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navigation

DSpace

機構典藏 DSpace 系統致力於保存各式數位資料(如:文字、圖片、PDF)並使其易於取用。

點此認識 DSpace
DSpace logo
English
中文
  • 瀏覽論文
    • 校院系所
    • 出版年
    • 作者
    • 標題
    • 關鍵字
  • 搜尋 TDR
  • 授權 Q&A
    • 我的頁面
    • 接受 E-mail 通知
    • 編輯個人資料
  1. NTU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Repository
  2. 管理學院
  3. 財務金融組
請用此 Handle URI 來引用此文件: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38365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值語言
dc.contributor.advisor李存修
dc.contributor.authorChih-Hung Linen
dc.contributor.author林志宏zh_TW
dc.date.accessioned2021-06-13T16:31:31Z-
dc.date.available2005-07-26
dc.date.copyright2005-07-26
dc.date.issued2005
dc.date.submitted2005-07-11
dc.identifier.citation一、 中文部份
(1)陸委會編著「1993年大陸總體經濟」,p.30~35。
(2)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1998年1月1日公佈實施之「境外外匯帳戶管理規定」。
(3)國家計委、國家經貿委、對外貿經部,2002年3月13日,「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
(4)楊雅惠、龍嘯天,2002年3月,「大陸金融體制之研究─兼論台商融資管道與我國銀行赴大陸設點問題」。中華民國銀行公會委託中華經濟研究院,p.113~131。
(5)孫建林,2003年1月,「商業銀行授信業務風險管理」,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 p.136~144。
(6)電電公會,2003年10月,「2003年中國大陸地區投資環境與風險調查」,p.130~180。
(7)中國銀監會,2003年12月公佈之「境外金融機構投資入股中資金融機構辦法」。
(8)世界銀行研究局,2003年12月,「改善投資環境、提升城市競爭力;中國23個城市投資環境排名」,p.59~61。
(9)投資中國雜119期,2004年1月,p.32~43。
(10)周長才,2004年1月,「宏觀調控以來的中國經濟分析」,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p.37~39。
(11)經濟部,2004年3月12日發布,「違法在大陸地區從事投資或技術合作案件裁罰基準」。
(12)藍見揚,2004年4月,「目前大陸台商金融需求及融資方式可行性之淺析」,上銀季刊67期,p.17~35。
(13)趙文衡,2004年5月13日,「中國宏觀調控對台灣經濟之影響」,台灣日報。
(14)國家發展改革會、人民銀行、銀監會,2004年5月13日,發改產業[2004]746號,「關於進一步加強產業政策和信貸政策協調配合控制信貸風險有關問題的通知」。
(15)工商時報,2004年5月15日1版,「大陸禁建目錄出爐」及6版,「大陸禁限十大行業重複建設目錄」。
(16)國家外匯管理局,2004年5月17日,「關於改進外商投資企業資本項目結匯審核與外債登記管理工作的通知」,匯發[2004]42號。
(17)國家發展改革會、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監會,2004年5月27日公佈「境內外資銀行外債管理辦法」(第9號令)。
(18)厲以寧,2004年5月30日,「2004年中國人文設會科學論壇」,中國經濟時報。
(19)劉振彪,2004年5月,「國家宏觀調控演變」,湖南人民出版社,p.119~120。
(20)投資中國雜誌社,2004年6月7日,「中國大陸經濟宏觀調控走勢分析」。
(21)投資中國雜誌社,2004年6月7日時事座談,「中國大陸經濟宏觀調控走勢分析」。
(22)謝國忠、林毅夫,2004年7月12日,「宏觀調控,兩岸如何應變?」,商業週刊128期。
(23)「中國外匯管理」雜誌,2004年7月,p.24~26。
(24)張義權,2004年8月15日,「宏觀調控政策對房地產的衝擊」,台商張老師月刊第76期,p.22~24。
(25)樊綱,2004年8月18日,「抑制過熱增加就業、宏觀調控不容置疑」,環球時報31版。
(26)陳晉祥、郭建中,2004年8月,「外商企業應對匯率變動之策略」,中國外匯管理雜誌,p.52。
(27)「中國外匯管理」雜誌,2004年8月,p.18~22。
(28)陳麗瑛,2004年9月5日,「中國宏觀調控與限電危機需靠改革深化治本」,經濟前瞻,p.83~85。
(29)電電公會,2004年9月,「2004年中國大陸地區投資環境與風險調查」,p.75~105、158~161。
(30)簡永光,台灣金融財務季刊,2004年9月,「大陸台商境內與境外籌資之探討」,p.37~52。
