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navigation

DSpace

機構典藏 DSpace 系統致力於保存各式數位資料(如:文字、圖片、PDF)並使其易於取用。

點此認識 DSpace
DSpace logo
English
中文
  • 瀏覽論文
    • 校院系所
    • 出版年
    • 作者
    • 標題
    • 關鍵字
  • 搜尋 TDR
  • 授權 Q&A
    • 我的頁面
    • 接受 E-mail 通知
    • 編輯個人資料
  1. NTU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Repository
  2. 文學院
  3. 歷史學系
請用此 Handle URI 來引用此文件: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35325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值語言
dc.contributor.advisor徐泓(Hong Hsu)
dc.contributor.authorHsiu-Ho Linen
dc.contributor.author林修合zh_TW
dc.date.accessioned2021-06-13T06:48:11Z-
dc.date.available2007-07-30
dc.date.copyright2005-07-30
dc.date.issued2005
dc.date.submitted2005-07-29
dc.identifier.citation徵引書目:
一、史料部分
(一) 正史、政書
(清)張廷玉等撰,《明史》,台北:鼎文書局, 1979年。
趙爾巽等撰,《清史稿》,台北:洪氏出版社,1981年。
(明)申時行等修,《萬曆大明會典》,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
《明實錄》,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1年。
(明)葉春及,《惠安政書》,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7年。
(清)勒德洪奉敕撰,《清實錄》,臺北:華聯出版社,1964年。
(二) 方志
《安海志》修編小組編,《安海志》,安海:晉江縣印刷廠印刷,1983年9月。
(明)黃仲昭 修纂,《八閩通志》上冊,福建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主編,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1990年5月。
(明)何喬遠編撰,《閩書》,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5年12月。
(清)周學曾等纂修,《晉江縣志》,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年7月。
(清)郝玉麟等監修、(清)謝道承等纂修,《福建通志》,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527-530。
林水強、林為興主編,傅金星 總纂,《蚶江志略》,香港:華星出版社,1993年5月。
(清)懷蔭布修、(清)黃任等纂,乾隆《泉州府志》,臺南:臺南市文獻委員會,據清同治九年重刊本影印,1964年。
(清)陳壽祺,《福建通志》,收錄於《中國省志彙編》(據清同治十年重刊本影印),台北:華文書局,1968年。
(清)方鼎、(清)朱升元等纂修,乾隆《晉江縣志》,臺北:成文出版社,
據清乾隆三十年刊本影印,1967。

