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navigation

DSpace

機構典藏 DSpace 系統致力於保存各式數位資料(如:文字、圖片、PDF)並使其易於取用。

點此認識 DSpace
DSpace logo
English
中文
  • 瀏覽論文
    • 校院系所
    • 出版年
    • 作者
    • 標題
    • 關鍵字
  • 搜尋 TDR
  • 授權 Q&A
    • 我的頁面
    • 接受 E-mail 通知
    • 編輯個人資料
  1. NTU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Repository
  2. 社會科學院
  3. 國家發展研究所
請用此 Handle URI 來引用此文件: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31595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值語言
dc.contributor.advisor邱榮舉(Rong Jyu Chiu)
dc.contributor.authorChien-Chen lwoen
dc.contributor.author駱建呈zh_TW
dc.date.accessioned2021-06-13T03:15:29Z-
dc.date.available2006-08-01
dc.date.copyright2006-08-01
dc.date.issued2006
dc.date.submitted2006-07-31
dc.identifier.citation參考文獻
﹝一﹞中文書目
1.專書
史慶璞,《美國憲法與政府權力》,臺北:三民,2001。
朱浤源編,《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臺北:正中,2002。
任德厚,《比較憲法與政府》,臺北:自版,2002。
朱蔚青等合著,《立法原理與制度》,臺北:立法院法制局,2002。
李惠宗,《中華民國憲法概要 : 憲法生活的新思維》,2003,臺北:
元照。
李建良、簡資修主編,《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二輯,臺北:中研院,2000。
邱榮舉,《學術論文寫作研究》,臺北:翰蘆,2002。
林秋水,《日本國會權限》,臺北:水牛,2001。
林紀東,《比較憲法》,臺北:五南,1991。
林昭燦,《美國政府與政治新論》,臺中:捷太,2006。
林騰鷂,《中華民國憲法》,臺北:空中大學,2005。
林鈺雄,《刑事訴訟法》,臺北:作者自版,2004。
林子儀、葉俊榮、黃昭元、張文貞合著,《憲法--權力分立》,臺北:學林,2003。
林嘉誠、劉淑惠、張瑞猛、陳華昇、許志雄、林志鵬合著,《民主制度設計》,臺北:業強,1992。
法治斌、董保城著,《憲法新論》,臺北:三民,2003。
吳庚,《憲法的解釋與適用》,臺北:作者自版,2003。
吳庚,《行政法的理論與實用》,臺北:作者自版,2003。
胡康大,《英國政府與政治》,臺北:揚智,1997。
洪德旋,《美國國會的調查權》,臺北:文源,1976。
姚志剛等合著,《法國第五共和的憲政運作》,臺北:業強出版社,1994。
施能傑,《國會監督與政策執行 : 美國經驗之研究並兼論我國的發展》,台北 : 台灣商務,1987
唐士其,《美國政府與政治》,臺北:揚智,1998。
孫哲,《美國國會研究》,上海:復旦大學,2002
陳治世,《美國政府與政治》,臺北:台灣商務,1991。
陳思澤,《當代比較政府》,臺北:風雲論壇,2001。
陳淞山,《國會制度解讀 : 國會權力遊戲手冊》,臺北:月旦,1994。
陳堯聖,《英國國會》,臺北:臺灣商務,1993。
陳新民,《中華民國憲法釋論》,臺北:元照,2001。
陸潤康,《美國聯邦憲法論》,臺北:世界,2001。
陶百川、陳少廷,《中外監察制度之比較》,臺北:中央文物,1982。
陶百川,《比較監察制度》,臺北:三民,1992。
黃越欽,《各國監察制度之比較研究》,臺北:翰蘆,1998。
許志雄,《憲法之基礎理論》臺北:稻禾,1992。
張台麟,《法國政府與政治》,台北:五南,2003。
張世賢、陳恆鈞,《比較政府》,臺北:五南,2005。
葉俊榮、許宗力,《政府資訊公開制度之研究》,臺北:行政院研考會,1996。