(31)郭樹清,2004年9月,「中國外匯管理雜誌」100期,p.12~18。
(32)袁明仁, 2004年9月,「大陸外資銀行競爭力及經營戰略分析」,台灣金融財務季刊,p.53~76。
(33)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2004年10月9日公佈,「外商投資項目核准暫行管理辦法」。
(34)致理技術學院、中華歐亞基金會,2004年10月14~15日,「展望兩岸經貿關係」學術研討會論文集,p.22~32。
(35)謝碧芬、陳正宗、陳國忠、賴一江、張正潔,2004年10月15日,「宏觀調控下台商企業融資管道之研究」,p.21~30。
(36)工商時報,2004年10月16日第7版,「台商對大陸經濟發展作用下滑」。
(37)台北金融研究發展基金會、中華經濟研究院,2004年10月26~27日,「第10屆兩岸金融學術研討會」論文集,p.1~10。
(38)記者楊良敏、李成剛,專訪劉國光和林兆木兩位教授錄音整理,2004年10月27日「1994~2004年經濟發展與宏觀調控」,中國經濟時報。
(39)世界銀行2004年10月28日,「中國西南地區中、小企業的投資環境」,p.9~11、66~75。
(40)國務院,2004年10月28日,「國務院關於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
(41)趙小劍,2004年11月1日,「土地新政,背後的政治經濟學」,「財經」,p.90~92。
(42)葉劍平,2004年11月1日,「土地新政:進步和局限」,「財經」,p.86~89。
(43)陳明璋,台北企業經理協進會,2004年11月8日,「台商對中國未來投資環境、升息及人民幣匯率意見調查報告」,p.1~19。
(44)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分析小組,2004年11月16日,「2004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p.8~13。
(45)工商時報,2004年11月22日7版,「宏觀調控、逾半企業嘆貸款難度增加」。
(46)行政院金管會證期局每日訊息,2004年11月25日,「上市、櫃公司2004年第三季大陸投資資訊」。
(47)中國社科院《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課題組,2004年11月,「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2004年秋季報告」F10國民經濟管理p.27~32。
(48)李曉安、阮俊杰,2004年11月,「信貸申辦指南」,北京大學出版社, p.8~30。
(49)中國銀監會,2004年12月1日新聞稿,「中國銀行邁向新步伐」。
(50)王東京,2004年12月4日,「中國十年宏觀調控」,第一財經日報。
(51)2004年,「中國統計年鑑」,p.375~376、600~608。
(52)工商時報,2004年12月11日4版,「中共調整目錄過熱行業不鼓勵」。
(53)經濟日報2004年12月11日A2版「大陸開放外商投資零售業」。
(54)經濟日報,2004年12月16日A9版,「溫家寶重申看緊土地閘門」。
(55)經濟部工業局委託中華經濟研究院,2004年12月31日,「我廠商至大陸投資對我產業之影響」,p.4~12。
(56)陸委會委託全國工業總會,2004年12月31日,「台商大陸投資與宏觀調控之影響」,p.7~10。
(57)劉孟俊、史惠慈、陳信宏、吳明澤等學者,2004年12月,「兩岸投資環境變化及我國投資政策之因應與調整」,經濟部投審會委託中華經濟研究院編撰,p.164~183。
(58)「中國外匯管理」雜誌,2004年12月,p.38~39。
(59)高長、朱鎮明、朱景鵬、羅瑋等學者,2004年12月,「大陸宏觀調控政策之動向及其對兩岸經貿關係之影響」,經濟部93年度委託研究報告,p.100~101。
(60)程實平,2004年12月,「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促進國際收支平衡發展」,「中國匯管理」, p.8~9。
(61)中國人民銀行公開市場業務操作室,「2004年公開市場業務報告」,p.1~10。
(62)馬凱主編,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2004年中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報告」,中國計劃出版社,p.7~30。
(63)中國人民銀行公開市場業務操作室,「2004年公開市場業務報告」,p.7~10。
(64)吳敬鏈,2005年1月10日,解讀「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財經」雜誌,p.80。
(65)石齊平,2005年1月1日,「軟著陸?社經矛盾?」,電工資訊,p.22~26。
(66)陳麗瑛、林佳穎,2005年1月5日,「經濟前瞻」,p.30~37。
(67)2005年1月1日起,中國實施之「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2004年修訂)」。
(68)經濟日報,2005年1月12日A8版,「台商人民幣融資部位大增」。
(69)經濟部投審會,2005年1月20日發表「2004年12月份僑外投資、對外投資、對大陸投資統計結果」新聞稿,p.1-12。
