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用此 Handle URI 來引用此文件: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26171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 | 值 | 語言 |
---|---|---|
dc.contributor.advisor | 林麗雲(Lih-Yun Lin),徐梅屏(Mai-Ping Hsu) | |
dc.contributor.author | Shuo-Han Chiang | en |
dc.contributor.author | 江碩涵 | zh_TW |
dc.date.accessioned | 2021-06-08T07:01:58Z | - |
dc.date.copyright | 2009-02-18 | |
dc.date.issued | 2009 | |
dc.date.submitted | 2009-02-11 | |
dc.identifier.citation | 書籍、期刊、論文:
王志宏譯(1993)。〈符號與都市〉,《空間的文化形式與社會理論讀本》。台北:明文書局。(原書Barthes, R.[1986]. The City And Sign. Semiology and the Urban.) 王振寰(1996)。《誰統治台灣?轉型中的國家機器與權力結構》。台北:巨流。 伍立人(2003)。〈從傳統中尋找新生命的文化創意產業—以白米木屐為例〉。台大新聞所碩士論文。 李明奘編(1999)。《臺灣地區房地產產業年鑑》。臺北:行義文化。 杜歆穎(2000)。〈都市幽靈地景—試論台灣房屋預售制度下的接待中心與樣品屋〉。台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向愷(2006年11月)。〈黨國體制、威權轉型與黨營事業〉,「轉型正義—台灣歷史問題系列座談會」。台大校友聯誼社。 林國明(2005)。〈社會研究方法(下)〉。台大社會系課程讀本。 林潤華(2003)。〈象徵地景商品化過程中地方性之生產-以台北市信義計畫區之豪宅為例〉。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碩士論文。 林潤華、周素卿(2005)。〈「臺北信義豪宅」及其生產集團信義計畫區高級住宅社區之生產者分析〉,《地理學報》。40:17-43。 周素卿(1997)。〈都市政治與都市發展政策:以臺北市信義計畫區和南港經貿園區的發展為例〉,「都市政治與都市政策對都市空間之形塑,第一年計畫國科會專題研究報告」。 周素卿(2003)。〈全球化與新都心的發展:曼哈頓意象下的信義計畫區〉。地理學報。34:41-60。 許雲凱(2002)。〈華納威秀影城生產過程之政治經濟分析〉。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金鶚(1990)。《房地產的世界》。台北:遠流。 馮建三、程宗明譯(2005)。《傳播政治經濟學—再思考與再更新》。台北:五南。(原書Vincent Mosco.[1998].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Communication: Rethinking and Renew. Sage Publication.) 胡朝進(2004)。〈誰打造汐止-新都市政治經濟學分析〉。東吳大學社會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黃恆正譯(1988)。《符號社會的消費》。台北:遠流。 黃華敦(1995)。〈尋殼蝸牛的愛與愁〉,林芳怡(編),《空間啄木鳥—都市另類文化空間解讀》。頁52-53。台北:創興出版社有限公司。 黃華敦(1995)。〈築夢空間—樣品屋、接待中心的迷思〉,林芳怡(編),《空間啄木鳥—都市另類文化空間解讀》。頁46-51。台北:創興出版社有限公司。 曾旭正(1994)。〈戰後台灣的都市過程與都市意識形構之研究〉。台灣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博士論文。 夏鑄九(1992)。《理論建築—朝向空間實踐的理論建構》。台北:台灣社會研究叢刊-02。 梁永煌、田習如(2000)。《拍賣國民黨—黨產大清算》。台北:財訊。 陳東升(1995)。《金權城市:地方派系、財團與台北都會發展的社會學分析》。台北:巨流。 陳東升(2002)。〈臺灣的都市與社區研究〉,王振寰(編),《台灣社會》。台北:巨流。 