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用此 Handle URI 來引用此文件: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40450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 | 值 | 語言 |
---|---|---|
dc.contributor.advisor | 曾宛如(Wang-Ruu Tseng) | |
dc.contributor.author | Hsin-I Chien | en |
dc.contributor.author | 簡欣怡 | zh_TW |
dc.date.accessioned | 2021-06-14T16:47:58Z | - |
dc.date.available | 2008-07-31 | |
dc.date.copyright | 2008-07-31 | |
dc.date.issued | 2008 | |
dc.date.submitted | 2008-07-31 | |
dc.identifier.citation | 中文書籍
1. C.W. Canaris著、杨继譯,德國商法,法律出版社,2006年9月。 2. 王文宇,公司法論,元照,2006年。 3. 王文宇,民商法理論與經濟分析(二),元照,2003年4月初版。 4. 王保樹,日本公司法告訴我們什麼(代序),收錄於王保樹主編,于敏、楊東譯,最新日本公司法,2006年5月。 5. 王泰銓、王志誠,公司法新論,增訂四版,三民,2006年。 6. 王澤鑑,債編總論,第一冊,自版,2003年10月。 7. 王澤鑑,民法總則,自版,2001年9月。 8. 方嘉麟,論發起人之形式定義,載於「財經法論集—柯芳枝教授六秩華誕祝壽文集」,三民,1997年,71-102頁。 9. 江帆,代理法律制度研究,中國法制出版社,2000年7月。 10. 吳建斌,日本公司法規範,法律出版社出版,2003年。 11. 邱聰智,新訂債法各論(中),自版,2003年。 12. 邱聰智,新訂債法各論(下),自版,2003年。 13. 林誠二,民法債編各論(中),瑞興,1994年。 14. 柯芳枝,公司法論(上),三民,增訂六版,2008年1月。 15. 范健,德國商法:傳統框架與新規則,法律出版社,2003年10月 16. 陳自強,代理權與經理權之間──民商合一與民商分立,元照,2006年。 17. 梁宇賢,票據法論,三民,2003年10月。 18. 曾世雄,企業設計法,學林,2002年10月。 19. 曾世雄,民法總則之現在與未來,元照,二版,2005年。 20. 曾宛如,董事忠實義務之內涵及適用疑義,載於氏著「公司管理與資本市場法制專論(一)」,2007年10月二版。 21. 黃銘傑,股份有限公司發起人之意義、地位、權限與責任—兼評最高法院九十三年度台上字第二一八八號判決,載於「公司治理與企業金融法制之挑戰與興革」,2006年9月初版,87-135頁。 22. 黃茂榮,債法各論(第一冊),植根法學叢書,2003年。 23. 黃陽壽,論經理人之商業代理權,收錄於「私法學之傳統與現代(下),林誠二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學林,2004年,99-127頁。 24. 黃程貫,勞工升任經理人後勞動契約之效力,收錄於劉志鵬主編「勞動法裁判選集」,月旦,1998年,193-208頁。 25. 熊秉元,法律經濟學開講,時報出版,2007年。 26. 赵万一,商法基本問題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年。 27. 赵磊,公司代表機關的法律地位及其建構,收錄於「公司法:國際經驗與理論架構」,赵万一,盧代富主編,法律出版社,2005年3月,387-396頁。 28. 廖大穎,公司法原論,三民,修訂二版,2005年9月。 29. 鄭玉波,債編各論下,三民,1986年6月。 30. 劉春堂,民法債編各論(中),三民,2004年3月。 31. 台灣勞動法學會編,勞動基準法釋義──施行二十年之回顧與展望,新學林,2005年5月。 中文期刊論文 1. 王文宇,常務董事的選任與職權,月旦法學雜誌第七十期,法學教室,2001年3月,20-21頁。 2. 王文宇,公司經理人之代理權限與表見代理,台灣本土法學雜誌五十期,2003年9月,157-166頁。 3. 王文宇,公司保證之權限與規章之對世效力,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四十七期,2003年6月,144-148頁。 4. 王文宇,進出公司法—幾點跨領域的觀察,月旦民商法創刊號,2003年9月,7-26頁。 5. 王文宇,公司法適用民法原則之探討,法令月刊,第五十四卷第二期,2003年2月,38-53頁。 6. 王志誠,公司負責人之概念與地位,月旦法學教室,二四期,82-94頁,2004年10月。 7. 王志誠,董事會功能性分工之法制課題,政大法學論叢第九十二期,2006年8月,301-394頁。 8. 王麗玉,公司經理人制度之研究,輔仁法學第十期,1990年,247-274頁。 9. 王麗玉,我國公司經理人制度下(股)董事會中心主義機關構造之質變,輔仁法學第二十期,2000年,211-249頁。 10. 朱琇瑜,股份有限公司業務執行機關之研究,政大法研所碩士論文,2003年。 11. 林仁光,董事會功能性分工之法制課題──經營權功能之強化與內部監控機制之設計,台大法學論叢第三十五卷第一期,2006年1月,157-266頁。 