(70)中國國家統計局,2005年1月25日公佈之「2004年我國國民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
(71)第一財經日報,2005年1月26日,「宏觀調控不是簡單緊縮和全面緊縮」。
(72)信報,2005年1月26日第1頁,「中國去年宏調增長仍高達9.5%」。
(73)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分析小組,2005年1月,「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報告」,p.7~17。
(74)國家外匯管理局,2005年1月26日發佈「國家外匯管理局關於2005年境內外資銀行短期外債指標核定工作的通知」。
(75)蔡宏明,2005年2月1日,「陸況報導」,「工業」雜誌419期,p.9~25。
(76)財經,2005年2月21日,「人民幣匯率風雲辨」,p.58~62。
(77)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分析小組,2005年2月24日,「2004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p.1~12。
(78)陶冬, 2005年2月24日,工商時報,「人民幣將小幅升值3~5%」。
(79)梁國源,2005年2月26日,工商時報第7版,「中共不會大幅調整幣值(下)」。
(80)田惠宇,2005年2月,「商業銀行典型案例解析」,復旦大學出版社,P.63~90。
(81)世界銀行,2005年2月,中國經濟季報,p.2~10。
(82)陳明璋,2005年3月2日,「台商在中國面對的問題調查報告」,台北市企業經理協進會,p.1~3、27~36。
(83)易憲容,2005年3月5日,「中國房地產市場泡沫之爭(上)」,「經濟前瞻」,p.72~77。
(84)經濟日報,2005年3月5日A2版,「大陸外資企業比一比、去年出口前十台商佔一半」。
(85)工商時報,2005年3月8日7版,「今年宏觀調控絲豪不能放鬆」。
(86)彭博社,2005年3月14日,「雙率不動,大陸經濟難以軟著陸」,工商時報6版。
(87)溫家寶,2005年3月14日,「人民幣匯率改革,出其不意」,聯合晚報第4版。
(88)工商時報,2005年3月15日頭版,「人民幣將出其不意升值」。
(89)胡祖六,2005年4月4日,「宏觀調控的五個“反思”」,「財經」2005年第7期,p.68。
(90)周小川,2005年3月22日,「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以來的央行宏觀調控心得」,第一財政日報B1版。
(91)工商時報,2005年4月8日7版,「世銀:人民幣不必考慮升值」。
(92)世界銀行,2005年4月,「2005年全球發展金融」,亞太地區摘要。
(93)經濟日報,2005年5月28日A6版,「瑞智:大陸投資有瑕疵,絕無掏空」。
(94)吳敬鏈,2005年6月,「當代中國經濟改革」,美商麥格羅•希爾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出版,p.443~462。
(95)工業總會,2002年「工業」1月號,p.6~9、2003年「工業」11月號,p.7~18、2005年「工業」 2月號,p.9~25。
(96)人民銀行,2003年四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2004年第一~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
(97)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出版,「中國貿易權開放的商機與對策」,p.32~52。
(98)劉榮輝、林志宏編授,「兩岸三地資金調度與銀行操作實務」,漢邦管理顧問公司編印。
(99)法規名稱: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金融業務往來許可辦法;
法規內文:
財政部1993年4月30日台財融字第820178343號令定;
財政部1995年9月4日台財融字第84730474號令修正第4條;
財政部2001年6月26日台財融(一)字第90745053號令修正;
財政部2001年11月16日台財融(一)字第0901000257號令休正第2、5條;
財政部2002年8月2日台財融(一)字第0911000623號令修正;
財政部2003年8月12日台財融(一)字第0920035946號令修正第7、8條;
財政部2004年2月28日台財融(一)字第0931000204號令修正全文;
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2005年3月3日金管銀(一)字第0940004013號令修正全文
(100)蔡輝端,2001年7月,「台商在大陸的融資市場研究」,國立中山大學財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p.88~92。
(101)許金松,2002年4月,「大陸台商融資問題之研究」,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財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p.95~101。
