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navigation

DSpace

機構典藏 DSpace 系統致力於保存各式數位資料(如:文字、圖片、PDF)並使其易於取用。

點此認識 DSpace
DSpace logo
English
中文
  • 瀏覽論文
    • 校院系所
    • 出版年
    • 作者
    • 標題
    • 關鍵字
  • 搜尋 TDR
  • 授權 Q&A
  • 幫助
    • 我的頁面
    • 接受 E-mail 通知
    • 編輯個人資料
  1. NTU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Repository
  2. 社會科學院
  3. 新聞研究所
請用此 Handle URI 來引用此文件: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35702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值語言
dc.contributor.advisor張錦華
dc.contributor.authorYi-Chien Liuen
dc.contributor.author劉伊倩zh_TW
dc.date.accessioned2021-06-13T07:05:41Z-
dc.date.available2006-07-30
dc.date.copyright2005-07-30
dc.date.issued2005
dc.date.submitted2005-07-27
dc.identifier.citation江佩蓉(2004)。《想像的文化圖景:韓流與哈韓族在台灣》。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碩文。
李廷妍(2003)。《探討產品置入對消費者態度與購買意願之影響─以韓國手機置入韓劇為例》。政治大學國際貿易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金鍊、曾湘雲(2001)。〈從韓劇風行看台灣閱聽眾的文化認同-以新竹市為例〉,發表於中華傳播學會2002年年會「大眾傳播與文化認同」。台北。
卓珍伃 (2003)。《青年學生收看韓劇的文化認同與消費行為》。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芳玫(1996)。〈阿信與觀眾研究〉,收錄於《女性與媒體再現:女性主義與社會建構論的觀點》,頁170-182。台北:巨流。
林芳玫(1996)。〈「阿信」連續劇觀眾研究:由觀眾詮釋模式看女性與社會規範的互動關係〉,《台灣社會研究季刊》,22:153-193。
陳芸芸譯(2000)。《電視與社會》,台北:韋伯。(原書Abercrombie, N. 1996. Television and society. Cambridge: Polity.)
陳依秀(2004)。〈打造電視觀眾:台灣韓劇市場興起之歷程分析〉。淡江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君玫譯(1999)。《解釋性互動論》,台北:弘智。(原書Denzin, N.K. 1989. Interpretive Interactionism. London: Sage.)
張君玫譯(2001)。《文化消費與日常生活》,台北:巨流。(原書Storey, J. 1999. Cultural Consumption and Everyday Life. London : Arnold)
張錦華(2000)。〈從批判觀點探討全球化和廣電文化傳播生態的論述爭議〉,發表於「2000 國際華語廣播電視文化性節目觀摩與研討」。2000年4月27日。台北。
張錦華(2001)。〈女為悅已者瘦?瘦身主體研究的辯証觀點-Bourdieu的文化社會學觀點及其修正〉,發表於「性別、心理及文化-本土女性主義的開展」科際學術研討會。2001年5月25、26日。台北,淡水。
張錦華(2002)。〈從Pierre Bourdieu的文化社會學看閱聽人主體�結構辯証闗係的研究〉,《傳播文化》,9:61-106。
曾維瑜(2001)。《閱讀日本偶像劇:〈東京愛情故事〉文本及〈蕾娜塔報導〉使用者》。世新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文忠(2002)。《台灣引進外國戲劇節目經營策略之研究-以緯來電視網韓劇經營為例》。銘傳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楊維倫(2003)。《情境脈絡與日劇迷的收視經驗》。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趙培華(2000)。《台灣青少年對日本偶像劇的觀看、解讀與消費》,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仲冬 (1996)。〈量與質社會研究的爭議及社會研究未來的走向及出路〉收錄於胡幼慧(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與實務》,頁121-140。台北:巨流。
劉維公(1998)。〈習性(Habitus)與偶成性(Kontingenz):P. Bourdieu與N. Luhmann的理論介紹〉,《台大社會學刊》,26:1 – 51。
劉維公(1999)。〈布爾迪厄與生活風格社會學研究-兼論現代社會中的社會學危機〉,《社會理論學報》,2:2:347-374
魏玓(1999)。〈全球化脈絡下的閱聽人研究──理論的檢視與批判〉,《新聞學研究》,60:93-114。
《民生報》(2004年12月23日)。〈大長今 收視率稱霸 打敗‘台灣龍捲風’相關商品賣到爆〉,第C3版。
《經濟日報》(2003年9月17日)。〈收視率大解讀 廣電人以實際案例剖析電視節目及廣告效果 預測收視接觸狀況〉,第37版。
Ang , I. (1985). Watching Dallas: Soap Opera and The Melodramatic Imagination. (Della Couling, Trans.). London: Methuen.
Bourdieu, P. (1969). “Intellectual Field and Creative Project”(Sian France, Trans.). Social Science Information. 8(2) : 89-119.
Brown, M. E. (1990). “Motley Moments: Soap Opera, Carnival, Gossip and the Power of the Utterance”. P.p. 183~198 in M. E. Brown (ed.) Television and Women’s Culture: The Politics of the Popular.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Bourdieu, P. & Passeron, J. (1977). Reproduction in Education, Society and Culture. London: Sage.
Carragee, Kevin M. (1990). “Interpretive media study and interpretive social science.” Critical Studies in Mass Communications. 5(2-3): 135-164.
Golding, P & Harries, P (1997). “Introduction”. P.p1~9 in Golding, Peter & Harris, Phil (eds.). Beyond Cultural Imperialism: Globalization, Communication and the New International Order. London: Sage.
Gray, A. (1992). Video Playtime: The Gendering of a Leisure Technology. London: Routledge.
Hobson, D. (1982). Crossroads: The Drama of a Soap Opera. London: Methuen.
Hobson, D. (1990). “Women Audience and the Workplace.” P.p.61~72 in M.E. Brown (ed.) Television and Women’s Culture: The Politics of the Popular.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Liebes, T. & Katz, E. (1991). The Export of Meaning: Cross-Cultural Readings of Dallas.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Lull, J. (1995). Media, Communication, Culture: A Global Approach. Cambridge: Polity.
