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navigation

DSpace

機構典藏 DSpace 系統致力於保存各式數位資料(如:文字、圖片、PDF)並使其易於取用。

點此認識 DSpace
DSpace logo
English
中文
  • 瀏覽論文
    • 校院系所
    • 出版年
    • 作者
    • 標題
    • 關鍵字
  • 搜尋 TDR
  • 授權 Q&A
    • 我的頁面
    • 接受 E-mail 通知
    • 編輯個人資料
  1. NTU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Repository
  2. 生命科學院
  3. 漁業科學研究所
請用此 Handle URI 來引用此文件: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34502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值語言
dc.contributor.advisor陳章波
dc.contributor.authorChang-Hao Houen
dc.contributor.author侯昌豪zh_TW
dc.date.accessioned2021-06-13T06:11:57Z-
dc.date.available2006-05-25
dc.date.copyright2006-05-25
dc.date.issued2006
dc.date.submitted2006-02-17
dc.identifier.citation王文科(1986)。教育研究法。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王麗容(1999)。社區永續發展與國家政策。中大社會文化學報,8,141-153頁。
王鑫(2001)。保護區管理的新作法-參與和國家系統規劃。「保護區管理的國際新趨勢」研討會論文集。主辦單位:內政部營建署、中華民國國家公園學會。27-44頁。
李永展(1995)。社會環境權與社區發展。社區發展季刊,69,53-61頁。
李英周,黃徹源(2003)。推展傳統漁村社區總體營造以落實沿岸漁業資源保育。漁業推廣 203期,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漁業署。第15-23頁。
朱美珍(1999)。台灣社區發展的歷史過程與未來發展。人文學報,23,61-81頁。
佟志剛(1999)。大肚溪口居民對野生動物保護區設立影響反應之研究。東海大學環境科學系碩士班論文。
季瑋珠(1995)。社區診斷。巨流圖書公司
林生傳(2003)。教育研究法-全方位的統整與分析。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林昭賢(1995)。台北市鄉土教育的實施。台北市:漢文。鄉土教育,66-68頁。
林振春(1995)。凝聚社區意識,建構社區文化,社區發展季刊,96,25~39頁。
林瑞欽(1995)。社區意識凝聚之道,社區福利,118,8~17頁。
林淑婷(2003)。海濱社區永續生態旅遊之營造-以高美為例。國立臺北大學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班論文。
周大慶,張集益,伊象菁(2000)。大肚溪口野生動物保護區解說手冊。台中縣政府。
周憲徵(2003)。國小高年級學生對溼地保育的態度之研究--以彰化縣漢寶溼地為例。台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班論文。
陳玉英,黃世輝(1999)。設計學校與社區新關係的方法研究 – 以梅林國小「校園我的家」為例。中華民國設計學會第四屆學術研究成果研討會論文集。303-306頁。
陳佐源,黃世輝(1999)。北港地區推動「快樂兒童成長社區」之問題研究 – 由小學進行社區營造的方法探討。中華民國設計學會第四屆學術研究成果研討會論文集307-312頁。
陳其南(1996)。社區營造與文化建設。理論與政策,10,109-116頁。
陳錦皇(2001)。21世紀社區總體營造之展望-永續發展的生活共同體。社區營造草根工作者培訓營活動手冊。財團法人愛鄉文教基金會。
徐震(1995)。論社區意識與社區發展。社會建設,90,4-12頁。
徐震(1997)。社區營造︰台灣社區工作的新程式。社會建設,97,1-15頁。
楊世安(2004)。家庭因素對國小學童環境行為影響模式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班論文。
楊孝榮(1995)。社會研究實務。台北市:正中書局。
莊慶達、劉祥熹(2001)。台灣漁村社區發展的課題與展望。臺灣經濟 249期。16-29頁。
莊慶達(2002)。臺灣沿岸與漁村建設之前瞻與回顧。海洋與台灣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灣研究基金會
張鈿富(1986)。行動研究法之研究。載於教育研究法之介紹,97-128頁。台北市教師研習中心印。楊孝榮(1995)。社會研究實務。台北市:正中書局。
富麗漁村-台灣漁村發現之旅(2002)。宜蘭縣政府。
黃徹源(2003)。建設富麗漁村之策略與成果,農政與農情。135,21-29頁。
黃徹源(2004)。漁村推展社區總體營造主要影響因子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研究所碩士班論文。
趙家宏(2004)。社區居民對台中火力發電廠環境影響認知、防治與補助措施之滿意度與因應行為之研究-以龍井鄉麗水社區為例。台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班論文。
蔡宏進(1989)。社區原理。台北市:三民書局。
盧道杰(2001)。保護區管理的新趨勢—西方現代保護區學說之演進與發展回顧。「保護區管理的國際新趨勢」研討會論文集。主辦單位:內政部營建署、中華民國國家公園學會。11-25頁。
Engleson, D. C., Yockers, D. H. (2003) 。環境教育課程規劃 (A Guide to Curriculum Planning i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周儒、張子超、黃淑芬 譯。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Carter D.W. (2003). Protected areas in marine resource management: another look at the economics and research issues. Ocean &Coastal Management. 46, 439-456.
Chen, C.P., Hsieh H.L., Lin P.F. (2004). Conservation of the horseshoe crab at Kinmen, Taiwan: strategies and practices. Biodiversity and Conservation.13,1889-1940.
