣臺北地方法院90年度訴字第834號刑事判決。
4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91年度上訴字第1455號刑事判決。
5台灣雲林地方法院88年度易字第580號刑事判決。
6臺灣高等法院93年度金上重更(二)字第3號刑事判決。
7臺灣彰化地方法院88年度易字第1517號刑事判決。
8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93年度金上重更(一)字第27號刑事判決。
9臺灣高雄地方法院91年度重訴字第47號刑事判決。
10臺灣台北地方法院檢察署檢察官89年度偵字第12388號,及91年度偵字第1913號等起訴書。
11臺灣臺北地方法院94年度重訴字第7號刑事判決。
12臺灣士林地方法院93年度金重訴字第3號刑事判決。
13臺灣板橋地方法院93年度金重訴字第5號刑事判決。
14臺灣士林地方法院95年度金重訴字第2 號刑事判決。
15臺灣板橋地方法院94年度金重訴字第5號刑事判決。
16臺灣士林地方法院94年度金重訴字第3號刑事判決。
17臺灣台北地方法院檢察署檢察官96年度偵字第1462號、第1498號及第2364號等起訴書。
18臺灣士林地方法院93年度金重訴字第3號民事判決。
英文部分
1.Eisenhardt K.M. (1989) ,“ Agency Theory: An assessment and review”,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Vol. 14, pp57-74.
2.Jensen M. C. and Meckling W. H. (1976), “Theory of the Firm: Managerial Behavior, Agency Cost and Ownership Structur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Vol.3, pp305-360.
3.Morck R., Shieifer A. & Vishny R. W.(1988), “Management Ownership and Market Valuation: An Empirical Analysis”, pp293-315.
4.Oviatt, B.M.(1988)“Agency and Transaction Cost Perspectives on the Manager-Shareholder Relationship: Incentive for Congruent Interests”,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3(2) pp214-225.
5.Robert S. P. and Daniel L. R.(2005),“Microeconomics”, pp613-640.
網站資料
http://www.sfipc.org.tw/main.asp
http://www.tse.com.tw/ch/listed/governance/cg_01.php
http://www.judicial.gov.tw/juds/index1.htm
dc.identifier.uri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42081-
dc.description.abstract近10年來,臺灣陸續爆發上市或上櫃公司發佈不實財務報表事件,因此攸關發行公司董事責任的議題備受重視,但歷經數次法令修正後,目前在立法及實務上仍缺乏對於董事應負過失責任比例的判斷標準。本文針對實務上17家發生財務危機公司的案例,從代理理論及資訊不對稱等經濟理論觀點出發,歸納一般公司董事會運作特性,並釐清董事在公司的角色,以整理及歸納分析為研究方法,企求為《證券交易法》第20條之1關於「董事過失責任比例」提出判斷及衡量之指標,促使法律適用與實務運作能夠更為貼近。
本文分析歸納17家公司發生財務危機之原因,發現這些公司為了隱匿負責人侵占或挪用公司資產,而對財務報表關於現金及約當現金、其他應收款、預付款、暫付款、長期投資、營業收入、關係人交易等會計科目或其附註事項等資訊為不實的揭露或說明,而且上述17家財務危機公司的董事會特性,普遍存在「股權集中」、「董事兼任經理人員」,及「家族企業」等現象。
本文研究摘要如下:
(1)當公司財務報表發生資訊揭露不實,一般董事縱有過失,應審查是否存有取得資訊優勢的董事,故意隱匿資訊的情事。如確有隱匿資訊情況,一般董事因遭欺瞞、資訊不全,而無法正確判斷,其應負的過失責任顯然應予減輕。
(2)由於一般董事掌握資訊過於片段,除其確實參與財務報表的實際製作外,如僅因未善盡注意義務而認定責任,應該降低其必須承擔的過失程度。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In the last 10 years, a number of companies listed in TSE or GreTai have released phony financial statements to the public. The series of events triggered off the issue of responsible directors and has attracted much of the attention from the public. There are several amendments of laws but there is still no objective standard for determining the negligence of directors and their proportion of accountability under law and in practice. In this paper, 17 companies in financial crisis were taken as cases in the study on the basis of the agency theory and asymmetries of information with an attempt to generalize the operation of the boards generally practiced in the companies and clarify the role of the directors in the company. Data were complied and inductive-analysis method is adopted in the study. This paper is paper is an attempt to propose the standard for judgment under Article 20-1 of the “Securities and Exchanges Act” on “the proportion of accountability on negligence of directors in order to narrow the gap between applicable law and practice.