12. 林國全,公司經理人之概念,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四八期,2003年7月,131-135頁。 13. 林宜男,董監事、經理人職責之公司治理機制—以金融控股公司為例,政大法學評論第七十五期,2003年9月,245-321頁。 14. 洪秀芬,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之代表權限,月旦民商法雜誌,第十五期,2007年3月,165-175頁。 15. 洪秀芬,依股東會決議而為之營業轉讓於決議撤銷後之效力,月旦法學教室,第三十三期,2005年7月,30-31頁。 16. 胡浩叡,股份有限公司內部機關之研究—以權限分配與公司治理為中心,台大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17. 梁宇賢,公司法上公司經理人之職權,月旦法學教室,第十八期,2004年4月,26-27頁。 18. 張杰,公司執行機關無限代理權之範圍定義及邊界分析──嘗試解讀德國與歐盟資合公司法的價值一致性,月旦民商法雜誌第十四期,2006年12月,73-87頁。 19. 陳自強,商事代理權之範圍確定與限制(下)──以經理權為中心,月旦法學雜誌一三○期,2006年3月,124-145頁。 20. 陳麗娟,從美國法與德國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之規定論我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之組織架構,高大法學論叢,2006年11月,117-146頁。 21. 陳逢源,勞動法上人事異動之研究-以調職為中心兼論借調與轉雇,中興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6月。 22. 陸君卿,我國公司經理人法律地位之研究,政大法研所碩士論文,2007年6月。 23. 曾宛如,「讓與全部或主要部份營業或財產」之探討—兼論董事會與股東會權限劃分之議題,台大法學論叢第三十五卷第一期,2006年1月,267-310頁。 24. 曾宛如,公司經理人之功能及權責,台大法學論叢第三十六卷,2007年12月,123-153頁。 25. 湯欣,法定代表人的無權代表行為與董事的自我交易,月旦民商法雜誌第十五期,2007年3月,176-191頁。 26. 游啟璋,常務董事法制之檢討,法令月刊第五十四卷第五期,2003年5月,25-28頁。 27. 黃司熒,控制股東之義務建立及管控手段,台大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28. 葉銀華,如何健全獨立董事會制度?(上),會計研究月刊,第二五二期,2006年11月,82-90頁。 29. 廖秀梅、李建然、吳祥華,董事會結構特性與公司績效關係之研究—兼論台灣家族企業因素的影響,東吳經濟商學學報第五十四期,2006年9月,117-160頁。 30. 劉連煜,經理人之認定與經理人之職權,月旦法學教室,第四四期,2006年6月,26-27頁。 31. 劉渝生,論公司經理人之資格取得及職權範圍,法學講座第二十一期,2003年9月,16-27頁。 32. 劉渝生,德國股份法第78條之董事代表制度,法學講座第三十期,2004年11月,30-45頁。 33. 劉渝生,公司之權利能力—公司轉投資、資金貸放及保證之限制,法學講座第十七期,2003年5月,19-34頁。 34. 蔡昌憲,公司法上強行規定與任意規定間之權衡—以累積投票制、閉鎖公司制及新股認購權為例,台大法研所碩士論文,2004年6月。 35. 蔡宗隆,從比較法觀點探討我國企業經理人之法律定位,東吳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36. 簡資修,契約法:法定與意定之均衡,月旦法學雜誌,第九十九期,2003年8月,191-198頁。 37. 鄺承華,公司之權利能力與公司機關之權限範圍—從兩則停用之判例談起,法令月刊第五十六卷第五期,2005年5月,15-30頁。 英文書籍 1. American Law Institute, Principles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Analysis and Recommendations, American Law Institute Publishers, (1994). 2. Baird, Douglas G.., Gertner, Robert H. & Picker, Randal C., Game Theory and the Law,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6th ed., (2003). 3. Bainbridge, Stephen M., Agency, Partnership and the LLCs, Foundation Press, New York, (2004). 4. Davies, Paul L., Gower and Davies’ Principles of Modern Company Law, Sweet & Maxwell, 7th ed., (2003). 5. Griffin, Stephen, Company Law Fundamental Principles, Pearson Longman, 4th ed., (2006). 