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navigation

DSpace

機構典藏 DSpace 系統致力於保存各式數位資料(如:文字、圖片、PDF)並使其易於取用。

點此認識 DSpace
DSpace logo
English
中文
  • 瀏覽論文
    • 校院系所
    • 出版年
    • 作者
    • 標題
    • 關鍵字
  • 搜尋 TDR
  • 授權 Q&A
    • 我的頁面
    • 接受 E-mail 通知
    • 編輯個人資料
  1. NTU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Repository
  2. 文學院
  3. 藝術史研究所
請用此 Handle URI 來引用此文件: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20436
標題: 盛清時期清宮的廣造自鳴鐘
A Study of eighteenth century Guangzhou Clocks
作者: Kok Huon Sia
佘國瑩
指導教授: 施靜菲(Ching-Fei Shih)
關鍵字: 清宮,自鳴鐘,廣鐘,廣造鐘,英國鐘,中國風,中西文化交流,
Qing Court,Zimingzhong,Self-Ringing Bell,Guangzhou Clock,British Clock,Chinoiserie,East-West Cultural Exchange,
出版年 : 2017
學位: 碩士
摘要: 本論文以盛清時期清宮所藏廣州製造的自鳴鐘為研究焦點,從藝術史風格分析的基礎研究角度出發,處理其東西交流的表現風格與整體裝飾結構間的對應關係,並且連結風格形式與文獻材料,提出廣鐘在清宮中的定位。
  現今清宮留存的佔絕大多數之廣鐘,其風格受以「中國風/東方情調」(chinoiserie)作為設計概念的英國鐘影響,為廣造鐘製作的重要參考對象,廣鐘以銅鍍金為鐘體外殼,整體造型承襲了英國鐘的層疊式結構為基礎,並應用了洛可可華麗和眩目的裝飾與玩意裝置之元素,顯示時間的鐘盤也與英國鐘的鐘盤一樣為小尺寸之鐘盤,並與鐘上其他裝飾配件合為一體。而這類與英國鐘風格相似的廣鐘,是作為廣州自鳴鐘的主要代表性產品且製造數量眾多,視為典型風格的廣鐘,且於十八世紀乾隆時期大量輸入宮中。相較於英國鐘層疊方式多元化,整體造型強調曲線與曲面的展現,表現手法流暢而生動;廣鐘整體造型則整齊有序,呈現四平八穩之感。此外,在裝飾與活動玩意裝置的設置部份,可以發現這些物件在廣鐘上有固定的配置形制與方位,且廣州鐘匠以單元式挪用的裝飾方式來組合製作自鳴鐘,當中也顯現了廣鐘模組化製作的可能流程。
  具體而言,十八世紀,歐洲輸出不少鐘表至各地區,此時的「中國風/東方情調」也已進入東方世界,而各區域,如日本、鄂圖曼帝國等,也發展出與眾不同的品味,不過惟有中國,尤其是廣鐘回應了歐亞大陸所帶來的「中國風/東方情調」風格的品味,呈現出濃厚「歐洲中國風」的樣貌,形成「中國風」風格交流互動的迴圈。
URI: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20436
DOI: 10.6342/NTU201703187
全文授權: 未授權
顯示於系所單位:藝術史研究所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 
ntu-106-1.pdf
  目前未授權公開取用
16.03 MBAdobe PDF
顯示文件完整紀錄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

社群連結
聯絡資訊
10617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No.1 Sec.4, Roosevelt Rd., Taipei, Taiwan, R.O.C. 106
Tel: (02)33662353
Email: ntuetds@ntu.edu.tw
意見箱
相關連結
館藏目錄
國內圖書館整合查詢 MetaCat
臺大學術典藏 NTU Scholars
臺大圖書館數位典藏館
本站聲明
© NT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