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navigation

DSpace

機構典藏 DSpace 系統致力於保存各式數位資料(如:文字、圖片、PDF)並使其易於取用。

點此認識 DSpace
DSpace logo
English
中文
  • 瀏覽論文
    • 校院系所
    • 出版年
    • 作者
    • 標題
    • 關鍵字
  • 搜尋 TDR
  • 授權 Q&A
    • 我的頁面
    • 接受 E-mail 通知
    • 編輯個人資料
  1. NTU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Repository
  2. 管理學院
  3. 財務金融組
請用此 Handle URI 來引用此文件: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26560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值語言
dc.contributor.advisor邱顯比(Shean-Bii Chiu)
dc.contributor.authorHsing-Wen Huen
dc.contributor.author胡馨文zh_TW
dc.date.accessioned2021-06-08T07:15:13Z-
dc.date.copyright2008-08-08
dc.date.issued2008
dc.date.submitted2008-07-27
dc.identifier.citation1. 陳建達,「台灣地區銀行財富管理業務實施之探討分析」,大業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2004年6月。
2. 陳淑珍,「銀行獲利的新思維-財富管理業務」,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經營管理碩士學程風險管理組碩士論文,2005年6月。
3. 鍾選鳳,「開放證券商經營現金管理帳戶之分析」,國立政治大學經營管理碩士班碩士論文,2006年1月。
4. 陳世英,「財富管理業務架構暨財富管理帳戶之研究」,中華民國證券商同業公會專案研究報告,2006年。
5. 陳世英、陳諾華,「證券商兼營信託業務之架構分析-以經紀業務及財富管理業務為中心」,中華民國證券商同業公會專案研究報告,2007年。
6. 周行一,「證券商業務潛力與定位分析及金控對其之影響」,中華民國證券商同業公會專案研究報告,2005年。
7. 張琇珍,「證券商從事財富管理業務之展望」,國立台灣大學管理學院經碩士在職專班財務金融組碩士論文,2007年7月。
8. 張素菱,「財富管理產業之實務探討」,國立中央大學財金融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7年6月。
9. 黃思國,「台灣財富管理市場現況與發展」簡報,2005年11月。
10. 陳世英律師、陳諾樺律師,「證券商兼營信託業務之架構分析」,中華民國證券商業同業公會專案研究報告,2007年10月。
11. 許維真,「6萬台灣人家當逾3,300萬」經濟日報B1版,2006年10月12日。
12. 謝偉姝,「台商錢進海外私銀4.9兆」經濟日報A3版,2007年11月23日。
13. 許維真,「服務門檻降低境內私銀25萬美元可開戶」經濟日報A4版,2007年11月20日。
14. 薛翔之,「國內財富管理規模飆破八兆台幣」工商時報,2007年9月4日。
15. 商業週刊編輯部,「日本『富裕層』正在擴大」,商業週刊1062期。
16. 李淑慧,「只提供菜單券商難分杯羹」經濟日報B1版,2007年12月7日。
17. 黃怡錦,「美林部重兵搶財管大餅」工商時報A4版,2007年11月30日。
18. 謝偉珠,「券商跨足信託可望開放」,經濟日報D2版,2008年3月21日。
19. 李淑慧、謝偉珠,「券商財管專戶可以代客投資」,經濟日報A4版,2008年3月5日。
20. 李淑慧、謝偉珠,「券商財管專戶,可以代客投資」,經濟日報A4版,2008年3月5日。
21. 林杰兒、雷盈,「花旗環球證台北分公司撤離,原先業務將由花旗私人銀行提供,全力拼財管」,經濟日報A4版,2008年3月20日。
22. 吳裕群,「證券商管理之鬆綁與業務開放」,證券櫃檯月刊第118期,2006年4月。
23. 經濟部投資事業處,「財富管理潛在市場高達20兆元」,中華民國招商網,2004年12月8日。
24. 「4大財富管理銀行,強項比一比」,智富月刊,2006年7月26日。
25. 葉銀華,「制定台灣人財富回流機制」,工商時報D3版,2007年7月13日。
26.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證券商辦理財富管理業務應注意事項修正總說明」2008年4月11日。
27. 胡秀珠,「財富管理大混戰」,天下雜誌,97年4月9日。
28. 彭禎伶、薛翔之、陳碧芬,「連動債商品擬開放集體訴訟」,工商時報A14版,2008年4月16日。
29. 彭禎伶,「連動債保單首季狂銷1300億元」,工商時報A14版,2008年4月16日。
30. 彭禎伶,「金融糾紛客戶銀行難卸責」,工商時報A14版,2008年4月16日。
31. 沈家敏,「我國壽險業經營效率與擁擠效果之研究」,淡江大學保險學系保險經營碩士班碩士論文,2006年6月。
32. 王正絨,「台灣地區壽險業經營績效之探討」,淡江大學保險學系保險經營碩士班碩士論文,2006年6月。
33. 黎曉英,「台灣邁入投資型保險時代?」現代保險金融理財雜誌210期,
34. 保險業務發展基金管理委員會,「保險年鑑」,2006年。
35. 保險事業發展中心,「2006年人壽保險業務統計年報」,2007年6月。
36. 中華民國人壽保險商業同業公會,「2006年人身保險業務員測驗登錄管理統計年報」,2007年5月。
37. 鄭濟世,「金融整合下的台灣保險市場發展方向」,保險實務與制度第伍卷第二期,2006年9月。