(102)邱怡仁,2002年6月,「我國銀行業進軍中國大陸之行銷策略研究─以S銀行為例」,國立中山大學EMBA碩士論文,p.32、77~78。
(103)李淑貞,2003年,「台灣科技創新事業的融資策略─以國聯光電為例」,國立交通大學EMBA碩士論文,p.23~28。
(104)尤國賢,2003年,「中國金融體制,銀行授信與台商融資行為之研究」,國立台北大學企管所碩士論文,p.80~85。

二、 英文部份
(1)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IMF) Nov,2004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2004 Article IV Consulation ─ Staff Report; Staff statement; and Public Information Notice on the Executive Board Discussion
(2)Asian Development Band(ADB), “The Asian Development Outlook 2004 Update”, Sharper Slowdown in PRC would have Moderate Impact on Asian Economies
(3)The Economist Oct, 2~8, 2004 “The dragon and the eagle” P.54~56
(4)The Economist 2005.1.15 “A survey of Taiwan” P.1~12
(5)Asian Development Band(ADB), 2005.4, “Asian Development Outlook 2005”
dc.identifier.uri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38365-
dc.description.abstract2004年4月29日,中共總理溫家寶在訪歐前夕接受路透社訪問時宣稱中國正式實施宏觀調控政策,震驚全球,全世界稱之為「溫氏效應」。為解決固定投資增長過快,部份行業(含鋼鐵、水泥、電解鋁)有過熱之虞的問題,中共採行政手段、市場手段雙管齊下之策略,透過金融信貸調控、土地管制措施、產業政策措施,希能達成平穩較快發展之戰略目標。
台商在中國較大規模之投資始於1987年我政府開放探親之後,1993年達到最高峰,依中共之統計,該年投資協議金額幾達百億美元,項目也創記錄達到10,948項。以我國上櫃市公司來說,依證交所及櫃買中心統計迄2004年第三季截止,上市公司有468家,上櫃公司有274家,合計742家,共匯出台幣3,992億元至大陸投資。隨著投入金額之增大,及因應全球供應鏈布局之擴充需求,向銀行融通資金之需求量愈來愈大。然碰到金融調控政策所導致的信貸緊縮,台商企業,無論是傳統產業或是高科技產業;也不管是中大型企業、或是中小型企業,或多或少皆受到一些波及。因此現階段台商的融資議題恐非僅是昔時資金調度的問題,而是未來生存與發展的嚴肅課題。
本研究藉由相關文獻之探討,加上對代表性台商及中外資銀行進行一系列的深度訪問,推導出在宏觀調控政策下,台商企業遭受影響及調整因應之五個假說。為了進一步驗證上述假說,本論文特進行一項較大規模的問卷調查,針對台商密集地的廣東、福建、浙江、上海、江蘇五地之台商進行隨機抽樣,共抽取2,000個樣本,經由各種管道之寄送,收回311份問卷,平均回收率為15.55%,其中有效問卷為302份,作為本研究分析之用。
經由相關之分析,本研究發現,台商之資金來源有61.8%來自台資銀行之DBU、OBU或香港分行,來自陸資銀行佔27.4%,而來自外資銀行者佔8.5%。五項假說也經由本次問卷調查,獲得適當地驗證。透過問卷分析資訊,也得知在宏觀調控之後,台商改變往來銀行之對象,第一優先為台資銀行OBU或香港分行(佔58.1%)、第二優先為外資銀行(佔19.4%)、第三優先才是四大國有銀行(也佔19.4%)。
最後本研究參酌台商銀行融資實務,參考文獻探訪及深度訪談所得,以及問卷調查之驗證結論,歸納出在宏觀調控之後,台商企業五項融資新策略,分別是:
一、 強化策略
二、 分散策略
三、 深化策略
四、 避險策略
五、 反融資策略
並根據上述研究所得,分別向中國金融當局及銀行界、台灣金融當局及台商企業本身提出相關的建議,作為其施政或營運之參考,以完成本研就之初衷。
關鍵詞:融資策略(Financial Strategy)
      宏觀調控(Macro Adjustment)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To slow down the too hot investments of some industries, such as steel, cement, and electrolytic aluminum industries, the Chinese Premier Mr. Wen Jiabao announced the astonished “Macro Adjustment” in April 29 2004, when he was visited by Reuters’ reporter. By means of administrative control, market discipline, finance tightening, land control and industry policy, the government wanted to keep the economic growth at a moderate way.