Chen W.Y. (1998). Coastal zone management in Taiwan: a review. Ocean &Coastal Management. 38, 119-132.
Hsieh, H.L., Chen, C.P., Lin, Y.Y.(2004). Strategic planning for a wetlands conservation greenway along the west coast of Taiwan. Ocean and Coastal Management, 47, 257-272.
Scott, D.A. (1989). A Directory of Asia Wetlands. IUCN.
Sen, S. and J. R. Nielsen (1996). Fisheries co-management_a comparative analysis. Marine Policy 20 (5) 405-418
Stojanovic T., Ballinger R.C., and Lalwani C.S.(2004). Successful integrated coastal management: measuring it with research and contributing to wise practive. Ocean& Coastal Management, 47, 273-298.
Jentoft, S. (1989). Fisheries co-management: delegating government responsibility to fishermen’s organization. Marine Policy 13 (2) 137-154.
Jentoft S. (2000). The community: a missing link of fisheries management. Marine Policy. 24, 53-59.
Mulekom L. (1999). An institutional development process in community based coastal resource management: building the capacity and opportunity for community based co-management in a small-scale fisheries community. Ocean &Coastal Management. 42, 439-456.
Poitras J., Bowen R., Wiggin J. (2003). Challenges to use of consensus building in integrated coastal management. Ocean &Coastal Management. 46, 391-405.
Ross, S., Wall, G. (1999). 'Ecotourism: Towards confluence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 Tourism management, 20, 123-132.
台灣咁仔店,http://www.taiwan123.com.tw
台灣電力公司,http://www.taipower.com.tw/
自然保育網,http://preserve.coa.gov.tw/patch/protect/8.htm
拉薩姆國際溼地公約(Ramsar Convention)(1997)。http://www.ramsar.org
中文版:http://preserve.coa.gov.tw/laws/international/ramsar/ramsar_c.htm
經濟部水利署第三河川局,http://www.wra03.gov.tw/area/area_frame.htm
跨界利益—第五屆世界保護區大會主題網
http://wpc.e-info.org.tw/default.htm
龍之鄉,http://content.edu.tw/primary/country/tc_ua/h019/index.htm
龍井鄉戶政事務所,http://www.taichung.gov.tw/
龍港國小全球資訊網,http:// www.lgps.tcc.edu.tw/
Borrini, G. (2003) Community conserved areas (CCAs) and co-managed protected areas (CMPAs)—towards equitable and effective conservation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 change. CEESP/WCPA reported, http://www.iucn.org/themes/ceesp/wkg_grp/tilcepa/community.htm#synthesis
dc.identifier.uri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34502-
dc.description.abstract海岸潮間帶地區的環境維護與保育已經是目前世界的潮流,而讓當地社區居民與其他權益相關團體,共同提出對保護區經營管理的意見,是保護區管理的新作法,也是許多學者認為要達到保育的必經路途。而要社區參與保護區的經營管理,社區本身要培養足夠的能力才足以擔此重任。本研究從麗水村社區內的龍港國民小學為起點,嘗試從小學教師的培力,推動麗水村社區進行社區總體營造,以達到大肚溪口野生動物保護區獲得良好經營管理與保育的目標。研究發現,學校是學術研究團體進入社區的一個管道,但學校並不能主導社區發展相關的事務,但卻能以協助者的身份從旁參與。雖有教師表達不太願意參與的態度,但可以用正面鼓勵的方式來克服。由於社區居民尚無針對社區總體營造相關的組織,且居民與學校缺少「相互合作」的互動模式,所以至今尚未有積極的表現;目前是由龍港國小的教師藉由編寫鄉土教材的方式,來蒐集麗水村的在地資料,作為凝聚社區共識的開始。期望能激起當地居民的社區意識,並培力居民去主動關心並參與保護區的經營管理,以達到保護區的功能與保育的目標。