6. Griffiths, Andrew, Contracting with Companies, Hart Publishing, (2005). 7. Huffcut, Ernest W., Elements of the Law of Agency, BeardBooks, (1895, 1999 reprinted). 8. Hamilton, Robert W., The Law of Corporations in a Nutshall, West Group, (1996). 9. Henn & Alexander, Laws of Corporations, West Group, (1983). 10. Hynes, J. Dennis, Agency, Partnership, and the LLC, 2nd ed., Thomson West, (2004). 11. Knepper, William E. & Bailey, Dan A., Liability of Corporate Officers and Directors, LexisNexis, (2004). 12. Proctor, Giles & Miles, Lilian, Corporate Governance, Cavendish Publishing, (2002). 13. Saintier, Severine, Commercial Agency Law, a comparative analysis, Ashgate, (2002). 14. Whincop, Michael J., An Economic and Jurisprudential Genealogy of Corporate Law, Ashgate Dartmouth, (2001). 英文期刊論文 1. Ayres, Ian & Gertner, Robert, Filling Gaps in Incomplete Contracts: An Economic Theory of Default Rules, 99 YALE LAW JOURNAL 87, (1989). 2. Black, Bernard, & Brian Cheffins, Martin Gelter, Hwa-Jin Kim, Richard Nolan, Mathias Siems, Linia Prava Law Firm, Legal Liability of Directors and Company Officials Part 1: Substantive Grounds for Liability (Report to the Russian Securities Agency), 2007 COLUMBIA BUSINESS LAW REVIEW 614, (2007). 3. Bainbridge, Stephan M., Independent Directors and the ALI Corporate Governance Project, 61 GEORGE WASHINGTON LAW REVIEW 1034, (1993). 4. Buck, Stephanie, Leadership in Legal Education Symposium Ⅶ: Comment: Sanctioning Lawlessness: The Need to Apply Whistleblower and Wrongful Discharge Protections to Members of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ies, 38 THE UNIVERSITY OF TOLEDO LAW REVIEW 711, (2007). 5. Barclift, Z. Jill, Senior Corporate Officers and the Duty of Candor: Do the CEO and CFO Have a Duty to Inform? 41 VALPARAISO UNIVERSITY LAW REVIEW 269, (2006). 6. Craig, Ted C. & Johnson, Christopher N., When is a manager a managing agent? 75-JAN FLORIDA BAR JOURNAL 62, (2001). 7. Crespi, Gregory Scott, The proposed abolition of inherent agency authority by the restatement (Third) of agency: an incomplete solution, 45 SANTA CLARA LAW REVIEW 337, (2005). 8. Elson, Charles M., Director Compensation and the Management Captured Board: The History of a Symptom and a Cure, 50 SMU LAW REVIEW 127 (1996). 9. Fisch, Jill E., Corporate Governance: Taking Board Seriously, 19 CARDOZO LAW REVIEW 265, (1997). 10. Fishman, Steven A., Inherent Agency Powers—Should Enterprise Liability Apply to Agents’ Unauthorized Contracts? 