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navigation

DSpace

機構典藏 DSpace 系統致力於保存各式數位資料(如:文字、圖片、PDF)並使其易於取用。

點此認識 DSpace
DSpace logo
English
中文
  • 瀏覽論文
    • 校院系所
    • 出版年
    • 作者
    • 標題
    • 關鍵字
  • 搜尋 TDR
  • 授權 Q&A
    • 我的頁面
    • 接受 E-mail 通知
    • 編輯個人資料
  1. NTU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Repository
  2. 社會科學院
  3. 國家發展研究所
請用此 Handle URI 來引用此文件: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2600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值語言
dc.contributor.advisor陳顯武(Hsien-Wu Chen)
dc.contributor.authorYu-Sheng Hsuen
dc.contributor.author徐佑昇zh_TW
dc.date.accessioned2021-05-13T06:42:50Z-
dc.date.available2020-10-28
dc.date.available2021-05-13T06:42:50Z-
dc.date.copyright2017-02-17
dc.date.issued2017
dc.date.submitted2017-02-13
dc.identifier.citation壹、中文
一、專書
王業立(2008)。《比較選舉制度》。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左潞生(1980)。《比較憲法》。台北:正中書局。
朱浤源(1999)。《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臺北:正中書局。
朱景文 主編(2005)。《法社會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江大樹、陳仁海(2007)。《臺灣全志 卷四 政治志.選舉罷免篇》。南投:國
史館臺灣文獻館。
汪子錫(2013)。《中華民國憲法概要》。臺北: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
司。
李炳南 主編(2008)。《二○○五台灣憲政》。臺北:海峽學術出版社。
余志森 主編(2001)。《美國通史第四卷—崛起和擴張的年代,1898-1929》。
北京:人民出版社。
呂芳上 主編(2009)。《論民國時期領導精英》。香港:商務印書館。
林紀東(1980)。《比較憲法》。臺北:五南出版社。
林紀東(1981)。《中華民國憲法逐條釋義 第四冊》。台北:三民書局。
林金莖、陳水亮(2002)。《日本國憲法論》。臺北:中日關係研究發展基金
會。
林水波(2002)。《憲法政治學》。臺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林美挪(1990)。《憤怒的野百合:三一六中正堂學生靜坐記實》。台北:前衛
出版社。
邱榮舉(2002)。《學術論文寫作研究》。臺北:翰蘆圖書。
胡水君(2005)。《法律的政治分析》。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秦孝儀(1989)。《國父全集》。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
高朗、隋杜卿(2002)。《憲政體制與總統權力》。臺北:財團法人國家政
策研究基金會。
張世賢(2011)。《各國選舉制度》。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楊國賜(1978)。《進步主義教育體系與應用》。台北:水牛出版社。
劉慶瑞(1976)。《比較憲法》。臺北:大中國圖書公司。
錢滿素(2001)。《美國文明》。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謝政道(2007)。《中華民國修憲史》。臺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謝瑞智(1989)。《民主政治與選舉罷免法》。臺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
