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navigation

DSpace

機構典藏 DSpace 系統致力於保存各式數位資料(如:文字、圖片、PDF)並使其易於取用。

點此認識 DSpace
DSpace logo
English
中文
  • 瀏覽論文
    • 校院系所
    • 出版年
    • 作者
    • 標題
    • 關鍵字
  • 搜尋 TDR
  • 授權 Q&A
    • 我的頁面
    • 接受 E-mail 通知
    • 編輯個人資料
  1. NTU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Repository
  2. 生物資源暨農學院
  3. 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
請用此 Handle URI 來引用此文件: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27719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值語言
dc.contributor.advisor陳玉華
dc.contributor.authorYu-Ling Tungen
dc.contributor.author董育伶zh_TW
dc.date.accessioned2021-06-12T18:17:08Z-
dc.date.available2008-09-03
dc.date.copyright2007-09-03
dc.date.issued2007
dc.date.submitted2007-08-29
dc.identifier.citation中文文獻
王宏仁,2001,社會階層化下的婚姻移民與國內勞動市場:以越南
新娘為例,台 灣社會研究季刊第41期,頁99-127。
______,2002,十字路口的越南新娘:性別、階級與移民,亞太研
究通訊第18期,頁3-23。
王明輝、蔡明惠,2004,舊社區、新住民:外籍配偶漁村社區生活
適應之探討,宣讀於「走過台灣-世代、歷史與社會」研討會,
台灣社會學會。
李瑞金,2004,新移民女性的文化適應問題-以外籍配偶大陸配偶
為例,婚姻移民外籍配偶與大陸配偶問題及對策研討會,台北:
中華救助總會。
〔URL〕
http://www.cares.org.tw/Workshop/Immigration/Treatise/
新移民女性的文化適應問題.doc
李大正、楊靜利,2004,台灣婦女勞動參與類型與歷程之變遷,人
口學刊第28期,頁109-134。
李美玲,1994,二十世紀以來台灣人口婚姻狀況的變遷,人口學刊
第16期,頁1-15。
行政院經建會,2004,現階段外籍與大陸配偶移入因應方案。
江豐富等人,2003,台灣失業率上升因素之探討-從人口組別和地
區勞動市場剖析,台灣經濟論衡第8卷第1期,頁15-72。
江亮演、陳燕禎、黃雅純,2004,大陸與外籍配偶生活調適之探
討,社區發展季刊105期,頁66-89。
伊慶春、簡文吟,2001,已婚婦女的持續就業:家庭制度與勞動市
場的妥協,台灣社會學刊第1期,頁149-182。
林松齡,1997,夫妻分工模式與夫妻關係:以台灣中部地區為例,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第7卷第4期,頁544-
561。
羊憶蓉,1999,教育,選自王振寰、瞿海源主編,社會學與台灣社
會,頁334,台北:遠流。
周玟琪,1994,台灣地區家庭家務分工影響因素之討論,台灣大學
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呂玉瑕,1992,家庭企業與已婚婦女工作模式,發表於中央研究院
行為研究小組專題研討會系列之八-「客廳即工廠:台灣的小型
家庭企業研究」,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
______,1994,城鄉經濟發展與已婚婦女就業-女性邊緣化理論試
探,人口學刊第16期,頁107-133。
______,1997,助力與阻力之間:家庭互動關係與已婚婦女就業,
選自張苙雲、呂玉瑕、王甫昌主編,九○年代的台灣社會-社會
變遷基本調查研究系列二(下),頁1-40,台北:中央研究院。
周美珍,2001,新竹縣「外籍新娘」生育狀況探討,公共衛第28卷
第3期,頁255-265。
卓春英,1999,社會工作行動研究:外籍新娘個案處遇的反思,高
雄縣政府社會科。
沈倖如,2002,天堂之梯?臺越跨國商品化婚姻中的權力與抵抗,
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Turner B. S.著,馬海良、趙國新譯,2000,身體與社會,中國瀋
陽:春風文藝。
侯美鈴,2003,台灣地區近年勞動市場變化之分析,台灣經濟精融
月刊第39卷第1期,頁83-100。
胡幼慧,1995,三代同堂:迷思與陷阱,台北:巨流。
吳忠吉,1988,產業就業性別結構的初步研究,經濟論文叢刊第16
卷第3期,頁438-457。
______,2003,勞動結構變遷與社會安全制度,國家政策季刊第2卷
第4期,23-52。
吳舒靜,2003,台灣外籍新娘分佈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暨南國際
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美,2004,有偶婦女在台灣勞動市場轉型中參與行為的變動,人
口、家庭與國民健康政策回顧與展望研討會,台北:台灣人口學
會。
邱方晞,2003,東南亞外籍新娘家庭問題與協助需求之探討,社會
發展季刊第101期,頁176-181。
