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navigation

DSpace

機構典藏 DSpace 系統致力於保存各式數位資料(如:文字、圖片、PDF)並使其易於取用。

點此認識 DSpace
DSpace logo
English
中文
  • 瀏覽論文
    • 校院系所
    • 出版年
    • 作者
    • 標題
    • 關鍵字
  • 搜尋 TDR
  • 授權 Q&A
    • 我的頁面
    • 接受 E-mail 通知
    • 編輯個人資料
  1. NTU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Repository
  2. 管理學院
  3. 商學研究所
請用此 Handle URI 來引用此文件: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39524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值語言
dc.contributor.advisor黃俊堯
dc.contributor.authorShao-Chun Hsiehen
dc.contributor.author謝紹群zh_TW
dc.date.accessioned2021-06-13T17:30:46Z-
dc.date.available2011-07-25
dc.date.copyright2011-07-25
dc.date.issued2011
dc.date.submitted2011-07-11
dc.identifier.citation一、 英文學位論文與期刊:
1. Borghesi, R., “Widespread Corruption in Sports Gambling: Fact or Fiction?”, Southern Economic Journal v.74 no. 4 (April 2008) p. 1063-9
2. Hill, Declan ,“A critical mass of corruption: why some football leagues have more match-fixing than othe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s Marketing & Sponsorship, Apr2010, Vol. 11 Issue 3, p221-235.
3. Martin B. Schmidt, Lee M. Stuck, “Point shaving: Corruption in NCAA college football?”, Economics Letters Volume 105, Issue 1, October 2009, Pages 90-92.
4. Neal Johnson, “NCAA 'Point Shaving' as an Artifact of the Regression Effect and the Lack of Tie Games”, Journal of Sports Economics February 2009 10: 59-67.
5. Whelan, David Charles, Ph.D(1992),“Organized crime, sports gambling and role conflict: Victimization and point-shaving in college basketball” , 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
6. Wolfers, Justin. (2006), “Point Shaving: Corruption in NCAA Basketball.”,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96(2): 279–283.
二、 中文學位論文:
1. 江澤明(2006),中華職棒球員表現、球團收益與薪資決定因素之探討,國立政治大學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2. 江志坤(1994),時報鷹職業棒球隊員績效評估之研究─資料包絡分析(DEA)法,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3. 何吉星(1997),台灣地區職業棒球球隊球員人力資源管理之研究,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4. 吳泰毅(2000),我國職棒薪資決定因素之探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所碩士論文。
5. 林邦遠(2009),中華職業棒球大聯盟發展之研究(1987~2008),國立臺東大學體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6. 林瑞宸(2009),中華職棒球員薪資決定因素初探,國立政治大學國際經營與貿易研究所碩士論文。
7. 周冠孝(2010),我國職業棒球運動經紀人發展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8. 翁銘駿(2004),職棒球員薪資決定因素之研究--以中華職棒為例,國立台北大學會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9. 陳啟發(2007),退役職業棒球選手生涯規劃之探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
10. 張凱翔(2010),臺灣職業棒球運動發展之研究-簽賭事件之個案分析,國立臺中教育大學體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11. 莊濱綺(2000),我國職棒球員薪資與表現關係之研究,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12. 解旻輯(2008),職業棒球選手契約及相關制度之研究—以中華職棒選手契約書及聯盟規章為中心,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13. 蔡禮鴻(2009),框架理性:以展望理論檢驗預期效用理論的普遍性,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碩博士班碩士論文
三、 中文書籍:
1. 丁姵元審訂(2006),「組織行為」,普林斯頓國際總經銷。
2. 李振寧譯(1990),「理性預期」,商務出版。
3. 吳明隆(2009),「SPSS操作與應用—問卷統計分析實務」,五南圖書。
4. 林建甫(2008),「存活分析」,雙葉書廊。
5. 張美惠譯(2008),「瘋足球,迷棒球—職業運動經濟學」,時報出版。
6. 游宜樺譯(2008),「魔球」,早安財經。
7. 鄒繼礎譯(1999),「解讀偏好—用經濟學方法探究人類行為」,遠流出版。
8. 葉椒椒(1995),「工作心理學」,五南圖書。
9. 楊世瑩(2009),「即學即用!SPSS統計分析」,碁峰資訊。
10. 謝仕淵、謝佳芬(2003),「台灣棒球一百年」,果實出版。
11. 薛迪安譯(2000),「生活中的經濟學」,華夏出版。
四、 網路資料:
1. Cox迴歸模型
http://www.slidefinder.net/9/90Classification_9113_Cox_20Regression/16491458
2. 中華職棒大聯盟全球資訊網
http://www.cpbl.com.tw/
3. 台灣棒球資訊網—曹士昌的作品列表
http://twbaseball.info/article_list.php?author_id=21
4. 台灣棒球維基館
http://twbsball.dils.tku.edu.tw/wiki/index.php?title=%E9%A6%96%E9%A0%81
5. 行政院主計處
http://www.dgbas.gov.tw/mp.asp?mp=1
6. 批踢踢實業坊—《Sabermetrics》(棒球統計數據分析)板
telnet://ptt.cc
7. 研究生2.0—解讀logistic regression
http://newgenerationresearcher.blogspot.com/2010/06/logistic-regression.html
8.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台灣民眾消費與儲蓄行為分析
http://www.npf.org.tw/post/3/7111
9. 維基百科—生存分析
http://en.wikipedia.org/wiki/Survival_analysis
10. 維基百科—恆常所得理論