限公司。
賴錦珖(2003)。《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釋論》。臺北:三民書局。
簡笙簧 主編 (1992)。《中國近百年憲政大事年表(一八九四年至一九九一
年)》。臺北:國史館。
鐘泰德(1969)。《選舉理論與實務》。臺北:幼獅書店。
二、期刊論文
伍啟元(1989)。〈學者從政的威爾遜總統(上)—第一次把美國變成唯一的超
級強國(1913-1921)〉,《東方雜誌》第23 卷第6 期。
李建良(2001)。〈總統罷免案法律問題座談會〉,《月旦法學
雜誌》68:99-107。
李惠宗(2006)。〈總統罷免、彈劾及倒閣權行使之法理〉,《月旦法學
雜誌》136:152-165。
李酉潭(2012)。〈台灣民主鞏固的挑戰〉,《新世紀智庫論壇》58:7-11
周洪祥(2007)。〈陶片放逐法與雅典民主政治〉,《綏化學院學報》27
洪貴參(2001)。〈總統罷免案法律問題座談會〉,《月旦法學
雜誌》68:99-107。
陳毓鈞(2002)。〈從進步主義理念看孫中山先生的民生主義〉,《國父紀念館
館刊》9:24-33。
陳耀祥(2006)。〈論總統彈劾案由司法院大法官審理之憲政意義〉,《臺灣民
主季刊》,第 3 卷,第 1 期,頁 59-76。
陳顯武(2007)。〈法律的政治分析-論戒嚴時期的政治刑法〉,《國家發
展研究》6(2):155-169。
張世熒(2002)。〈立法委員選舉制度的改革與過渡—2001年立委選舉結果的
省思〉,《中國行政評論》11:1-24。
蔡相廷(2010)。〈歷史制度主義的興起與研究取向-政治學研究途徑的
探討〉,《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41(2):39-76。
謝政諭(2007)。〈從美國進步主義與威爾遜理念反思中山先生的憲政思想〉,
《中山人文社會科學期刊》15:33-73。
三、專書譯著
何兆武(譯),Jean-Jacques Rousseau(原著)(1980)。《社會契約論》。臺
北:商務印書館。
黃光玉、劉念夏、陳清文譯。Berger, Arthur Asa(原著)(2004)。《媒介與傳
播研究方法》。臺北:風雲論壇。
四、學位論文
陳惠苓(1991)。《張君勱憲政思想之研究(1945∼1948)》。臺北:臺灣
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乙棋(2015)。《臺灣貪污防治體制研究(1987∼2014)》。臺北:臺灣大學
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五、官方出版品
立法院(1980)。《立法院公報》69(33):5-31
國民大會秘書處(1961)。《國民大會實錄》:165-198。
臺灣省臺北縣選舉委員會(1994)。《臺北縣選出之第二屆立法委員林志嘉、
洪秀柱、韓國瑜、詹裕仁罷免案罷免業務實錄》。
臺北市選舉委員會(2015)。《第8屆立法委員(臺北市第4選舉區)蔡正元罷
免案罷免實錄》。
六、研討會論文
許志雄(2000)。「總統罷免制度與民主政治的辯證」。臺北:臺
大民事法、公法學術中心研討會,12月6日。
顏厥安(2000)。「由核四預算爭議談建設性憲政忠誠原則與權力分立」。臺
北:臺大民事法、公法學術中心研討會。
七、報紙
聯合報(1953)。〈苗栗鎮代表 郭兆才跨了門檻 投票罷免案已成立 將於月內
補選代表〉,《聯合報》,8月17日。
聯合報(1953)。〈節房搜出風流漢 嬌妻恨夫不成材 鎮民代表累次偷香〉,《聯
合報》,7月13日。
聯合報(1953)。〈罷免鄉代後 又要罷村長 龍井鄉民權大振〉,《聯合報》,
9月24日。
聯合報(1963)。〈內埔鄉代罷免主席 昨開臨會投票 正式通過成立 鄉長出面
斡旋無效〉,《聯合報》,1月20日。
聯合報(1969)。〈通霄罷免洪水木案 投票人名冊明公告〉,《聯合報》,10
月29日
中國時報(1993)。〈兩「鐵票」跑了 黃錦文果真遭罷免 汐止鎮代會副主席要
下台 過程頗堪玩味〉,《中國時報》,6月23日。
黃昭元(2000)。〈罷免:總統選舉的敗部復活賽?〉,《自由時報》,11月
5日,自由廣場版。
黃昭元(2000)。〈罷免總統立法院陷入私制化狂熱?〉,《中國時報》,11
月8日。
李鴻禧(2000)。〈立法院罷免總統之法政障壁〉,《臺灣日報》,11月2日,
國會論壇版。
澄社(2000)。〈終止權謀鬥爭,回歸正常憲政運作〉,《臺灣日報》,11月
6-8日。
蘋果日報(2003)。〈自治史首例 林內罷免鄉長失敗〉,《蘋果日報》,9月21
日。
