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navigation

DSpace JSPUI

DSpace preserves and enables easy and open access to all types of digital content including text, images, moving images, mpegs and data sets

Learn More
DSpace logo
English
中文
  • Browse
    •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 Publication Year
    • Author
    • Title
    • Subject
  • Search TDR
  • Rights Q&A
    • My Page
    • Receive email
      updates
    • Edit Profile
  1. NTU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Repository
  2. 社會科學院
  3. 國家發展研究所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20117
Full metadata record
???org.dspace.app.webui.jsptag.ItemTag.dcfield???ValueLanguage
dc.contributor.advisor邱榮舉
dc.contributor.authorKai-Lun Zhangen
dc.contributor.author張凱掄zh_TW
dc.date.accessioned2021-06-08T02:40:23Z-
dc.date.copyright2018-04-18
dc.date.issued2018
dc.date.submitted2018-04-07
dc.identifier.citation壹、中文
一、專書
中央編譯局(1990)。《列寧全集:第二十七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中央編譯局(1991)。《列寧全集:第二十八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中央編譯局(1995)。《列寧選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1990)。《周恩來外交文選》。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1994)。《毛澤東外交文選》。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包宗和(2016)。《國際關係理論》。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甘懷真(2008)。《皇權、禮儀與經典詮釋:中國古代政治史的研究》。上海:華 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石之瑜(1994)。《中共外交的理論與實踐》。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石之瑜(1996)。《近代中國對外關係新論-政治文化與心理分析》。臺北:五南圖 書出版有限公司。
江澤民(2006a)。《江澤民文選: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江澤民(2006b)。《江澤民文選: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江澤民(2006c)。《江澤民文選: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宋成有(2014)。《中韓關係史:現代卷》。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李民瑩(2015)。《韓國期刊《中蘇研究》的中國研究:反共國策的變遷及其影 響》。台北:台灣大學政治學系中國大陸暨兩岸關係教學研究中心。
張少文(2009)。 《韓國外交與對外關係》。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張五岳(2012)。《中國大陸研究》。新北:新文京開發。
陳永發(2011)。《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臺北:聯經出版社。
劉金質、楊淮生(1994)。《中國對朝鮮和韓國政策文件匯編》。北京:中國社 會科學院出版社。
鄧小平(2009)。《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錢其琛(2003)。《外交十記》。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魏志江(2009)。《冷戰後中韓關係研究》。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
二、期刊論文
丁永康(2000)。〈中共建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分析〉,《中國大陸研究》43 (05):31-47。
千勇、畢穎達(2013)。〈中國反霸權主義外交思想與中韓關係發展〉,《當代 韓國》04:18-26。
王東炎(2010)。〈朝鮮戰爭:中國為什麼要參戰〉,《福建黨史月刊(17): 22-24。
王繼芳(2015)。〈建構主義視域下的中韓關係〉,《法制博覽》28:283-284。
全國水產推廣技術總站(2001)。〈中韓漁業協定水域示意圖〉,《中國水產》 (05): 08。
任淑華(2009)。〈中韓漁業協定生效舟山漁民轉產轉業的策略〉,《海洋漁業》 (02):62-65。
曲維濤(2015)。〈中韓漁業協定執行情況及有關問題研究分析〉,《漁業信息 與戰略》30(03):175-179。
李景峰(2004)。〈中韓經貿關係:保障、依據與對策〉,《外交學院學報》(77): 99-104。
李熙玉(2008)。〈韓朝關係、韓中關係及東北亞合作〉,《當代韓國》(02): 14-17。
李奎泰(2013)。〈韓中關係與東北亞合作體制〉,《當代韓國》(02):01-12。
林孝庭(2011)。〈朝貢制度與歷史想像:兩百年來的中國與坎具堤(1761-1963)〉, 《近代史研究集刊》》(74):41-82。
金強一(2006)。〈論東北亞區域國際合作的政治環境〉,《延邊大學學報(社 會科學版)》39(04):10-18。
武菁(2008)。〈抗戰時期國民政府與韓國獨立運動〉,《安徽大學學報(哲學 社會科學版)》32(03):120-124。
