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用此 Handle URI 來引用此文件: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4084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 | 值 | 語言 |
---|---|---|
dc.contributor.advisor | 黃詩淳 | |
dc.contributor.author | Min-Wen Hsiao | en |
dc.contributor.author | 蕭敏彣 | zh_TW |
dc.date.accessioned | 2021-05-13T09:20:34Z | - |
dc.date.available | 2017-06-22 | |
dc.date.available | 2021-05-13T09:20:34Z | - |
dc.date.copyright | 2017-06-22 | |
dc.date.issued | 2016 | |
dc.date.submitted | 2016-08-19 | |
dc.identifier.citation | 一、中文部分
(一)一般書籍 王澤鑑(2008),《民法總則》,修訂版,臺北:自刊。 史尚寬(1974),《親屬法論》,台三版,臺北:自刊。 余漢儀(1996),《兒童虐待:現象檢視與問題反思》,臺北:巨流。 林秀雄(2011),《親屬法講義》,初版,臺北:元照。 胡長清(1972),《中國民法親屬論》,臺三版,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高鳳仙(2010),《親屬法》,11版,臺北:五南。 陳棋炎、黃宗樂、郭振恭(2014),《民法親屬新論》,修訂十二版,臺北:三民。 戴東雄(2000),《親屬法實例解說》,修訂版,臺北:自刊。 戴炎輝、戴東雄、戴瑀如(2012),《親屬法》,修訂版,臺北:自刊。 (二)書之篇章 李玲玲(1997),〈論離婚後之親權及其修正〉,收於:戴東雄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編輯委員會(編),《固有法制與當代民事法學:戴東雄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頁485-522,臺北:三民。 林秀雄(2000),〈論未成年人之監護人及民法第一千零九十四條之修正〉,收於:謝在全(等著),《民法七十年之回顧與展望紀念論文集(三):物權親屬編》,頁321-367,臺北:元照。 陳惠馨(1993),〈中、德未成年人監護制度之比較研究〉,收於:氏著,《親屬法諸問題研究》,頁291-346,臺北:月旦。 陳惠馨(2000),〈未成年人監護制度爭議問題〉,收於:林秀雄(編),《民法親屬繼承爭議問題研究》,頁141-184,臺北:五南。 (三)期刊論文 李立如(2003),〈法不入家門?家事法演變的法律社會學分析〉,《中原財經法學》,10期,頁41-83。 林明昕(2006),〈婚姻、家庭與憲法──以憲法與親屬法之關係為中心〉,發表於《第三屆家庭法律社會學研討會》,頁118-129,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系暨研究所、台灣法學會、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主辦),嘉義。 周作彩(等)(2016),〈「高齡者意思決定之輔助與救濟」研討工作坊〉,《人權會訊》,121期,頁50-62。 施慧玲(2004),〈論我國兒童人權法制之發展-兼談落實「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之社會運動〉,《中正法學集刊》,14期,頁169-204。 孫迺翊(2006),〈親屬法與社會法的交錯領域──一個教學構想的嘗試〉,《台灣本土法學》,89期,頁87-104。 許育典、陳碧玉(2009),〈論國家限制親權的憲法正當性-從虐童談起〉,《臺北大學法學論叢》,69期,頁1-38。 彭淑華(1995),〈我國兒童福利法政策取向之評析〉,《社區發展季刊》,72期,頁25-40。 彭淑華(2005),〈以家庭處遇為基礎的兒童保護工作之檢視〉,《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9期,頁31-55。 黃宗樂(2000),〈民法第一○九四條之修正〉,《台灣本土法學》,7期,頁207-210。 黃詩淳(2014),〈初探我國成年監護與信託之併用〉,《萬國法律》,193期,頁23-31。 雷文玫(1999),〈以「子女最佳利益」之名:離婚後父母對未成年子女權利義務行使與負擔之研究〉,《臺大法學論叢》,28卷3期,頁245-310。 雷文玫(2003),〈國家、父母與兒童少年權益間的拉鋸──兒童及少年福利法修法評析〉,《月旦法學雜誌》,102期,頁116-127。 劉昭辰(2012),〈「遺囑指定監護人」及「順序決定監護人」的限制〉,《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39期,頁113-144。 劉紹猷(1978),〈從監護制度看親屬會議之存廢問題──對民法修改建議之二〉,《法律評論》,44卷8期,頁10-15。 鄧學仁(2008),〈監護制度修正簡介及評釋(上)〉,《司法周刊》,1402期,頁2-3。 鄧學仁(2008),〈監護制度修正簡介及評釋(下)〉,《司法周刊》,1403期,頁2-3。 鄧學仁(2010),〈子女最佳利益之適用爭議與發展方向〉,《台灣法學雜誌》,155期,頁45-61。 