陳志梧譯(1986)。〈不同空間的正文與上下文〉,《空間的文化形式與社會理論讀本》。台北:明文書局,399-409。(原書Barthes, R.[1986]. The City And Sign. Semiology and the Urban) 郭力昕(2000)。〈文化研究:一種生活態度〉。傳播研究簡訊。21:13-14。 彭家發(1986)。《特寫寫作》。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鄭運鴻(1996)。〈空間文化形式的虛構之解構─對台灣地區代銷制度與房地產廣告之批判性研究〉。台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財團法人台灣研究基金會(2000)。《還財於民—中國國民黨產何去何從?》。台北:商周。 Babbie, E. R. (2004). 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 (10th ed.). US: Thomson & Wadsworth. Berger, J. (1972). Ways of seeing. London: 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Bourdieu, P. (1984). The distinction: The social critique of the judement of taste.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Bourdieu, P. (1989). Social space and symbolic power. Sociological Theory, 7(1), 14-25. Harvey, D. (1989). From managerialism to entrepreneurialism: The transformation in urban governance in late capitalism. Geografiska Annaler(B), 71(1): 3-17. Mishler, E. G. (1986). Research interviewing: Context and narrative.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新聞報導: 刁曼蓬(1995-05-01)。〈國民黨的三代掌櫃〉,《天下雜誌》,168期。 王正寧(1999年10月16日)。〈民進黨立委:低賣中廣土地國民黨政治籠絡〉,《聯合晚報》,A7。 王莫昀(2008年1月1日)。〈看好三通 建商搶地 中南部地價攀高〉,《中國時報》,B2。 王莫昀(2008年4月25日)。〈批房巿過熱遭恐嚇 張金鶚報警〉,《中國時報》,A16。 王莫昀(2008年7月8日)。〈廈門房產大亨訪台 尋找合作商機〉,《中國時報》,B2。 古美蓮(1995年9月)。〈透視三重幫宏國林家的政商經營術〉,《商業周刊》,408期。 田世昊、王寓中、王貝林(2006年8月24日)。〈國民黨自曝部分黨產不當取得 承認黨國不分交代不清〉,《自由時報》,頭版。 何明國、楊迪文(2004年3月19日)。〈親民黨出示公文:李登輝大黑金〉,《聯合報》,A10。 何旭初(1993年3月28日)。〈陳水扁指國民黨文化事業竊佔國土〉,《聯合報》,A3。 何英煒(2008年6月11日)。〈大陸企業富豪團又來了〉,《工商時報》,C2。 李明介(2007年3月25日)。〈豪宅年 頂端客瘋豪宅〉,《聯合報》,D5。 李德芳(2007年1月3日)。〈台北房價所得比 亞洲最高〉,《經濟日報》,B3。 李美惠(1999年9月4日)。〈辭中投董事長楊宗哲:投資案告一段落想休息〉,《聯合晚報》,A4。 李恆宇(2004年10月13日)。〈歸還中廣土地與附隨組織國民黨與財政部沒有交集〉,《經濟日報》,A6。 宋伯東(2003年2月11日)。〈四件新利益輸送案收押關鍵〉,《聯合報》,A3。 宋伯東(2003年2月14日)。〈劉泰英:中廣售地案李登輝決定〉,《聯合報》,A8。 宋伯東(2003年3月18日)。〈劉泰英供出李登輝「主席秘密帳戶」〉,《聯合報》,A2。 宋伯東(2003年6月3日)。〈中廣購樓劉泰英等涉收近億佣金〉,《聯合報》,A8。 宋伯東(2003年6月3日)。〈中廣購樓劉泰英等涉收近億佣金〉,《聯合報》,A8。 林美芬(2005年9月24日)。〈宏盛帝寶 高規格構造 百年傳世名宅〉,《自由時報》。取自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5/new/sep/24/today-e3.htm 林益民(2003年1月27日)。