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navigation

DSpace

機構典藏 DSpace 系統致力於保存各式數位資料(如:文字、圖片、PDF)並使其易於取用。

點此認識 DSpace
DSpace logo
English
中文
  • 瀏覽論文
    • 校院系所
    • 出版年
    • 作者
    • 標題
    • 關鍵字
  • 搜尋 TDR
  • 授權 Q&A
    • 我的頁面
    • 接受 E-mail 通知
    • 編輯個人資料
  1. NTU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Repository
  2. 管理學院
  3. 會計與管理決策組
請用此 Handle URI 來引用此文件: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30816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值語言
dc.contributor.advisor李書行(Shu-Hsing Li)
dc.contributor.authorChin-Peng Linen
dc.contributor.author林錦鵬zh_TW
dc.date.accessioned2021-06-13T02:16:48Z-
dc.date.available2007-03-20
dc.date.copyright2007-03-20
dc.date.issued2006
dc.date.submitted2007-02-07
dc.identifier.citation一.中文部份
1. 陳如慧,「淺論新修訂員工分紅配股規範(專題一)」, 證期局,民國94年。
2. 明雲青,「面臨腦力密集新局 豈容人才流動率居高不下?新一代HR管理議題漸獲重視」,電子時報,民國94年7月21日。
3. 王莫昀,「科技人才荒 靠進口充飢」,工商時報,民國94年7月14日。
4. 鄧榮惠,「2005年台灣IC設計產業現況分析與未來展望」,電子工程專輯,民國94年5月25日。
5. 勾淑婉,「位在成長轉折點的台灣IC設計產業」,電子工程專輯,民國94年4月25日。
6. 王方伶,「淺談上市(櫃)制度及上市(櫃)後管理制度改革方案(實務新知)」,證期局,民國94年。
7. Winner月刊,2005年第1月號,張忠謀─曹興誠雙雄大對決,P62~67。
8. 張佑鴻,「員工股票獎酬制度對企業價值之影響,--以電子業為例--」,國立台北大學會計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3年。
9. 劉美玲,「員工分紅費用化對公司績效影響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 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3年。
10. 遠見雜誌月刊,2004年第11月號,封面故事─獨家專訪─,P231~236,P239~240,P242,P244~245,P248~252。
11. 葉匡時,「《匡裏匡外》把員工分紅交由市場決定 把員工分紅納入費用已是國際趨勢,但如何做才不失股東權益 則可交由市場自行反映」,工商時報(31/經營知識),民國93年11月19日。
12. 陳中興,「員工分紅配股限縮 配套補救」,自由時報,民國93年11月15日。
13. 徐仁全,「《員工分紅兼顧大眾權益》曹:未填權前 員工配股不准賣」,工商時報(03/焦點新聞),民國93年11月14日。
14. 陳愛珠,「員工分紅縮限,曹興誠挺身反擊,強調員工股票在適當填權時應暫時鎖住,以維股東利益」,中國時報(A8/社會綜合),民國93年11月14日。
15. 鄭義鈴,「(致遠論壇)員工可分紅不宜配股,並列入費用」,工商時報(08/財富管理),民國93年11月12日。
16. 劉宗志,「中小型電子業 首當其衝 大型權值公司受分紅新制影響較小 業者認恐不利吸引人才(2-1)」,中國時報(A5/焦點新聞),民國93年11月12日。
17. 陳一姍,「明年起 員工分紅 不得逾稅後純益50% 金管會整頓資本市場 祭出十二大措施 證券承銷商權責將大增 分級管理制度同時起跑」,中國時報(A5/焦點新聞),民國93年11月12日。
18. 劉宗志,「會計師看法:分紅費用化 必然趨勢 只有台灣用盈餘分配 須與國際會計準則接軌」,中國時報(A3/焦點新聞),民國93年11月10日。
19. 陳碧芬,「員工分紅制度,惹出「誠信打問號」尖銳話語 曹重話批張 施振榮打圓場 施振榮:制度應著重競爭力強化,如何改善,可由業界共同商討。曹興誠:張忠謀批評員工分紅制度,其實自己拿最多。」,工商時報(03/焦點新聞),民國93年11月10日。
20. 彭禎伶、周慧如,「呂東英:員工分紅決再緊縮;分紅總市值不得逾當年度及歷年累積可發放盈餘的一半」,工商時報(01/要聞),民國93年11月5日。