(三) 文集、筆記
(明)曹屢泰,《靖海紀略》,收錄於《台灣文獻叢刊》第33種,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9年。
《閩海紀略》,收錄於《台灣文獻叢刊》第23種,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8年。
(清)許旭,《閩中紀略》,收錄於《台灣文獻叢刊》第260種,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8年。
(清)陳鴻、陳邦賢,《清初莆變小乘》,收錄於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編,《清史資料》第一輯。
(清)陳鴻、陳邦賢,《熙朝莆靖小紀》,收錄於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編,《清史資料》第一輯。
(清)楊捷,《平閩紀》,收錄於《台灣文獻叢刊》第98種,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1年。
彭孫貽,《靖海志》,收錄於《台灣文獻叢刊》第35種,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1年。
江日昇《臺灣外記》,收錄於《台灣文獻叢刊》第60種,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1年。
(清)杜臻,《粵閩巡視紀略》,收入《四庫全書珍本》,臺北:臺灣商務,1973年。
陳衍,《臺灣通紀》,收錄於《台灣文獻叢刊》第120種,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1年。
諸家《海濱大事記》,收入《台灣文獻叢刊》第213種,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1年。
夏琳,《閩海紀要》,收錄於《台灣文獻叢刊》第11種,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1年。
施琅,《靖海紀事》,收錄於《台灣文獻叢刊》第13種,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1年。
川口長孺,《臺灣割據志》,收錄於《台灣文獻叢刊》第1種,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8年。
(四) 族譜
《東石玉井房蔡氏族譜》(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林阿鑾,《玉山西河林氏家譜》(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清)吳梓材,《靈水吳氏家譜》(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蔡連德,《青陽蔡家族譜》(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許嘉立,《福建晉江石龜瑤林許氏族譜》(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溫陵商氏家譜》(石獅博物館藏)。
雍正《鰲江范氏家譜》,〈博夢公〉民國重修本(石獅博物館藏)。
《沙堤董氏東城房永寧霞營柱家譜》(石獅博物館藏)。
《沙堤董氏宗譜》(崇禎)咸豐六年(春藹、續修) (石獅博物館藏)。
《蓮江東林宗譜》(石獅博物館藏)。
《錦江紀氏族譜》 (雍正庚戌八年1730修)。
《英林洪氏族譜》(晉江檔案館藏)。
雍正《鰲江范氏家譜》,民國重修本(石獅博物館藏)。
《晉江萬氏族譜》(晉江檔案館藏)。
光緒重修本《福全劉氏家乘》 (福全劉氏後人提供)。
光緒《福全蔣氏宗譜》 (福全蔣氏後人提供)。
《溫陵滬江東壁琅琊衍派王氏族譜》(溫陵滬江東壁琅琊衍派王氏後人提供)。
《重修鰲門陳氏族譜》(石獅博物館藏)。
《芝山蔡氏純二公派譜牒》(石獅博物館藏)。
(清)施德馨 纂輯 施世綸等補輯,《潯海施氏大宗族譜》,台北:龍文出版社,1993年 (據臺灣鹿港施濟川藏本影印)。
(清)施德馨 纂輯 施世綸等補輯,《潯海施氏族譜》,文序上集(共和重修本)(晉江圖書館藏)
光緒《青陽王氏族譜》(晉江檔案館藏)。
《虛川莊公家譜》,抄本。
《錦江林氏族譜》(晉江市圖書館藏)。
《溫陵錢江施氏族譜》(晉江市圖書館藏)。
《錦江歐陽氏宗族》(晉江市譜圖書館藏)。
李長江,《鳳池李氏二房三公派灰壁家譜》(晉江市圖書館藏)。
施漢年,《西偏龔氏齋公二房長宗支圖譜族譜》(石獅博物館藏)。
《沙堤董氏宗譜》(石獅博物館藏)。
《安平顏氏族譜》(晉江市圖書館藏)。
(清)吳九美,《洛溪吳氏家譜》(洛溪吳氏後人提供)。
(明)陳學伊修,《梅溪陳氏族譜》(1989年重印本,泉州市圖書館藏)。
(明)莊用賓,《晉邑青陽莊氏族譜》(泉州市圖書館藏)。
(明)佚名、(清)王復吉重修,《安溪玉湖王氏族譜》(光緒20年重抄本,泉州市圖書館藏)。
(明)李子瑞修,《芙蓉李氏族譜》(1949年重修本,泉州市圖書館藏)。
吳位西,《南斗東山祖陳氏族譜》(1998年重修本,泉州市圖書館藏)。
佚 名,《梅溪吳氏族譜》(1998年重修本,晉江市圖書館藏)。
吳良琨,《平安星塔吳氏族譜》(始修於康熙18年。1999年重修本,晉江市譜圖書館藏)。
佚 名,《馬平霞殿支派林氏族譜》(清初抄本,晉江市譜圖書館藏)。
蔣申智重校抄錄,《福全蔣氏宗譜》(晉江市譜圖書館藏)。
詔安縣許氏理事會,《南詔許氏家譜》(1995年重修本,晉江市圖書館藏)。
佚 名,《武榮柯氏族譜》(晉江市圖書館藏)。
丁拱辰手抄本,《執齋丁公家譜》(晉江市譜圖書館藏)。
佚 名,《楊氏宗譜》(民國鉛印本,(晉江市譜圖書館藏)。
佚 名,《晉江沙堤太原王氏族譜》(晉江市圖書館藏)。
佚 名,《王氏家譜》(1995年重修本,晉江市圖書館藏)。
李鼎元,《鴈山李氏族譜》(晉江市圖書館藏)。
張廷發,《儒林張氏聯宗譜》(晉江市圖書館藏)。
張省民,《石任村張氏宗譜》(1994年重修本,晉江市圖書館藏)。
莊景輝,《陳埭丁氏回族宗譜》(晉江市圖書館藏)。
李長江,《鳳池李氏二房三公派灰壁家譜》(晉江市圖書館藏)。
佚 名,《溫陵晉水東皋吳氏族譜》(晉江市圖書館藏)。
佚 名,《錢嶼洪氏圖譜》(晉江市譜牒研究會藏)。
佚 名,《南安詩山坊前黃氏族譜》(晉江市譜牒研究會藏)。
佚 名,《施氏宗譜》(辛未年重修本,晉江市譜牒研究會藏)。
佚 名,《丁氏族譜》(晉江市譜牒研究會藏)。
鄭芝龍,《石井鄭氏宗族譜》(福建師範大學圖書館藏)。
佚 名,《武榮英山洪氏族譜》(福建師範大學圖書館藏)。
佚 名,《泉州蒲氏族譜》(福建師範大學圖書館藏)。
佚 名,《泉州郭氏族譜》(福建師範大學圖書館藏)。

