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用此 Handle URI 來引用此文件: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34622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 | 值 | 語言 |
---|---|---|
dc.contributor.advisor | 黃榮堅 | |
dc.contributor.author | "Mei-Yuan, Sheng" | en |
dc.contributor.author | 盛美元 | zh_TW |
dc.date.accessioned | 2021-06-13T06:18:50Z | - |
dc.date.available | 2006-01-26 | |
dc.date.copyright | 2006-01-26 | |
dc.date.issued | 2006 | |
dc.date.submitted | 2006-01-26 | |
dc.identifier.citation | *說明:
一、以下按照作者中文姓氏筆畫或德文/英文字母順序排列。 二、網路資料與報紙剪報省略。 壹、書籍: 甘添貴,體系刑法各論-侵害個人專屬法益之犯罪,1999年9月,瑞興。 王兆鵬,刑事訴訟講義,初版第1刷,2005年9月,元照。 王泰升,台灣法律史概論,二版2刷,2004年9月,元照。 卡斯東.斯特法尼、喬治.勒瓦索、貝爾納.布洛克著,法國刑事訴訟法精義(上),羅結珍譯,1998年,中國政法大學出版。 李建良,憲法理論與實務(二),一版,2000年12月,學林。 李建良,憲法理論與實務(三),一版,2004年7月,學林。 吳庚,行政法之理論與實務,九版,2005年8月,三民。 吳庚,憲法的解釋與適用,三版,2004年6月,三民。 林山田,刑法各罪論(上),增訂四版,2004年1月。 林山田,刑法各罪論(下),增訂四版,2004年1月。 林山田,刑事程序法,五版1刷,2004年9日,五南。 林子儀、葉俊榮、黃昭元、張文貞著,憲法:權力分立,2003年10月,學林。 林子儀,論言論自由與新聞自由,1993年4月,月旦。 林鈺雄,刑事訴訟法(上),第四版第1刷,2004年9月,元照。 林鈺雄,刑事訴訟法(下),第四版第1刷,2004年9月,元照。 林鈺雄,檢察官論,一版再刷,2000年5月,學林。 林俊益,刑事訴訟法概論(下),四版,2005年2月,新學林。 法治斌,人權保障與釋憲法制,再版,1993年9月,月旦。 法治斌、董保城合著,憲法新論,二版第2刷,2005年1月,元照。 周治平,刑法各論,1968年9月,三民。 徐九生、庄敬華譯,外国法典新譯系列-德國刑法典,一版1刷,2004年1月,中国方正出版社。 許宗力,憲法與法治國行政,初版第1刷,1999年3月,元照。 陳樸生,刑事訴訟法實務,重訂十一版,1996年9月。 陳志龍,法益與刑事立法,初版,1990年。 張麗卿,刑事訴訟法理論與運用,九版一刷,2004年9月,五南。 翁岳生,法治國家之行政法與司法,1994年,學英。 黃榮堅,基礎刑法學(上),初版1刷,2003年5月,元照。 黃榮堅,基礎刑法學(下),初版1刷,2003年5月,元照。 黃朝義,犯罪偵查論,初版1刷,2004年3月,漢興。 黃東熊、吳景芳合著,刑事訴訟法論,修訂四版,2001年10月,三民書局。 韓忠謨,刑法各論,1968年3月,三民。 褚劍鴻,刑法分則釋論,下冊,三版1刷,2001年2月,台灣商務。 蔡墩銘,刑法各論,修訂四版,1986年2月,三民。 Claus Roxin, Strafverfahrensrecht, 25. Aufl., 1998. Elliot Aronson, Timothy D. Wilson, Robin M. Akert合著,余伯泉、李茂興譯,Social Psychology(譯:社會心理學),初版一刷,2003年6月,弘智。 George H. Sabine著,李少軍、尚新建譯,A History of Policy of Political Theory(譯:西方政治思想史),1991年10月,桂冠。 Hubert L. Dreyfus & Paul Rabinow著,錢俊譯,Michel Foucault – Beyond Structuralism and Hermeneutics(譯:傅科-超越結構主義與詮釋學),1992,桂冠。 Karen Farrinfdon著,陳麗紅、李臻譯,H istory of Punishment and Torture(譯:刑罰的歷史),2005年5月,究竟出版。 Montesquieu(孟德斯鳩)著,張雁深譯,De L’espirit des Lois(譯:論法的精神), 1998,商務出版社,1998年1月,台北商務。 