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用此 Handle URI 來引用此文件: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33254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 | 值 | 語言 |
---|---|---|
dc.contributor.advisor | 周陽山(Yang-Sun, Chou) | - |
dc.contributor.author | Te-Cheng, Chen | en |
dc.contributor.author | 陳德真 | zh_TW |
dc.date.accessioned | 2021-06-13T04:31:21Z | - |
dc.date.available | 2006-07-28 | - |
dc.date.copyright | 2006-07-28 | - |
dc.date.issued | 2006 | - |
dc.date.submitted | 2006-07-20 | - |
dc.identifier.citation | 壹、 中文部分
一、 書籍 李酉潭、陳志瑋譯(2003)。《最新民主與民主化》。台北:韋伯文化。(原書:George Sorensen[1998]. Democracy and democratization:processes and prospects in a changing world, 2nd ed. Boulder: Westview Press.) 林世華等譯(2005)。《社會科學研究法:量化與質化取向》。台北:心理。(原書:Keith F. Punch[1998]. Introduction to Social Research: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Approaches. London: Sage. ) 吳玉山(2000)。《俄羅斯轉型1992-1999:一個政治經濟學的分析》,台北:五南。 吳克禮(2001)。《當代俄羅斯社會與文化》。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胡逢瑛、吳非(2005)。《透視蘇俄傳媒轉型變局》。台北:秀威資訊。 郭武平(1999)。《俄羅斯的政黨政治》。台北:五南。 周陽山(1990)。《自由與權威》。台北:三民。 周陽山(1993)。《蘇東劇變與兩岸互動》。台北:東大。 陳芸芸、劉慧雯譯(2003)。《特新大眾傳播理論》。台北:韋伯文化。(原書:Denis McQuail[2000]. Mass Communication Theory: An Introduction, 4th ed. London: Sage.) 翁秀琪(2001)。《大眾傳播理論與實證》。台北:三民。 張錦華(2003)。《傳播批判理論》。臺北:黎明文化。 張清溪、許嘉棟、劉鶯釧、吳聰敏(2000)。《經濟學—理論與實際》。台北:翰蘆。 曹衛東等譯(2002)。《公共領域的結構轉型》。台北:聯經。(原書:Habermas, J.[1990]. The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public sphere. Trans. By Burger, T. London: Polity Press.) 趙月枝譯(2005)。《媒體全球化與民主化:悖論、矛盾與問題》。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原書:Robert A. Hackett[2005]. Democratizing Global Media: One World, Many Struggles. Lanham:Rowman & Littlefield.) 閻紀宇譯(2002)。《遮蔽的伊斯蘭》。台北:立緒。(原書:Said, E.[1997]. Covering Islam. New York: Vintage.) 劉向文(2002)。《俄國政府與政治》。台北:五南。 鄭瑞城(1988)。《透視傳播媒介》。台北:經濟與生活。 劉軍寧譯(1994)。《第三波:二十世紀末的民主化浪潮》。台北:五南。(原書:Samuel Huntington[1991]. THE THIRD WAVE:democratization in the late twentieth century. Norman: University of Oklahoma Press.) 二、 期刊論文 〈第三波民主化與民主改革的經驗教訓專題研討會紀要〉(2001)。《當代中國研究》,72。取自:http://www.tszz.com/log/01/010601/0101012.htm 王承宗(1999)。〈前蘇聯與俄羅斯傳媒之研究〉,《問題與研究》。38[11]: 53-76。 王逸舟(1994)。〈評“日里諾夫斯基現象”〉。取自:http://www.iwep.org.cn/chinese/gerenzhuye/wangyizhou/duanlun/jingxing.htm 王正泉(2002)〈北約和車臣---俄羅斯心頭兩大重疾〉。取自:http://past.people.com.cn/BIG5/guoji/24/20021224/894876.html 王實佳(2005)。〈利益集團與腐敗〉。 取自:http://article.comment-cn.net/show.php?type=mpa&id=1130407001 李金詮(2003)。〈論社會理論對中國新聞業的解放潛力〉,《二十一世紀網絡版》,10。取自:http://www.cuhk.edu.hk/ics/21c/supplem/essay/000119.htm 李雅君(2005)〈車臣問題,普京執政的契機與挑戰〉。取自:http://www.xjjjb.com/zygc/2005-12/30/content_63332.jsp 吳非(2003)。〈俄羅斯廣播電視體制向“國有公共服務制營”過渡〉。取自: http://www.culindustries.com/news/displaynews.asp?id=715 吳麟(2005)。〈論新聞媒體與公共領域的構建——以「圓明園事件」報導為例〉。取自:http://academic.mediachina.net/xsjd_view.jsp?id=2073 胡逢瑛、吳非(2003)。〈俄羅斯傳媒背後的金融工業〉。 取自:http://ruanzixiao.diy.myrice.com/wlscmbhdjygyjt.htm 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2004)。《民主倒退:2003台灣政治回顧》(編號:憲政(研)093-001號)。