19 RUTGERS LAW JOURNAL 1 (1987). 11. Griffiths, Andrew, The Economic Implications of Validating Unauthorized Contracts Made by Corporate Agents, EUROPEAN BUSINESS ORGANIZATION LAW REVIEW, 4:51-81, (2003). 12. Hamermesh, Lawrence A. & Sparks Ⅲ, A. Gilchrist, Common Law Duties of Non-Director Corporate Officers, 48 BUSINESS LAWYER 215, (1992). 13. Hamermesh, Lawrence A. & Sparks Ⅲ, A. Gilchrist, Corporate Officers and the Business Judgment Rule: A Reply to Professor Johnson, 60 BUSINESS LAWYER 865, (2005). 14. Hague, Caroline M., Directors: De Jure, De Facto, or Shadow?, 28 HONG KONG LAW JOURNAL 304, (1998). 15. Higgs, Derek, Review of the role and effectiveness of non-executive directors, DTI (January 2003). 16. Jones, Aaron D., Corporate Officer Wrongdoing and the Fiduciary Duties of Corporate Officers Under Delaware Law, 44 AMERICAN BUSINESS LAW JOURNAL 475, (2007). 17. Joy, Justin N., Beware of where you Venture: Possible imposition of liability upon venture capitalists for the tortious actions of corporate participants in venture-funded corporations, 35 UNIVERSITY OF MEMPHIS LAW REVIEW 513, (2005). 18. Johnson, Lyman P.Q. & Millon, David, Recalling Why Corporate Officers Are Fiduciaries, 46 WILLIAM AND MARY LAW REVIEW 1597, (2005). 19. Johnson, Lyman P.Q., Corporate Officers and the Business Judgment Rule, 60 BUSINESS LAWYER 439, (2005). 20. Langevoort, Donald C., Agency law inside the corporation: problems of candor and knowledge, 71 UNIVERSITY OF CINCINNATI LAW REVIEW 1187, (2003). 21. Langevoort, Donald C., The Human Nature of Corporate Boards: Law, Norms and the Unintended Consequences of Independence and Accountability, 89 GEORGETOWN LAW JOURNAL 797 (2001). 22. Lovins, Nelson P., Corporate Officer and Director Authority: the Parameters, 6 SUFFOLK JOURNAL OF TRIAL AND APPELLATE ADVOCACY 1, (2001). 23. Micheletti, Edward B., & Clark, T. Victor, Recent Developments in Corporate Law, 8 DELAWARE LAW REVIEW 17, (2005). 24. Noonan, Chris & Watson, Susan, The Foundations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in New Zealand: A Post-Contractualist View of the Role of Company Directors, 22 NEW ZEALAND UNIVERSITIES LAW REVIEW 649, (2007). 25. Rasmusen, Eric, Agency Law and Contract Formation, 6 AMERICAN LAW AND ECONOMIC REVIEW 369, (2004). 