湯德宗,《權力分立新論》,臺北:元照,2000。
曾繁康,《比較憲法》,六版,臺北:三民,1993。
楊日青,《立法院常設委員會之結構與功能分析》,臺北:民主
基金會,1992。
楊泰順,《調查權—我們要不要國會的關鍵》,臺北:民主基金會,
1993。
楊泰順,《被誤解的國會》,臺北:希代,2001。
劉志鵬,《日本國會國政調查權之研究》,臺北:自版,1982。
監察院,《監察院報告書》,臺北:監察院,1994。
鄭哲民主編,《美國國會之制度與運作》,臺北: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
所,1992。
蘇永欽主編,《國會改革—台灣民主憲政的新境界?》,臺北:自版,2001。
羅傳賢,《立法程序與技術》,臺北:五南,2002。
任德厚譯,David M. Olson著,《國會與立法》,臺北:國民大會憲政研討委員會,1985。
江炳倫,黎劍瑩譯,John D. Lees著,《比較國會委員會制度》,台
北:國民大會憲政研討委員會,1983。
李少軍、尚新建譯,Gerald C. MacCallum著,《政治哲學》,臺北:
桂冠,1992。
吳明上譯,村松岐夫、伊藤光利著,《日本政府與政治》,臺北:五南,
2005。
陳思澤譯,Michael G. Roskin著,《當代比較政府》,臺北:風雲論
壇,2003。
張安藍譯,Kurt Sontheimer、Wilhelm Bleek著《法國政府與政治》,
臺北:五南,1999。
湯德宗譯,Walter J. Oleszek著,《國會程序與政策過程》,台北:
立法院祕書處,1992。
鄭又平譯,Michael G. Roskin著,《最新各國比較政府與政
治:比較的觀點》,臺北:韋伯,2003。
2.期刊論文
李惠宗,〈論立法院行使調查權應有的法制設計─從釋字第五八五號
解釋出發〉,《臺灣本土法學雜誌》,臺北:學林,第78期,2006,頁92-106。
李念祖,〈大法官不應登載立法性質之急速處分〉,《月旦法學雜誌》,
臺北:月旦,第117期,2005,頁60-66。
呂坤煌,〈法國的國會調查制度 (上)〉,《立法院院聞》,臺北:立法
院,第31卷第7期,2003,頁76-94。
呂坤煌,〈法國的國會調查制度 (下)〉,《立法院院聞》,臺北:立法
院,第31卷第8期,2003,頁97-110。
余小云,〈美國設置「獨立檢察官」之合憲性檢討〉,《行政管理學報》,
臺北:文化大學行政管理系,第2期,1999,頁86-100。
余小云、邵建民,〈美國設置「獨立檢察官」之爭議〉,《立法院院聞》,
臺北:立法院,第27卷第7期,1999,頁137-146。
吳煜宗,〈日本之國會調查權序說〉,《臺灣本土法學雜誌》,臺北:學
林,第78期,2006,頁72-82。
吳明孝,〈從日本國會調查權淺論我國國會調查權之問題〉,《憲政時
代》,臺北:中國憲法學會,第26卷第4期,2001,頁39-60。
吳信華,〈真調會條例急速處分的憲法訴訟問題〉,《國立中正大學法
學集刊》,嘉義:中正法律研究所,第18期,2005,頁161-177。
林瑞雯,〈國會調查權之探討〉,《立法院院聞》,臺北:立法院,第
26卷,第10期,1998,頁40-51。
徐正戎,〈法國之國會調查權〉,《臺灣本土法學雜誌》,臺北:學林,
第78期,2006,頁67-71。
涂懷瑩,〈論議會調查權及其問題(下)〉,《法律評論》,臺北:法律評
論,第56卷,第8期,1980,頁17。
陳淑芳,〈德國之國會調查權〉,《台灣本土法學》,臺北:學林,第
78期,2006,頁53-66。
梁杏絹,〈國會調查權初探〉,《華醫學報》,臺南:中華醫事學院,第
23期,2005,頁73-83。
陳慈陽,〈論「三一九槍擊事件真相調查特別委員會條例」之違憲性—
兼評釋字第五八五號解釋〉,《月旦法學雜誌》,臺北:月旦,
第125期,2005,頁48-62。
陳英鈐,〈民主鞏固與違憲審查〉,《月旦法學雜誌》,臺北:月旦,第
125期,2005,頁63-77。
陳銘祥,〈國會組織的檢討與改造--建立總統制下的新國會〉,《月旦
法學雜誌》,臺北:月旦,第121期,2005,頁200-210。
陳愛娥,〈憲法解釋案中之急速處分的要件〉,《月旦法學雜誌》臺北:
月旦,第117期,2005,頁37-47。
陳愛娥,〈法治國原則的開放性〉,發表於第三屆「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學術研討會,臺北:中研院,2001,頁21-23。