According to statistic data of Taiwan Stock Exchange & OTC Market, 742 listed companies have investments in China. The total amount is more than TWD 399.2 billion. The more money they put in China, the more finance they need. However, the finance tightening policy of China made the Taiwanese companies in China hard to meet their requirement. The finance problems prevailed in all kinds of company, no matter traditional company or high tech company. Sometimes, even the famous Taiwanese conglomerates were not satisfied with the finance service. Hence, the finance problems of Taiwanese companies in China are not only the old problem of fund transfer, but also the critical issue of future development.
By means of reviewing the related literature,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representative Taiwanese companies as well as local commercial banks and foreign banks in China, this study concludes five hypotheses that Taiwanese companies in China may face the finance problems and should adjust their strategy to overcome the “Macro Adjustment” effects. To testify the hypotheses, a large scale of questionnaire was applied to the Taiwanese companies gathered in major cities in China, including Kwandong, Fu-Jian, Zhe-Jiang, Shanghai and Jiang-Su. 2,000 samples, taken by random way, were sent by all kinds of channel, and 311 returned. The return ratio is 15.55%, and the effective samples are 302.
This study reveals that 61.8% of finance resources for Taiwanese companies comes from DBU (domestic banking branch), OBU (offshore banking branch) or Hong Kong branch of Taiwanese banks, 27.4% from Chinese banks, and only 8.5% from foreign banks. The five hypotheses are well testified by the questionnaire. According to the questionnaire, Taiwanese companies changed their correspondent banks after the “Macro Adjustment”. The new first priority that they want to deal with the banks is the OBU or Hong Kong branch of Taiwanese banks. The second choice is foreign banks and the third is Chinese banks.
Here concludes five strategies that Taiwanese companies can avoid the negative effect of “Macro Adjustment”. The strategies are, (a) Intensify Strategy, (b) Diversify Strategy, (c) Deepen Strategy, (d) Hedge Strategy and (e) IPO Strategy. Based on this study, here proposes several comments to Taiwanese companies, and the finance regulators of China and Taiwan for their reference.

Key Word:
(a)Financial Strategy