21. 時報,「《小社論》何時與國際接軌?」,工商時報(02/焦點新聞),民國93年10月31日。
22. 林明正,「金管會分紅新制,衝擊中小型IC設計股 人才留不住 營運恐走下坡」,工商時報(02/焦點新聞),民國93年10月31日。
23. 林明正,「員工分紅揩股東油水 威盛排第一 去年虧損逾16億元,員工配股市值卻高達8億元,股東權益嚴重遭稀釋」,工商時報(02/焦點新聞),民國93年10月31日。
24. 呂雪彗,「產官學研攜手 填補人才缺口」,工商時報(04/焦點新聞),民國93年10月31日。
25. 尤子彥,「曹興誠:市場派醜化分紅配股制」,中國時報(B2/財經要聞),民國93年10月15日。
26. 張家豪,「《員工分紅新變革》有了煞車機制 對股東有益」,工商時報(03/焦點新聞),民國93年9月30日。
27. 劉宗志,「員工配股 將不得超過當年淨利 避免肥了員工、瘦了股東 證期局決設限 若公司未賺錢 員工將分不到股票」,中國時報(A10/政治綜合),民國93年9月30日。
28. 中華會計教育學會(http://www.taiwanaa.org.tw/),「關於員工分紅之會計處理」。
29. 譚淑珍,「謝金河:員工分紅像春藥 久吃無效」,工商時報,民國93年9月15日。
30. 陳福騫,「全球IC設計產業策略輿趨勢的探討」,拓僕產業研究所,民國93年3月。
31. 半導體學院(http://www.idb-si.net/),「IC設計業—引領半導體產業風騷」。
32. 呂理豐,「我國上市櫃公司員工分紅配股制度探討」,東吳大學國際貿易學系碩士論文,民國92年。
33. 蔡文達,「員工分紅入股制度對高科技產業發展之影響」,雲林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民國92年。
34. 陳怡秀,「員工分紅配股之迷思與真實資訊內涵」,國立東吳大學會計學系碩士論文,民國92年。
35. 馮煜棻,「員工分紅配股之激勵效果與公司治理機制對其之影響」,國立政治大學財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2年。
36. 歐淑卉,「員工分紅配股對上市公司績效之影響」,國立成功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1年。
37. 羅裕仁,「台灣電子業員工分紅配股制度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財務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1年。
38. 姚鷺,「員工分紅配股對股東權益的影響」,國立臺灣大學財務金融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1年。
39. 呂理豐,「我國上市櫃公司員工分紅配股制度探討」,東吳大學國際貿易學系碩士論文,民國91年。
40. 王文宇,月旦法學雜誌第59 期,第28 頁。
41. 經濟部83、2、5 商字第200581 號函參照。
42. 湯明輝,「美國的員工分紅入股制」,美國月刊,1991,第六卷第五期。
43. 經濟部77、7、22 商字第21356 號函。
44. 經濟部71、2、15 商字第04317 號函。
45. 經濟部70、10、20 商字第44186 號函。
46. 經濟部57、2、16 商字第04939 號函。


二.英文部份
1. Conte, M.A. and J. Svejnar, 1988, Productivity Effects of Worker Participation in Management, Profit-Sharing, Worker Ownership of Assets and Unionization in U.S. Firm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Vol6, No. 1.
2. Defourney, J., S. Estrin, and D.C. Jones, 1985, The Effects of Workers’ Participation on Enterprise Performan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3. 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 1995, Accounting for Stock-Based Compensation, FASB Statements, No. 123.
4. Barbara R. Bartkus, 1997, Employee ownership as catalyst of organizational change,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Change Management, 10(4): PP. 331-344.