38. 黃郁穎,「我國壽險業經營財富管理業務初探」,淡江大學保險學系保險經營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民國2008年1月。
39. 易家玉,「從金融制度探討台港兩地財富管理業務之發展-以個案銀行為例」,國立臺北大學國際財務金融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7年7月。
40. 王子宜,「我國銀行保險之現況與展望」,淡江大學保險學系保險經營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6年6月。
41. 羅絓瓊,「從銀行發展財富管理業務經驗看證券商從事該業務之關鍵性因素」,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4月。
42. 呂郁青,「金融人才流向大陸一波波,招銀挖角陳允柟、楊誠信、蔡燦煌開拓財管市場」,經濟日報A4版,2008年5月5日。
dc.identifier.uri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26560-
dc.description.abstract不論國內外之研究報告及學者專家,皆一致看好台灣地區財富管理之發展。許多外資並以實際行動,參與台灣地區財富管理之發展。
現階段台灣區金融機構,先後遭遇經營環境丕變,如銀行業因新銀行之開放及政府鼓勵信用合作社改制,導致銀行家數過多,競爭激烈,使得銀行獲利能力大幅下降。相繼又發生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及1999年地雷股事件,造成許多銀行大量逾期放款及呆帳。證券業則由於價格競爭及法人比重增加,使證券商經營面臨經營結構上之挑戰。保險業則受困於利率下跌導致傳統壽險保費激增,影響保單買氣,及近來因匯率變動面臨巨額匯率損失之窘境。現階段不論銀行、證券及保險業,經營策略上皆將發展財富管理視為突破目前困境之藍海策略。
然而不論銀行、證券及保險業,皆有其發展財富管理之有利及不利因素,亦皆有其獨特之利基。本研究,分別就法規面、產品面及稅務面作一橫向之比較分析。
本研究結論,於法規面而言,銀行、證券及保險業所受之規範大體而言大致相同,但立法上仍有努力之空間。產品面則可提供之產品亦不盡相同,但也提供各自發展財富管理差異化之空間。然而在稅法上,三行業所受到之待遇差異頗大,尤其在於遺產稅有不同之稅後效果。
本研究建議如下:
一、 主管機關繼續消弭銀行、證券及保險業有關財富管理之規範之不平等,使從事相等業務者,能於相同之規範下競爭。
二、 銀行、證券及保險財富管理各自發展其利基領域之產品及服務。
三、 稅務單位通盤檢討贈與稅及最低稅負有關海外所得部份之規定。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Both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scholars and research papers have unanimously shown an optimistic view on the development of wealth management in Taiwan. Many foreign banks also support this optimism with enthusiastic participation in Taiwan’s wealth management markets.
Taiwan’s financial industry has currently been experiencing severe changes. On the banking side, the government has been encourag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new banks, as well as credit cooperatives reform. Due to fierce competition, over banking has resulted, thus reducing the earning capacity of banks. Furthermore, the Asian financial circus and a series of incidents thereafter took place in 1997 and 1999, respectively, caused a large amount of overdue loans and bad debt. With regards to securities houses, price competition and an increased number of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in the stock market have created pressure for structural change. Insurance companies, on the other hand, are suffering in the drop of interest rates, which has dramatically increased the premiums on traditional life insurance. In addition, fluctuation of foreign exchange rates has also negatively impacted their overseas investment holdings. Banks, securities houses and insurance companies, all regard the development of wealth management as a “Blue Sea Strategy” for the current predicament.