(b)Macro Adjustment
en
dc.description.provenanceMade available in DSpace on 2021-06-13T16:31:31Z (GMT). No. of bitstreams: 1
ntu-94-P91745013-1.pdf: 1433800 bytes, checksum: 22f090f0bef54d3358ce0826d7ae27d1 (MD5)
Previous issue date: 2005
en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 4
第三節 研究目的 6
第四節 研究架構 7
第二章 台商之大陸投資及銀行融資 10
第一節 投資現況分析 10
第二節 投資環境與風險 19
第三節 投資法令、政策與其他考量因素 25
第四節 融資現況分析 30
第五節 台商與中資銀行之往來 39
第六節 台商與外資銀行之往來 59
第七節 台商與OBU之往來 69
第三章 中國宏觀調控之政策、措施及其對中國經濟之影响 89
第一節 背景因素分析 89
第二節 宏觀調控主要政策、措施及其成效 105
第三節 宏觀調控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127
第四章 文獻探討與假說推演 149
第一節 文獻探討 149
第二節 與台商、中外資銀行之深度訪談 181
第三節 假說推演 196
第五章 研究方法 200
第一節 問卷調查與抽樣 200
第二節 資料收集與受訪者背景 202
第三節 研究分析方法 204
第四節 信度與效度 205
第六章 結果分析 207
第一節 初步分析 207
第二節 宏觀調控對台商融資行為與策略的影響和假說驗證 212
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 224
第一節 本次問卷調查之發現 224
第二節 宏觀調控後台商融資新策略 227
第三節 結論與建議 230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234
英文部份 242
附錄 問卷調查 243

表 目 錄
表1-1 1993年與2004年宏觀調控比較 4
表2-1 我國對中國大陸投資金額統計 11
表2-2 31省市台商投資排行榜 12
表2-3 2004年1~12月及最近兩年對大陸間接投資概況 13
表2-4 2004年1~12月對大陸投資前五大地區統計表 14
表2-5 1991~2004年對大陸投資分區統計表 15
表2-6 2004年1~12月對大陸投資前五大業別統計表 16
表2-7 1991~2004年對大陸投資分業統計表 17
表2-8 2003年城市投資環境調查排名 19
表2-9 2002年(2003年)台商在大陸曾遭遇的問題 22
表2-10 電電公會2000~2004年城市推薦表 24
表2-11 2004年台商對未來兩三年大陸投資環境可能變動的預期 26
表2-12 中國大陸開放外商投資商業規定 28
表2-13 2004年大陸台商的營運資金取得 31
表2-14 大陸台商之金融需求----依企業成長階段論述 32
表2-15 籌資階段----用於大陸的子公司 32
表2-16 固定資產長期借款 33
表2-17 流動資產短期借款 33
表2-18 三資企業佔國家銀行人民幣貸款比例 35
表2-19 金融機構信貸審批權限 38
表2-20 2000~2003年當年新增貸款發放機構佔比情況 40
表2-21 近年來主要的12種中小企業融資創新產品 42
表2-22 貸款五級分類定義 45
表2-23 主要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五級分類情況表 45
表2-24 各信用等級具體的評定分值區間 48
表2-25 人民幣存貸款利率調整表 50
表2-26 2004年三季度各利率浮動區間貸款佔比表 52
表2-27 2004年四季度各利率浮動區間貸款佔比表 52
表2-28 2004年三季度分企業類型人民幣貸款利率浮動區間佔比表53
表2-29 2004年四季度分企業類型各利率浮動區間貸款佔比分布表53
表2-30 大陸官員近期對人民幣匯率談話 55
表2-31 2004年金融機構外匯信貸收支表 60
表2-32 外資銀行資產負債表 61
表2-33 大陸聯貸市場排名表 65
表2-34 OBU辦理兩岸匯款業務成長率 71
表2-35 廠商對大陸匯出款統計 73
表2-36 自大陸匯入款統計 74
表2-37 2004年1~11月OBU非金融機構存款概況表 75
表2-38 外商企業投資總額與註冊資本額之比例關係 79
表2-39 民國90年6月以來政府開放OBU業務項目彙整表 86
表2-40 開放兩岸金融與財税對兩岸資金調度的影响 87
表3-1 高耗能產業投資增長表 94
表3-2 2004年2月投資項目資金來源構成情況表 97
表3-3 金融機構人民幣信貸中長期貸款比率表 98
表3-4 全國城鄉儲蓄存款餘額定存比率表 99
表3-5 2003年6月至2004年3月之宏觀調控措施彙整表 100
表3-6 2002年月度外匯儲備數據 102
表3-7 2003年月度外匯儲備數據 103
表3-8 金融宏觀調控時程表 104
表3-9 宏觀調控市場與行政手段對比 108
表3-10 2004年4月以來金融面宏觀調控重要措施彙整表 117
表3-11 2004年以來土地管理相關調控法令及政策 121
表3-12 中國低水準禁止重複建設項目 124
表3-13 中國39個工業行業銷售收入、利潤總額 125