5. Blasi Joseph R., 1998, Employee Ownership: Revolution or Rip-off? Cambridge: Ballinger Publisher Co.
6. Brian J. Hall, 2000, What You Need to Know About Stock Option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78(2): PP. 121-131.
7. Maureen P Kerrigan, 2001, Do Your Employees Understand Stock Options? Strategic Finance, 82(11): PP. 52-57
8. 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 2003, Accounting for Stock-Based Compensation,-Transition and Disclosure, FASB Statements, No. 148.
9.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atandards Board, 2003, Share-Based Payment, Exposure Draft, No. 2. http://www.iasb.org.uk/docs/ed02/ed02.pdf
dc.identifier.uri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30816-
dc.description.abstract金管會(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為導正國內上市上櫃公司大量發放員工分紅配股損害股東權益過鉅的問題,乃在外資壓力下,於民國93 年12月9日修法公佈,並於民國94年1月1日正式實施,限制員工分紅配股的股票股利加現金股息部份,其依市價計算的總額,不得高於本期稅後純益的50%,或可分配盈餘的50%。(於民國95年分配民國94年盈餘時開始適用)
本文將探討此舉對於高股價又高員工分紅配股的IC(Integrated Circuit)設計公司的員工和經營者是否有達到預期的約束員工分紅過當以及避免股本被不當稀釋的抑制效果。
分析結果顯示,上述的法令設限,對於處於成熟階段而又具相當規模之世界級的高股價、高員工分紅配股的上市IC設計公司而言,如現階段的聯發科(2003年到2006年)(P.38到P.42;表5-2 到表5-5),是幾乎看不到任何負面的衝擊,其員工分紅配股的比例仍居高不下。而有趣的是,政府此舉對於該類型的公司竟然也沒有達到預期的約束員工分紅過當以及避免股本被不當稀釋的效果;然而對處於快速成長期且公司資本額較小之IC設計公司而言,就像現在的類比科、立錡和原相及1999到2002年的聯發科一樣(P.42 到P.62 表5-6到 5-17),就可能對公司造成具體而又負面的衝擊,因員工分紅配股的比例會受到壓抑。至於股本被不當稀釋的問題,對該階段的IC設計公司而言,竟然不顯著。所以說,政府此次的法令設限辦法對於處於成熟階段之高股價又高員工分紅配股的IC設計公司的員工和經營者不但沒有達到預期的約束員工分紅配股過當以及避免股本被不當稀釋的抑制效果。反而對處於快速成長期而又股本較小的IC設計公司造成壓抑作用,形成不公平的產業競爭環境。
建議的法令設限之比例原則應當以員工的股票股利不高於同年度配發予股東的股票股利之原則下,取一個合理的百分比為依歸;同樣的,員工配發的現金也以不高於股東的現金之條件下,取一個合理的百分比。這樣才能真正達到預期的約束員工分紅過當以及避免股本被不當稀釋的抑制效果,同時也才能反應並兼顧到員工、經營者與股東等三方面間的真正合理所得與分配,且不至於對正在快速成長的優質公司的營運帶來負面而又不公平的衝擊。至於員工與股東就股票股利與現金之間的合理分配比例應設定為何?則不在本論文的探討範圍之列。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For the reason of solving the problem which the employee bonus share is too high to impact on shareholder equity a lot in many public companies in TSEC (Taiwan Stock Exchange Corp.) and GTSM (Gre Tai Securities Market), the FSC (The Financial Supervisory Commission, Executive Yuan), under the pressure of representative of the foreign capitals, decreed the new law on Dec. 9, 2004 and have been effective since January 1, 2005. The new regulation in this new law is that the market value of employee share bonus, including the form of stock shares and cash, will never be allowed to over the half of company’s after-tax net income or total distributable earning.
In this thesis, I would like to study if the above regulation can reach the FSC and foreign capitals’ target to limit the employee bonus shares in some reasonable area to high stock price IC design house, and to avoid the equity be diluted too much at same time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above regulation.