二、今人論著
(一) 中文專書
司徒琳,《南明史:1644--1662》,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
南炳文,《南明史》,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92年。
柏樺,《明代州縣政治體制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
陳支平,《近500年來福建的家族社會與文化》,上海:三聯書店,1991年。
趙秀玲,《中國鄉里制度》,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8年。
劉淼,《明清沿海蕩地開發研究》,汕頭:汕頭大學出版社,1996年。
鄭振滿,《明清福建家族組織與社會變遷》,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
錢杭,《中國宗族制度新探》,香港:中華書局,1994年。
謝國楨,《明清之際黨社運動考》,香港:中華書局,1982年。
馬楚堅,《明清邊政與治亂》,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年。
鮑煒,《遷界與明清之際廣東地方社會》,中山大學博士論文2003年5月。
(二) 外文専書
Freedman, Maurice. Lineage Organization in Southeastern China. London: University of London, Athlone Press, 1965.(莫里斯.弗里德曼著、劉曉春譯,《中國東南的宗族組織》,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Chu, Tung-tsu. Local Government in China Under the Ching.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62.
(瞿同祖 著 范忠信、晏鋒 譯,《清代地方政府》,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
Chang, Chung-li. The Chinese Gentry: Studies on Their Role in Nineteenth-Century Chinese Society. Seattl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1955.(張仲禮著、李榮昌譯,《中國紳士-關於其在19世紀中國社會中作用的研究》,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1998年)。
瀨川昌久著、錢杭譯,《族譜:華南漢族的宗族.風水.移居》,上海:上海書局,1999年。
元廷植,《清代福建社會研究-清前.中期閩南社會的變化和宗族活動》,國立漢城大學東洋史學科博士論文,1996年。

(三) 中文論文
于志嘉,〈明清時代江西衛所軍戶的管理與軍役糾紛〉,《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72本,第4分,2001年12月。
朱德蘭,〈清初遷界令時中國船海上貿易之研究〉,《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二)》,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1990年。
李金明,〈清初遷海時期的海外貿易形式〉,收入《南洋問題研究》,1995年第3期,頁1-25。
李德超,〈清初遷界及其時之港澳社會蠡測〉,《明清史研究論文集》,香港:香港珠海書院,1984年。
李東珠,〈清初廣東「遷海」考實〉,《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95年,第1期。
李龍潛、李東珠,〈清初遷海對廣東社會經的影響〉,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第四期,頁47-57;
馬楚堅,〈有關清初遷海的問題—以廣東為例〉,收入《明清邊政與治亂》,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年。
韋慶遠,〈有關清初的禁海和遷界的若干問題〉,《明清論叢》,第三輯,2002年,5月。
韋慶遠,〈論康熙時期從海禁到開海政策的演變〉,《紀念梁方仲教授學術討論會論文集》,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1990年。
陳春聲,〈從倭亂到遷海—明末清初潮州地方動亂與鄉村社會變遷〉,《明清論叢》,第二輯,2001年,5月.
陳春聲,〈信仰空間與社區歷史的演變—以樟林的神廟系統為例〉,《清史研究》,1999年,第二期。
麥應榮,〈廣州五縣遷海事略〉,《廣東文物》卷6,上海:上海書店,1990年8月。
潘蒔,〈清初廣東的遷海與廣東人民的反遷海鬥爭〉,《華南師範學院學報》,1956年,第1期。
蔡志祥,〈明末清初香山縣的功名和宗族重建〉,收入羅炳綿、劉健明主編,《明末清初華南區歷史人物功業研討會論文集》,香港:香港中文大學,1993年。
馮立軍,〈清初遷海與鄭氏勢力控制下的廈門海外貿易〉,收入《南洋問題研究》,總第104期,2000年第4期。
蕭國健,〈清初遷界前後香港之社會變遷〉,收入林天蔚、蕭國健主編《香港前代史論集》,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
鄭夢星,〈從安海幾家族譜看移民遷臺〉,《臺灣源流》,第9期,1998年3月。
劉正剛,〈清初廣東海洋經濟〉,收入《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第21卷,第5期,1999年,9月,頁106-115。
蘇梅芳,〈清初遷界事件之研究〉,《成功大學歷史學報》,1978年,第5期,頁367-425;
顧誠,〈清初的遷海〉,《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3年,第3期,頁60-72。
紀少愍,〈故鄉蚶江〉,收入蚶江鄉土志編寫委員會,《蚶江鄉土資料匯編》,第三輯。
陳小沖,〈宗族勢力與明清閩南農村社會〉,收錄於《臺灣與福建社會文化研究論文集(三)》,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1996年。
陳文石,〈明代衛所的軍〉,收入《明清政治社會史論》,臺北:學生書局,1991年。
蔡志祥,〈明末清初香山縣的功名和宗族重建〉,收入羅炳綿、劉健明主編,《明末清初華南區歷史人物功業研討會論文集》,香港:香港中文大學,1993年。
鄭振滿,〈宋以後福建的祭祖習俗與宗族組織〉,《廈門大學學報》,1987年增刊。
鄭振滿,〈明清福建的里甲戶籍與家族組織〉,《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89年第2期。
鄭炳山,〈石獅史話〉,《石獅文史資料》,第一輯,1992年3月。
莊為璣、王連茂,〈從族譜資料看閩台關係〉,《中國史研究》,1984年,第1期。
傅衣凌,〈論鄉族勢力對中國封建經濟的干涉〉,收入《明清社會經濟史論文集》,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年。
林汀水,〈略論福建聚落的發展變化〉,收入莊英章、潘英海 編《臺灣與福建社會文化研究論文集(二)》,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1995年。

