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用此 Handle URI 來引用此文件: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34333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 | 值 | 語言 |
---|---|---|
dc.contributor.advisor | 鄧屬予 | |
dc.contributor.author | Wan-Chi Cho | en |
dc.contributor.author | 卓腕淇 | zh_TW |
dc.date.accessioned | 2021-06-13T06:03:32Z | - |
dc.date.available | 2006-06-28 | |
dc.date.copyright | 2006-06-28 | |
dc.date.issued | 2006 | |
dc.date.submitted | 2006-06-20 | |
dc.identifier.citation | 一、 中文部分
王執明、鄭穎敏、王源,1978,台北盆地之地質及沉積物研究。台灣礦業,第30卷,第4期,第78-108頁。 工業技術研究院能源與資源研究所,2000,臺北盆地水準測量報告,經濟部水資源局,共241頁。 工業技術研究院能源與資源研究所,2001,臺北盆地主幹線水準測量報告,經濟部水資源局。 工業技術研究院能源與資源研究所,2001~2004,臺灣地區地層下陷之監測、調查及分析。經濟部水資源局。 王泰典,1993,台北盆地抽水引致地層壓密之初步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共129頁。 王如意,1975,臺北市地盤沉陷研究工作觀測井研究計畫報告。國立臺灣大學農業工程學系、臺北市政府工務局養護工程處,共243頁。 毛愛生,1986,台北盆地地下水數學模式之模擬與應用。國立臺灣大學農業工程研究所水利組碩士論文,共107頁。 台灣省水利局規劃總隊,1985,台灣省一等水準基點及水利局水準基點檢測成果總報告,共308頁。 台糖新營廠、中興工程顧問公司,2003,地下水觀測站及已完成觀測井井體維護計畫(2/2)。經濟部水利署,共260頁。 成功大學資源工程系,2002~2003,台北盆地地下水管制區檢討及土壤液化評估。經濟部水利署。 吳建民,1968,台北盆地地盤沉陷問題之研究(上)。水利,復刊第4期,第53-81頁。 吳建民,1987,台北盆地地盤下陷之回顧。地工技術雜誌,第20期,第34-49頁。 吳建民,1989,台北盤地地下水開發與地層下陷。礦業技術。第27卷,第3期,第192-222頁。 吳偉特、歐晉德、林永德,1976,臺北盆地地盤沉陷土壤力學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工學院土木工程研究所,共174頁。 吳偉特,1987,台北盆地之演變過程。地工技術雜誌,第20期,第104-112頁。 吳偉特,1988,台北盆地地盤分區土壤之工程性質。地工技術雜誌,第22期,第5-27頁。 吳偉特,1999,台北淡水河流域西岸地區地層土壤之力學性質。經濟部中央地調所特刊,第十一號,第361-377頁。 亞新工程顧問公司,1987,台北市地層大地工程性質分析報告,共201頁。 李咸亨,1996,台北市工程地質分區。地工技術,第54期,第25-34頁。 余水倍、陳宏宇、郭隆晨、侯進雄、李錦發,1999,臺北盆地斷層活動之觀測研究。濟部中央地調所特刊,第十一號,第227-251頁。 何維信,2001,測量學。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系,第四版,共554頁。 林光明,1975,台北盆地地下水與地盤下陷問題之研究。科學月刊,三、四月號。 林朝棨,1975,台灣地形。台灣省文獻委員會,共423頁。 林美聆、王泰典,1995,台北盆地因抽取地下水導致之地盤下陷研究。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第七卷,第二期,第121-131頁。 林美聆、黃燦輝、洪如江、紀宗吉,1999,台北盆地地層壓密現地監測研究。經濟部中央地調所特刊,第十一號,第317-344頁。 林燕初,1997,台北盆地地下水系統特性之探討。國立臺灣大學地質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共69頁。 邵明忱、黃立煌、馮堯松、劉格非,1995,礫石層水理參數探討。國際卵礫石層地下工程研討會,台灣,台北,第29-38頁。 邱永嘉,2002,雲林沿海地區垂直方向地下水補注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地質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共73頁。 洪如江,1966,台北盆地各土層土壤之物理特性。國立台灣大學工程學刊,第10期,第194-217頁。 洪如江、陳志浩,1999,台北盆地地工特性之微分區研究。經濟部中央地調所特刊,第十一號,第345-359頁。 能邦科技顧問股份有限公司,2000,台灣地區地下水補注量估算。經濟部水資源局,共415頁。 曹以松,1969,台北地區過度抽取地下水所引起之地盤沉陷及其補救方法之研究。水利,復刊第6期,第7-23頁。 曹以松、許榮庭,1985,台北盆地地下水抽水量反向推求數學模式之研究(一) ~ (三)。國立臺灣大學農業工程研究所。 陶本藻,1982,自由網平差與變形分析。測繪出版社,北平,共191頁。 郭鎧紋,1987,台北盆地附近地盤升降與河流型態。營建世界,三月號,第67-70頁。 