章瑞卿,〈中日國會質詢聽證制度之比較研究〉,《立法院院聞》,臺北:
立法院,第25卷,第9期,1997,頁50-69。
許志雄,〈國會調查權〉,《月旦法學雜誌》臺北:元照,第19期,1996,頁51-52。
許劍英,〈當前憲政上有關立法院問題續探(二)─立法院文件調閱權〉,《立法院院聞》臺北:立法院,第23卷第2期,1995,頁37。
黃佳模,〈監察院調查權、立法院調閱權與司法調查權之比較研究〉,
《東南學報》臺北:東南技術學院,第27期,2004,,頁333-343。
黃維幸,〈從真調會條例憲法解釋案論行政與立法關係和權力分立〉,
《法令月刊》,臺北:法令月刊,第56卷,第2期,2005,頁124-137。
黃昭元,〈真調會條例釋憲案鑑定意見─急速處分部份〉,《月旦法學
雜誌》,臺北:月旦,第117期,2005,頁24-26。
湯德宗,〈大法官得否命「暫時停止適用」法律?─真調會條例釋憲
案鑑定意見書(一)〉,《月旦法學雜誌》,臺北:月旦,
第117期,2005,頁9-23。
湯德宗,〈「政府資訊公開請求權」入憲之研究〉,《憲法解釋之理論與
實務》,臺北:中研院,2006。
張淳翔,〈國會調查權制度變遷之分析〉,《耕莘學報》,臺北:耕莘護
理專科學校,第1期,2003,頁61-68。
張瑞濱,〈五權憲法中監察院調查權之研究〉,《國立國父紀念館館刊》
臺北:國立國父紀念館,第6期,2003,頁11-21。
張劍寒,〈展望憲法修正後之監察院〉,《憲政時代》臺北:國民大會
秘書處,第19卷第1期,1993,頁137。
鄒念祖,〈美國國會彈劾柯林頓總統個案研究〉,《問題與研究》,臺北:
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第38卷第5期,1999,頁17-30。
楊日青,〈從憲政走向探討立法院的角色及其應有的調查與聽證權〉,
《國家政策論壇》臺北: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第
92期,2003,頁139-154。
廖元豪,〈「畫虎不成」加「歪打正著」─從美國經驗評真調會與釋字
第五八五號解釋〉,《臺灣本土法學雜誌》,臺北:學林,第71
期,2005,頁33-50。
廖元豪,〈論立法院調查權的界限與範圍─釋字第五八五號解釋與美
國經驗的參照〉,《臺灣本土法學雜誌》,臺北:學林,第78期,
2006,頁83-91。
蔡宗珍,〈我國釋憲程序中有關保全程序之爭議鑑定意見書〉,《月旦法學雜誌》,臺北:月旦,第117期,2005,頁48-59。
蘇永欽,〈喬太守式的分權,灑狗血般的人權─簡評政治壓力鍋煮出來的釋字第五八五號解釋〉,《臺灣本土法學雜誌》,臺北:學林,第70期,2005,頁38-57。
羅傳賢〈立法院調查權問題之研究〉,《立法院院聞》臺北:立法院,第21卷第4期,1993,頁11。
3.學位論文
徐小茹,〈建立立法院聽證制度之研究〉,臺北:中興大學公共行政研
究所,碩士論文,1994。
黃瓊緣,〈國會調查權之研究〉,臺北:台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
碩士論文,1995。
張鈞綸,〈美國國會調查權之研究─兼論我國立法院調查權之法制
化〉,臺北:東吳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
彭億鈞,〈立法院行使調查權的研究〉,臺北:台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
所,碩士論文,1996。
程竹風,〈美國國會調查權之研究〉,臺北: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碩
士論文,1974。
魏美娟,〈國會調查權之研究─以美國的制度探討我國的發展〉,臺
中:東海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
4.報紙
《自由時報》,2004年11月7日,1版。
《自由時報》,2004年12月16日,3版。
《臺灣日報》,2004年8月27日,5版。
《聯合報》,2006年4月13日,3版。
《中國時報》,2002年4月29日,3版
《聯合報》,2002年4月29日,3版
《中時晚報》,2002年4月29日,17版
5.官方資料
《司法院公報》第35卷第9期,臺北:正中,1993。
《司法院公報》第47卷第1期,臺北:正中,2005,頁1-44。
《立法院公報》第86卷第31期,臺北:正中,1997。