蘋果日報(2013)。〈倒馬 馮光遠發起罷免馬系立委運動〉,《蘋果日報》,
8月14日。
自由時報(2013)。〈馮光遠︰罷免馬家立委 對荒謬施政算總帳〉,《自由時
報》,8月19日。
蘋果日報(2013)。〈罷免吳育昇提議過門檻 馮光遠:對馬的警告〉,《蘋果
日報》,12月26日。
蘋果日報(2014)。〈罷免吳育昇失敗 吳育昇:選民有智慧〉,《蘋果日報》,
2月1日。
自由時報(2014)。〈反割闌尾條款 藍決暫不處理〉,《自由時報》,5月17
日。
風傳媒(2014)。〈割闌尾報捷 3藍委進入罷免連署第2階段〉,《風傳媒》,
11月26日。
自由時報(2014)。〈快訊!罷免蔡正元連署破4萬份!超過法定門檻〉,《自
由時報》,11月29日。
蘋果日報(2016)。〈反對婚姻平權民眾號召罷免黃國昌〉,《蘋果日報》,12
月24日。
自由時報(2016)。〈罷免黃國昌 一上午有3000人連署〉,《自由時報》,12
月24日。
聯合報,(2016)。〈罷免黃國昌 提案人數過門檻〉,《聯合報》,12月25日。
自由時報(2016)。〈南澳鄉長罷免案成立 宜蘭首例、8月27日投票〉,《自
由時報》,7月28日。
自由時報(2016)。〈鄉長與主席被提罷免案 鄉政停擺?宜蘭縣長要收爛攤子〉,
《自由時報》,7月26日。
中國時報(2016)。〈投票未過半 宜蘭南澳鄉長薛秋花罷免案遭否決〉,《中
國時報》,8月27日。
八、網路資料
蘇彥圖(2013)。〈罷免的制度窠臼與政治創新〉。
http://www.thinkingtaiwan.com/content/1227。2016/3/15檢索。
陳華昇(2006)。〈憲政運作下罷免與彈劾制度之意義〉。
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IA/095/IA-B-095-007.htm。2016/3/15檢索。
張哲維。〈該存在罷免總統制度嗎?〉。
http://www.lawtw.com/article.php?template=article_content area=free_browse paren_path=,1,1629, job_id=104461 article_category_id=1642 article_id=44992
。2016/3/15檢索。
施正鋒(2015)。〈罷免的理論與實務〉。
http://www.peoplenews.tw/news/72336a08-53b4-4d26-a1a4-d4ba93946cf 。2016/3/15檢索。
王梅玲(2012)。〈比較研究〉。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679273/
2016/ 11/14檢索。
黎家維(2012)。〈針對民進黨罷免總統提案之分析與建議〉。
http://www.npf.org.tw/1/10849。 2016/12/20檢索。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2016)。〈核能四廠基本資料〉。http://www.aec.gov.tw/%E6%A0%B8%E8%83%BD%E5%AE%89%E5%85%A8/%E6%A0%B8%E8%83%BD%E9%9B%BB%E5%BB%A0%E5%9F%BA%E6%9C%AC%E8%B3%87%E6%96%99/%E6%A0%B8%E8%83%BD%E5%9B%9B%E5%BB%A0--3_19_287.html 。2016/12/20檢索。
8. 維基百科。〈2006年中華民國總統罷免案〉。https://zh.wikipedia.org/wiki/2006%E5%B9%B4%E4%B8%AD%E8%8F%AF%E6%B0%91%E5%9C%8B%E7%B8%BD%E7%B5%B1%E7%BD%B7%E5%85%8D%E6%A1%88 。2016/12/20檢索。
貳、英文
一、專書
March, J. C. J. P. Olsen (1995). Democratic Governance. NY: The Free Press.
Mogens Herman Hansen, (1987). The Athenian Democracy in the age of Demosthenes..
Fox, C. J. H. T. Miller (1995). Postmodern Public Administration. Thousand Oaks: Sage.
Flood, R. L. N. R. A. Romm (1996). Diversity Management: Triple Loop Learning. NY: Johan Wiley Sons.