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It reveals that the importance of conservation of the oceans, coastal zones and intertidal zones are emerged in the world. And the participatory approach based on local community and other stakeholders is also concerned. This study tried to promote the empowerment of Lishuei Community from empowering the teachers of Longgang Elementary School, to achieve conservation of the Daud Estuary Wildlife Protected Area. This study found that academia can access the community more easily through local elementary school. The school cannot lead affairs of community development, but can assist proceeding of this process. There is lacking community empowerment related group in Lishuei, and the residents are not used to co-operation way to proceed community issues. This study promoted the compiling of native teaching materials of Lishuei to arouse the community sense of the residents of Lishuei. Then to empowerment the residents to participate management of the protected area, to reach the goal of protected area and conserve the environment well.en
dc.description.provenanceMade available in DSpace on 2021-06-13T06:11:57Z (GMT). No. of bitstreams: 1
ntu-95-R91243010-1.pdf: 1950742 bytes, checksum: 325fb02e672f45ce7d9c06df97f6ff0a (MD5)
Previous issue date: 2006
en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目錄……………………………………………………………………………Ⅰ
表目錄…………………………………………………………………………Ⅳ
圖目錄…………………………………………………………………………Ⅴ
附錄目錄………………………………………………………………………Ⅵ
摘要……………………………………………………………………………Ⅶ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流程與方法…………………………………………………2
第二章 文獻回顧與分析………………………………………………………4
第一節 濕地的定義、功能與保育…………………………………………4
第二節 保護區經營管理策略……………………………………………4
一、 環境保護的發展…………………………………………………4
二、 保護區的緣起與定義……………………………………………5
三、 保護區經營管理策略分析………………………………………6
四、 社區保育與共管保護的理念……………………………………6
第三節 台灣地區社區發展的由來與演變………………………………8
一、 社區的定義………………………………………………………8
二、 臺灣地區社區發展的演進………………………………………9
三、 社區總體營造…………………………………………………11
第三章 麗水村社區…………………………………………………………12
第一節 麗水村社區簡介與概述………………………………………12
一、 位置、人口與產業………………………………………………12
二、 歷史演進………………………………………………………13
三、 麗水村內及鄰近重要社區成員………………………………14
1. 台中火力發電廠………………………………………………14
2. 台中縣龍井鄉環保建設福利協進會…………………………14
3. 福順宮…………………………………………………………15
4. 台中縣龍港國民小學…………………………………………15
第二節 麗水村的生態資源–大肚溪口野生動物保護區………………17
一、 大肚溪口野生動物保護區簡介………………………………17
二、 大肚溪口野生動物保護區現況………………………………17
第三節 麗水村的現況、問題與發展潛力………………………………18
第四章 從國民小學推動社區總體營造–教師培力………………………20
第一節 推動理念及方法…………………………………………………20
一、 環境教育的興起………………………………………………20
二、 推動的理論與方法……………………………………………21
1. 行動研究與教育研究之連結…………………………………21
2. 參與式的觀察法………………………………………………22
第二節 龍港國小暑期生態營隊…………………………………………23
一、 契機……………………………………………………………23
二、 活動內容與目標………………………………………………23
三、 家長的參與……………………………………………………25
第三節 龍港國小教師的進修課程………………………………………25
第四節 學童對於麗水村內喜惡地點調查………………………………26
第五節 社區居民座談會…………………………………………………29
第六節 麗水村鄉土教材的編寫…………………………………………30
一、 鄉土教材編寫的功能………………………………………30
二、 鄉土教材編寫的內容方向…………………………………30
三、 鄉土教材編寫的進行…………………………………………31
第五章 社區成員對社區總體營造認知與觀感調查………………………32
第一節 龍港國小教師訪談結果…………………………………………32
一、 目前教學內容與鄉土教材編寫……………………………32
二、 保護區與社區相關工作參與意願……………………………33
三、 其他意見與建議事項…………………………………………34
第二節 社區居民部分之相關意見調查…………………………………35
一、 問卷-台中縣麗水村居民對周遭環境之意見調查……………35
二、 問卷-龍港國小家長對環境教育與社區總體營造認知調查…35
第六章 討論…………………………………………………………………37
第一節 學校教師與社區居民的參與……………………………………37
一、 學校教師的培力………………………………………………37
二、 學校與社區的互動……………………………………………39
三、 學童保育觀念的培養…………………………………………40
四、 社區居民對社區總體營造與生態保育的觀念………………41
五、 推動河口資源(大肚溪口野生動物保護區)保育成效………42
第二節 未來研究與工作方向……………………………………………42
一、 由學校帶動社區總體與生態的保育…………………………43
二、 社區進行社區總體營造及參與保護區經營管理……………43
三、 河口濕地的保育………………………………………………44
第七章 結語…………………………………………………………………45
參考文獻………………………………………………………………………47