《立法院公報》第95卷第32期,臺北:正中,2006。
《總統府公報》第 6236 號 7-20 頁
《總統府公報》第 6328 期 5-9 頁
《總統府公報》第 6618 號 9-96 頁
《立法院議案關係文書》,院總第二三號,委員提案第六八一八號,民國九十五年三月二十九日印發
﹝二﹞西文部份
1. Books
Bacon, Donald C.,Roger H.Davidson,Morton Keller ed.,The Encyclopedia of the United States Congress, N.Y.:Simon&Schuster,1995.
Cohn, Mary ed.,Congressional Quarterly’s Guide to Congress, 4th ed.,Washington, D.C.: Congressional Quarterly Inc.,1991.
Currie, David P.,The Constitution in the superme Court:the second century,1886-1986,Chicago:Univ.of Chicago,1990.
Fisher,Louis,Neal Devins,The Political Dynamics of Constitution Law,St.Paul,Minn:West Publishing Co.,1992.
Keffe, William J.,Morris S. Ogul, The American Legislative Progess:Congress and the States, 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Hall,Inc., 1993.
Killian, Johnny H., Costello, George A. ed.,The constitu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Washington, D.C.: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 Library of Congress,1992.
Nowak, John E., Ronald D. Rotunda, Constitutional Law, 4th ed., St. Paul, Minn.: West Publiching Co.,1991.
Sadofsky, David, Political and Legal Control of Information, N.Y.: Praeger Westport, Publisher,1990
Sibey, Joel H. ed.,Encyclopedia of the American Legislative System, NY.: Charles Scribner’s Sons, 1994.
2.Articles
Gerhardt, Michael J.,“Rediscovering Nodjsuticiability:Judicial Review of Impeachment After Nixon”,44 Duke L.J.,231(1994).
Mangan, James J.,“Contempt for the Fourth Estate:No Reporter’s Privilege Before a Congressional Investigation”,83 Georgetown L.J.129(1994).
Morgan, Peter W.,“The Underfined Crime of Lying to Congress:Ethics Reform and the Rule of Law”,86 Northwestern Univ.L.Rev.177(1992).
Peterson, Todd D.,“Prosecuting Executive Branch Officials for contempt of congress”,66 New York Univ.L.Rev. 563(1991)
Shane, Peter M., “Negotiating for Knowledge:Administrative Response to Congressional Demands for Information”,44 administrative L. Rev. 196(1992).