Carter, S. L. (1998). Civility: Manners, Morals and the Etiquette of Democracy. NY: Basic Books.
Yanek Mieczkowski, (2001). The Routledge Historical Atlas of Presidential Elections, p. 86-87. NY: Routledge, 2001
Josiah Ober, (1989), 'Mass and Elite in Democratic Athens: Rhetoric', Ideology and the Power of the People, Princeton University.
Jack C. Plane, Milton Greenberg (1967). The American Political
Dictionary:Revised and Expanded. Michigan: Western Michigan University,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Inc.

Baumgartner, F. R. B. D. Jones (1993). Agenda and Instability in American Politics.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P.J. Rhodes, (1994). The Ostracism of Hyberbolus, Ritual, Finance, Politics: Athenian Democratic Accounts presented to David Lewis p. 85-99, editors. Robin Osborne, Simon Hornblower. UK:Oxford.

二、期刊論文
 Glad, B. (2002). Why Tyrants Go Too Far: Malignant Narcissism and Absolute Power. Political Psychology, 33.
Walton, J. (1967). The vertical axis of community organization and the structure of power. The Southwestern Social Science Quarterly, 353-368.
Suchman, M.C. (1995). “Managing Legitimacy: Strategy and Institutional Approaches.”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0(3): 571-610.
 
P.J. Rhodes, (1994). 'The Ostracism of Hyberbolus'', Ritual, Finance, Politics: Athenian Democratic Accounts presented to David Lewis p. 85-99, editors. Robin Osborne, Simon Hornblower. UK:Oxford
 