台北:作者。 程曼麗(2002)。〈轉型期俄羅斯新聞業透視〉,《國際新聞界》。 陳錫蕃(2002)。〈「第四權」一詞誤用久矣 〉,(編號:國安(析)090-009號)。台北: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取自: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NS/091/NS-B-091-009.htm 溫秀英(1996)。〈自由化和產業發展〉,《「政府經濟角色的定位」 專輯》。取自:http://www.inpr.org.tw/publish/abstract.htm?id=20000274 秦暉、金雁(2005)。〈告別葉利欽時代-----俄羅斯轉軌進程回顧〉。取自: http://article.comment-cn.net/show.php?type=jiegou&id=1117967699 管中祥(2005)。〈傳播權力、弱勢發聲與市民社會之形成〉。取自:http://www.genderwatchina.org/pages/shownews.asp?id=1008 馮紹雷(2004)。〈原蘇聯、南歐、拉美與東亞國家轉型的比較研究〉,《世界經濟與政治》,8:8-18。 蔡冰冰(2005)。《俄羅斯選舉傳播媒體自由化之分析:以1996年俄羅斯總統選舉為例》。國立政治大學俄羅斯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向文(2002)。〈談俄羅斯聯邦的政黨制度〉。取自:http://www2.zzu.edu.cn/calaw/ 錢慶義(2004)。〈國外廣播媒介經營初探〉。 取自:http://purple.nj.gov.cn/gb/content/2004-11/25/content_5530.htm 瞿文芳(2001)。〈台灣的民主化與媒體的發展〉,(編號:教文(研)090-003號)。台北: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取自: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EC/090/EC-R-090-003.htm 董曉陽(1998)。〈俄羅斯金融工業集團角逐傳媒界〉,《東歐中亞研究》,2。 嚴震生(2003)。〈非洲的民主化、民主轉型、民主鞏固、和民主倒退〉。《政策論壇電子報》,76。取自: http://www.socialsciences.nccu.edu.tw/society/composition/030815/pol_g_030815_b.htm Lukin, A.(1999)。〈選舉型民主還是選舉型派閥政治: 俄國的民主化和轉型理論〉,《當代中國研究》,70。 取自:http://www.chinayj.net/StubArticle.asp?issue=000308&total=70 貳、 英文部分 一、 期刊論文 Becker, J.(2004). Lessons from Russia: A Neo-Authoritarian Media System. Europea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19(2), 139-163. Dettmer, J.(2000, March 6). No Press Freedom for Russian Media- Soviet-era-Style Repression Used to Control Press in Russia. Insight on the News. European Institute for the Media.(2000)Monitoring of the Media Coverage of the 2000 Russian Presidential Elections. Düsseldorf: The European Institute for the Media. Ford, P.(1996, April 16). Russia's Free Press Opts Not To Play Fair Before Elections. 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p.A1. Gray, E.(2000). Putin’s Media War. 取自:http://www.cpj.org/Briefings/2000/Russia_analysis_March00/Russia_analysis_march00.html Hesli, V.(2003). Parliamentary and Presidential Elections in Russia: The Political Landscape in 1999 and 2000. The 1999–2000 elections in Russia: their impact and legacy (pp.3-28).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Lipman, M. & McFaul, M.(2001). 'Managed Democracy' in Russia. Press/Politics, 6(3), 116-127. McFaul, M.(2002). Russia Under Putin: ONE STEP FORWARD, TWO STEPS BACK. Journal of Democracy, 11(3), 19-33. Oates, S. & Roselle, L. (2000). Russian Elections and TV News: Comparison of Campaign News on State-Controlled and Commercial Television Channels. The Harvard Journal of Press/Politics, 15(2), 30-51. Office for Democratic Institutions and Human Rights.(2000). Final report on the presidential election in the Russian Federation, 26 March 2000. Warsaw: Office for Democratic Institutions and Human Rights. Schiller, D. & Mosco, V.(2002). Continental Order? Integrating North America for Cybercapitalism. Lanham, MD: Rowman & Littlefield. Vitaly Korotich.