All of the above industries have their own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in the wealth management market. This research will do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wealth management regulations, products and tax treatments among the three industries.

After examining the wealth management regulation of banks, securities houses, and the insurance companies, one can conclude that they are quite similar, but improvements can still be made on the legislation side. Regarding products, these three industries may offer similar products, however they provide the room of differentiation. Based on the tax treatment, there are distinct and separate treatments for each of the three industries, especially in the area of inheritance tax.
According to my research, I propose the following:
First, it is vital to prevent the bank, securities houses and insurance companies from experiencing inequality within regulations concerning wealth management. This will enable the industries to compete under the same norm.

Secondly, banks, securities houses and insurance companies should develop its niche products and services to create differentiation with one another.

Lastly, the regulations regarding the minimum taxation on overseas income, as well as the inheritance and donation tax should be re-examined to keep large proportions of capitals from flowing out of the country.
en
dc.description.provenanceMade available in DSpace on 2021-06-08T07:15:13Z (GMT). No. of bitstreams: 1
ntu-97-P91745006-1.pdf: 642708 bytes, checksum: 30134b52014e069a8d8e8b6818b5e63c (MD5)
Previous issue date: 2008
en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6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6
第二節 研究目的 7
第三節 研究架構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0
第一節 財富管理之定義與內容 10
第二節 財富管理服務對象、方式及範圍 12
第三節 國外財富管理之沿革 13
第四節 台灣地區財富管理之探討 14
第三章 銀行業發展財富管理原因及現況探討 18
第一節 銀行業從事財富管理業務之演進 18
第二節 銀行業從事財富管理業務之現況 18
第三節 銀行業財富管理相關之法令與規章 23
第四節 銀行業發展財富管理之優劣勢分析 25
第五節 銀行業發展財富管理業務所面臨之問題 28
第四章 證券業發展財富管理原因及現況探討 30
第一節 證券業從事財富管理業務之演進 30
第二節 證券業從事財富管理業務之現況 34
第三節 證券業財富管理相關法令與規章 38
第四節 證券業發展財富管理之優劣勢分析 41
第五節 證券業發展財富管理業務所面臨之問題 45
第五章 保險業發展財富管理原因及現況探討 48
第一節 保險業從事財富管理業務之演進 48
第二節 保險業從事財富管理業務之現況 53
第三節 保險業財富管理相關法令與規章 55
第四節 保險業發展財富管理之優劣勢分析 57
第五節 保險業發展財富管理業務所面臨之問題 59
第六章 銀行、證券、保險業經營財富管理之比較與共同面對之問題 62
第一節 銀行、證券與保險業財富管理規章之比較 62
第二節 銀行、證券、保險財富管理業務所共同面對之問題及解決方向 65
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 69
第一節 研究結論 69
第二節 研究建議 69
附錄 71
參考文獻 87
dc.language.isozh-TW
dc.title台灣銀行、證券及保險業從事財富管理業務之比較研究zh_TW
dc.titleA Comparison Study of Wealth Management Business among Banks, Securities Houses and Insurance Companies in Taiwanen
dc.typeThesis
dc.date.schoolyear96-2
dc.description.degree博士
dc.contributor.oralexamcommittee陳聖賢(Sheng-Syan Chen),陳明賢(Ming-Shen Chen)
dc.subject.keyword財富管理,銀行,證券,保險,比較分析,zh_TW
dc.subject.keywordWealth Management,Banks,Securities Houses,Insurance Companies,Comparison Study,en
dc.relation.page83
dc.rights.note未授權
dc.date.accepted2008-07-29
dc.contributor.author-college管理學院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dept財務金融組zh_TW
顯示於系所單位:財務金融組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 
ntu-97-1.pdf
  目前未授權公開取用
627.64 kBAdobe PDF
顯示文件簡單紀錄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

社群連結
聯絡資訊
10617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No.1 Sec.4, Roosevelt Rd., Taipei, Taiwan, R.O.C. 106
Tel: (02)33662353
Email: ntuetds@ntu.edu.tw
意見箱
相關連結
館藏目錄
國內圖書館整合查詢 MetaCat
臺大學術典藏 NTU Scholars
臺大圖書館數位典藏館
本站聲明
© NT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