邱琡雯,1999,在地國際化:日本農村菲律賓新娘,當代第141期,
頁108-117。
章英華,1999,都市化、社區與城鄉關係,選自王振寰、瞿海源主
編,社會學與台灣社會,頁572-573,台北:遠流。
陳小紅,1997,大陸地區配偶來台居留、定居問題調查研究-兼論
如何訂定其居留數額,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委託研究。
______,2000,婚配移民:台灣海峽兩岸聯姻之研究,亞洲研究第
34期,頁35-68。
______,2006,跨界移民:台灣的外籍與大陸新娘,亞洲研究第52
期,頁61-92。
陳淑芬,2002,「大陸新娘」的擇偶、受虐與求助歷程-兼論服務
提供者對「大陸新娘」的假設及其對服務提供的影響,少數族群
婦女權益探討研討會論文,台北市政府社會局,頁182-198。
陳玉華,1993,婦女勞動參與型態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農業推廣
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玉華等人,2006,全國性調查資料之涵蓋面評估:以「外籍與大
陸配偶生活狀況調查」為例,宣讀於調查研究方法與應用學術研
討會,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陳庭芸,2002,澎湖地區國際婚姻調適之研究:以印尼與越南新娘
為例之比較,國立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夏曉鵑,2000,資本國際化與國際婚姻─以台灣的「外籍新娘」現
象為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39期,頁45-92。
______,2002,流離尋岸-資本國際化下的「外籍新娘」現象,台
北:台北社會研究雜誌社。
楊靜利、李大正、陳寬政,2004,台灣傳統婚配空間的變化與婚姻
行為之變遷,人口學刊第33期,頁1-32。
張清溪,1980,結婚生育與子女對有偶婦女勞動供給的影響,經濟
論文叢刊第9卷第2期,頁167-223。
張素梅,1988,婦女勞動參與率的研究-聯立模型分析,經濟論文
叢刊第16卷第2期,頁175-196。
張貴英,1996,買賣的婚姻-外籍新娘的交叉剝削圖像,女誌第8
期,頁37-39。
張超盛、蕭元哲,2005,高雄市外籍與大陸配偶家庭資源建構之研
究,高雄:義守大學。
張聖英,2005,台灣地區婦女勞動參與行為之探討,主計月刊第596
期,頁66-72。
張晉芬,1995,產業性別職業隔離的檢驗與分析,選自張晉芬、曾
瑞鈴主編,美國與台灣社會結構研究,頁147-180,台北:中央研
究院歐美所
______,2002,找回文化:勞動市場中制度與結構的性別化過程
(研究紀要),台灣社會學刊第29期,頁97-125。
趙彥寧,2002,公民身分、國族主義與親密生活:以老榮民與大陸
新娘的婚姻為例,宣讀於「重訪東亞:全球、區域、國家、公
民」文化研究學會年會,東海大學社會科學院。
______,2004,現代性想像與國境管理的衝突:以中國婚姻移民女
性為研究案例,台灣社會學刊第32期,頁59-102。
潘淑滿,2004,從婚姻移民現象剖析公民權的實踐與限制,社區發
展季刊第105期,頁30-43。
駱明慶,2006,教育成就的性別差異與國際通婚,經濟論文叢刊第
34卷第1期,頁79-115。
劉鶯釧,1988,有偶婦女勞動參與的多重選擇模型,經濟論文叢
刊,第16卷第2期,頁133-147。
劉美芳,2001,跨國婚姻中菲籍女性的生命述說,高雄醫學大學護
理學研究所。
劉天賜、苗坤齡,1999,台灣地區產業結構與勞動市場變化之研
究,台灣銀行季刊第50卷第1期,頁137-173。
韓嘉玲,2003,傭人抑或太太?婦女勞動力的跨境遷移-大陸新娘
在台灣案例研究,社區發展季刊第101期,頁163-175。
謝雨生,1982,家庭生命週期與婦女勞動參與之研究,國立台灣大
學農業推廣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國雄,1992,隱形工廠:台灣的外包點與家庭代工,台灣社會研
究季刊第13期,頁137-160。
蔡淑鈴,1994,台灣之婚姻配對模式,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第6卷第
2期,頁335-371。
簡文吟,1997,台灣地區已婚婦女就業型態之分析:離職與復職的
檢視,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______,2004,台灣已婚婦女勞動再參與行為的變遷,人口學刊第
28期,頁1-47。
簡文吟、薛承泰,1996,台灣地區已婚婦女就業型態及其影響因素
,人口學刊第17期,頁113-133。
譚令蒂、于若蓉,1996,雙元勞動市場模型的應用-兼論台灣婦女
就業結構的改變,經濟論文叢刊第24卷第2期,頁275-311。
薛承泰,2000,台灣地區已婚婦女再就業時機的初步分析,人口學
刊第21期,頁77-99。
______,2003,台灣地區婚姻的變遷與社會衝擊,國家政策論壇季
刊秋季號,台北: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薛承泰、林慧芬,2003,台灣家庭變遷外籍新娘現象,社會(析)
092-019號,台北: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URL〕http://www.nph.org.tw/PUBLICATION/SS/092/SS-B-
092-019.htm
嚴祥鸞,1996,台灣勞動市場性別化分工的解析:1951-1994,勞資
關係論叢第5期,頁147-176。