(1997). The High Cost of a 'Free' Press. 取自: http://www.bu.edu/iscip/vol8/Korotich.html White, S. & Oates, S.(2003). Politics and the Media in Postcommunist Russia. Politics, 23(1), 31-37. White, S., Oates, S., & Mcallister, I.(2002). Was it Russian Public Television that Won it? Press/Politics, 7(2), 17-33. White, S., Oates, S., & Mcallister, I.(2005). Media Effects and Russian Elections, 1999–2000.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5, 191-208. Youngs, T.(2000). Russia: The Presidential Election and Future Prospects. Library Research Paper, 33, 7-20. 二、 英文網站 CNN—in Depth: Russia Election, http://www.cnn.com/SPECIALS/2000/russia/ BBC—Russia’s vote for president, http://news.bbc.co.uk/hi/english/static/in_depth/europe/2000/russian_elections/ Transition Online, http://www.tol.cz Freedom House, www.freedomhouse.org Radio Free Europe Radio Liberty , www.rferl.org 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 http://www.rsf.org International Press Institute, http://www.freemedia.at/ The European Institute for the Media, www.eim.org 參、俄文部分 一、俄文網站 Central Election Commission of the Russian Federation, http://www.cikrf.ru/ Internews, http://www.internews.ru/ Information For Democracy 2000, http://www.indem.ru/idd2000/ | - |
dc.identifier.uri |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33254 |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本論文是以西元兩千年俄羅斯總統選舉為分析主體,透過質化資料分析的方式來觀察總統選舉進行的過程和選舉結果,藉以了解俄羅斯媒體與政治的關聯性,歸納出俄羅斯媒體自由化的轉變現象。本論文共分為五章,第一章為緒論,說明研究動機、研究方法,同時整理與回顧相關文獻。第二章則首先對俄羅斯在改行民主體制後十年以來的媒體生態作一概論性的介紹,九零年代葉爾欽執政期間到兩千年普京就任總統,俄羅斯媒體的發展約可劃分為多元發展期(1991∼1996)與政府、寡頭瓜分期(1996∼2000)。一九九六年至兩千年,金融工業集團對於媒體事業的廣泛參與、進而形成跨媒體壟斷集團是這個時期顯著特徵。而從葉爾欽執政末期至普京就任,主政者不斷藉由發佈行政命令的方式,試圖擺脫國會反對黨的掣肘,逐步在中央政府以及國營媒體事業等層級完成改革的佈局,此舉不但使得俄羅斯媒體今後將在一個統一完整的傳播體系下運作,更重要的,也為政府對媒體的操控造就了更有利的位置。第三章開始介紹兩千年俄羅斯總統大選各個候選人的背景、民調支持率與選舉結果。第四章則針對俄羅斯法律對於媒體在選舉活動中的規範、以及各候選人與媒體的合作與對立關係,分析媒體影響選舉的過程與操作的手法。第五章為結論,透過針對兩千年總統選舉的個案分析,透露出國家力量對媒體的掌控似乎有取代寡頭勢力的趨勢,然而媒體的再度國家化卻也在俄羅斯媒體的自由化與民主化道路上帶來了陰影。 | zh_TW |
dc.description.provenance | Made available in DSpace on 2021-06-13T04:31:21Z (GMT). No. of bitstreams: 1
ntu-95-R93342009-1.pdf: 2673520 bytes, checksum: 0b48ba246dd4e0fe3dcc6cdf59c7cec8 (MD5) Previous issue date: 2006 | en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 1 一、 研究動機 ────────────────────── 1 二、 研究目的 ────────────────────── 5 三、 研究主題 ────────────────────── 6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章節架構 ───────────────── 7 一、 研究方法 ────────────────────── 7 二、 章節架構 ────────────────────── 8 第三節 文獻回顧 ────────────────────── 9 第二章 俄羅斯的媒體生態 ──────────────────── 27 第一節 蘇聯解體後的演變:媒體生態與基本類型 ─────── 27 一、 媒體發展演變 ─────────────────── 27 二、 媒體消費情況 ─────────────────── 33 三、 媒體版圖割據情況 ───────────────── 38 四、 媒體在兩千年前幾次全國性大選中所扮演的角色:一九九六年總統選舉與一九九九年下議院選舉 ─────────── 45 第二節 媒體所有權的移轉與影響 ────────────── 55 一、 國營企業私有化 ────────────────── 55 二、 媒體自由化 ──────────────────── 57 三、 媒體國家化 V.S. 