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navigation

DSpace

機構典藏 DSpace 系統致力於保存各式數位資料(如:文字、圖片、PDF)並使其易於取用。

點此認識 DSpace
DSpace logo
English
中文
  • 瀏覽論文
    • 校院系所
    • 出版年
    • 作者
    • 標題
    • 關鍵字
  • 搜尋 TDR
  • 授權 Q&A
    • 我的頁面
    • 接受 E-mail 通知
    • 編輯個人資料
  1. NTU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Repository
  2. 理學院
  3. 海洋研究所
請用此 Handle URI 來引用此文件: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38300
標題: 三維重力分析與台灣區域地殼構造之大尺度變化
3D gravity analysis and the crustal structure in the Taiwan region.
作者: Ai-Chu Chen
陳愛筑
指導教授: 郭本垣(Ban-Yuan Kuo)
共同指導教授: 劉家瑄(Char-Shine Liu)
關鍵字: 重力分析,地殼構造,莫荷面,均衡,
gravity analysis,crustal structure,Taiwan,Moho,
出版年 : 2005
學位: 碩士
摘要: 摘要
台灣地區海陸聯合重力異常之分布,蘊藏著大尺度地殼構造的訊息,卻一直未被系統性地分析過。為了避免非唯一性帶來過多的模型參數,本論文假設對重力異常的貢獻來自於四個主要的成分:海床地形、沉積物、莫荷面起伏、和地殼密度之側向變化。在這四個成分中,海床地形為已知,而沉積物之分布可由震測剖面中求得。我們再假設地殼平均密度為2.67g/cm3,並由最新之地震學速度成像中擷取台灣下方之莫荷面,計算包含前三個成分的地殼模型之重力貢獻;和觀測比較後,得到殘餘重力值。殘餘重力值呈現 150 mgal 的變化,代表地殼模型中有些成分並不正確而需要修正。我們進一步假設,由地震學模型導出之陸地上的莫荷面是可信的,以及海洋地殼之密度大致為常數。在此條件下,我們用殘餘重力值去修正台灣島之上部地殼之密度和海域之莫荷面深度。修正後之模型顯示呂宋與琉球島弧之地殼比海洋地殼平均厚15-20 km,而恆春海脊之莫荷面比平均海洋地殼深20-25 km。若將陸上部份的殘餘重力值歸因於台灣上部地殼10 km厚的密度變化,我們發現,中央山脈和海岸山脈之密度異常為0.6-0.8 g/cm3。在西部平原,低密度異常伴隨著台北盆地、台中盆地、以及屏東平原。由地形和地殼密度變化可以計算在大地均衡的條件下莫荷面的起伏。和地震學導出之莫荷面相較,二者東西向之變化趨勢十分一致,暗示台灣之地殼大致處於均衡狀態。
URI: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38300
全文授權: 有償授權
顯示於系所單位:海洋研究所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 
ntu-94-1.pdf
  目前未授權公開取用
1.48 MBAdobe PDF
顯示文件完整紀錄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

社群連結
聯絡資訊
10617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No.1 Sec.4, Roosevelt Rd., Taipei, Taiwan, R.O.C. 106
Tel: (02)33662353
Email: ntuetds@ntu.edu.tw
意見箱
相關連結
館藏目錄
國內圖書館整合查詢 MetaCat
臺大學術典藏 NTU Scholars
臺大圖書館數位典藏館
本站聲明
© NT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