顧燕翎、尤詒君,2004,建立支持系統及倡導多元文化-台北市政
府社會局外籍與大陸配偶輔導政策,社區發展季刊105期,頁20-
29。
英文文獻
Basow S.A. 1992. Gender : stereotypes and roles. Pacific Grove, Calif. : Brooks/Cole Pub. Co.
Becker G. S. 1981. A Treatise on the Family.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Bernardi, F., 1999. “Does the Husband Matter? Married Women and Employment in Italy,” European Sociological Review 15(3): 285-300.
Bielby, W. T. and Baron J. N., 1986, “Men and Women at Work: Sex Segregation and Statistical Discrimination,”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91(4):759-799.
Bianchi, Suzanne M.,2000. “Maternal Employment and Time with Children: Dramatic Change or Surprising Continuity?” Demography 37(4):401-414.
Blossfeld, H. and Drobnic, S. 2001. Careers of couples in contemporary societies:from male breadwinner to dual earner families, Oxford, U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Brinton, Mary C., Lee, Yean-Ju and Parish, William L., 1995, “Married Women’s Employment in Rapidly Industrializing Societies: Examples from East Asia,”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00(5):1099-1130.
Chin-fen Chang. 2006. “The Employment Discontinuity of Married Women in Taiwan:Job Status, Ethnic Background and Motherhood,” Current Sociology 54(2): 209-228.
Cherlin A. J. 2000. “Toward a New Home Socioeconomics of Union Formation,” Pp.126-144 in The Ties That Bind, edited by Linda J. W. et al. New York: Hawthorne.
Coltrane S. 2001. “Changing Patterns of Family Work,” Pp.559-574 in Shifting the Center:Undestanding Contemporary Families, edited by Ferguson S. J. Mountain
View, Calif.: Mayfield Pub. Co.
Fan C. C. and Huang Y. 1998. “Waves of Rural Brides: Female Marriage Migration in China,” Ann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 88(2): 227-251.
Folk K. F. and Beller A.H. 1993. “Part-Time Work and Child Care Choice for Mothers of Preschool Children,”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 55(1):146-157.
Francine D. B. and Lawrence M. K. and Jane W. 2000. “Understanding Young Women’s Marriage Decisions: The Role of Labor and Marriage Market Conditions,” Industrial and Labor Relations Review 53(4): 624-647.
Kalmijn M. 1998. “Intermarriage and Homogamy: Cause, Patterns, Trends,”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24: 395-421.
Khoo S. E. 2001. “The Context of Spouse Migration,”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39(1): 111-132.
Lih-Rong Wang. 2003. “Gender-role attitudes and women’s decision on employment: An example of Taiwan,” Journal of Asia Women 16(1) : 153-172.