Van loben Sels, John, “From Watergate to Whitewater: Congressional Use Immunity and Its Impact on the Independent Counsel”,83 Georgetown L.J.2385(1995)
dc.identifier.uri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31595-
dc.description.abstract國會調查權起源於英國,後來其他各國風行草偃,是民主國家國
會在權力分立的政府體制下,一項不可或缺的輔助性權力。
國會調查權的意義在於它是(1)國會調查權是監督行政過程的國會監督權;(2)在國會發動立法程序中,國會調查權是發動立法程序、發展立法情報、資訊之輔助立法權;(3)國會調查權是基於國民知的權利原理發揮憲政機能的國會固有權。
國會調查權制度背後的基本原理原則便在於實踐權力分立 、法治原則 、責任政治、人權保障 、國民知的權利的保障等等。
國會調查權制度並非毫無限制,對於證人權利、行政特權與司法權,均需有一定的限制,例如不自證己罪、行政特權的援用與司法獨立等等。
代表性的民主國家中,美國是實現國會調查權制度的典範,在歷次重大歷史案件(如水門事件)中,奠定了其聽證制度、國會調查權的公信力,也發揮了制衡的作用;英國則是國會調查權制度之起源,不少制度均為風氣之先,如證人宣誓法等等,其「行政監察使」制度亦獨樹一格;法國的國會調查權制度並不貧乏,惟執行上卻沒有一定的效果,委員會甚少設立,即使成立,亦成為政府操縱的工具;德國的國會調查權入憲,法源相當完備,二○○一年甚至通過調查委員會法其特色在於區分醜聞調查委員會與立法調查委員會、少數權之承認、強制權之賦予、個人權益之保障等;日本的國政調查權一樣入憲,一樣有常任委員會與特別委員會之分,其在公務員守密義務、權力分立,不侵入司法權固有領域的判例相當的多,可作為參考。
我國在歷次修法與大法官解釋作成下,逐漸建構了國會調查權的雛形,釋字三二五號解釋先是提出了文件調閱權,爾後,各立委紛紛提出立法院調查法草案;隨著釋字第四六一號解釋與釋字四九八號解釋的作出,充實了「備詢義務」的內容,而真調會條例與釋字第五八五號解釋,一舉解釋了「國會調查權」的意義、內容,以及我國未來改進方向;政府資訊公開法揭示了行政特權行使的界限,而立法院職權行使法修正草案,亦朝向與國外國會調查權學習、看齊的方向邁進。
未來的建議在於希望能有明確的法源,並修訂立法院職權行使法
,並考慮引進德國少數權規定、美國「獨立檢察官」制度或英國「國會監察使」制度等等,最後,應儘快健全相關法制,建立慣例。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The national legislature inquisition power originates England, afterwards other all countries popular grass to suppress, is a democratic nation country.
Would under the government system that power sign separately, a necessary assistance power.
National legislature's investigating the meaning of the power to lie in it is(1) the national legislature inquisition power to is the national legislature that inspects the administration process direct power;(2)In the national legislature launch the lawmaking procedure, national legislature's investigating power is to launch lawmaking procedure, the development assistance legislative power of[with] lawmaking intelligence, information;(3)The national legislature inquisition power is the right principle that knows according to the citizen to develop the national legislature original rights of the constitutional government function.
The national legislature investigates the basic principle of the power system back lies in the fulfillment power then for cent to sign, rule of law principle, the responsibility politics, human rights guarantee, the citizen knows of the guarantee etc. of[with] right.
The national legislature investigates the power system to have no restriction not, all needing to have certain restriction for witness' right, the administration privilege and the judicature, for example not from certificate the Yuan of the personal offense, the administration privilege uses with judicial independent etc..
