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用此 Handle URI 來引用此文件: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20255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 | 值 | 語言 |
---|---|---|
dc.contributor.advisor | 李吉仁 | |
dc.contributor.author | Ching-Wen Hsu | en |
dc.contributor.author | 許瀞文 | zh_TW |
dc.date.accessioned | 2021-06-08T02:43:22Z | - |
dc.date.copyright | 2018-03-06 | |
dc.date.issued | 2017 | |
dc.date.submitted | 2018-01-29 | |
dc.identifier.citation | 一、中文部分
王文,2012,瑞典的養老福利機構,社會福利,2期:51-52。 王玲玲,2015,時間銀行:健康時當志工儲存時數,老了再提領,商周特刊,7月2號。 王偉進,2015,互助養老的模式類型與現實困境,行政管理改革,10期:63-68。 北京控股集團,2016,北控集團2015年社會責任報告,中國,北京:北京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田原,2010,城市社區養老服務:日本的經驗與啟示,中國發展觀察,5期:55-56。 朱賀,2015,城市居民互助養老模式研究,陝西:長安大學碩士論文。 吳尚德,2012,「創齡」— 銀色風暴席捲全球,台灣老年學論壇,16期:1-11。 呂朝賢,2008,社會企業與創業精神:意義與評論,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39期:81-117。 李小梅,2013,國內外居家養老服務綜述,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2卷4期:72-75。 李選、張婷,2017,台灣長照服務借鏡歐美創新整合型照護模式之可行性探討 ,T&D 飛訊, 233 期。 沙勇,2014,社會企業:理論審視、發展困境與創新路徑,經濟學動態,5期:49-56。 於立華,2008,解讀社會企業,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7卷3期:22-24。 林宥妘,2012,台灣地區志工時間銀行整合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碩士論文。 林昭文,2016,赴英國考察社區照顧服務與社會企業辦理情形計畫報告,新北市,台灣:新北市政府社會局。 林鳳琪、王炘玨,2017,高齡社會最該學會的一堂課:照顧、不離職,今周刊,1058期:44-52。 長者安居協會,2017, 長者安居協會2015-2016 年報。 姚玲珍,2011,德國社會保障制度,上海,中國:上海人民出版社。 星展基金會,2017 ,社會創新與我:星展基金會大中華區社會企業調研報告。 柳佳龍,2014,瑞典的居家養老服務體系研究,勞動保障世界,5期:90-91。 奚志勇,2008,社會企業:中國養老的創新之路,人民政協報,5月16日。 徐曉新、張秀蘭、餘曉敏,2013,公益類事業單位改革:來自社會企業的啟示,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5期:107-114。 國家發展委員會,2013,「時間銀行」的觀念與運用。 堅果學園,2016,詳細解析金太陽養老模式!,堅果學園,4月10日。 張偉德,2014,社會企業的雙邊市場模式- 以香港長者安居協會為例,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 張衛國,2012,美國養老社區研究,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9期:22-29。 梁鎧麟,2009,老人互助社區之網絡治理與組織自主性-以埔里鎮菩提長青村為例,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碩士論文。 陳成文、孫秀蘭,2010,社區老年服務:英、美、日三國的實踐模式及其啓示,社會主義研究,1期:116-120。 陳倩如,2017,我國老人住居安養模式之可行性探討─以共居為例,中原大學碩士論文。 陳偉東、尹浩,2014,合力與互補:英國社會企業發展動力機制研究,華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3期:23-25。 陳暘、康健、連菲,2016,英國養老設施醫養結合模式分析及經驗借鑒,建築學報,11期:84-88。 陳燕禎,2006,我國老人照顧資源變遷之初探,社區發展季刊,114 期:229-243。 陳燕禎,2009,老人照顧與社區服務:多元的服務觀點,台北,台灣:威仕曼文化。 陳燕禎、謝儒賢、施教裕,2005,社區照顧:老人餐食服務模式之探討與建構,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 9卷1期:121-161 陳競,2008,鄰里互助網絡與當代日本社會的養老關懷,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3期:106-109。 喬琪、蔡永潔,2014,非血緣關係的多代居:德國新型社會互助式養老模式個案及啓示,建築學報,2期:17-21。 單小懿,2009,獨家專訪—時間銀行創辦人,商業週刊,1105期:76-78。 程鑫、房志勇,2015,德國多代屋對我國城市養老和發展模式的啓示,城市住宅,5期:47-50。 馮燕政,2014,從北歐、荷蘭長照服務參訪談我國長照服務體系多元發展策略,台北,台灣:行政院。 黃江松、于曉靜,2013,社會企業是推動社會創新的生力軍,學習時報,4月15日。 黃毓瑩,2017,2016全球養老産業創新趨勢與關鍵議題,台北,台灣:商業發展研究院。 黃漢華,2016,全台872萬新中年族群向老說不:我的熟年進行式,遠見雜誌,366期。 楊釗,2014,法國多樣化産業化養老服務模式的發展及啓示—兼論我國養老服務産業發展,當代經濟管理,7期:88-91。 楊寧茵,2015,用現代科技帶我們重回鄰里照護的美好時光—專訪Buurtzorg 創辦人Jos de Blok,銀享全球,10月 7日。 趙莉、嚴中華,2009,國外社會企業理論研究綜論,全球視野理論月刊,6期:154-157。 銀享全球,2015a,產業觀察:Buurtzorg 掀起荷蘭居家照護産業的寧靜革命,銀享全球,8月14日。 