McNabb, R. and G. Psacharopoulos, 1981, “Further Evidence of the Relevance of the Dual Labor Market Hypothesis for the U.K,”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 16(3):442-448.
Oppenheimer, V. K. 1982. Work and the Family: A Study in Social Demography.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Shelton B. A. 2000. “Understanding the Distribution of Housework between Husbamds and Wives,” Pp.343-355 in The Ties That Bind, edited by Linda J. W. et al. New York: Hawthorne.
Schultz, Theodore W. 1961. “Investment in Human Capital.”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51:1-17.
Rogers E. M. and Havens A. E. 1960. “Prestige Rating and Mate Selection on a College Campus,” Marriage and Family Living 22(1): 55-59.
Smith, J. P. 1980, Female Labor Supply: Theory and Estimation. Princeton. 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Smith J. P. and Ward M. 1989. “Women in the Labor Market and in the Family,”The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itives 3(1):9-23.
Schaefer R. T. 2004. Sociology Matters. New York : McGraw-Hill.
Sorensen, A. 1983 “Women’s Employment Patterns After Marriage,”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45:311-321.
Sung B. L. 1990. Chinese American Intermarriage. New York : Center for Migration Studies.
Parsons T. and Robert Bales. 1955. Family: Socialization and Interaction Process. Glencoe, IL: Free Press.
Wang, L. R. 2003. “Gender-Role Attitudes and Women’s Descision on Employment: An Example of Taiwan, ” Journal of Asia Women 16(1):153-172.
Waite, Linda J. 1980.“Working Wives and the Family Life Cycle.”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86(2): 272-294.
White J. M. and Klein D.M. 2002. “The Social Exchange and Choice Framework, ” Pp.32-57 in Family Theories. Thousand Oaks, CA : Sage Publications.
Yu, Wei-Hsin. 2005. “Changes in Women’s Postmarial Employment in Japan and Taiwan,” Demography 42(4):693-717.
dc.identifier.uri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27719-
dc.description.abstract自九○年代起,台灣男性興起一陣遠赴大陸或東南亞地區娶妻的風潮,跨國婚姻因此儼然成為台灣社會最熱門的新興話題。有鑒於現有跨國婚姻的研究,多由非台灣籍配偶觀點分析其在台生活可能面臨到的心理與社會適應問題,較少論及勞動參與的議題,加上以往研究和媒體報導雖強調非台灣籍配偶在台就業遭受邊緣化的困境,卻也缺乏大規模實證性資料予以佐證。有鑑於此,本研究分析內政部92年「外籍與大陸配偶生活狀況調查」資料,試圖瞭解國內跨國婚姻家庭勞動參與現況。本研究主要研究目的共有兩個:(一)根據夫妻勞動參與類型,說明個人或家庭特質、區域分佈在各類型的分佈情形,並分析影響夫妻勞動參與類型的相關因素。(二)由非台灣籍婦女勞動參與現況描述其基本特性分佈,並分析影響她們勞動參與的相關因素。
研究結果發現,「丈夫有工作,妻子無工作」是目前跨國婚姻家庭最主要的勞動參與方式。丈夫具55歲以上或健康限制等不利就業特質,夫妻勞動參與類型較可能出現丈夫無工作的傾向。在妻子勞動參與部份,東南亞顯然比大陸籍妻子更可能出現有工作的傾向
,而凸顯法規對大陸或東南亞籍配偶不同的就業規定,的確侷限大陸籍妻子就業的可能性。法規限制是影響非台灣籍婦女在台就業的關鍵因素,當婦女順利通過法律審核得以進入國內勞動市場時,影響其勞動參與的層面其實與一般婦女無異,來自家庭特質或居住地區方面的影響相當程度決定了她們所能從事的工作特性。與一般婦女不同的地方在於,台灣對非台灣籍婦女而言是個全然陌生的新環境,所以初期這群婦女若有強烈的工作需求,較可能扮演協助丈夫工作的角色,或是仰賴丈夫就業網絡找到可行的工作機會。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Since the 90’s, cross-border marriages had became the most popular issue in Taiwan. As a result of other cross-border marriages’ researches less used mass data to
explain about wife’s labor participation issues, this study intended to use 2003 Survey of Foreign and Mainland Chinese Spouses Living Conditions to analyze the specific phenomenon. The purposes of this study were: (1) to classify couple’s employment patterns and to examine the effect of personal or domestic characteristics, inhabited area on these patterns,(2) to describ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ife’s labor participation and to examine the correlative factors that how to affect their employment statu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only husband work” was the major one of couple’s employment patterns. Husband whose age was older then fifty-five years old or whose health was not good, it’s possible that he maybe not work in our labor market.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 in labor participation rate between South-Eastern and Mainland Chinese spouses, South-Eastern spouses’ labor participation rate was higher then Mainland Chinese spouses as a result of Taiwan’s right-to-work legislation was not friendly to Mainland Chinese spouses. Right-to-work legislation wa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to influence whether non-Taiwanese spouses can work in Taiwan labor market or not. If they had the right to work, the effect of domestic characteristics or inhabited area will affect their employment status. Because Taiwan was a strange area for these non-Taiwanese spouses, in the beginning, if non-Taiwanese spouses needed to work, it’s possible that they played the assistant role to help their husband work or through husband’s employment network to get a job.