26. Rutledge, Thomas E., The Lost Distinction Between Agency and Decisional Authority: Unfortunate Consequences of the Member-managed and Manager-managed Distinction in the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 93 KENTUCKY LAW JOURNAL 737, (2004-2005). 27. Sorensen, Anker, Casting the Net Wide: The Liability of Company Officers in French Insolvency Procedures, INTERNATIONAL COMPANY AND COMMERCIAL LAW REVIEW, 7(1), 17-21, (1996). 28. Senechal, Matthew, Reforming the Japanese Commercial Code: A Step towards an American-Style Executive Officer System in Japan? 12 PACIFIC RIM LAW AND POLICY JOURNAL 535, (2003). 29. Breach of Fiduciary Duty, 20 No.3 BUSINESS TORTS REPORTER 69, (January, 2008). 日文書籍 1. 大隅健一郎,支配人と表見支配人,載於吉永榮助編集「現代商法の諸問題,田中誠二先生古稀記念」,千倉書房,1968年。 2. 加美和照,商法総則,勁草書房,1991年。 3. 田中誠二,商法,千倉書房,1983年。 4. 田辺光政,商法総則商行為法,第三版,新世社,2007年。 5. 江頭憲治郎,株式会社有限会社法,有斐閣,2001年9月初版。 6. 坂田桂三著,加美和照編,取締役会之権限,取締役の権限と責任—法的地位総合分析,中央経済社,1994年初版。 7. 青竹正一,改正商法総則•商行為法,成文堂,2006年。 8. 関俊彥,会社法概論,新訂版,商事法務,2004年。 9. 森本滋編著,商行為法講義第2版,成文堂,2006年。 10. 鴻常夫,商法總則,新訂第五版,弘文堂,1999年。 11. 彌永真生,会社法,第10版,有斐閣,2006年。 日文期刊文章 1. 小菅成一,執行役員制度について—「使用人」としての地位および權限を中心に,東海法學第25號,2001年。 2. 大塚英明,ケース・スタデイ商法總則・商行為法,法學教室,No. 178,1995年7月。 3. 近藤光男、牛丸與志夫、田村詩子、川口恭弘、黑沼悅郎、行澤一人,執行役員に関する法の檢討「上」,商事法務No.1542,1999年。 4. 南保勝美,商業使用人の代理權,法律論叢第七八卷,2006年3月。 5. 澤口実,執行役員制度の實務マニュアル,商事法務一五二四號,1999年。 | |
dc.identifier.uri |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40450 |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本文定名為公司經理人之權限範圍,目的有二,其一在於探討經理人對外以公司名義與他人締約之權限範圍;其二在於分析經理人與其他執行機關間之執行階層之分工,以釐清公司內部的權限與責任劃分。
實務上,絕大多數公司之商業交易及開疆闢土,皆是透過廣大的經理人階層加以完成,惟對於公司經理人因越權對外締結契約所產生之爭議,卻是從未間斷,此不但突顯出我國公司法對於經理人相關規範之不足,實際上更是牽動著民法代理體系與公司法之適用關係。事實上,公司經理人即為公司代理人之一種,並且是基於商業交易習慣所產生的商事代理人,因而其地位及權限自應從符合商事代理原則之角度加以剖析,本文於第貳及第參章除將從民法角度出發,透過些許篇幅說明商事代理作為經理人與公司間之基本內涵,並將對於公司經理人之地位,包括公司負責人與執行機關、代表與代理之相關疑義加以釐清。 本文之主要重點,在於分析經理人權限之實質內涵以及越權之法律效果,在此之前,公司法修正後已無強制規定經理人職稱,因此,如何認定公司經理人將是左右其職權之先決問題。故本文第肆章首先將探討公司經理人之認定標準,究應採取實質或形式標準,並且分析其利弊與配套,說明本文看法。進一步,探討經理人職權之法定範圍與意定限制,以及經理人僭越前二項職權時分別之法律效果,最後則透過釐清民法與公司法就經理人權限範圍之適用關係,為其以公司名義對外行為之職權內容作一總結。 在本文第伍章部份,則將焦點轉移至公司內部執行階層之權責分配上,以股份有限公司為例,探討經理人和其上級機關董事會之間的權限劃分。在此,本文將透過比較法之分析與理論探究,以劃定出董事會專屬權限之方式,作為二者職權之界線,以及追究責任之基礎。最後再以此檢視我國法制與實務上之權責劃分不清之缺失,並從法制面提出建議。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The main issues of the thesis entitled “Corporate Officers’ Authority” could be understood from two dimensions: one is the contracting capacity of corporate officers; the other is the internal compartment of the managing power of corporate officers from those of board of directors.