陳建良,1995,大區域沉陷監測網的平差計算-以台北盆地為例。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共172頁。 張閔翔,1996,台北盆地地下水系統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地質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共61頁。 許榮欣,1994,多時期之相對沉陷分析。第十三屆測量學術及應用研討會論文集,國立交通大學,第795-803頁。 許榮欣,1997,垂直變形監測網之動態平差計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共78頁。 楊應塘,1975,台北盆地之地盤下陷。地質,第1卷,第2期,第49-71頁。 楊萬全,1972,台北盆地地下水蘊藏與超抽情況之研究。台灣銀行季刊,第23卷,第4期,第235-253頁。 楊萬全,1974,新店溪沿岸地下水補注區之調查研究。台灣水利,第22卷,第1期,第16至29頁。 楊萬全,1976,地下水開發與地層下陷之關係。工程,第49卷,第9期,第39-46頁。 楊萬全,1978,台北盆地地層下陷的地理學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研究報告,第2期,第19-46頁。 楊萬全,1979,台北盆地的地層下陷預測與深層下陷探討。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研究報告,第3期,第41至53頁。 楊萬全,1980,台北盆地零公尺地區的問題。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系地理研究報告,第6期,第45-70頁。 楊萬全,1983,地下水開發對環境的衝擊–台北盆地的個案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研究報告,第9期,第73-118頁。 楊基生,1977,台北盆地地層下陷調查與分析。土木水利,第4卷,第3期,第92-104頁。 黃鎮臺,1987,台北市地層大地工程性質分區研究。地工技術雜誌,第20期,第71-77頁。 傅怡仁、秦中天、王如龍、陳明山,1990,台北盆地內礫石層分佈之研究。土木水利,第16卷,第4期,第59-69頁。 鄧屬予、袁彼得、陳培源、彭志雄、賴典章、費立沅、劉桓吉,1999,臺北盆地堆積層的岩性地層。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特刊,第11號,第41-66頁。 a鄧屬予,劉聰桂,陳于高,劉平妹,李錫堤,劉桓吉,彭志雄,2004,大漢溪襲奪對台北盆地的影響。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系地理研究報告,第四十一期,第61-78頁。 b鄧屬予,李錫堤,劉平妹,宋聖榮,曹恕中,劉桓吉,彭志雄,2004,台北堰塞湖考證。地理學報,第三十六期,第77-100頁。 劉德壽,1978,台北盆地地層下陷特性與預估以及抑制下陷措施之探討。台灣水利,第26卷,第三期,第32-46頁。 劉毅,2001,地面沉降研究的新進展與面臨的新問題。地學前緣(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第8卷,第2期,第273-278頁。 賈儀平、張閔翔、簡士超,1996,台北盆地的地下水系統。「 臺灣之第四紀」第六次研討會暨「臺北盆地地下地質與工程環境綜合調查研究」成果發表會論文集。第122-125頁。 賈儀平、張閔翔、劉文煜、賴典章,1999,台北盆地之水文地質研究。經濟部中央地調所特刊,第十一號,第393-406頁。 管晏如,1984,測量學。友寧出版有限公司,再版,共484頁。 歐晉德、李延恭、鄭在仁,1983,台北盆地松山層地下水位及水壓分佈對基礎工程的影響。土木水利,第10卷,第3期,第89-102頁。 經濟部水資源局,1978-2003,台北盆地地下水水位及水質調查報告。 經濟部水資源統一規劃委員會,1982,台北地區地下水管制及地層下陷檢測報告,共27頁。 經濟部水資源統一規劃委員會,1992~2000,台北盆地水準網點檢測報告,經濟部水資源局。 經濟部水資源統一規劃委員會,1989,台灣地區地下水資源,共36頁。 經濟部水資源統一規劃委員會,1994,台灣地區之水資源,共286頁。 二、 英文部分 Carminati, E., and Martinelli, G., 2002. Subsidence rates in the Po Plain, northern Italy: the relative impact of natural and anthropogenic causation. Engineering Geology 66, p. 241-255. Carbognin, L., Teatini, P., and Yosi, L., 2004. Eustacy and land subsidence in the Venice Lagoon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new millennium. Journal of Marine Systems 51, p. 345-353. Das, M.B., 2002. Principles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5th ed., BROOKS/COLE, 589pp. Hu, R.L., Wang, S.J., Lee, C.F., and Li, M.L., 2004. Characteristics and trends of land subsidence