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用此 Handle URI 來引用此文件: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31995
標題: | 中太平洋下方D'的溫度梯度 The temperature gradient in D'beneath the central Pacific |
作者: | Chu-I Lee 李筑薏 |
指導教授: | 郭本垣(Ban-Yuan Kuo) |
共同指導教授: | 喬凌雲(Ling-Yun Chiao) |
關鍵字: | 中太平洋,溫度梯度,速度梯度, Central Pacific,temperature gradient,velocity gradient, |
出版年 : | 2006 |
學位: | 碩士 |
摘要: | 下地幔'層溫度的垂直梯度反映在震波速度的梯度上,使後者成為量測前者的代替品。本論文利用繞射P和S波相(Pdiff 和Sdiff)的振幅衰減來估計中太平洋D'層的VP和VS垂直梯度以推估溫度梯度。
斐濟-東加區域的地震和美國境內MOMA線性陣列形成有利的繞射波徑來取樣中太平洋下方的D'。觀測的Pdiff振幅隨距離之衰減扣除參考地球模型之預測值後,得到振幅殘餘,再建立不同梯度之模型,系統式的以理論殘餘擬合觀測殘餘,以便得到最佳的速度梯度解,再由此估計溫度梯度。在中太平洋區域,擬合最好的模型dVP/dz = -0.00039 s-1,比西太平洋之最佳模型dVP/dz = -0.00032 s-1來的更負。利用速度梯度與溫度梯度之間的關係,我們推測中太平洋與西太平洋的溫度梯度分別為21 K/km和20 K/km,兩者之差別並不顯著。此一結果證實在大尺度(~2000 km)之平均構造上,中太平洋超級地幔柱區域和西太平洋隱沒板塊區域之梯度類似,這暗示了在這兩個區域,地震學觀測並沒有受到這兩種動力構造之影響。換言之,這兩種動力構造在CMB上之側向尺度可能遠小於觀測尺度(~2000 km),而不影響大面積之平均溫度分布。若是如此,21 K/km也許能代表一個全球的平均值。 |
URI: |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31995 |
全文授權: | 有償授權 |
顯示於系所單位: | 海洋研究所 |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 大小 | 格式 | |
---|---|---|---|
ntu-95-1.pdf 目前未授權公開取用 | 1.73 MB | Adobe PDF |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