Practically, the corporate officers are the principal characters controlling the function and operation of a company. However, the definition regarding the ambit of reasonable authority of corporate officers is a remaining dispute when they do business with the third parties. This not only reveals the deficiency of the regulations concerning corporate officers in our Company Law but also indicates the difficulties in the interaction of agency relationship between Civil and Company Laws. As a result, in Chapter 2 and 3, I begin my research with the agency principles underlying corporate law which helps analyze the economic rationales of officers’ contracting authorities. In Chapter 4, it further deals with the most important issues of the actual and inherent authorities of corporate officers and the legal effects when they go beyond the limits of their accorded authority. Prior to the subject issue, several crucial problems that frequently occur will also be considered, such as the definition and appointment of corporate officers, which are the prerequisites of their ordinary courses of managing authorities. Additionally, the Anglo-American concept of de facto officers and their employment in Taiwan will also be discussed to provide a more flexible definition for corporate officers. To turn to the interior compartment of managerial power, Chapter 5 will focus on the distinction of officers’ fiduciary duties and their discretional authorities from those of directors. To this point, the purpose of my thesis is to affirm the general capacity accorded to officers by agency law and to clarify the divided power between the executive organ (board of directors) and the corporate officers as agents. And the legal proposition regarding the parameters of both the managing power and the liability of corporate officers with the board will be concluded in the last chapter. | en |
dc.description.provenance | Made available in DSpace on 2021-06-14T16:47:58Z (GMT). No. of bitstreams: 1 ntu-97-R94a21048-1.pdf: 1629741 bytes, checksum: 2ee24c8024058cc3f8c313c4fcb39177 (MD5) Previous issue date: 2008 | en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一項 研究動機與問題提出 1 第二項 研究目的 3 第二節 文獻回顧 3 第三節 研究方法 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架構 5 第一項 研究範圍 6 第二項 研究架構 6 第貳章 企業架構下經理人之商業機能 9 第一節 商業組織型態之內部經營與對外代表 9 第一項 非公司組織 9 第一款 獨資合夥 9 第二款 比較法規定 11 第一目 英國有限責任合夥(Limited Liability Partnership, LLP) 11 第二目 美國之有限責任公司(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 LLC) 12 第二項 公司組織 13 第一款 無限公司 13 第二款 有限公司 15 第三款 兩合公司—與無限公司同 16 第四款 股份有限公司 16 第三項 股份有限公司與經營所有之分離 17 第四項 小結—機關之法定代表權限 18 第二節 公司經理人之意義及設置 