in Tanggu, Tianjin, China. Bulletin of Engineering Geology and Environment 61 (3), p.213-225. Hu, R.L., Yue, Z.Q., Wang, L.C., and Wang, S.J., 2004. Review on current status and challenging issues of land subsidence in China. Engineering Geology 76, p.65-77. Kooi, H., 2000. Land subsidence due to compaction in the coastal area of The Netherlands: the role of lateral fluid flow and constraints from well-log data. Global and Planetary Change 27, p. 207-222. Lin, M.L., and Lai, Y.S., 1996. Secondary compression behavior of the silty clay of the Taipei Basin. Joural of the Geological Society of China, Vol.33, No.4, p. 523-533. Lin, S.B., and Chen, C.H., 2000. Lithology and Mineralogy of Sediments in Taipei Basin. Joural of the Geological Society of China, Vol.43, No.2, p. 311-331. Terzaghi, K., and Peck, B.R., 1968, Soil Mechanics in Engineering, 2nd ed., John Wiley & Sons, 729pp. Teng, L. S., Yuan, B. P., Yu, N.T., and Peng, C. H., 2000. Sequence stratigraphy of the Taiwan Basin deposits: a preliminary study. Journal of the Geological Society of China 43, 497-520. Teng, L. S., Peng, C. H., Chen, W. F., and Chu, C. J., 2001. Origin and geological evolution of the Taipei Basin, northern Taiwan. Western Pacific Earth Sciences 1, 115-142. Wang, C. M., and Lin, T. P., 1987. The geology and land subsidence of the Taipei Basin. Memoir of the Geological Society of China 9, p.447-464. Waltham, A.C.,1989. Ground subsidence. Chapman and Hall, 202pp. | |
dc.identifier.uri |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34333 |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近50年來的水準測量,顯示台北盆地的地盤沉陷量曾經多達2公尺,遠遠超過山腳斷層上盤在此時段內可能的下滑量。因此構造沉陷並不足以說明盆地近年來的地盤變動,必須考慮地下水超抽的影響。本研究彙整地下水位和地表水準資料,以呈現該區之地下水位與地表高程變化的時空特性,以探討地下水位變化對地盤變動的影響。
地下水位資料分析結果顯示,台北盆地的地下水位自民國46~62年間大幅降低,水位由原本的近地表降至地下四十公尺。然而民國63年之後,水位由降轉升,如今已回升到地表附近。 水準資料分析結果顯示,台北盆地在民國46~63年期間地盤嚴重沉陷,幾乎遍及整個盆地。民國63年之後,地盤下陷明顯減緩;民國72年起地表高程趨於平穩,大部份地區並無顯著之沉陷。甚至在民國81年後,水準高程有上升的跡象。本研究以F分配法檢驗後,顯示盆地地盤確實回升。 綜合地下水位和地表水準資料,台北盆地在民國50~63年間,抽水量較高(2百萬噸/平方公里)、地下水位降至最低(-40公尺)的區域大致與地盤嚴重沉陷的區域(>150公分)吻合,顯示地下水位的下降主控著地盤的沉陷。地下水位回升之後,僅局部地區有異常高的下陷量;其他地區的沉陷已減緩,應是早期抽水壓密作用的延續,而非同時段之地下水位下降所致。此外,最近十年來的地盤回升和地下水位的回升趨勢亦有高度關聯。 整體而言,近期台北盆地地盤下陷的主因為地下水超抽;反之,地下水位的回升,也導致可察覺的地盤回升量。然而盆地地層受到地下水位變化而產生壓密或回脹反應的細節(如地層壓密深度、砂泥層回脹比例)尚未能釐清,對於人口密集的台北盆地來說,值得深入研究。 | zh_TW |
dc.description.provenance | Made available in DSpace on 2021-06-13T06:03:32Z (GMT). No. of bitstreams: 1 ntu-95-R93224201-1.pdf: 17163227 bytes, checksum: f24297101a4c411db8ceade22159f544 (MD5) Previous issue date: 2006 | en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 目 錄