The causes of financial crisis of the 17 cases in point will be traced. The findings showed that these companies attempted to conceal the facts of conversion or embezzlement of company assets by deputy agents of the companies thereby the provided false accounts in the financial statements containing information under the account titles of cash and cash equivalents, other receivables, prepayments, temporary cash receipts, revenues, current accounts of related parties. There are also characteristics common to all 17 companies in financial crisis. They are “centralization of ownership”, “directors holding position in the management”, and “family business”.
The summary of this paper is:
(1) If the information disclosed in financial statements of specific company is found false, review if the directors who have an advantage to access to information have willfully conceal material facts even though all other directors shall be held responsible for negligence. If so, the accountability of all other directors shall be not as severe as the faulty directors because they are blinded from full information and cheated to the extent that they made improper judgment.
(2) All other directors could just access to partial information and are just involved in the preparation of financial statements. Their responsibility in negligence shall be not as severe just because they failed to exercise care under due diligence.
en
dc.description.provenanceMade available in DSpace on 2021-06-15T00:45:38Z (GMT). No. of bitstreams: 1
ntu-97-P93323008-1.pdf: 414995 bytes, checksum: 5c327838762dd4481a405879527f5c5e (MD5)
Previous issue date: 2008
en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目 錄
中文摘要 ii
英文摘要 iii
第一章 緒論 1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1.2 研究目的 4
1.3 研究方法 5
1.4 本文架構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2.1 代理理論 9
2.2 公司治理 12
2.3 董事會結構與公司經營之關聯性 15
2.3.1 董事會結構或股權結構與發生財務危機之關聯性 15
2.3.2 董事會結構與財務資訊揭露水準或公司治理的關聯性 17
2.4 董事的忠實義務及善良管理人注意義務 19
2.5 損害賠償之連帶債務責任 22
第三章 公司發生財務危機原因及董事會特性 25
3.1 財務危機公司不法行為類型分析 25
3.1.1 財務危機公司不法行為原因摘要 25
3.1.2 財務危機公司不法行為原因分析 29
3.1.3 財務危機公司對財務報告及財務業務文件真實性之影響 34
3.2 財務危機公司董事會特性分析 35
3.2.1 股權集中 35
3.2.2 董事兼任經理人員 40
3.2.3 家族企業 41
第四章 資訊經濟於董事責任之運用 43
4.1 財務危機公司董事責任歸屬分析 43
4.1.1 公司法第23條規範 43
4.1.2 證券交易法第20條之1的規範 46
4.2 財務危機公司董事之法律責任歸屬調整 48
4.2.1 以代理理論分析董事責任之調整 48
4.2.2 資訊不對稱下調整董事責任 4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51
5.1 結論 51
5.2 建議 52
參考文獻 53
dc.language.isozh-TW
dc.title以財務資訊揭露為基礎之公司董事賠償責任研究zh_TW
dc.titleA Study of the Civil Liabilities of Corporate Directors
Based on Financial Information Disclosure
en
dc.typeThesis
dc.date.schoolyear96-2
dc.description.degree碩士
dc.contributor.oralexamcommittee何志欽,李顯峰
dc.subject.keyword董事賠償責任,財務資訊,代理理論,資訊不對稱,資訊經濟,zh_TW
dc.subject.keywordCivil Liabilities of Corporate Directors,Financial Information,Agency Theory,Information Asymmetry,Economics of Information,en
dc.relation.page57
dc.rights.note有償授權
dc.date.accepted2008-08-27
dc.contributor.author-college社會科學院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dept經濟學研究所zh_TW
顯示於系所單位:經濟學系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 
ntu-97-1.pdf
  目前未授權公開取用
405.27 kBAdobe PDF
顯示文件簡單紀錄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

社群連結
聯絡資訊
10617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No.1 Sec.4, Roosevelt Rd., Taipei, Taiwan, R.O.C. 106
Tel: (02)33662353
Email: ntuetds@ntu.edu.tw
意見箱
相關連結
館藏目錄
國內圖書館整合查詢 MetaCat
臺大學術典藏 NTU Scholars
臺大圖書館數位典藏館
本站聲明
© NT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