表目錄
頁數
表2-1 國內專家學者對「社區」之定義……………………………………9
表2-2 漁村社區種類表………………………………………………………10
表3-1 龍井鄉九十四年三月份麗水村人口樹、戶數統計資料……………13
表3-2近幾年龍港國小學生人數統計………………………………………16
表4-1環境教育的目標………………………………………………………21
表4-2龍港國小學童對於麗水村內喜物地點調查結果……………………27
表4-3龍港國小學童對於麗水村內喜物地點調查結果分析………………28
表4-4麗水村鄉土教材編彙內容……………………………………………30

圖目錄
頁數
圖1-1本研究流程圖…………………………………………………………3
圖2-1 濕地保育軸理念示意圖………………………………………………5
圖2-2 資源管理方式剖析……………………………………………………8
圖3-1 大肚溪口空照圖……………………………………………………12
圖3-2 麗水村社區空照圖…………………………………………………16
圖3-3 生態旅遊(產業)的範例…………………………………………19
圖4-1 本研究流程時間軸…………………………………………………27
圖6-1本研究進行與未來目標的圖示………………………………………38

附錄目錄
頁數
附錄一、龍港國小教師進修課程講義(一)………………………………50
附錄二、龍港國小教師進修課程講義(二)………………………………57
附錄三、龍港國小學童對於麗水村內喜惡地點調查作業…………………60
附錄四、龍港國小教師設計的暑期作業–福順宮的教案及學習單………61
附錄五、龍港國小教師設計的暑期作業–高年級的臺灣招潮蟹學習單…67
附錄六、龍港國小教師設計的暑期作業–舊派出所的學習單……………69
附錄七、龍港國小教師在麗水村社區議題與大肚溪口野生動物保護區相關事務參與程度調查問卷結果………………………………………70
附錄八、台中縣麗水村居民對周遭環境之意見調查問卷…………………78
附錄九、龍港國小家長對環境教育與數區總體營造認知調查……………80
附錄十、台中縣麗水村居民對周遭環境之意見調查結果統計表…………82
附錄十一、龍港國小家長對環境教育與數區總體營造認知調查結果統計..84
dc.language.isozh-TW
dc.title從地方國民小學推動漁村社區營造及河口資源的保育zh_TW
dc.titleLocal Elementary Schools as Promoters for Community Empowerment and Conservation of Estuary Resourcesen
dc.typeThesis
dc.date.schoolyear94-1
dc.description.degree碩士
dc.contributor.coadvisor李英周
dc.contributor.oralexamcommittee李永展,盧道杰
dc.subject.keyword大肚溪口野生動物保護區,麗水村社區,龍港國民小學,保育,zh_TW
dc.subject.keywordDadu Estuary Wildlife Protected Area,Lishuei Community,Longgang Elementary School,Conservation,en
dc.relation.page85
dc.rights.note有償授權
dc.date.accepted2006-02-17
dc.contributor.author-college生命科學院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dept漁業科學研究所zh_TW
顯示於系所單位:漁業科學研究所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 
ntu-95-1.pdf
  目前未授權公開取用
1.91 MBAdobe PDF
顯示文件簡單紀錄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

社群連結
聯絡資訊
10617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No.1 Sec.4, Roosevelt Rd., Taipei, Taiwan, R.O.C. 106
Tel: (02)33662353
Email: ntuetds@ntu.edu.tw
意見箱
相關連結
館藏目錄
國內圖書館整合查詢 MetaCat
臺大學術典藏 NTU Scholars
臺大圖書館數位典藏館
本站聲明
© NT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