摘要……………………………………………………………………...I 致謝……………………………………………………………………..II 目錄…………………………………………………………………….III 圖目…………………………………………………………………….VI 表目…………………………………………………..………….….…VII 一、 台北盆地之研究概況……………….…………………………..1 1.1 研究動機與目的……………………………………………...……………...1 1.2 區域地質景……………………………………………………………...…...1 1.3 水文地質……………………………………………………………………..3 1.4 地盤下陷回顧…………………………………………………...…………...3 二、 地下水位資料分析…………………………..………………….5 2.1 地下水位資料…………………………………………………....................5 2.2 地下水位變化評估……………………………..…….…………………….7 2.3 抽水量資料…………………………………..….………………………….8 2.4 盆地內各區地下水位變化趨勢…………………………………………....8 2.5 地下水位之時序變化………………………………………………...…...12 三、 水準資料分析………………………………………………….16 3.1 資料的來源與檢測路線………………………………………………….16 3.2 精度評估………………………………………………………………….17 3.3 資料的分級與處理……………………………………………………….20 3.4 地表高程之時序變化…………………………………………………….25 四、 地下水位與地表高程變化之討論…………………………….30 4.1 地下水位變化與抽水量之關係………………………………………....30 4.2 地盤沉陷結果之比較…………………………………………………....32 4.3 地盤回升之討論………………………………………………………....33 4.4 地下水位與地表高程變化之比較……………………………………....34 4.5 地盤變動機制之思考…………………………………………………....40 五、 結論…………………………………………………………....42 參考文獻…………………………………………………………….....43 附錄 A. 台北盆地之地下水位觀測記錄 圖A.1 水位觀測井分佈圖…………………………………………………...48 表A.1 水位觀測井基本資料………………………………….……………..49 表A.2 民國57~75年之年平均地下水位記錄……..…..……… …………..50 表A.3 民國76~92年之年平均地下水位記錄………………… …………..52 B. 台北盆地之水準檢測成果記錄 圖B.1 第一類水準點分佈圖………………………………………………...54 表B.1 第一類水準點基本資料……………………...………………….…...55 表B.2 第一類水準點民國50~62年之高程記錄..……..…………………...56 表B.3 第一類水準點民國63~77年之高程記錄..……..……………….…..57 表B.4 第一類水準點民國78~92年之高程記錄..……..……………….…..59 圖B.2 第二類水準點分佈圖………………………………………………...61 表B.5 第二類水準點基本資料……………………...……………………....62 表B.6 第二類水準點民國63~77年之高程記錄...………………………... 63 表B.7 第二類水準點民國78~92年之高程記錄……………… ………….67 C. 高程變化檢驗之F分配法應用…………………………71 表C.1 民國88~93年水準精度與變形檢驗……………………………….72 表C.2 F-test結果統計……..…..…………..…..………..…….…………73 | |
dc.language.iso | zh-TW | |
dc.title | 台北盆地地下水位變遷與地盤變動 | zh_TW |
dc.title | Groundwater Level Change and Elevation Fluctuation of the Taipei Basin | en |
dc.type | Thesis | |
dc.date.schoolyear | 94-2 | |
dc.description.degree | 碩士 | |
dc.contributor.oralexamcommittee | 賈儀平,劉聰桂,劉啟清,林美聆 | |
dc.subject.keyword | 地下水位,地層下陷,水準測量, | zh_TW |
dc.subject.keyword | groundwater level,land subsidence,leveling survey, | en |
dc.relation.page | 73 | |
dc.rights.note | 有償授權 | |
dc.date.accepted | 2006-06-20 | |
dc.contributor.author-college | 理學院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dept | 地質科學研究所 | zh_TW |
顯示於系所單位: | 地質科學系 |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 大小 | 格式 | |
---|---|---|---|
ntu-95-1.pdf 目前未授權公開取用 | 16.76 MB | Adobe PDF |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