表3-14 三類貸款滿足率統計表 133
表3-15 2004年中國主要經濟數據 136
表3-16 中國2004年經濟數據的變化 136
表3-17 2005年第一季大陸城市房價變動 141
表3-18 中共人行三項利率政策重點 141
表3-19 大陸近期調控房地產市場措施 142
表3-20 2001年12月~2005年3月外匯存底統計表 143
表3-21 2004年月度外匯儲備數據 144
表3-22 溫家寶談人民幣匯率 145
表4-1 大陸台商與外商投資型態的比較 152
表4-2 1996~2004年大陸台商遭遇的財務管理問題 167
表4-3 宏觀調控對大陸投資事業營運之影響 169
表4-4 加息政策對大陸投資事業營運之影響 170
表4-5 中國宏觀調控後,台商直接面臨最大問題 172
表4-6 中國實施宏觀調控措施後,對台商未來最可能之影响 173
表4-7 中國實施宏觀調控後,台商資金調度以何地最適選擇 173
表4-8 2003年台商對大陸未來兩三年投資環境變動的預期 174
表4-9 2004年台商對大陸未來兩三年投資環境變動的預期 175
表4-10 台商融資困難因素彙總表 177
表4-11 宏觀調控對台商企業之銀行融資影响彙整表 179
表5-1 問卷調查回收率分析表 203
表5-2 問卷受訪對象投資地區分布表 203
表5-3 本研究觀念變項信度值表 205
表6-1 台商企業資金來源比例表(依產業) 209
表6-2 台商企業資金來源比例表(依地區) 209
表6-3 台商企業資金來源比例表(依投資額) 210
表6-4 台商大陸子公司中長期融資來源比例表 210
表6-5 台商大陸子公司所需短期融資來源比例表 211
表6-6 台商大陸子公司中長期及短期主要融資來源比例對照表 211
表6-7 宏觀調控對台商融資影響分析表(地區別) 212
表6-8 台商投資時間比較表 213
表6-9 宏觀調控對台商融資之影响分析表(投資金額別) 214
表6-10 台商企業融資條件比較表 215
表6-11 不同地區高科技產業比例表 216
表6-12 宏觀調控對台商融資之影响分析表(產業別) 216
表6-13 台商因應人民幣可能升值之採行措施 218
表6-14 台商因應人民幣升息之採行措施 218
表6-15 台商銀行融資移轉對象分析表 220
表6-16 轉向OBU台商對台、陸、外資銀行認同度 221
表6-17 轉向外資銀行台商對台、陸、外資銀行認同度 221
表6-18 轉向陸資銀行台商對台、陸、外資銀行認同度 222
表7-1 2005年一季度各利率浮動區間貸款佔比表 226

圖 目 錄
圖1-1 研究架構 9
圖2-1 台商在中國面對的問題、挑戰與對策分析架構 23
圖2-2 在大陸境外籌措股本之方式 34
圖2-3 中小企業資金緊張時採取的對策 37
圖2-4 2003年新增貸款投向行業結構 40
圖2-5 信貸申請、審批流程圖 46
圖2-6 信用評級測評流程圖 49
圖2-7 外資銀行在大陸發展的八大趨勢 66
圖3-1 中國2001~2004年各季經濟成長率 89
圖3-2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名義增長率和實際增長率的比較 95
圖3-3 2004年央行票據發行價、量情況 112
圖3-4 國內需求的增長放緩 129
圖3-5 近13年中國GDP增長率變化圖 137
圖4-1 企業融資選擇 151
圖6-1 行業型態樣本數分配圖 207
圖6-2 投資金額樣本數分配圖 208
圖6-3 投資地點樣本數分配圖 208
dc.language.isozh-TW
dc.title宏觀調控對大陸台資企業之銀行融資行為與策略的影響zh_TW
dc.typeThesis
dc.date.schoolyear93-2
dc.description.degree碩士
dc.contributor.oralexamcommittee楊朝成,李宗培
dc.subject.keyword融資策略,宏觀調控,zh_TW
dc.subject.keywordFinancial Strategy,Macro Adjustment,en
dc.relation.page246
dc.rights.note有償授權
dc.date.accepted2005-07-11
dc.contributor.author-college管理學院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dept財務金融組zh_TW
顯示於系所單位:財務金融組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 
ntu-94-1.pdf
  目前未授權公開取用
1.4 MBAdobe PDF
顯示文件簡單紀錄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

社群連結
聯絡資訊
10617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No.1 Sec.4, Roosevelt Rd., Taipei, Taiwan, R.O.C. 106
Tel: (02)33662353
Email: ntuetds@ntu.edu.tw
意見箱
相關連結
館藏目錄
國內圖書館整合查詢 MetaCat
臺大學術典藏 NTU Scholars
臺大圖書館數位典藏館
本站聲明
© NT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