〈偵辦新瑞都案矛頭轉向中廣土地買賣疑涉利益輸送〉,《聯合報》,A6。 林韋任(2006年6月30日)。〈宏盛帝寶 頂級豪宅經典作地理位置、區段、方位與外觀均具難以撼動優勢氣派格局備顯尊榮〉,《經濟日報》,B5。 林韋任(2006年4月15日)。〈小S相中「帝寶」 阿妹想賣「信義之星」〉,《聯合報》,B2。 林韋任(2008年4月25日)。〈張金鶚其人其事 空頭總司令永遠的烏鴉〉,《聯合報》,A8。 林諭林(2005年4月22日)。〈豪宅停車場變大廳 議員揭發〉,《中國時報》,C2。 邱淑宜(2005年12月29日)。〈帝寶豪宅1290機車位大理石鋪面〉,《聯合晚報》,A3。 邱仁旭、王姿佩(2006年6月24日)。〈帝寶豪宅1290機車位大理石鋪面〉,《中國時報》,B4。 周德惠(1998年12月12日)。〈北市議員:中廣土地涉超貸30億元〉,《聯合報》,A22。 周德惠(1997年12月11日)。〈中視等國民黨營文化事業加速上市〉,《聯合報》,A4。 周德惠(1998年12月12日)。〈中廣大樓先過戶中投將公開拍賣〉,《聯合報》,A22。 周德惠(1999年01月16日)。〈數提「五年來」訊息不尋常〉,《聯合報》,A8。 周德惠(2000年1月3日)。〈終結黨營事業留下模糊空間〉,《聯合報》,A3。 周德惠(2000年1月4日)。〈何謂黨產請先攤在陽光下〉,《聯合報》,A3。 周德惠(2000年1月6日)。〈黨產信託不無自保意味〉,《聯合報》,A4。 周德惠(2004年12月22日)。〈出售中投國民黨找到好時點〉,《聯合報》,A5。 周德惠(2008年8月17日)。〈趙藤雄張金鶚多空攻房戰〉,《非凡新聞周刊》。 高年億、宋伯東(2003年2月12日)。〈劉泰英賤賣中廣地價差30億〉,《聯合報》,A1。 高年億、宋伯東(2003年6月7日)。〈泰公賤賣黨產收賄洗錢海撈一票〉,《聯合報》,A4。 高凌雲、郭曉芸(2004年11月26日)。〈追討帝寶土地政院要中廣賠〉,《聯合晚報》,A1。 馬婉珍(2008年5月18日)。〈跟有錢人做厝邊 舊屋也能沾光 豪宅發燒 附近房價跟著雞犬升天 地點越近豪宅越值錢〉,《工商時報》,C1。 許金龍、何振忠(2003年4月8日)。〈劉泰英下條子奉指示要中廣高價買樓〉,《聯合報》,A3。 彭杏珠(1998年5月4日)。〈劉泰英將黨產增加到一千一百二十六億〉,《商業周刊》,545期。 郭及天(2005年10月6日)。〈帝寶使用執照到手宏盛喜悅 年底入帳3成今年每股賺3.2元〉,《蘋果日報》,取自http://1-apple.com.tw/index.cfm?Fuseaction=Article&Art_ID=2106862&IssueID=20051006。 陳一姍(2006年5月5日)。〈林堉麟指房地產至少再好兩年 帝寶 宏泰喊每坪上看120萬〉,《中國時報》,取自http://house.chinatimes.com/content-indexNews-content.aspx?NewsID=1096。 陳立宏(1995年2月23日)。〈黨產釋出全民獲利?財團大賺!〉,《聯合晚報》,A3。 陳立宏(1995年2月26日)。〈劉泰英是學者 是帳房不懂政治身段〉,《聯合晚報》,A4。 陳立宏(1995年3月1日)。〈郝柏村質疑黨產不公開〉,《聯合晚報》,A1。 陳立宏(1995年3月5日)。〈權脈、錢脈相互幫襯50年扎根形成命運共同體國民黨一著涼全島打噴嚏〉,《聯合晚報》,A3。 陳立宏(1995年3月7日)。〈賤賣黨產?劉泰英:我已經很天才了〉,《聯合晚報》,A3。 陳立宏(1995年3月7日)。〈50年...數千億 誰賺的?〉,《聯合晚報》,A3。 陳立宏(1995年3月8日)。〈劉泰英黨產報告 郝柏村:不滿意 邱創煥:應再公開〉,《聯合晚報》,A3。 陳立宏(1995年3月8日)。〈劉泰英:報告常會 黨產淨值377.7億〉,《聯合晚報》,A1。 陳立宏(1995年3月9日)。〈郝柏村:真金抹不黑 木炭漂不白〉,《聯合晚報》,A3。 陳立宏(1995年3月16日)。〈黨產風波 不是質疑劉泰英等人私德黨內人士:是針對制度而來〉,《聯合晚報》,A2。 陳立宏(1995年3月17日)。〈林洋港:黨產若要捐 一切要依法〉,《聯合晚報》,A2。 陳立宏(1995年3月22日)。〈電台號召清黨產數百民眾我來也〉,《聯合晚報》,A2。 陳立宏(1995年3月23日)。〈許水德:要求分黨產的人 要讓國民黨垮掉〉,《聯合晚報》,A2。 陳立宏、簡余宴(1995年5月13日)。〈黨產五人小組:國民黨縱身股市 可投資不可炒作〉,《聯合晚報》,A2。 陳高超(2000年6月10日)。〈一只大門60萬可擋火箭炮北市豪宅創新高價〉,《工商時報》。