http://en.wikipedia.org/wiki/Permanent_income_hypothesis
11. 維基百科—預期效用函數理論
http://en.wikipedia.org/wiki/Expected_utility_hypothesis
12. 謝嘉修,薪資與球員績效的關係-以中華職棒為例
http://www2.kuas.edu.tw/edu/hrd/study1022/doc/%A6%AC03.doc
dc.identifier.uri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39524-
dc.description.abstract棒球,無疑是台灣民眾最熱衷的運動,甚至可稱為是台灣的國球。然而台灣職業棒球才發展短短22年卻已爆發五次假球案,嚴重衝擊國內棒球環境,造成台灣棒球人才不斷流失,國家棒球競爭力也日趨落後於日韓。為了根治職棒的打假球問題,著實有必要瞭解假球案發生的原因,因此本研究希望能從學術研究的角度出發,探討假球案背後發生的影響因素為何,進而提出改進方向,以盼能改善國內職棒環境,再創國內職棒榮景!
假球案發生的原因有許多層面可以探討,本研究將以球員本身的個人因素為主,職棒外在環境為輔作為分析的出發點,利用邏輯斯迴歸與Cox迴歸對球員的歷史表現數據進行分析,以盼能找出影響球員打假球的解釋變數。研究結果可以將球員打假球的因素分為三部分:經濟因素、心理因素與環境因素。在經濟因素方面,球員並不會因為所得面的影響而打假球,反而是消費需求會對球員打假球與否造成影響;在心理因素方面,球員本身的榮譽感為是否參與打假球的重要影響因素,而球員藉由本身的貢獻所獲得的利益大小亦會經由公平與否影響打假球的意願,唯此效果大小可能會因各人消費需求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在環境因素方面,制度設計的缺失導致聯盟產生部分領乾薪的球員,公務員心態將增加球員打假球的道德風險,而組頭招攬球員的方式也容易使球員受同儕的影響而選擇配合打假球。而根據這三方面的因素,本研究最終歸納出三項建議,分別為「聯盟制度修改」、「公權力介入」與「完善教育系統」。
最後,由於本研究在數據分析上具有部分的限制,因此也期盼往後能有更多研究者投入相關的研究領域當中,從多方探究假球案發生的原因,一同協助台灣的職棒圈脫離假球陰影!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Since match-fixing in Chinese Professional Baseball League (CPBL) occurs repeatedly in merely 22 years,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realize what factors can affect the occurrence of match-fixing. This subject is analyzed by the use of historical data of players, and the analysis methods are logistic regression and cox regression. The result appeals that the reason of match-fixing can refer to three factors: economy factor, psychology factor and environment factor. In economy factor, pressure from income side may become pressure of expenditure side, and then individual demand of consumption may affect players whether accept the match-fixing or not. In psychology factor, fairness and the honor of being a baseball player are important variables, but the magnitude of fairness effect depends on the demand of consumption of players. And in environment factor, the defect of the rule of league may increase the moral hazard of match-fixing, and the way of gambler controlling players may also increase the probability of match-fixing.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this study recommends three suggestions: modify the rule of league, government interferes and improve the education system.en
dc.description.provenanceMade available in DSpace on 2021-06-13T17:30:46Z (GMT). No. of bitstreams: 1
ntu-100-R97741059-1.pdf: 2678766 bytes, checksum: 3de561ad68d7b57087b9b47bde0530d4 (MD5)
Previous issue date: 2011
en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摘要 i
Abstract ii
目錄 iii
表目錄 i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2
第三節 研究問題 2
第二章 文獻探討 3
第一節 公平理論 3
第二節 終生所得與個人效用 5
第三節 國外假球案 7
第四節 中華職棒相關研究 8
第三章 研究方法 11
第一節 統計方法 11
第二節 變數定義 14
第三節 資料收集 22
第四節 模型假設 24
第四章 研究結果 26
第一節 整體模型配適度 26
第二節 野手綜合分析結果 31
第三節 投手綜合分析結果 33
第四節 其他統計 35
第五節 討論 3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37
第一節 結論 37
第二節 貢獻 48
第三節 建議 49
第四節 研究限制 52
第五節 未來研究方向 53
參考文獻 54
附錄:勝利貢獻指數(Win Shares) 58
dc.language.isozh-TW
dc.title中華職棒假球案原因初探zh_TW
dc.titleA Preliminary Study about the Reason of Match Fixing in Chinese Professional Baseball Leagueen
dc.typeThesis
dc.date.schoolyear99-2
dc.description.degree碩士
dc.contributor.oralexamcommittee余峻瑜,吳奕慧
dc.subject.keyword中華職棒,假球,職棒簽賭,邏輯斯迴歸,Cox迴歸,球員榮譽感,zh_TW
dc.subject.keywordCPBL,match-fixing,point shaving,logistic regression,cox regression,en
dc.relation.page73
dc.rights.note有償授權
dc.date.accepted2011-07-11
dc.contributor.author-college管理學院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dept商學研究所zh_TW
顯示於系所單位:商學研究所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 
ntu-100-1.pdf
  目前未授權公開取用
2.62 MBAdobe PDF
顯示文件簡單紀錄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

社群連結
聯絡資訊
10617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No.1 Sec.4, Roosevelt Rd., Taipei, Taiwan, R.O.C. 106
Tel: (02)33662353
Email: ntuetds@ntu.edu.tw
意見箱
相關連結
館藏目錄
國內圖書館整合查詢 MetaCat
臺大學術典藏 NTU Scholars
臺大圖書館數位典藏館
本站聲明
© NT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