In conclusion, we found that above limitation totally fail to reach the target for that kind of IC design house which is strong, stable and big enough, like MediaTek in currently (2003 to 2006), but it does work for some IC design houses which are smaller but growth faster in both of revenue and profit, like AAT,RichTek,PixArt and MediaTek in past(1999 to 2002). It comes into being the new competition environment that benefits the bigger, stronger and stable IC design house, but harm the smaller and growth faster IC design house. It not only can not reach the original target to above anterior company but also unfair to above posterior company.
My suggestion for the above regulation is that don’t compare employee bonus share to after-tax net income or total distributable earning, but compare to dividend. It means that we can take a reasonable percentage from shareholder stock dividend to employee stock bonus, as well take another reasonable percentage from shareholder cash dividend to employee cash bonus. In this way, we can reach the target to limit the employee bonus share on reasonable level and avoid the equity be diluted too much. Also, it will provide the fair competition environment to different scale company and the reasonable distribution for earning among three sides of shareholder, management team and employee. As to how many percentages we should take, not within the discussing area of this thesis.
en
dc.description.provenanceMade available in DSpace on 2021-06-13T02:16:48Z (GMT). No. of bitstreams: 1
ntu-95-P91744019-1.pdf: 686958 bytes, checksum: b3dc7facb66182b630d942211d003fa2 (MD5)
Previous issue date: 2006
en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3
第三節 研究架構………………………………………..………..5
第二章 相關法令…………………………………………………8
第一節 員工分紅入股的相關法令與規定………………………8
第二節 員工取得公司股票之機會與依據………………….…..11
第三節 員工分紅配股的決策機關及決策過程………………...13
第四節 員工分紅配股的轉讓限制……………………………...13
第三章 文獻探討……….…………………………………………14
第一節  我國制度之沿革……………………………………14
第二節  會計處理原則………………………………………15
第三節  會計專家和學者的共同見解………………………16
第四節  電子業界業者的看法………………………………19
第五節  結論………………………………………………21
第四章 我國IC設計產業現狀分析……………………….……25
第一節 我國IC設計產業簡介…………………………………25
第二節 我國IC設計業產業前景…………..…………………..27
第三節 我國IC設計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分析…………………31
第四節 我國IC設計產業的重要性…..………………………..35
第五章 IC設計業的配股分析……………………………………37
第一節 聯發科的配股技巧……..………………………………37
第二節 其它高價IC設計公司的配股分析…..………………..45
第三節 政府的法令設限之修正建議…………………………..62
第四節 盈餘轉增資的正確態度………………………………..64
第五節 案例分析總結…………………………………………..64
第六章 總結與建議……………………………………………….67
參考文獻………………………………………………………………70
dc.language.isozh-TW
dc.title員工分紅配股法令設限效果之評估
▁▁以IC設計業為例▁▁
zh_TW
dc.titleEvaluate the Effect of Limiting the Employee Bonus Shares: Evidences from IC Design Housesen
dc.typeThesis
dc.date.schoolyear95-1
dc.description.degree碩士
dc.contributor.oralexamcommittee杜榮瑞(R. R. Duh),歐進士(C. S. Ou)
dc.subject.keyword金管會(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zh_TW
dc.subject.keywordIC(Integrated Circuit),TSEC (Taiwan Stock Exchange Corp.),FSC (The Financial Supervisory Commission,Executive Yuan,GTSM (Gre Tai Securities Market),en
dc.relation.page77
dc.rights.note有償授權
dc.date.accepted2007-02-09
dc.contributor.author-college管理學院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dept會計與管理決策組zh_TW
顯示於系所單位:會計與管理決策組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 
ntu-95-1.pdf
  目前未授權公開取用
670.86 kBAdobe PDF
顯示文件簡單紀錄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

社群連結
聯絡資訊
10617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No.1 Sec.4, Roosevelt Rd., Taipei, Taiwan, R.O.C. 106
Tel: (02)33662353
Email: ntuetds@ntu.edu.tw
意見箱
相關連結
館藏目錄
國內圖書館整合查詢 MetaCat
臺大學術典藏 NTU Scholars
臺大圖書館數位典藏館
本站聲明
© NT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