(四) 外文論文
(日)田中克己,〈清初的支那沿海—以遷界為中心(一) 〉,《歷史學研究》,6卷,1號,1936年,1月。
(日)田中克己,〈清初的支那沿海—以遷界為中心(二)〉,《歷史學研究》,6卷,3 號,1936年,3月。
(日)松浦章,〈清代福建的海外貿易〉,《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86年,第1期。
(日)浦廉一,〈清初遷界令的研究〉,《廣島大學文學部紀要》,第5卷,1954年3月。
蔡志祥,〈華南地域社會論---定住權を中心として〉,收入溝口雄三、浜下武志、
(日)森田明,〈明未清初福建晉江的施氏〉,《社會經濟史學》,52卷3號,1986年8月。
森田明,〈明末清初における福建晉江の施氏〉,《社會經濟史學》, 52卷,3號,1986年8月。
dc.identifier.uri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35325-
dc.description.abstract中文摘要
清初遷界對東南沿海社會造成巨大的影響,並且歷經了一場從解構到建構的社會變遷。以往對遷界的研究囿於事件史的脈絡,而忽略此一變遷過程。因此,本論文的主軸是以地方宗族如何來回應國家的遷界令?如何在這個變亂中,謀求生存與發展?
明清之際,東南沿海的反清勢力以鄭成功集團為主要。鄭成功重整原先的鄭芝龍集團的海上勢力,建立了一支強大的艦隊。以騎兵陸戰為主的清軍一時無法擊潰明鄭的海上勢力,不得不採取堅壁清野的遷界政策,來對付明鄭。目的在於徹底切斷東南沿海人民與明鄭的交通與接濟。
遷界的過程中,造成沿海的宗族解體,族人四散的情形,而國家並沒有發揮妥善安置遷民的作用。絕大多數的遷民是靠自己的力量來解決遷居與生存的問題。遷民移居的去處有到台灣、東南亞等地,但大多數則是往界內,也就是內地移居。而移居的方式,主要是以依親的方式為主,是依靠姻親的力量定居與發展。而大量人口的移入界內,也造成了治安的問題,因為依親不成的流動人口容易輪落為盜賊;此外,大量人口的移入也容易造成族群之間的緊張關係。
復界後,人並沒有全回來,大致只回來三成左右,但大多數的族都回來了。回來後的宗族必須進行重建,才能凝聚與團結族眾的力量,才能與其他的宗族競爭,並取得較為有利的地位。無法完成重建的宗族則會愈來愈難與重建成功的宗族競爭,漸漸地處於不利的地位,而此結果則加劇了大族的優勢地位。此外,在社會重建的過程中,國家並沒有積極地介入民間社會的重建事業,而較在意國家秩序與國家之象徵事物之重建。例如學宮、書院與國家祭祀的廟宇等等;以及有關地方政府收入等方面,其中最重要者,就是田土的重新丈量。而地方社會之公共事業的重建,主要是靠當地宗族與士紳的力量而完成。
zh_TW
dc.description.provenanceMade available in DSpace on 2021-06-13T06:48:11Z (GMT). No. of bitstreams: 1
ntu-94-R88123006-1.pdf: 7257344 bytes, checksum: 7842a13f7515df5497e7cf2425fbd83c (MD5)
Previous issue date: 2005
en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從遷界到復界──清初晉江的宗族與國家
目錄:
大綱