媒體公共化 ──────────── 60 第三章 2000年總統大選候選人背景與競選過程之分析 ──────── 63 第一節 總統候選人的背景與民調結果 ──────────── 63 一、選舉前的民調支持與分析 ────────────── 66 二、候選人的背景與政見 ──────────────── 69 第二節 競選議題、選舉活動及其結果 ──────────── 86 一、 車臣戰爭 ───────────────────── 86 二、 經濟問題 ───────────────────── 89 三、 國際地位 ───────────────────── 95 四、 選舉結果 ───────────────────── 94 第四章 2000年總統大選中的媒體運作 ────────────── 98 第一節 媒體與選舉運作的法制規範 ───────────── 98 第二節 候選人與媒體間的合作與對立關係 ────────── 107 一、 普京的「缺席」 ────────────────── 107 二、 國營媒體對在野候選人的攻擊 ──────────── 110 三、 付費電視選舉廣告 ───────────────── 117 四、 平面媒體 ───────────────────── 118 第五章 結論—媒體自由化的困境───────────────── 121 圖目錄 圖1-1-1:在三股力量交疊的推力與拉力中,媒介居於中間位置 ────── 3 圖1-3-1:自由化與民主化的西方歷史經驗 ────────────── 11 圖1-3-2:民主化的面向 ────────────────────── 13 圖1-3-3:民主轉型的模型 ───────────────────── 17 圖2-1-1:俄羅斯電子媒體成長趨勢 ───────────────── 36 圖2-1-2:俄羅斯電視廣告佔整體廣告金額變化及未來預測 ─────── 37 圖2-1-3:俄羅斯政治、媒體與商業關係圖,以天然氣工業集團為例──── 45 圖2-1-4:1996年5月13日到6月15日獨立電視台與俄羅斯公共電視台新聞節目針對各總統候選人的報導時間比例 ──────────── 47 圖2-1-5:1996年第一輪總統選舉前,各候選人在三個全國性頻道得到的正負面報導分佈 ──────────────────────── 48 圖2-1-6:1999年俄羅斯下議院改選各黨得票比例 ─────────── 54 圖2-2-1:俄羅斯媒體管理結構 ─────────────────── 59 圖3-1-1:2000年俄羅斯總統大選選票樣本 ────────────── 66 圖3-1-2:普京 ────────────────────────── 69 圖3-1-3:朱加諾夫 ──────────────────────── 72 圖3-1-4:雅夫林斯基 ─────────────────────── 75 圖3-1-5:圖列耶夫 ──────────────────────── 78 圖3-1-6:斯托夫 ───────────────────────── 81 圖3-1-7:日里諾夫斯基 ────────────────────── 83 圖4-1-1:達倫科 ───────────────────────── 104 圖4-2-1:2000年3月18日普京即將飛往車臣 ──────────── 108 圖4-2-2:俄羅斯公共電視台對各總統候選人的新聞報導比例分配原餅圖 ─ 111 圖4-2-3:獨立電視台對各總統候選人的新聞報導比例分配原餅圖 ──── 112 圖4-2-4:獨立電視台諷刺性節目「玩偶」(куклы)────────── 117 圖4-2-5:候選人購買付費電視廣告比例 ─────────────── 118 表目錄 表2-1-1:俄羅斯媒體各階段發展演變 ──────────────── 31 表2-1-2:2000年俄羅斯媒體消費情況(1月份∼2月份) ──────── 34 表2-1-3:俄羅斯主要報紙概況 ─────────────────── 35 表3-1-1:2000年俄羅斯總統大選候選人支持度變化(百分比%)──── 67 表3-1-2:2000年俄羅斯總統大選候選人預期當選率變化(百分比%) ─── 67 表3-1-3:2000年俄羅斯總統大選選民投票意願變化(百分比%)───── 68 表3-2-1:幾家主要民調機構對所公布的支持率結果(百分比%)───── 96 表3-2-2:2000年3月26日總統選舉第一輪投票各候選人得票結果 ──── 97 表4-2-1:候選人各週在全國性電視頻道所獲得負面報導的百分比 ──── 113 表4-2-2:2000年3月22日俄羅斯公共電視台晚間新聞流程 ───────114 表4-2-3:主要全國性電視頻道針對各總統候選人報導基調分佈比例 ─── 119 表4-2-4:主要報紙針對各總統候選人報導基調分佈比例 ──────── 120 表5-1:1999年至2004年俄羅斯媒體自由度變化 ────────── 123 | - |
dc.language.iso | zh-TW | - |
dc.title | 媒體與政治的糾結:2000年俄羅斯總統大選媒體角色之分析 | zh_TW |
dc.title | The Role of Media in Politics: the Russian Media in the 2000 Russian Presidential Election | en |
dc.type | Thesis | - |
dc.date.schoolyear | 94-2 | - |
dc.description.degree | 碩士 | - |
dc.contributor.oralexamcommittee | 郭武平(Wu-ping, Kwo),高朗(Lang Kao) | - |
dc.subject.keyword | 俄羅斯,總統選舉,俄羅斯媒體,傳播媒體,自由化,媒體集團,寡頭,俄羅斯傳媒法, | zh_TW |
dc.subject.keyword | Russia,presidential election,Russian media,liberalization,democratization,Vladimir Putin, | en |
dc.relation.page | 130 | - |
dc.rights.note | 有償授權 | - |
dc.date.accepted | 2006-07-21 | - |
dc.contributor.author-college | 社會科學院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dept | 新聞研究所 | zh_TW |
顯示於系所單位: | 新聞研究所 |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 大小 | 格式 | |
---|---|---|---|
ntu-95-1.pdf 目前未授權公開取用 | 2.61 MB | Adobe PDF |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