Schönke-Schröder, Kommentar zum StrafgesetzbuchGB, 26. Aufl., 2001. 貳、博碩士論文: 王乃彥,論人格尊嚴對國家刑罰權力實現過程的統制,中興大學法律研究所,85年碩士論文。 林鈺雄,我國檢察官之法律地位,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80年碩士論文。 邱智宏,論我國檢察官與司法警察之關係-以行政與司法在偵查中的交錯領域為中心,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93年碩士論文。 徐偉群,論妨害名譽罪的除罪化,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2005年博士論文。 黃宗仁,警察與記者對「偵查不公開」認知差異之研究-以台北市刑事警察與社會記者為例,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91年碩士論文 黃齡慧,從警察蒐集資料活動論線民之運用-兼論資料之使用,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93年碩士論文。 陳怡凱,基本權之衝突-以德國法為中心,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84年碩士論文。 陳思成,論檢察官在國家權利體系與刑事訴訟程序上之地位,中興大學法律研究所,1998年碩士論文。 陳珈谷,論修復式司法,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91年碩士論文。 許華偉,犯罪結社行為處罰基礎規範之研究 : 共相與整合可能的探索,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2000年碩士論文。 盧浩平,由權力分利檢討偵查中要式搜索權的歸屬,成功大學法律研究所,2003碩士論文。 蘇宜君,近代刑法理論的系譜-以權力與人的形象為觀察中心,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86年碩士論文。 參、期刊: 王雲怡,軍方偵洩密,新聞喪自由,亞洲週刊,90年9月,頁28。 石崎正博,國家之秘密與國民知之權利-外務省公電洩漏事件,李鴻禧譯,憲政思潮,第42期,67年6月,頁130-142。 伊藤正已,國家秘密與新聞自由,田正恆譯,法學叢刊,第77期,64年1月,頁42-52。 何賴傑,成大MP3搜索事件之法律探討,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23期,2001年1月,頁82-89。 許宗力,權力分立與機關忠誠-以德國聯邦憲法法院裁判為中心,憲政時代,第27卷第1期,91年4月,頁3-32。 許宗力,基本權的功能,月旦法學教室第二期,2002年12月,頁72-80。 何賴傑,正當法律程序原則-刑事訴訟法上一個新的法律原則?憲政時代,第25卷第4期,2000年4月,頁33-53。 李永然,內幕消息無所禁忌?法律與你,1998年3月,頁34-44。 李震山,「人民知的權利」與「公務員守密義務」孰重?中國論壇,第336期, 78年9月,頁69-72。 李震山,論人民要求政府公開資訊之權利與落實,月旦法學雜誌,第62期,2000年7月,頁35-46。 李震山,國家機密保護法介評,月旦法學雜誌,第97期,2003年6月,頁287-295。 林俊益,偵查密行原則,月旦法學雜誌,第65期,2000年10月,頁18-19。 林恆志,新聞報導自由與偵查不公開原則之衝突(上),軍法專刊,第48卷第6期,頁24-35。 林恆志,新聞報導與偵查不公開原則衝突之研究(下),軍法專刊,第48卷第7期,頁31-46。 林明鏘,資訊公開與行政程序 – 評政府資訊公開法與國家機密保護法草案,月旦法學雜誌,第62期,2000年7月,頁46-57。 侯友宜,刑案偵查過程中之新聞處理,刑事科學,第54期,91年9月,頁113-130。 陳運財,檢警關係定位問題之研究,月旦法學雜誌,第108期,2004年5月,頁64-77。 陳愛娥,政府資訊公開法治之憲法基礎,月旦法學雜誌,第62期,2000年7月,頁24-35。 張永明,新聞自由與犯罪偵查,新聞鏡,第516期,88年8月,頁6-9。 楊雲驊,正當法律程序對於偵查行為之控制,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17期,2000年12月,頁147-157。 楊雲驊,偵查程序中證據保全制度之檢討,東吳大學法律學報,第16卷第2期,2004年12月,頁295-332。 楊雲驊,閱卷權的突破 – 以歐洲人權法院近年來數個判決為例,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70期,2005年5月,頁120-137。 