Represent the democratic nation of sex in, the United States is the model that carries out the national legislature inquisition power system, establishing it to hear the public's trust that the certificate system, national legislature investigates power in the many times in the past major history case(as Watergate case), also developing the function of the check and balance ; The British is a national legislature to investigate the origins of the power system, a few systems all is custom it first, if the witness takes an oath the method etc., its' the administration inspects to make' system also develops a style of one's owns ; The national legislature inquisition power system of France isn't needy, carrying out however up but without certain result, the committee establishes very few, even establishing, also becoming the tool that the government manipulates ; The national legislature of Germany investigates power to go into constitution, the legal source is rather complete, even passing to investigate the committee method its special features to lie in to distinguish analysis the acknowledgement that the scandal inquisition committee and lawmaking investigated committee, few powers in 2001, compulsory power it give, personal guarantee of the rights etc.; The country Zheng inquisition power of Japan is similar into the constitution, similar separate often the term the committee and the hoc committee, it keeps secret an obligation, power to sign for cent at the public official, don't invade proper realm of judicature of the judicial precedent is rather many, can be a reference.
Our country is fixing a method to explain with Lord Chancellor to make many times in the past under, constructed national legislature to investigate the embryo of the power gradually, release a word on the 325th explain first is put forward a document to survey power, thereafter, each legislator puts forward Legislative Yuan inquisition method drafted plan in succession ; Along with release a word No.461 explain and release a word to explain on the 498th of make, enrich the content of'be queried an obligation', and really adjust the meeting regulation and release a word No.585 explain, explained the meaning, content of'national legislature investigate power' with one action, and my country will improve a direction in the future ; The government information public the method announced to public the administration privilege to exercise of boundary, and the Law Governing Legislators' Exercise of Power revises drafted plan, also toward investigate the power learning with foreign national legislature and keep up with of the direction moves forward.
The future suggestion lies in hoping to have an explicit legal source, and revises a Law Governing Legislators' Exercise of Power, And consider to introduce German few power provision, 'independent public prosecutor' in the United States system or'the national legislature inspects to make' in England system etc., end, should as soon as possible sound and related legal system, build up usual practice.
en
dc.description.provenanceMade available in DSpace on 2021-06-13T03:15:29Z (GMT). No. of bitstreams: 1
ntu-95-R90341031-1.pdf: 788564 bytes, checksum: 537174b259fca0bdb70f3742188e97eb (MD5)
Previous issue date: 2006
en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第一章 緒論…………………………………………………………1