銀享全球,2015b,產業觀察:英國 Participle 協助長者自決,互助圈 Circle 解決日常需要,銀享全球,7月16日。 劉婉娜、胡成,2012,法國居家養老服務業的發展及啓示,宏觀經濟管理,7期:81-85。 劉聰,2016,吉林省養老服務業發展研究,吉林財經大學碩士論文,吉林,中國。 德國之聲,2016,養老成問題? 不妨來「同居」, 天下雜誌,3月26日。 蔣漢成,2017, “參與互助型”居家養老模式探究,安徽大學碩士論文,安徽,中國。 鄭勝分,2007,社會企業的概念分析,政策研究學報,7期:65-107。 穆光宗,2012,美國社區養老模式借鑒,人民論壇,22期:52-53。 龍新輝、李靜,2011,政府向社區社會組織購買公共服務探析,經濟與社會發展,3期。 魏瑞雪,2008,青島市四方區—創建互助養老新模式,社會福利,2期:17-18。 蘇珊‧特斯特,2002,老年人社區照顧的跨國比較,北京,中國:中國社會出版社。 顧磊,2015,理念進步、制度創新、網路技術和社會創新:解讀2014年中國社會發展的“十大事件',人民政協報,2月3日。 二、英文部分 Baldock, J., & Evers, A. 1992. Innovations and care of the elderly: the cutting-edge of change for social welfare systems, Examples from Sweden, the Netherlands and the United Kingdom. Aging and Society, 12: 289-312. Borzaga, C., & Santuari,A. 2003. New Trends in the nonprofit sector in Europe: The Emergence of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In OECD (ed.) The Non-profit Sector in a Changing Economy, OECD, 31-59. Dees & Gregory, J. 1996. The Social Enterprise Spectrum: Philanthropy to Commerce. Boston, MA: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Gomi, I., Fukushima, H., Shiraki, M., Miwa, Y., Ando, T., Takai, K., et al. 2007. Relationship between serum albumin level and aging in community-dwelling self-supported elderly population. J Nutr Sci Vitaminol, 53(1): 37-42. Meredith, B. 1993. The Community Care Handbook: The New System Explained. Age Concern Books. London, UK: Age Concern England, 125-126. Saleebey, D. 2002. The strengths perspective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London, UK: Pearson Education,p. 23-26. Sirgy MJ., Widgery RN., Lee DJ, et al. 2010. Developing a Measure of Community Well-being Based on Perceptions of Impact in Various Life Domains.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96(2): 295-311. Williams, J. 2008. Predicting an American future for cohousing. Futures, 40(3):113-130. Young, Dennis R. 2001. Organizational Identity in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Strategic and Structural Implications. Nonprofit Management & Leadership, 12(2): 139-157. 三、網路部分 Buurtzorg International. 2017. http://www.buurtzorg.com. Accessed Aug.21, 2017. Guclu, A., Dees, J.G., and Anderson, B.B. 2002. “The Process of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Creating Opportunities Worthy of Serious Pursuit”. https://centers.fuqua.duke.edu/case/knowledge_items/the-process-of-social-entrepreneurship-creating-opportunities-worthy-of-serious-pursuit/ . Accessed Aug. 10, 2017. 上海市綜合為老服務平台,2016,“老夥伴'計劃—為高齡老人提供家庭互助服務, http://www.shweilao.cn/fwxm/1440.jhtml,搜尋日期:2017年7月22日。 公共電視,2017a,獨立特派員第496 集(荷蘭長照2.0-居家照顧),http://www.youtube.com/watch?v=y6raMhMLl74,搜尋日期:2017年6月2日。 公共電視,2017b,獨立特派員第497 集(荷蘭長照2.0-資源連結), www.youtube.com/watch?v=C9w9S6Wh-qo,搜尋日期:2017年6月2日。 公共電視,2017c,獨立特派員第498 集(荷蘭長照2.0-居服員培力),www.youtube.com/watch?v=pgWu_24UzGM,搜尋日期:2017年6月2日。 王秉鈞,2014,社會創新與社會企業的基本關係,http://grinews.com/news,搜尋日期:2017年5月12日。 李璠,2013,德國應對老齡化的經驗,http://www.cncaprc.gov.cn/contents/13/10129.html,搜尋日期:2017年9月15日。 杜靜,2011,住在美國“國會山村”的老人們,http://news.ifeng.com/world/news/detail_2011_11/27/10932292_0.shtml,搜尋日期:2017年7月14日。 