取自http://0rz.tw/0AF5a 陳培思(2009年1月13日)。〈豪宅全都跌信義區摔最慘〉,《聯合報》,B1。 陳鳳英(2008年5月2日)。〈馬上反應 高雄店面漲10%〉,《中國時報》,B2。 陳宥臻(2007年12月29日)。〈大台北高總價住宅交易量年增74%〉,《蘋果日報》,取自http://1-apple.com.tw/index.cfm?Fuseaction=Article&Art_ID=30120598&IssueID=20071229。 陳宥臻(2008年01月23日)。〈豪宅當道 超大坪數成主流〉,《蘋果日報》,取自http://myurl.com.tw/ju5n。 陳宥臻(2008年2月28日)。〈三通熱 投資房市跟著外資走〉,《蘋果日報》,取自http://myurl.com.tw/0f56。 陳善瑜(2000年1月)。〈三重幫致富神話為何泡沫化?〉,《商業周刊》,634期。 陳翊中(2005年8月29日)。〈地產傳奇人物林堉璘退居幕後誰來接班?宏泰集團最大挑戰〉,《今周刊》,453期。 陳翊中(2005-08-29)。〈宏泰搶進信義計畫區每年坐收30億租金〉,《今周刊》,453期。 陳敏鳳(1993年3月27日)。〈部分國民黨營文化事業資產被指國庫通黨庫〉,《聯合晚報》,A3。 陳敏鳳(1995年3月17日)。〈民進黨立委發起全民清查國民黨黨產〉,《聯合晚報》,A2。 梁任瑋(2007年7月27日)。〈北市豪宅貴氣逼人 宏盛帝寶每坪飆上130萬〉,《經濟日報》,A15。 梁任瑋(2008年3月19日)。〈2008總統大選房產特別報導 台商置產最愛都會豪宅〉,《經濟日報》,E1。 游智文(2008年4月8日)。〈大台北豪宅 三月好熱!成交供給爆量有行無市隱憂浮現〉,《聯合晚報》,A8。 張怡文、孫沛芬、李有德(2007年3月2日)。〈直入帝寶豪宅〉,《時報周刊》。1515期。 張海雲(2009年1月9日)。〈趙藤雄:台商回流置產再現看好大三通前景,遠雄集團準備好500億元案量,將在2009年推出〉,《工商時報》,A11。 張婉珍(2001年3月12日)。〈頂級行銷頂級包裝〉,《經濟日報》,A37。 張婉珍(1999年12月12日)。〈林堉璘放手經理人笑稱不管事〉,《經濟日報》,A9。 張文權(1995年8月28日)。〈揭開國民黨兩大金庫神祕面紗〉,《商業周刊》,405期。 張甄薇(1999年9月6日)。〈中投董事長楊宗哲今正式提辭呈〉,《聯合報》,A4。 張甄薇(1999年9月16日)。〈中廣大樓土地宏泰集團90億敲〉,《聯合報》,A21。 張甄薇(1999年10月6日)。〈中廣大樓售宏盛本周將定案〉,《聯合報》,A21。 張甄薇(2000年1月9日)。〈既是投管會核心委員之一也是「策略聯盟」盟友宏國臨危國民黨援否?〉,《聯合報》,A2。 張寧馨(2008年4月28日)。〈超豪華居家品味 頂級廚房登台富豪搶買單〉,《自由時報》。取自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apr/ 28/today-fashion6.htm 陸倩瑤(2003年6月21日)。〈林謝罕見曾是全國最有錢的女人〉,《聯合報》,C1。 董智森(2000年8月1日)。〈帝寶案規避審議監委要查〉,《聯合報》,A18。 董智森(2000年8月20日)。〈帝寶開發案送審將早日完成〉,《聯合報》,A18。 黃立宇(2005年4月15日)。〈2005新豪宅元年誕生〉,《蘋果日報》,取自http://house.1-apple.com.tw/old/index.cfm?Fuseaction=View_HouseAppleContent&Article_ID=1711818&NewsDate=20050415。 黃立宇(2006年03月03日)。〈看好三通 全台掀豪宅風〉,《蘋果日報》,取自http://1-apple.com.tw/index.cfm?Fuseaction=Article&Art_ID =244154 6&IssueID=20060303 黃宣弼(2008年5月31日)。〈北市新建豪宅 1坪喊到2百萬〉,《自由時報》。取自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may/31/today-life1- 2.htm 黃啟菱、林韋任(2007年8月25日)。〈豪宅行情狂飆 坪價猛創新高〉,《經濟日報》,A2。 黃啟菱(2008年4月20日)。〈頂級豪宅 陸資最愛〉,《經濟日報》,B2。 黃啟菱(2008年4月20日)。〈卡位房市 掌握五大訣竅〉,《經濟日報》,B2。 黃闓運、詹惠珠(1999年9月7日)。〈楊宗哲不再虧待自己〉,《經濟日報》,A3。 詹三源(2000年6月23日)。〈議員指宏盛不法牟利 業者說是誤解〉,《聯合報》,A18。 