鄧學仁(2013),〈台灣成年監護之現況與課題〉,《全國律師》,17卷5期,頁4-17。 戴瑀如(2007),〈國家應否及如何介入子女親權與會面交往權之酌定──歐洲人權法院相關裁判之評析〉,《月旦法學雜誌》,151期,頁71-91。 戴瑀如(2009),〈初探德國成年輔助法──兼論我國成年監護制度〉,《月旦法學雜誌》,167期,頁137-150。 (四)碩士論文 李立如(1995),《兒童保護行政之研究──實現兒童最佳利益》,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郁婷(1996),《未成年人監護制度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旭政(2002),《論國家介入親權行使之法理基礎及界限》,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國明(2003),《論公權力機關對於家事事件之介入──以未成年子女之最佳利益為中心》,中央警察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日文部分 (一)一般書籍 日本司法書士会連合会(編)(2015),《未成年後見の実務:専門職後見人の立場から》,東京:民事法研究会。 於保不二雄、中川淳(編)(1994),《新版注釈民法(25):親族(5)》,東京:有斐閣。 (二)書之篇章 林秀雄(2014),〈台湾における親権と未成年後見〉,收於:新・アジア家族法三国会議(編),《親権と未成年後見》,頁77-91,東京:日本加除。 (三)期刊論文 二宮周平(2013),〈子の保護(2):親権喪失.停止と未成年後見〉,《戸籍時報》,702期,頁63-72。 久保隆明(2014),〈未成年後見業務と司法書士:平成24年度実施のアンケート結果を踏まえて〉,《月報司法書士》,505期,頁35-41。 大貫正男(2013),〈未成年後見について〉,《人権のひろば》,91号,頁1-3。 合田篤子(2011),〈未成年後見制度改正の方向性:ドイツ法を手がかりにして〉,《三重大学法経論叢》,28巻2号,頁13-32。 合田篤子(2014),〈未成年後見制度の現状と今後の課題〉,《法律時報》,86巻6号,頁34-39。 吉田恒雄(2012),〈未成年後見〉,《月報司法書士》,485期,頁12-16。 寺本恵(2012),〈後見制度支援信託の概要〉,《金融法務事情》,1939期,頁41-48。 佐伯祐子(2011),〈未成年後見(監督)事件アンケートの分析と今後の課題〉,《月報司法書士》,467期,頁35-39。 佐柳忠晴(2011),〈親権及び未成年後見制度の沿革と課題:児童虐待防止法制確立の視点から〉,《日本法政学会法政論叢》,48期,頁31-59。 佐野文規(2012),〈児童虐待防止のための親権制度の見直し:親権停止制度の新設、未成年後見制度等の見直し等〉,《時の法令》,1900号,頁17-27。 浅香竜太、内田哲也(2012),〈後見制度支援信託の目的と運用〉,《金融法務事情》,1939期,頁30-40。 許末恵(2011),〈児童虐待防止のための親権法改正の意義と問題点──民法の視点から〉,《法律時報》,83巻7号,頁65-71。 三、英文部分 (一)一般書籍 Goldstein, J. & Freud, A. & Solnit, A. J. (1979). Beyond the best interest of the child.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Harding, L. F. (1991). Perspectives in child care policy. London: Long. | |
dc.identifier.uri |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4084 |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未成年監護制度係用以保護無父母或父母均不能行使權利義務之未成年人,因其與親權制度和成年監護制度各有相似之特點,故制度發展長久以來深受此二者之影響。近年親子法強調以「子女利益」作為保護未成年人之指導原則,而監護法社會化(公法化)之趨勢,使國家公權力加強介入此領域,均影響未成年監護制度的發展走向。本論文旨在探討我國未成年監護制度之現況與問題點,以及其於法體系中之定位。
首先,本文藉由回顧文獻與分析裁判之方式,探討我國未成年監護制度相關議題。學說主要批判係針對民法第1094條第1項之法定監護順序與未成年人利益可能產生衝突,導致立法價值選擇不一致。而本文由裁判的整理分析發現,除了學說所批判者,實務經驗更顯現出目前法條繁瑣令人無所適從的問題,同時,當個案中涉及親權人積極或消極地濫用親權時,法院於判定個案為「親權濫用」或「事實上不能行使親權」有較大的裁量空間,亦有不經宣告停止親權程序即選定監護人之情況,此作法使未成年監護與親權停止制度之界線漸趨模糊,無形中侵犯了親權人的權利。 其次本文以日本法作為比較法之借鏡對象,介紹日本2011年之民法修正,該次修法係因應兒童虐待之問題而生,為了促進兒童保護,故對於相關之親權限制制度與未成年監護制度一併進行修正,針對既有之監護事務負擔過重、監護報酬、公示登記及隱私權等問題點加以改善,增修了法人監護與複數監護,並提出相關支援制度作為配套。 最後針對我國法與日本法的修法特色、親權與親權停止制度、法定監護順序之有無、以及監督機關之差異等各方面進行比較,並反思我國現行未成年監護制度於法體系中之定位。本文認為,我國現行未成年監護制度之主要問題有三:一、與親權停止制度之界線模糊,有侵害親權人行使權利之虞;二、立法價值不一致,法條缺乏整合;三、監督機制不足,則監督成效有限。