岳志強,2015,康保:推行「抱團養老」新建 11 所互助幸福院, https://read01.com/zh-tw/P5LBDP.html#.Wcyca2iCzIU,搜尋日期:2017年8月1日。 金太陽老年綜合服務中心官網, http://www.958885.org/?page_id=1196,搜尋日期:2017年9月1日。 英國社會企業網站, http://www.socialenterprise.org.uk,搜尋日期:2017年8月19日。 徐苑思,2016,社會創新︰緣起、階段、要訣。商管啓示,https://entrepreneurship.bschool.cuhk.edu.hk/node/708,搜尋日期:2017年8月4日。 高有智,2017,「青銀共居」的跨代互助,http://tcnn.org.tw/archives/24908,搜尋日期:2017年8月18日。 張大春,2017,訪問台北市忠勤里方荷生里長談「全面性的社區照料」,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lsKMRU_J0&sns=em,搜尋日期:2017年9月10日。 盛景商業評論,2017,老之將至,看日本的養老產業,每日頭條,搜尋日期:2017年8月24日。 菩提長青村網站, http://www.ptev.org.tw/,搜尋日期:2017年8月20日。 新北市政府,2017a,當我們老在一起,https://lkk.ntpc.gov.tw/,搜尋日期:2017年8月18日。 新北市政府,2017b,新北市高齡照顧存本專案,https://lkk.ntpc.gov.tw/ServiceItem?wnd_id=56,搜尋日期:2017年8月18日。 楊寧茵,2017,退休不靠子女靠鄰居!歐美互助會正夯,https://50plus.cwgv.com.tw,搜尋日期:2017年6月15日。 廖庭瑋,2016 ,哈佛大學長達75年的「快樂」研究:美好人生建立於良好關係,天下雜誌,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73759,搜尋日期:2017年9月30日。 樂羽嘉,2015,「介護離職」現象普遍:上班族成公園流浪漢,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73343,搜尋日期:2017年10月1日。 潘信榮,2017,台北青銀共居的條件與機會:高齡社會與閒置公寓,http://www.urstaipei.net/article/20593,搜尋日期:2017年6月20日。 蔡欣潔、謝萱、林翊涵,2016a,南機場的「翻轉老爹」:專訪方荷生里長,https://blog.silverliningsglobal.com/國際週專欄,搜尋日期:2017年8月1日。 蔡欣潔、謝萱、林翊涵,2016b,南機場的「翻轉老爹」方荷生:在地深耕18年,用設計師的思維重造舊社區,https://www.seinsights.asia/article/3290/3324/4336,搜尋日期:2017年8月1日。 | |
dc.identifier.uri |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20255 |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台灣的人口高齡化問題逐漸嚴重,如何有效地解決銀髮族的養老問題是每一個家庭所要面對的關鍵性問題,而社區互助式養老(以下簡稱參與社區互助式養老),便是在此種背景下所産生的一種新型互助式養老模式。此種養老模式使銀髮族在熟悉的環境之中,藉由彼此互助,營造社區和諧氛圍,結合社工的專業化能力,關注銀髮族的身心健康,整合養老的資源,從而滿足銀髮族多樣化的養老需求。
有鑒於此,本研究針對社區互助式養老模式,收集先進國家發展個案之經驗,深入討論其系統設計與運行的異同,包括:「時間銀行」、德國「銀髮族之家」互助式養老服務組織與「青銀共居」模式、美國的「社會參與型互助式養老」與互助式養老「村莊」、 日本的「鄰里互助式網絡」與「巢鴨銀髮商圈」等。 據此,本研究進一步收集國內外相關個案,探討運用社會企業模式經營參與社區互助式養老方案的可行性,包括台北市南機場忠勤里之參與社區互助式養老模式、香港的長者安居服務協會、大陸福州的金太陽銀髮族綜合服務中心、荷蘭Buurtzorg鄰里照護。在此研究基礎上,本研究認為社會企業的創新商業模式與營運模式,可以將華人社會之社區互助式養老加值服務加以活化。本研究結果期望能激勵更多社會企業針對居家養老需求,提出創新商業模式,讓高齡化社會問題成為社會創新的絕佳機會。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The aging problem in Taiwan is getting serious as time goes by. How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senior care effectively and let the elders enjoy their remaining life is the key issue that every family has to face. “The Mutual Support for Senior Care in Community” (MSSCC, hereafter) is a new type of senior care model in this context. This mutual support model will make seniors live in their own familiar and environment and create a harmonious atmosphere within the regional neighborhoods and community. In addition, the help of the professional social workers in this environment will meet specific personal needs, caring senior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nd using pension resources effectively. That will meet the diverse needs of the seniors. Such kind of social innovation for senior care will achieve the ultimate goal of “aging in place and aging with care”, an ideal aging philosophy from ancient Chinese culture.