楊雲驊,證據保全的規定與實務 – 以偵查階段為中心,月旦法學雜誌,第114期,2004年11月,頁93-100。 楊喬,國家安全與新聞自由之爭論-從檢調機關偵辦駱志豪涉嫌洩密案談起,新聞鏡,88年8月,頁10-21。 蔡聖偉,妨害秘密罪章的新紀元(上),月旦法學雜誌,第70期,2001年3月,頁96-107。 蔡聖偉,妨害秘密罪章的新紀元(下),月旦法學雜誌,第71期,2001年4月,頁151-162。 台灣媒體觀察基金會,駱志豪洩密案媒體有沒有錯?,新聞鏡,第516期,88年8月,頁22-27。 滕淑芬,新聞自由vs.國家安全-國安局洩密案升溫,光華,91年4月,頁64。 蘇盈貴,請問什麼叫做「秘密」-從駱志豪「洩密」案談起,高雄律師會訊,88年11月,頁38-39 | |
dc.identifier.uri |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34622 |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本論文的主題乃偵查不公開原則,並附帶討論作為「違反偵查不公開原則之法律效果」之洩密罪。論文的結構大別可分成二部分,一則針對偵查不公開原則,二則探討與偵查不公開原則相關之洩密罪。
論文遠征隊的第一分支即第二章與第三章,乃有關偵查不公開原則的論述。第二章第一節前言的部分,說明選擇從立法目的下手來分析偵查不公開原則的理由,以提供讀者閱讀上的指引,第二節從刑事訴訟程序的任務開始鋪陳,即「國家刑罰權」此一概念的釐清,進而在第三節分析偵查程序與偵查不公開原則的功能與目的,尤其是偵查程序與審判程序的對照,以凸顯偵查程序的特殊性與功能性,並闡釋偵查不公開原則在偵查程序中的定位與作用,據此,作為之後評論的基礎。 第三章探討偵查不公開之應然與實然,第一節的前言先說明筆者安排如此論述脈絡之用意,第二節則介紹偵查不公開之規範面,包括刑事訴訟法第二四五條之立法沿革與條文解析,試圖解答一些關於偵查不公開原則在適用上的疑問、刑事訴訟法第二四五條的規定內容,其作為規範偵查不公開原則最主要的法律規範,在法條文字或制度設計上可能的問題點等;第三節則檢討偵查不公開之實務面,本部份將以法務部之相關函釋為研究中心;第四節為小結。 在第四章,論文遠征隊的第二分支將把目標轉向洩密罪與偵查不公開原則的關係。第一節前言先鋪陳本章的討論脈絡;在第二節則說明以刑法洩密罪作為違反偵查不公開原則之法律效果的理由;第三節則探討為何在各種洩密罪中(例如刑法第三一六條或國家機密法的相關規定),刑法第一三二條(洩漏國防以外秘密罪)應為為違反偵查不公開原則之(直接)法律效果;第四節則討論刑法第一三二條之構成要件,包括「秘密」的定義、與刑事訴訟法第二四五條第三項之關係等。第五節為小結。 第五章 也就是最後一章,為結論 | zh_TW |
dc.description.provenance | Made available in DSpace on 2021-06-13T06:18:50Z (GMT). No. of bitstreams: 1 ntu-95-R90A21049-1.pdf: 1752571 bytes, checksum: 2ec84f7317be207d4d187e6542c07a5f (MD5) Previous issue date: 2006 | en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 論文簡目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問題意識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 9 第三節 論文架構 13 第四節 名詞定義 15 第二章 偵查不公開之目的 17 第一節 前言 17 第二節 刑事訴訟程序的目的-從國家刑罰權談起 18 第三節 偵查程序的目的 41 第四節 偵查不公開之目的 59 第三章 偵查不公開之應然與實然 87 第一節 前言 87 第二節 偵查不公開之規範面 89 第三節 偵查不公開之實務面 114 第四節 小結 121 第四章 偵查不公開原則與洩密罪之關係 123 第一節 前言 123 第二節 以洩密罪作為違反偵查不公開法律效果之理由 125 第三節 各種洩密罪規定之關係 129 第四節 刑法第一三二洩密罪之構成要件分析 137 第五節 小結 151 第五章 結論 153 參考文獻 157 論文詳目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問題意識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 9 第三節 論文架構 13 第四節 名詞定義 15 第二章 偵查不公開之目的 17 第一節 前言 17 第二節 刑事訴訟程序的目的-從國家刑罰權談起 18 第一項 一般(抽象)刑罰權 19 第一款 歷史面 - 現實的必然性 20 第二款 法理面之正當性 23 第三款 評釋 25 第四款 解套嘗試 - 國家對於基本權利之保護義務 28 第二項 個別(具體)刑罰權 32 第三項 刑事訴訟諸多目的之重新定位 34 第四項 國家刑罰權等於司法權? 