19 第一項 經理人制度之緣起 19 第二項 公司經理人 20 第三項 經理人在各經營架構下之地位 21 第一款 民法經理人之地位 21 第二款 公司法架構下之經理人地位 22 第一目 機關說 22 第二目 不具機關地位之商業輔助人 23 第四項 經理人地位之比較法參考與規範檢討 24 第參章 經理人權限之本質與商事代理 27 第一節 經理權為代理權之一種類型 27 第二節 從比較法商事代理理論及其範圍出發 29 第一項 商事代理之種類 29 第二項 德國法商事代理權及其範圍 31 第一款 德國商法典關於代理權之特殊規定 31 第一目 一般商事代理權 31 第二目 經理權 31 第三目 經理權與商事代理權之不同 32 第二款 商事代理特徵:Laband 之法律發現 34 第三款 小結 35 第三項 日本法商事代理及其範圍 35 第一款 日本法概說 35 第二款 日本商法 36 第一目 經理人(支配人) 36 第二目 一部包括代理人 40 第三目 以銷售為目的之使用人 40 第三款 平成十七年公司法 41 第四項 英美法之商事代理及其範圍 41 第一款 概說 41 第二款 代理人權限種類 43 第一目 真實授權( Actual authority) 43 第二目 表見授權(Apparent authority) 43 第三目 固有授權(Inherent agency power) 44 第四目 其他代理權限之產生 45 第三款 所謂經理權概念以及固有授權之刪除 46 第一目 經理權之概念 46 第二目 美國代理法重述第三整編刪除固有授權 48 第五項 英國與歐盟法之發展 49 第三節 代理制度之功能及法律經濟分析 50 第一項 商事法特有之基本原則 50 第一款 效益原則 51 第二款 維護交易安全原則 51 第二項 商事代理制度之經濟功能 53 第三項 商事代理制度之經濟分析 54 第一款 未授權契約的風險分配--最低成本防範原則 54 第二款 各種情況中最低成本防範者的界定 55 第一目 英美法規範 55 第二目 大陸法規範之植入 57 第三款 賽局理論之證明 58 第四款 代理權範圍法定之經濟功能—降低資訊搜尋成本 61 第一目 從物權法強制規定之經濟功能論起 61 第二目 債權之物權化 62 第三目 經理權之強制規定性質 63 第四節 經理權之授與及本質 64 第一項 經理權之授與行為 64 第一款 契約或單獨行為? 64 第二款 明示或默示? 66 第二項 經理權與代表權 67 第一款 代表之本質 67 第二款 代表與代理之不同 68 第三款 公司經理人職務行為乃代理屬性 69 第三項 公司經理人非章定業務執行機關 71 第一款 經理人與公司負責人 71 第二款 股權 執行機關 代表機關架構 72 第五節 小結:由經理權本質特徵重檢視公司經理人地位 73 第肆章 公司經理人之認定與職權範圍 75 第一節 公司經理人之選任 75 第一項 形式要件 75 第一款 公司法二十九條之選任程序 75 第二款 公司經理人之委任、解任、調動之登記 77 第二項 實質要件 77 第三項 內部(基礎)契約關係 78 第一款 委任經理人 78 第二款 勞基法經理人(僱傭經理人等) 78 第一目 類型化標準 79 第二目 從屬性之標準 79 第三款 僱傭經理人與委任經理人及勞工之區別 80 第四款 雇員(一般勞工)升任經理人 82 第二節 經理人之認定標準 83 第一項 我國爭議 83 第一款 形式認定說 83 第一目 以「職稱」為認定標準 83 第二目 以「法定程序」之踐行為認定標準 84 第二款 實質認定說 85 第三款 證券交易法對於經理人之認定標準 87 第二項 美國法之事實上經理人(de facto officer) 88 第一款 概說 88 第二款 In re Walt Disney Co.案 89 第三款 類似概念之比較 91 第一目 事實上董事(de facto director) 91 第二目 幕後董事(shadow director) 91 第三目 評析 91 第四款 從代理法本質看經理人之義務 92 第三項 本文看法:經理人認定方式之重思考 94 第一款 從二類型法規目的出發 94 第二款 美國法de facto officer之目的與操作參考 96 第三款 我國實質經理人之義務建立與法制化手段 97 第四款 實質經理人之選任程序與委任契約 99 第一目 實質認定邏輯矛盾之解決 99 第二目 公司法二九條之關卡—例外採訓示規定說 100 第三目 實質認定與民法授權行為(契約)之結合? 100 第四項 表見公司經理人 102 第五項 小結──對於經理人認定爭議之解決之道 103 第三節 公司經理人之職權範圍 104 第一項 民法商號經理人之職權規定—管理上一切必要行為 104 第二項 公司法關於經理人職權之規定 108 第一款 第八條—職務範圍內代表公司之權? 108 第二款 第三十一條章程或契約規定授權範圍內 109 第三款 英美法關於公司經理人「通常職權」之見解 109 第一目 執行業務上行為 109 第二目 重大行為與有關訴訟之行為 111 第三項 經理權的先天範圍以及法定限制 112 第一款 先天範圍—兼論代表權之範圍 112 第一目 公司營業範圍與目的限制—權利能力之問題 113 第二目 基礎或結構性之行為 115 第二款 經理權之法定限制 116 第三款 違反先天範圍與法定限制之效果 117 第一目 關於公司法十三至十六條權利能力之違反 117 第二目 其他法定限制之違反:表見代理從法規目的出發 118 第三目 小結 120 第四項 經理權之後天意定限制 121 第一款 經理權限制之功能 121 第二款 經理權限制之態樣 122 第三款 效果: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123 第一目 民事意定代理之表見代理? 