詹三源(2000年7月17日)。〈宏盛帝寶案 基層燙手山芋議員持續施壓 市府高層遲未表態 是否送審引發議論〉,《聯合報》,A18。 詹三源、鄭育容(2005年12月30日)。〈利用獎停辦法蓋車位海削? 帝寶:依法規劃〉,《聯合報》,A10。 楊金嚴(2000年8月2日)。〈帝寶案審不審專業看法兩極〉,《聯合報》,A18。 楊金嚴(2000年7月17日)。〈宏盛帝寶案基層燙手山芋〉,《聯合報》,A18。 楊茲珺(2006年03月18日)。〈億元帝寶 千萬內在美〉,《蘋果日報》,取自http://house.1-apple.com.tw/old/index.cfm?Fuseaction=View_HouseAppleContent&Article_ID=2473825&NewsDate=20060318。 楊茲珺、張瑞振(2006年03月16日)。〈3億豪宅 小S住帝寶 產權沒份〉,《蘋果日報》,取自http://house.1-apple.com.tw/old/index.cfm?Fuseaction=View_HouseAppleContent&Article_ID=2473825&NewsDate=20060318。 楊茲珺(2006年03月09日)。〈帝寶每坪漲20萬 達130萬〉,《蘋果日報》,取自http://1-apple.com.tw/index.cfm?Fuseaction=Article&Art_ID=2453543&IssueID=20060309。 簡余晏(2000年1月10日)。〈扁營:中影搶占19家戲院〉,《聯合晚報》,A2。 葛珮育、黃立宇(2003年7月20日)。〈地產回漲林百里搶進場北市第三季推案將增二成〉,《蘋果日報》,取自http://1-apple.com.tw/index.cfm?Fuseaction=Article&Art_ID=203211&IssueID=20030720。 蔡惠芳(2007年11月10日)。〈張金鶚:投資客若退場 房市恐泡沫化〉,《工商時報》,A8。 蔡惠芳(2008年3月10日)。〈部分頂級豪宅 每坪喊150萬 看好未來兩岸局勢,全球台商回流資金,湧入房市推高行情〉,《工商時報》,A4。 蔡惠芳(2006年7月26日)。〈貧富差距擴大,不景氣聲中,貴客花錢不手軟豪宅、名車賣得嚇嚇叫今年以來成交行情一路攀升,一戶總價高達三.七億元的超級豪宅也即將在第四季登場〉,《工商時報》,A3。 嚴智徑、陳立宏(1995年3月7日)。〈通往當權之路必握黨產鑰匙〉,《聯合報》,A3。 蘇位榮(2006年6月30日)。〈新瑞都案劉泰英部分今宣判〉,《聯合報》,A8。 蕭白雪(2005年7月28日)。〈中廣售地劉泰英:李登輝同意〉,《聯合報》,C4。 鄭育容(2005年3月30日)。〈一坪100萬 宏盛帝寶亮相〉,《聯合報》,A11。 | |
dc.identifier.uri |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26171 |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本篇深度採訪報導以都市政治經濟學角度分析宏盛帝寶背後的政經結構,藉由文獻分析法及深度訪談法理解宏盛帝寶的土地歷史脈絡、買賣交易過程、興建爭議、話題焦點及房市熱潮。
報導發現,宏盛帝寶的土地背景及交易過程充斥著政經角力與人事糾葛;興建時的弊端除了顯現台灣現行建築法制規範不足,更突顯財團謀取私利的惡行;房市熱潮則反映台灣房地產市場結構不平衡等問題。 本篇深度採訪報導在於了解爭議事實,並針對社會現況提出反思與建議。期許未來台灣社會有更透明的政商交易平台、更健全的都市審議規範、更完善的房地產市場政策與結構,以建立體制良好的社會。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In this in-depth report, the political economic structure of Hung-Sheng The Palace is analyzed in the perspective of the Urban Political Economy. Literature analysis methods and in-depth interviews are used to understand the details of the Hung-Sheng The Palace land history, trading processes, construction conflicts, debating topics and its influence of the housing markets’ trend.