緒論--------------------------------------------------------------------------------3
第一節 研究回顧 ---------------------------------------------------------3
第二節 史料說明與研究方向--------------------------------------------6
第一章 政區與宗族-----------------------------------------------------------10
第一節 晉江縣的政治空間-----------------------------------------------10
第二節 宗族的形成--------------------------------------------------------21
第二章 遷界令形成與實施--------------------------------------------------34
第一節 政權更迭與晉江人民之抗清---------------------------------------34
第二節 遷界與地方之觀感---------------------------------------------------34

第三章 復界後的社會重建與國家角色-------------------------------------61
第一節 宗族重建與地方社會-------------------------------------------------61
第二節  國家的角色----------------------------------------------------------71

第四章 從遷界至復界:潯海施氏宗族之個案分析------------------------79
第一節 宗族的流離與重建------------------------------------------------------80
第二節 復界後宗族勢力的消長------------------------------------------------95

結論---------------------------------------------------------------------------------111
徵引書目---------------------------------------------------------------------------118
圖次目錄:
圖1-1 晉江在全國的位置圖-------------------------------------------------11
圖1-2 明清時期晉江在泉州府的位置圖----------------------------------12
圖1-3 明清晉江縣疆域圖----------------------------------------------------13
圖1-4明清晉江縣城池圖-----------------------------------------------------14
圖1-5明清晉江縣衙署圖-----------------------------------------------------15
圖1-6明清晉江縣四十七都分佈圖-----------------------------------------26
圖1-7明清晉江縣宗族分佈圖-----------------------------------------------27
圖1-8、明弘治與清乾隆年間泉州府各縣田土數圖---------------------31
圖4-1 青陽、衙口與安海位置圖-------------------------------------------85
圖4-2 晉江縣交通路線圖----------------------------------------------------86
圖4-3 青陽祠堂基址圖-------------------------------------------------------87
圖4-4 潯海施氏大宗祠堂圖-------------------------------------------------93
圖4-5 潯海施氏小宗祠堂圖-------------------------------------------------94
圖4-6 結草山地圖-------------------------------------------------------------98
圖4-7 龍湖位置圖--------------------------------------------------------------99
圖 結-1 遷界前晉江宗族分佈圖--------------------------------------------115
圖 結-2 復界後晉江宗族分佈圖--------------------------------------------116

表次目錄:
表1-1 宋元明清晉江縣城外鄉里制度表----------------------------------16
表1-2 晉江宗族遷入時間與位置表----------------------------------------24
表2-1 明清之際晉江的政權隸屬表----------------------------------------35
表2-2 遷界的大事年表-------------------------------------------------------47
表3-1 溫陵滬江王氏遷民去處表-------------------------------------------63
表4-1 潯海施氏職官、科名表----------------------------------------------103
dc.language.isozh-TW
dc.title從遷界到復界:清初晉江的宗族與國家zh_TW
dc.typeThesis
dc.date.schoolyear93-2
dc.description.degree碩士
dc.contributor.oralexamcommittee賴惠敏(Hui-Min Lai),巫仁恕(Jen-Shu Wu),邱仲麟(Chung-Lin Chiu)
dc.subject.keyword遷界,復界,晉江,宗族,zh_TW
dc.subject.keywordlineage,en
dc.relation.page127
dc.rights.note有償授權
dc.date.accepted2005-07-29
dc.contributor.author-college文學院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dept歷史學研究所zh_TW
顯示於系所單位:歷史學系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 
ntu-94-1.pdf
  目前未授權公開取用
7.09 MBAdobe PDF
顯示文件簡單紀錄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

社群連結
聯絡資訊
10617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No.1 Sec.4, Roosevelt Rd., Taipei, Taiwan, R.O.C. 106
Tel: (02)33662353
Email: ntuetds@ntu.edu.tw
意見箱
相關連結
館藏目錄
國內圖書館整合查詢 MetaCat
臺大學術典藏 NTU Scholars
臺大圖書館數位典藏館
本站聲明
© NT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