故本文建議今後修法方向,應全面檢討未成年監護制度與親權停止制度,整合相關法條,並增訂監護監督人機制,使國家公權力介入此一領域時能兼顧親權人之權利與未成年人利益之保障。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The minor guardianship is a system for the purpose of protecting minor children who have no parent or when both the parents cannot exercise the rights nor assume the duties in regard to them. In Taiwan, the development of minor guardianship is affect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parental rights and adult guardianship due to their similar characteristics with each other. In recent years, the development of family law is affected by “the interests of the child” principle, also, the state intervene more in family business. Therefore, the article would like to study on the current minor guardianship in Taiwan, and find its position in the legal system.
First, the article reviews studies on Taiwan’s minor guardianship, which published in the past 20 years, and finds that Paragraph 1 of Article 1094 of Civil Code has been criticized. Paragraph 1 of Article 1094 sets an order for determination of the guardian, and the order might sometimes conflict with the interest of the child. In addition, the article collects 837 rulings related to minor guardianship from 2000 to 2014, and discovers some problems in practice. For example, there are several articles for appointing guardian in different situations, but sometimes even the court is not able to distinguish the difference of each article. Also, lots of cases are related to parental rights suspension issue and minor guardianship at the same time, and sometimes it's hard for the court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situation is that both the parents cannot exercise the rights or abuse of parental rights. In some rulings, the court appoints guardians for the minors without suspending parental rights of their parents, however, this way invades those parents’ rights. Secondly, the article introduces Japan’s minor guardianship, and focuses on the amendment of Japanese Civil Code in 2011. The amendment aimed to solve child abuse problem and promote the protection of child, therefore, it reviewed minor guardianship and parental rights restriction at the same time and raised solutions to problems such as the overburden duties, the pay to guardian, and privacy issue. Also, the amendment allows juridical person to be the guardian, and allows multiple guardians to be appointed in a single case. In addition, relating supporting systems are provided to assist the ward and the guardian. At last, the article compares Taiwan’s minor guardianship with Japan’s from several aspects including features of law amending, parental rights and parental rights suspension, legal order of determining the guardian, and the supervision system. The article finds out that the following three problems are most considerable relating to Taiwan’s minor guardianship. 