en
dc.description.provenanceMade available in DSpace on 2021-06-12T18:17:08Z (GMT). No. of bitstreams: 1
ntu-96-R93630001-1.pdf: 1867715 bytes, checksum: eaa233a848adf4a2795261e5578fbae3 (MD5)
Previous issue date: 2007
en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口試委員會審定書…………………………………………… I
誌謝……………………………………………………………. II
中文摘要……………………………………………………… III
英文摘要……………………………………………………… IV
第壹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緣起與研究目的 ………………………… 1
第二節 研究重要性 ………………………………… 7
第貳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勞動參與相關的理論與研究 ………………… 10
一、個人資源
二、家庭特質
三、勞動市場結構
第二節 國內跨國婚姻家庭的特徵 …………………… 22
一、跨國婚姻夫妻個人特徵與勞動參與現況
二、跨國婚姻的家庭特質
三、制度面對非台灣籍婦女就業的規範
第三節 研究架構與研究假設 ………………………… 31
一、研究架構
二、研究假設
第參章 研究設計
第一節 資料來源及樣本 ……………………………… 37
第二節 主要變項之測量 ……………………………… 39
一、勞動參與
二、法規限制
三、丈夫不利就業特質
四、家庭特質
五、居住地區
六、控制變項
第三節 資料分析與方法 ……………………………… 44
第肆章 資料分析
第一節 跨國婚姻家庭的夫妻勞動參與 ……………… 45
一、夫妻勞動參與類型的分類
二、夫妻勞動參與類型的基本特性分佈
第二節 影響夫妻勞動參與類型的分析結果 ……………50
第三節 影響非台灣籍婦女勞動參與的相關因素 …… 56
一、非台灣籍婦女勞動參與的基本特性分佈
二、影響非台灣籍婦女工作狀況的分析結果
三、影響已就業非台灣籍婦女工作特性的分析結果
四、影響從事固定性工作之非台灣籍婦女務農的分析結果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結論 ……………………………………… 68
第二節 檢討與建議 …………………………………… 72

參考文獻 ……………………………………………………… 74
dc.language.isozh-TW
dc.title跨國婚姻中婦女勞動參與之分析zh_TW
dc.titleWife's 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within Cross-Border Marriagesen
dc.typeThesis
dc.date.schoolyear95-2
dc.description.degree碩士
dc.contributor.oralexamcommittee謝雨生,楊靜利
dc.subject.keyword跨國婚姻,外籍配偶,大陸配偶,婦女勞動參與,就業,zh_TW
dc.subject.keywordCross-Border Marriages,Foreign Spouses,Mainland Chinese Spouses,Employment,en
dc.relation.page81
dc.rights.note有償授權
dc.date.accepted2007-08-29
dc.contributor.author-college生物資源暨農學院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dept農業推廣學研究所zh_TW
顯示於系所單位: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 
ntu-96-1.pdf
  目前未授權公開取用
1.82 MBAdobe PDF
顯示文件簡單紀錄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

社群連結
聯絡資訊
10617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No.1 Sec.4, Roosevelt Rd., Taipei, Taiwan, R.O.C. 106
Tel: (02)33662353
Email: ntuetds@ntu.edu.tw
意見箱
相關連結
館藏目錄
國內圖書館整合查詢 MetaCat
臺大學術典藏 NTU Scholars
臺大圖書館數位典藏館
本站聲明
© NT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