123 第二目 善意? 124 第四款 英國法Indoor Management Rule 125 第五項 小結 127 第四節 公司經理人與商號經理人職權範圍之適用關係 127 第一項 少數說:公司經理人職權應無民法規定之適用 128 第一款 公司與商號之構造體制不同 128 第二款 內部機關權限劃分之觀點 128 第三款 公司法修正路徑,由章程和契約明定權限範圍 128 第四款 小結:第三人就公司經理人個別之權限有查證之義務 129 第二項 通說及實務見解:民法規定就公司經理人亦應有所適用 129 第一款 民法對於公司法具有補充關係 129 第二款 民商事代理之不同發展脈絡與融合 130 第三款 世界通例:經理權乃範圍經類型化之商事代理權 132 第四款 針對少述說論點之批評 135 第五款 小結:經理權乃經類型化之商事代理權範圍 136 第三項 本文見解(1):從效益原則及法律經濟分析出發 136 第一款 最低成本防範原則在公司法之適用 136 第二款 交易搜尋成本及代理成本之具體分析 137 第三款 小結 139 第四項 本文見解(2):商法(經理權)強行規定於公司法之顯現 139 第一款 公司法中之強行規定和預設規定 139 第二款 強行規定與交易安全—體系上之分析 141 第五項 小結 142 第五節 核心問題:如何降低交易相對人之查證成本? 143 第伍章 公司經理人和董事會之權責劃分 147 第一節 董事會之機能與權限概說 147 第一項 OECD公司治理原則與各國趨勢 147 第二項 股東會與董事會之權限劃分 148 第二節 公司法上董事會不得轉授權之專屬權限 150 第一項 英美法系:董事會、委員會與高階經理人 151 第一款 美國公司法關於經理人權限之設計 152 第二款 美國公司法之董事會專屬權限與授權範圍 153 第一目 執行權與決策權(Ministerial/Discretionary functions) 153 第二目 董事會授與真實權限(actual authority)之範圍界線 154 第三目 重大經營事項(Extraordinary matters)之明文化 155 第二項 日本法:董事會與委員會/執行役員 157 第一款 舊商法:董事會/代表董事/支配人 157 第一目 董事會中心兼採董事專才制之雙軌制 157 第二目 董事會與代表董事之權限分配 158 第三目 公司治理之變革(一):民間執行役員制度之引進 159 第四目 公司治理之變革(二):重要財產委員會之設置 161 第二款 平成十四年商法特例法單軌制變革 162 第一目 董事會權限 162 第二目 執行役權限 165 第三款 平成十七年公司法 165 第一目 一般董事會專屬權限 166 第二目 設置委員會公司執行役之權限 166 第三項 我國法:董事會與常務董事會/經理人 168 第一款 我國常務董事會之法制問題 169 第二款 我國實務見解看法 170 第三款 我國法評析:現行弊端與證券交易法之變革 173 第三節 我國董事(長)與經理人功能性分工之法制課題 175 第一項 董事長制或總經理制—日常業務固有代表(理)權限之衝突 175 第一款 董事代表權內涵總檢討──互為表裡的決策和代表 175 第二款 董事共同代表制之省思 177 第一目 德國股份法董事共同代表制 177 第二目 我國公司代表制度之借鏡 178 第二項 董事長兼任總經理之可行性 180 第一款 英國法之參考 180 第二款 從董事與經理人責任之區別出發 181 第一目 問題提出與觀察 181 第二目 美國法經理人之受託義務—以注意義務為例 183 第三目 小結 185 第三項 我國公司執行階層之機能與權責分配 187 第一款 現行法下之兼職及權責分配狀況 187 第二款 我國董事會、經理人機能之重思考 188 第四節 小結:對於董事和經理人權限劃分之政策面建議 190 第一項 現行法下可透過兼任及共同代表減少代理權限衝突 190 第二項 針對未來法制之建議 190 第一款 朝向單軌制設計 190 第二款 明定董事會專屬事項 191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95 第一節 研究成果 195 第一項 關於公司經理人之地位與認定 195 第二項 關於經理人之內外權限範圍 196 第二節 未來展望與建議 197 參考文獻 199 | |
dc.language.iso | zh-TW | |
dc.title | 公司經理人之職權範圍—兼論與董事會之權責劃分 | zh_TW |
dc.title | The Authorities of Corporate Officers and Their Parameters with the Board of Directors | en |
dc.type | Thesis | |
dc.date.schoolyear | 96-2 | |
dc.description.degree | 碩士 | |
dc.contributor.oralexamcommittee | 陳自強,林國全 | |
dc.subject.keyword | 經理人,經理權,商事代理,權限劃分,轉授權,交易安全,事實上經理人, | zh_TW |
dc.subject.keyword | corporate officer,agency law,delegation of power,apparent authority,de facto officer, | en |
dc.relation.page | 205 | |
dc.rights.note | 有償授權 | |
dc.date.accepted | 2008-07-31 | |
dc.contributor.author-college | 法律學院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dept | 法律學研究所 | zh_TW |
顯示於系所單位: | 法律學系 |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 大小 | 格式 | |
---|---|---|---|
ntu-97-1.pdf 目前未授權公開取用 | 1.59 MB | Adobe PDF |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