35 第五項 小結 40 第三節 偵查程序的目的 41 第一項 偵查程序的重要性與傳統目的 42 第二項 檢察官在偵查程序被賦予之歷史性任務 44 第三項 被告/犯罪嫌疑人在偵查程序中之地位 – 從偵查構造談起 53 第四項 小結 57 第四節 偵查不公開之目的 59 第一項 偵查不公開之考古 59 第二項 偵查不公開傳統目的之檢驗 60 第一款 偵查機關資訊優勢之維持 64 第二款 被告或犯罪嫌疑人名譽之保護 68 第三款 相關人士之保護 72 第四款 防止內線交易 73 第五款 小結 - 防止證據湮滅與落實無罪推定 74 第三項 要求公開偵查資訊之力量 75 第一款 偵查一律不公開之壞處 75 第二款 新聞自由 78 第三款 知的權利 82 第四項 小結 85 第三章 偵查不公開之應然與實然 87 第一節 前言 87 第二節 偵查不公開之規範面 89 第一項 相關規定概述 89 第二項 刑事訴訟法第二四五條的立法沿革 90 第一款 歷年修正 90 第二款 修正評釋 93 第三項 條文解析 95 第一款 刑事訴訟法第二四五條第三項之性質 95 第二款 誰是偵查不公開的「自己人」? 97 第三款 偵查不公開的保密客體 105 第二款 適用偵查不公開原則之案件 107 第三款 偵查不公開的決定主體 108 第四項 評釋 - 以偵查資訊的合理、公平使用為中心 109 第三節 偵查不公開之實務面 114 第一項 檢察、警察暨調查機關偵查刑事案件新聞處理注意要點 114 第二項 評釋 118 第四節 小結 121 第四章 偵查不公開原則與洩密罪之關係 123 第一節 前言 123 第二節 以洩密罪作為違反偵查不公開法律效果之理由 125 第一項 前言 125 第二項 可能的實體法上法律效果 126 第三項 小結 - 刑事訴訟法偵查不公開原則與刑法的洩密罪之交集 127 第三節 各種洩密罪規定之關係 129 第一項 前言 129 第一項 現行規定整理 129 第一款 國家機密保護法 – 國家機密 129 第二款 刑法第三一六條 – 業務秘密 130 第三款 刑法第一O九條與第一一O條 – 國防秘密 133 第四款 刑法第一三二條 – 國防以外秘密 134 第三項 小結 135 第四節 刑法第一三二洩密罪之構成要件分析 137 第一項 前言 137 第二項 刑法第一三二條洩漏國防以外秘密罪概述 138 第一款 瀆職罪章之意義 138 第二款 刑法第一三二條之保護法益與構成要件 139 第三款 法定保密義務要件 140 第三項 國防以外秘密的概念 - 以「秘密」之解釋為中心 143 第四項 刑事訴訟法第二四五條對刑法第一三二條之影響 148 第五節 小結 151 第五章 結論 153 參考文獻 157 | |
dc.language.iso | zh-TW | |
dc.title | 偵查不公開原則-兼論與洩密罪之關係 | zh_TW |
dc.title | The detection not public principle - concurrently discusses with divulges a secret relations the crime | en |
dc.type | Thesis | |
dc.date.schoolyear | 94-1 | |
dc.description.degree | 碩士 | |
dc.contributor.oralexamcommittee | 張麗卿,楊雲驊,王皇玉 | |
dc.subject.keyword | 偵查不公開,知的權利,國家刑罰權,保密義務, | zh_TW |
dc.subject.keyword | Secrecy of investigation,The right to know, | en |
dc.relation.page | 162 | |
dc.rights.note | 有償授權 | |
dc.date.accepted | 2006-01-26 | |
dc.contributor.author-college | 法律學院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dept | 法律學研究所 | zh_TW |
顯示於系所單位: | 法律學系 |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 大小 | 格式 | |
---|---|---|---|
ntu-95-1.pdf 目前未授權公開取用 | 1.71 MB | Adobe PDF |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