The discoveries of the report are that there are plenty of struggles in between the politic-economy and politician relationships during the whole construction period of the Hung-Sheng The Palac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Hung-Sheng The Palace not only reveals the inadequate of construction laws in Taiwan, but also reveals how bad the business groups strive for profits. The trend led by the housing markets reflects the immaturity and unbalanced structure of the Taiwan real estate markets. The main contribution of this in-depth report is to understand the truth behind the disputes of the Hung-Sheng The Palace. Also, this report serves to offer advice and introspection to the social conditions nowadays. The report expresses the need of a healthier platform relating to the economical trading in politics, meaning more complete urban deliberation policies, better structured housing markets, for our future generations. | en |
dc.description.provenance | Made available in DSpace on 2021-06-08T07:01:58Z (GMT). No. of bitstreams: 1 ntu-98-R95342010-1.pdf: 4115667 bytes, checksum: c30cc16b4ffd18b260385a04ffb1f8e2 (MD5) Previous issue date: 2009 | en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 口試委員審定書i
謝辭ii 中文摘要iii 英文摘要iv 第一章:緒論1 第一節、研究背景與問題意識1 第二節、研究貢獻8 第二章、文獻回顧9 第一節、都市政治經濟學理論觀點10 (一)背景10 (二)都市社會學的政治經濟學觀點12 第二節、本土相關文獻探討14 第三節、深度採訪報導之架構18 第三章、深度採訪報導之方法21 第一節、深度採訪報導之方法22 (一)文獻分析22 (二)深度訪談23 第二節、採訪名單23 第三節、深度採訪報導之訪談大綱26 第四章、深度採訪報導28 第一節、引子29 第二節、土地從何而來?34 (一)曾為台灣放送協會所屬34 (二)社會氛圍迫使國民黨急於解決黨產問題37 (三)「自我感覺不良好」的中廣39 (四)交易成定局,無力回天41 第三節、交錯複雜的人際網絡44 (一)叱吒台北縣市的地產大亨—三重幫家族44 (二)大掌櫃泰公運籌帷幄48 (三)這塊地的命運已然被決定53 第四節、興建過程波折不斷57 (一)滿懷希望的宏盛建設57 (二)飽受爭議的興建過程59 (三)面臨危機65 第五節、宏盛帝寶「話題」不斷68 (一)前˙豪宅世代 69 (二)宏盛帝寶世代 72 (三)是誰住在帝寶?75 第六節、一波接著一波的高峰80 (一)當房屋不再只是居住空間……81 (二)豪宅遍地開花 83 (三)媒體推波助瀾 85 (四)波濤洶湧的房地產市場,帶給社會何種衝擊?92 (五)泡沫湧起94 第五章、結論96 第一節、反思97 第二節、報導限制101 參考書目102 | |
dc.language.iso | zh-TW | |
dc.title | 解構豪宅--宏盛帝寶的政經分析 | zh_TW |
dc.title | Deconstruct a Grand Mansion: A Political economy Analysis of Hung-Sheng The Palace | en |
dc.type | Thesis | |
dc.date.schoolyear | 97-1 | |
dc.description.degree | 碩士 | |
dc.contributor.advisor-orcid | ,徐梅屏(maple.hsu@udngroup.com) | |
dc.contributor.oralexamcommittee | 李明璁(Ming-Tsung Lee),葛珮育(Pei-Yu Ko) | |
dc.subject.keyword | 宏盛帝寶,豪宅,政商關係,都市政治經濟學,國民黨黨國資本主義,台北市都市設計審議, | zh_TW |
dc.subject.keyword | Hung-Sheng The Palace,the great mansion,politic-economic relationships,urban political economy,Party-state capitalism of KMT,urban landscapes,urban design review, | en |
dc.relation.page | 112 | |
dc.rights.note | 未授權 | |
dc.date.accepted | 2009-02-11 | |
dc.contributor.author-college | 社會科學院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dept | 新聞研究所 | zh_TW |
顯示於系所單位: | 新聞研究所 |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 大小 | 格式 | |
---|---|---|---|
ntu-98-1.pdf 目前未授權公開取用 | 4.02 MB | Adobe PDF |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