Morley, D. (1986). Family Television: Cultural Power and Domestic Leisure. London: Comedia.
Morley, D. (1989). “Changing paradigms in audience studies.” Pp16-43 in E. Seiter, H. Borchers, G. Kreutzner, and E-M. Warth (eds.) Remote Control: Television, Audiences, and Cultural Power. London: Routledge.
dc.identifier.uri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35702-
dc.description.abstract韓劇在台灣主要受到女性喜愛,部份韓劇收視率甚至超越台灣自製的戲劇,為了解這個跨文化傳播現象的全貌,本研究先著手分析韓劇主要收視群-女性閱聽人身處的社會脈絡,呈現她們在生活中理性選擇、運用這個跨國文本的動態過程,再回到全球化的背景下,探討她們收看跨文化文本時注意的文化因素,如何比較本地和韓劇文本、從中選擇。
研究發現,女性閱聽人要在父權體制下做出一些努力,例如先完成家務、和男性協商,或處理反對意見,才能維持收看韓劇的習慣。她們在韓劇中看到了相似的倫理和社會規範,產生情緒上的寫實感受,因而喜愛韓劇,並能夠運用韓劇文本來解決人際溝通問題。雖然能夠採取行動來維持收視、主動運用韓劇來改善生活困境,但所追求的秀異特質仍然突顯了父權場域對女性的要求。
為什麼女性閱聽人能夠接收、運用的是跨文化文本,而非台灣製播的戲劇,是因為有文化上的接近性,又多了一份異國情調的新鮮感。女性閱聽人認為,韓劇比台灣戲劇更能讓她們產生情緒上的寫實感受,主要是因為台灣的戲劇技術不佳讓人無法入戲,太強調衝突,而且對女性的描述充滿刻板印象。雖然她們喜愛韓劇,也不是對其內容全盤接收,還是會思考、分析不合理之處,並提出質疑和批判。
zh_TW
dc.description.provenanceMade available in DSpace on 2021-06-13T07:05:41Z (GMT). No. of bitstreams: 1
ntu-94-R90342010-1.pdf: 805954 bytes, checksum: 13037929ee9b777d965b5f7251a392bf (MD5)
Previous issue date: 2005
en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目錄
第一章 研究緣起 ........................................................................................... ..3
第二章 文獻回顧與研究問題 ................................................................... 6
一、 跨國傳播脈絡─全球化 ............................................................................ 6
二、 跨文化的電視劇觀眾研究 ............................................................................ 8
三、 以女性為主體的閱聽人研究 ..........................................................................14
四、 Bourdieu的文化社會學 ..............................................................................18
五、 研究問題 ..................................................................................................... 21
第三章 研究方法….............................................................................................22
一、 個案選擇 ......................................................................................................22
二、 訪談進行方式 ..............................................................................................25
三、 訪談大綱 ............. ........................................................................................25
第四章 女性收看韓劇的情境脈絡................................................................27
一、 女性如何接收跨文化文本 ..........................................................................27
二、 解讀跨文化文本後的閱讀與實踐 ................................................................60
第五章 韓劇在台灣成功的特殊性-台灣女性選擇韓劇的比較與評價...............................................................................................................78
一、跨國文本的新鮮感與文化接近性 ..........................................................78
二、韓劇成功的特殊性 ..................................................................................89
三、女性看跨文化文本的省思 ................................................................101
第六章 研究結論與限制 ............................................................................108
參考文獻118
dc.language.isozh-TW
dc.title韓劇閱聽人研究-以台北女性為例zh_TW
dc.typeThesis
dc.date.schoolyear93-2
dc.description.degree碩士
dc.contributor.oralexamcommittee楊芳枝,林思平
dc.subject.keyword韓劇,閱聽人研究,電視觀眾,女性閱聽人,zh_TW
dc.subject.keywordKorean Dramas,Audience Research,Television Audience,Female Audience,en
dc.relation.page121
dc.rights.note有償授權
dc.date.accepted2005-07-27
dc.contributor.author-college社會科學院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dept新聞研究所zh_TW
顯示於系所單位:新聞研究所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 
ntu-94-1.pdf
  目前未授權公開取用
787.06 kBAdobe PDF
顯示文件簡單紀錄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

社群連結
聯絡資訊
10617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No.1 Sec.4, Roosevelt Rd., Taipei, Taiwan, R.O.C. 106
Tel: (02)33662353
Email: ntuetds@ntu.edu.tw
意見箱
相關連結
館藏目錄
國內圖書館整合查詢 MetaCat
臺大學術典藏 NTU Scholars
臺大圖書館數位典藏館
本站聲明
© NT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