This study focused on the MSSCC, collecting cases with successful experiences in advanced countries, explorin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system design and operations of the cases, including “time bank,” the association of Senior Home and the Habitation of Youth and Senior model in Germany, social participation in senior care and senior villages in the USA, neighborhood mutual support network, visiting family model, and senior mutual support in Japan, among others. This research further explored the feasibility of social enterprises participating in the MSSCC by collecting and analyzing the related cases, including mutual support aging at home in South Airport area in Taipei, Senior Citizen Home Safety Association in Hong Kong, Golden Sun Elder Care in Fuzhou, China, and Buurtzorg in Netherlands. We found that the innovation and operation of social enterprises could activate the business of the additional user paid services in the MSSCC in Chinese communities. Our research calls for more social enterprises to make further efforts on the effective and innovative business models for aging at home in community so that this social problems can become excellent opportunities for social innovation. | en |
dc.description.provenance | Made available in DSpace on 2021-06-08T02:43:22Z (GMT). No. of bitstreams: 1 ntu-106-P04750031-1.pdf: 2213189 bytes, checksum: 8129f615cee2e6e218b9f05133e5d1f3 (MD5) Previous issue date: 2017 | en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 目錄
口試委員審定書 i 致謝 ii 中文摘要 iii ABSTRACT iv 第一章、緒論1 第一節、研究動機 1 第二節、研究問題和研究目的 2 第三節、研究方法 3 第四節、研究與論文架構 4 第二章、文獻探討 6 第一節、社會企業與社會創新 6 第二節、社區互助式養老模式 10 第三章、先進國家養老服務産業及創新模式 14 第一節、先進國家養老服務産業發展經驗 14 第二節、先進國家社區互助式養老創新模式 21 第三節、先進國家社區互助式養老模式的借鑒啓示 35 第四章、社會企業參與社區互助式養老服務個案分析 39 第一節、台北市南機場忠勤里參與社區互助式養老模式 39 第二節、香港“長者安居服務協會” 42 第三節、大陸福州市“金太陽'老年綜合服務中心 45 第四節、荷蘭Buurtzorg鄰里照護 48 第五節、各社會企業居家養老服務個案的借鑒 52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 55 第一節、研究結論 55 第二節、研究建議 57 參考文獻 59 圖目錄 圖 1:論文研究框架 4 圖 2:社會企業在社會中扮演改革者的整體觀點 8 圖 3:美國社會參與型互助式養老模式之“四大專案” 28 圖 4:菩提長青村各項服務運作網絡圖 33 圖 5:香港長者安居協會為銀髮族所提供的加值服務內容 44 圖 6:Buurtzorg 洋蔥式照護模式 (Onion model Buurtzorg) 49 表目錄 表 1:法國四大類養老保險制度之歸納 16 表 2:瑞典住房政策之範例 18 表 3:各國養老模式比較 19 表 4:大陸上海虹橋區之“時間銀行”互助式整合性養老模式之三大優勢 23 表 5:先進國家社區互助式養老模式比較 35 表 6:台北忠勤里,香港長者安居服務、福州金太陽、荷蘭Buurtzorg個案比較 54 | |
dc.language.iso | zh-TW | |
dc.title | 社區互助式養老模式與社會創新之探索研究 | zh_TW |
dc.title | An Exploratory Study on Community Mutual Support in Senior Care Model with Social Innovation | en |
dc.type | Thesis | |
dc.date.schoolyear | 106-1 | |
dc.description.degree | 碩士 | |
dc.contributor.oralexamcommittee | 吳政衛,張成洪,洪劍峭 | |
dc.subject.keyword | 社會企業,社區互助式養老,社會創新, | zh_TW |
dc.subject.keyword | Social Enterprise,Mutual Support for Senior Care in Community,Social Innovation, | en |
dc.relation.page | 65 | |
dc.identifier.doi | 10.6342/NTU201800201 | |
dc.rights.note | 未授權 | |
dc.date.accepted | 2018-01-29 | |
dc.contributor.author-college | 管理學院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dept | 臺大-復旦EMBA境外專班 | zh_TW |
顯示於系所單位: | 臺大-復旦EMBA境外專班 |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 大小 | 格式 | |
---|---|---|---|
ntu-106-1.pdf 目前未授權公開取用 | 2.16 MB | Adobe PDF |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