1. The boundary between minor guardianship and parental rights suspension is ambiguous. 2. The legislation values are inconsistent. 3. The supervision system is insufficient and ineffective. Therefore, the article suggests that the minor guardianship and the parental rights suspension should be reviewed together in the future amendment. In addition, relating articles should be integrated, and the supervision system must be improved. With the improvements mentioned above, we hope once the state intervenes in family affairs, the parent’s rights and the interests of the child can both be protected. | en |
dc.description.provenance | Made available in DSpace on 2021-05-13T09:20:34Z (GMT). No. of bitstreams: 1 ntu-105-R00A41009-1.pdf: 3068705 bytes, checksum: 9d9b045c0855bdba35aa6e9dcb1e0931 (MD5) Previous issue date: 2016 | en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 目 錄
碩士學位論文審定書 i 謝 辭 ii 摘 要 iii Abstract v 目 錄 vii 表 目 錄 xiii 圖 目 錄 xiv 第一章 序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壹、未成年監護制度於法體系中之定位 1 貳、制度設計與實務應用之落差 3 參、借鏡日本之修法經驗 4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限制 4 第三節 文獻回顧 6 壹、與民法未成年監護制度直接相關文獻 6 貳、與國家公權力介入保護未成年人相關之文獻 8 參、與兒童福利及兒童保護行政相關文獻 9 第四節 章節架構 10 第二章 我國之未成年監護制度 12 第一節 制度概說 12 壹、未成年監護之起源 12 貳、未成年監護之意義 12 參、立法沿革 13 第二節 現行法之未成年監護制度 14 壹、未成年監護之開始 14 一、未成年人無父母或父母均不能行使親權 14 二、父母均不適合任親權 15 三、委託監護之性質 17 貳、監護機關 17 一、未成年監護人之確定與變更 17 (一)遺囑指定 18 (二)法定監護人順序 18 (三)法院選定 19 (四)另行選定 19 (五)改定監護人 20 (六)監護人之辭任 20 (七)兒少權益法之規範 20 二、未成年監護人之資格 21 三、未成年監護人之職務 21 (一)法定代理 22 (二)身上監護 22 (三)財產上監護 22 四、未成年監護人之報酬 23 五、未成年監護人之注意義務與損害賠償責任 23 六、監護監督機關 23 參、未成年監護之終止 24 一、終止之原因 24 二、監護終止後監護人之義務 24 肆、公示制度 24 一、囑託登記 24 二、戶籍法規定 25 第三節 現行制度問題點分析 25 壹、學說批判 25 一、監護關係如何確定 25 (一)「監護開始」與「監護關係之確立」 26 (二)「監護關係之確立」與「實際開始監護事務」 26 (三)小結 27 二、民法第1094條法定監護人順序存廢爭議 28 (一)歷次修法未臻之處 28 (二)血緣連結與未成年人利益之價值選擇 29 貳、法院實務之觀察 30 一、法定監護人身分之確認 34 (一)法定監護的開始並不明確 34 (二)非父母雙亡型案例仍需經法院程序 35 二、選定監護、另行選定、與改定監護之區分實益 36 三、「事實上不能」行使親權之認定標準 38 (一)「夫死改嫁」是否為事實上不能行使親權? 39 (二)「離婚後鮮有聯繫」是否為事實上不能行使親權? 40 四、濫用親權事件是否須以停止親權做為開始監護之要件 41 (一)實務見解 41 (二)未成年人利益與親權保障之衡平 43 五、要求開具財產清冊卻無監督機制 45 參、小結 46 第三章 日本之未成年監護制度 47 第一節 制度概說 47 壹、2011年之修法背景 47 一、日本民法未成年監護制度之沿革 47 二、2011年民法修正之背景 48 (一)社會背景:因應兒童虐待的問題 48 (二)既有制度之問題點 49 1.獨任監護事務負擔過重 50 2.