壹、研究動機、研究目的及問題陳述……………………………1
貳、文獻回顧………………………………………………………3
參、研究途徑、方法與架構………………………………………7
肆、論文結構重點說明……………………………………………10
第二章 國會調查權之理論與制度 ………………………………12
第一節、 國會調查權的基本原則 ………………………………12
壹、權力分立…………………………………………………12
貳、法治原則…………………………………………………13
參、責任政治…………………………………………………16
肆、人權保障…………………………………………………16
伍、國民知的權利的保障……………………………………17
第二節、 國會調查權的意義與起源 ……………………………17
壹、國會調查權的意義………………………………………17
貳、國會調查權的起源………………………………………19
第三節、 國會調查權的種類與性質 ……………………………20
壹、國會調查權的種類………………………………………20
貳、國會調查權的性質………………………………………21
第四節、國會調查權的制度 ……………………………………24

第三章 國會調查權行使之範圍與限制 …………………………27
第一節、國會調查權與證人權利………………………………27
第二節、國會調查權與行政權…………………………………29
第三節、國會調查權與司法權…………………………………30
第四章 民主國家國會調查權之制度設計 ………………………31
第一節、 英國的國會調查權 ……………………………………37
壹、英國國會調查權的發展經過……………………………37
貳、英國國會調查權的法源…………………………………37
參、英國國會調查權的調查機構與行使程序………………38
肆、英國國會調查權調查的限制……………………………39
伍、英國國會調查權調查的結果……………………………40
第二節、 美國的國會調查權 ……………………………………31
壹、美國國會調查權的發展經過……………………………31
貳、美國國會調查權的法源…………………………………31
參、美國國會調查權的調查機構與行使程序………………32
肆、美國國會調查權調查的限制……………………………34
伍、美國國會調查權調查的結果……………………………36
第三節、 法國的國會調查權 ……………………………………40
壹、法國國會調查權的發展經過……………………………40
貳、法國國會調查權的法源…………………………………41
參、法國國會調查權的調查機構與行使程序………………41
肆、法國國會調查權調查的限制……………………………43
伍、法國國會調查權調查的結果……………………………44
第四節、 德國的國會調查權 ……………………………………45
壹、德國國會調查權的發展經過……………………………45
貳、德國國會調查權的法源…………………………………46
參、德國國會調查權的調查機構與行使程序………………47
肆、德國國會調查權調查的限制……………………………48
伍、德國國會調查權調查的結果……………………………49
第五節、 日本的國會調查權 ……………………………………50
壹、日本國會調查權的發展經過……………………………50
貳、日本國會調查權的法源…………………………………50
參、日本國會調查權的調查機構與行使程序………………50
肆、日本國會調查權調查的限制……………………………51
伍、日本國會調查權調查的結果……………………………53
第六節、 民主國家國會調查權之比較分析 ……………………53
第五章 我國立法院調查權之法制化歷程 ………………………56
第一節、 監察院與立法院調查權的權限爭議 …………………56
第二節、 相關法規與大法官會議解釋 …………………………57
壹、監察院調查權……………………………………………57
貳、釋字第三二五號解釋…………………………………60
一、釋字三二五號解釋 …………………………………60
二、國會調查權與監察院調查權之異同 ………………61
參、立法院調查法草案……………………………………62
肆、釋字第四六一號解釋與釋字四九八號解釋…………63
伍、真調會條例與釋字第五八五號解釋…………………65
一、事件始末………………………………………………65
二、三一九槍擊事件真相調查特別委員會條例…………70
三、釋字五八五號解釋……………………………………75
陸、政府資訊公開法與立法院職權行使法修正草案………86
一、政府資訊公開法………………………………………86
二、立法院職權行使法修正草案…………………………88
第三節、 我國立法院調查權之現況與檢討……………………91
第六章 結論………………………………………………………92
壹、主要研究發現………………………………………………92
貳、研究檢討與限制……………………………………………94
參、未來發展建議………………………………………………94
參考文獻及相關書目…………………………………………………96
dc.language.isozh-TW
dc.title國會調查權之研究--兼論我國立法院調查權之法制化zh_TW
dc.titleThe national legislature investigates the research of the power--And talk about my country Legislative Yuan to investigate the legalization of the poweren
dc.typeThesis
dc.date.schoolyear94-2
dc.description.degree碩士
dc.contributor.oralexamcommittee吳秀玲(Siou-Ling Wu),盧瑞鍾(Ray-Chung Lu)
dc.subject.keyword國會調查權,釋字五八五號解釋,真調會條例,權力分立,zh_TW
dc.subject.keywordThe national legislature investigates power,releasing a word to explain on the 585th,really adjusting the meeting regulation,power the cent signs,en
dc.relation.page123
dc.rights.note有償授權
dc.date.accepted2006-07-31
dc.contributor.author-college社會科學院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dept國家發展研究所zh_TW
顯示於系所單位:國家發展研究所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 
ntu-95-1.pdf
  目前未授權公開取用
770.08 kBAdobe PDF
顯示文件簡單紀錄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

社群連結
聯絡資訊
10617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No.1 Sec.4, Roosevelt Rd., Taipei, Taiwan, R.O.C. 106
Tel: (02)33662353
Email: ntuetds@ntu.edu.tw
意見箱
相關連結
館藏目錄
國內圖書館整合查詢 MetaCat
臺大學術典藏 NTU Scholars
臺大圖書館數位典藏館
本站聲明
© NT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