三、報紙
Jankovsky, Peter (22 March 2011). 'Der Versuch, eine Exekutive zu stoppen'. Neue Zürcher Zeitung
dc.identifier.uri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2600-
dc.description.abstract我國乃世界上少數同時採行公職人員、立法委員與總統副總統罷免制度的國家,而罷免制度運行至今,也產生了相當多的爭議以及大型的社會運動,並造成我國政治板塊因而產生劇烈的變動,甚而導致政黨輪替。
本文將探討我國選舉罷免制度中有關「罷免」部份之演變,並將結合解嚴後之幾大指標性之罷免運動:(1)1994年第二屆台北縣立法委員林志嘉、洪秀柱、韓國瑜、詹裕仁罷免案(2)2000年及2006年陳水扁總統罷免案(3)2013年立委吳育昇罷免案(4)2014年立委蔡正元罷免案暨「割闌尾計畫」運動等為例,另附帶補充近期的立法委員黃國昌罷免運動,說明我國目前罷免制度的結構性問題,並探討未來進一步之修法方向。
本文認為罷免制度於我國適用之結果基本上算是正面的,雖然歷經了1994年之不合理修法而大幅提高罷免門檻,而在歷經政權輪替後,終於在2016年11月29日將罷免制度作了大幅度的修正,使門檻得以合理化,而罷免在我國運行的結果也促使選民能夠更加關注公眾議題,進而促進重大政策的進一步討論,使得我國民主得以更加深化,故本文是贊成繼續維持罷免制度的。
另未來修法的部分,本文認為應該對於罷免的理由要設定一定的門檻、總統罷免部分於全國人民投票部分的門檻應也要適當調降、最後立委部分的罷免門檻因為已修正為單選區兩票制,應也要研擬修正。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R.O.C. is one of the few countries in the world that can recall public officials, legislators and presidential vice presidents. At the same time, the recall system has generated quite a lot of controversy and large-scale social movements, which has resulted in politic violent change, and even lead to political rotation.
This article will discuss the evolution of the 'recall' part of the electoral removal system in R.O.C., and will combine several major indicators of recall after the lifting of the campaign: (1) The second Taipei County Legislators Recall in 1994 (2) Recall of president Chen Shui-bian in 2000 and 2006 (3) Recall of Wu Yu-sheng from the Legislature in 2013 (4) Recall of Tsai Chien-yuan from the Legislature in 2014 and the 'Cut-appendix Program' campaign, and also supplemented by the recent legislator Huang Guochang recall campaign, then explain our current structural problems of the recall system, and explore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further revision.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the recall system in R.O.C. is basically a positive result, although after 1994, unreasonable amendment to substantially increase the recall threshold, and after the rotation in power, and finally, the recall system of 29 November 2016 has been substantially amended to rationalize the threshold, and the results of the recall in our country have also prompted voters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public issues, thereby promoting further discussion of major policies, enabling our democracy to more deepening, so this article is in favor of continuing to maintain the recall system.
The other part of the amendment to the law, this article that the reasons for the recall should be set a certain threshold, the presidential recall part of the citizen people to vote part of the threshold should also be appropriate to lower, and the legislator of the recall threshold has been amended as a single electoral district two vote system, should also be developed to amend.
en
dc.description.provenanceMade available in DSpace on 2021-05-13T06:42:50Z (GMT). No. of bitstreams: 1
ntu-106-R01341020-1.pdf: 1714854 bytes, checksum: 28e70f85513913d6bbcc2583148fdd9d (MD5)
Previous issue date: 2017
en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致謝 II
摘要 III
英文摘要 IV
目錄 V
圖表目錄 VII
第一章 緒 論 1
第一節 研究緣起與問題意識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理論回顧與文獻探討 4
第四節 研究設計 23
第二章 罷免制度之發展 33
第一節 我國解嚴前後罷免制度之發展 33
第二節 各國罷免制度之比較 40
第三節 小結 44
第三章 我國地方公職人員罷免案例之分析 47
第一節 我國地方公職人員罷免制度之沿革 47
第二節 解嚴前後相關案例 51
第三節 政治影響與評析 57
第四章 我國立法委員罷免案例之分析 61
第一節 我國立法委員罷免制度之沿革 61
第二節 1994年台北縣立法委員罷免案暨反核四運動 62
第三節 2013年立法委員吳育昇罷免案暨憲法133實踐聯盟運動 72
第四節 2014年立法委員罷免案暨割闌尾運動 74
第五節 2016罷免立法委員黃國昌運動 77
第六節 各案之比較研究 79
第七節 各案政治影響與評析 80
第五章 我國總統罷免案例之分析 83
第一節 我國總統罷免制度之沿革 83
第二節 李宗仁副總統罷免案 84
第三節 2000年陳水扁總統罷免案 85
第四節 2006年陳水扁總統罷免案 87
第五節 各罷免案之比較 88
第六節 政治影響及評析 89
第六章 結論 91
第一節 主要研究發現 91
第二節 政策建議 92
參考文獻 95
壹、中文 95
貳、英文 101
dc.language.isozh-TW
dc.title我國解嚴後罷免運動與罷免制度之研究zh_TW
dc.titleThe Analysis of Recall Social Movements and Recall
System in Taiwan after Lifting of Martial Law
en
dc.typeThesis
dc.date.schoolyear105-1
dc.description.degree碩士
dc.contributor.oralexamcommittee李炳南(Bing-Nan Lee),鍾國允(Kuo-Yun Chung)
dc.subject.keyword罷免,核四,割闌尾運動,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zh_TW
dc.subject.keywordRecall,Chen Shui-bian,Tsai Chien-yuan,Cut-appendix Program,Anti-Nuclear,en
dc.relation.page103
dc.identifier.doi10.6342/NTU201700536
dc.rights.note同意授權(全球公開)
dc.date.accepted2017-02-13
dc.contributor.author-college社會科學院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dept國家發展研究所zh_TW
顯示於系所單位:國家發展研究所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 
ntu-106-1.pdf1.67 MBAdobe PDF檢視/開啟
顯示文件簡單紀錄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

社群連結
聯絡資訊
10617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No.1 Sec.4, Roosevelt Rd., Taipei, Taiwan, R.O.C. 106
Tel: (02)33662353
Email: ntuetds@ntu.edu.tw
意見箱
相關連結
館藏目錄
國內圖書館整合查詢 MetaCat
臺大學術典藏 NTU Scholars
臺大圖書館數位典藏館
本站聲明
© NT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