報酬相關問題 50 3.公示制度與隱私權疑慮 51 4.監督義務人的損害賠償責任問題 51 貳、2011年之修法內容 52 一、民法的修正內容 52 (一)法人監護 52 (二)複數監護 53 二、其他法規修正與相關支援制度 54 第二節 日本未成年監護制度現況 55 壹、未成年監護之開始 55 貳、監護機關 55 一、未成年監護人之確定與變更 56 (一)遺囑指定 56 (二)選定監護 57 (三)監護人之辭任 58 (四)監護人之解任 58 二、未成年監護人之資格 58 三、未成年監護人之職務 59 (一)財產監護 59 (二)身上監護 59 (三)法定代理 60 四、未成年監護人之報酬 60 五、未成年監護人之損害賠償責任 61 六、複數監護人 61 七、監護監督人與監護監督事務 61 (一)監護監督人之決定 62 (二)監護監督事務 62 參、未成年監護之終止 63 一、終止之原因 63 二、監護終止後監護人之義務 63 肆、公示制度 63 伍、相關支援制度 64 一、未成年監護人支援事業 64 (一)制度介紹 64 (二)制度適用之限制 65 (三)學者評析 66 二、監護制度支援信託 66 第三節 學說批判與實務觀點 68 壹、關於2011年修法內容之評論 68 一、由防止兒童虐待觀點出發的修法模式 68 二、複數監護人之實用性 68 三、報酬問題與補助事業之適用範圍 69 四、監護制度支援信託之有效性 69 五、公示制度之改善 70 貳、實務觀點 70 一、報酬制度的妥當性 71 二、監督義務人責任之對應 71 三、身上監護的挑戰 72 參、未來展望 73 一、監護監督人的實質作用 73 二、尊重未成年人之意見表明權 73 三、導入公職監護制度之討論 73 四、各機關與支援系統的整合 75 第四章 未成年監護社會化之探討 76 第一節 我國與日本之制度特色比較 76 壹、修法特色 76 一、修法精神與切入點 76 (一)我國法 76 1.未成年人利益成為本位思考 76 2.配合成年監護之修法模式 76 (二)日本法 77 1.考量制度細節之修法思維 77 2.注重制度一致性的檢討 78 二、發展趨勢 78 貳、親權及親權停止制度之彈性應用 79 一、我國法 79 (一)親權之內容 79 (二)親權停止之規定 80 二、日本法 82 (一)親權之內容 82 (二)二級制之親權限制制度 82 (三)日本法之特色 83 參、法定監護人順序之有無 83 一、我國法 83 (一)第1094條於實務應用之困擾 83 1.未諳自己法定監護人身分而另行聲請選任監護人 83 2.法定順序監護人選「質」與「量」之變化 84 (二)現行未成年監護制度矛盾之處 85 二、日本法 86 肆、專業監護人之運用 86 伍、監督機關之差異 87 陸、相關支援制度之有無 87 第二節 公私領域的交錯──未成年監護之社會化 88 壹、由子女本位、未成年人利益觀點出發 88 一、與親權之關係 89 二、與成年監護之關係 89 三、未成年監護之定位 90 貳、未成年監護之社會化發展 92 一、公權力介入之理論 92 (一)「自由放任主義」或「最少干預主義」 92 (二)「國家干涉主義」及「兒童保護」原則 92 (三)尊重家庭與雙親權利觀點 93 (四)尊重兒童權利與自由觀點 93 二、本文見解 93 (一)公權力介入之原則 94 (二)國家角色:輔助與監督 95 1.輔助 95 2.監督 95 參、小結 96 第五章 結論 98 第一節 現行制度問題點之檢討 98 壹、與親權停止制度之界線 98 貳、立法價值觀之一致性 100 參、監督機制之不足 101 第二節 未成年監護制度之未來發展 102 壹、日本法之借鏡 102 貳、我國法之未來展望 103 參考文獻 104 附錄 未成年監護裁判一覽 108 | |
dc.language.iso | zh-TW | |
dc.title | 我國與日本未成年監護制度之比較研究 | zh_TW |
dc.title |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Minor Guardianships in Taiwan and Japan | en |
dc.type | Thesis | |
dc.date.schoolyear | 104-2 | |
dc.description.degree | 碩士 | |
dc.contributor.oralexamcommittee | 戴瑀如,黃淨愉 | |
dc.subject.keyword | 未成年人,監護,親權,親權停止,公權力介入, | zh_TW |
dc.subject.keyword | Minors,Guardianship,Parental Rights,Parental Rights Suspension,State Intervention, | en |
dc.relation.page | 170 | |
dc.identifier.doi | 10.6342/NTU201603416 | |
dc.rights.note | 同意授權(全球公開) | |
dc.date.accepted | 2016-08-21 | |
dc.contributor.author-college | 法律學院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dept | 科際整合法律學研究所 | zh_TW |
顯示於系所單位: | 科際整合法律學研究所 |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 大小 | 格式 | |
---|---|---|---|
ntu-105-1.pdf | 3 MB | Adobe PDF | 檢視/開啟 |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