施錦燦(2014)。〈中韓漁業協定存廢研究〉,《甘肅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4(06): 50-54。
洪冕基(2014)。〈習近平主席訪韓成果、意義、侷限及韓中關係的戰略課題- 為促進韓中外交可持續發展的幾點建議〉,《當代韓國》(03):09。
徐長文(2002)。〈韓國企業對華投資的現狀及發展戰略〉,《亞非縱橫》(01): 18-24。
徐博龍(2002)。〈冷靜應對《中韓漁業協定》〉,《海洋開發與管理》19(02): 49-50。
秦亞青(2001)。〈國際政治的社會建構-溫特及其建構主義國際政治理論〉, 《歐洲》(03):04-11。
秦亞青(2006)。〈建構主義:思想淵源、理論流派與學術理念〉,《國際政治 研究》(03):01-23。
張良福(2005)。〈中國與海洋鄰國初步建立新型漁業關係〉,《中國海洋法學 評論》(02): 42-63。
張欣(2004)。〈論國民政府在韓國光復軍組建過程中的作用〉,《江西師範大 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37(02): 128-132。
張雙智(2010)。〈清朝外藩體制內的朝覲年班與朝貢制度〉,《清史研究》(03): 106-115。
張登及、陳瑩羲(2012)。〈朝貢體系再現與「天下體系」的興起?中國外交的 案例研究與理論反思〉,《中國大陸研究》55(04):89-123。
張弛(2013)。〈近代中韓宗藩關係嬗變原因探析——建構主義的視角〉,《韓 國研究論叢》(02): 162-181。
張庭延(2013)。〈鄧小平關心朝鮮半島局勢-回憶鄧小平二三事〉,《黨史博 覽》(05):27-28。
張蘊嶺(2015)。〈東北亞區域合作與新秩序的建立〉,《社會科學戰線》(03): 197-204。
莫大華(1999)。〈論國際關係理論中的建構主義〉,《問題與研究》38(09): 93-109。
許興鎬(2010)。〈中國企業對韓國直接投資的現況與特徵〉,《現代物業》9 (02):141-144。
郭銳、王文軍(2012)。〈中國對韓國戰略的再檢視-現時評估、主要難點與調 整方向〉,《當代韓國》(04):15-24。
陳潮(1996)。〈傳統的華夷國際秩序與中韓宗藩關係〉,《韓國研究論叢》(00): 209-246。
陳潮(2007)。〈從中韓關係看古代東亞國際關係的文化基礎〉,《韓國研究論 叢》(04): 424-435。
陳中雨(2009)。〈中共政治菁英決策機制之研究:以外交決策為例〉,《復興 崗學報》(93):151-178。
陸玉芹、王驊書(2004)。〈朝鮮義勇隊與中國抗日戰爭〉,《鹽城師範學院學 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4(04):36-40。
游美惠(2000)。〈內容分析、文本分析與論述分析在社會研究的運用〉,《調 查研究》(08):05-42。
黃載皓(2009)。〈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下的中韓軍事關係〉,《現代國際關係》 (07):58。
楊天石(2000)。〈蔣介石與韓國獨立運動〉,《抗日戰爭研究》(04):01-26。
楊潔篪(2008)。〈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外交〉,《求是雜誌》(18):33-36。
董加偉(2014)。〈論中韓、中日漁業協定框架下的傳統捕魚權保障〉,《東北 亞論壇》(04): 35-47。
虞少華(2010)。〈東北亞安全形勢與中韓戰略合作〉,《國際問題研究》(05): 30-36。
詹德斌(2013)。〈海洋權益角力下的中韓漁業糾紛分析〉,《東北亞論壇》(06): 61-127。
廖文義(2006)。〈國際關係理論中的建構主義學派〉,《通識研究期刊》(09): 247-269。
趙月峰(2010)。〈朝鮮半島危機的建構主義解讀〉, 《延邊大學學報(社會 科 學版)》43(06):49-53。
趙平(2012)。〈中共中央集體領導制度的沿革和特點〉,《黨建研究》14(05): 27-32。
齊偉(2011)。〈中韓非傳統安全合作的制約因素與對策研究〉,《學理論》(34): 51-52。
劉金質(2007)。〈中國對朝鮮半島國家的政策〉,《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05): 78-84。
劉賽力(2010)。〈朝鮮半島安全問題及中國與有關各方的合作策略〉,《東北 亞政治》19(06):42-48。
劉勃然(2011)。〈東亞一體化進程中的中國地緣文化因素探析〉,《內蒙古民 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37(05):73-76。
歐陽國南、王陸桓(2009)。〈中國出兵韓戰之戰役研究〉,《國防雜誌》24 (02):119-130。
謝曉光、李建明(2008)。〈論韓國民族主義及其影響下的中韓關係〉,《韓國 研究論叢》(12):129-143。
謝桂娟(2013)。〈建構主義視角下的中韓關係〉,《當代韓國》(03):36-43。
三、編著論文
高明士(1983)。(從天下秩序看古代的中韓關係),張存武(主編), 《中韓關 係史論文集》, 頁6-147。 臺北:中韓關係研究學會。
四、網路資料
BBC中文網(2012)。〈習近平:中共第五代領導人〉。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_news/2012/11/121115_profile_xijinping.shtml。2017/8/9檢索。
人民網(2001)。〈胡錦濤:國際關係民主化是世界和平重要保證〉。
http://www.people.com.cn/BIG5/shizheng/16/20011106/598562.html。2017/12/7檢索。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2016)。〈中日關於全面推進戰略互惠關係的聯合聲明〉。
http://wcm.fmprc.gov.cn/pub/chn/gxh/zlb/smgg/t450471.htm。2017/8/2檢索。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2017)。〈中國同韓國的關係〉。http://www.fmprc.gov.cn/web/gjhdq_676201/gj_676203/yz_676205/1206_676524/sbgx_676528/。2017/8/2檢索。
中國共產黨新聞(2017)。〈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http://cpc.people.com.cn/BIG5/64162/64170/4467353.html。2017/10/17檢索。
五、專書譯著
全善姬(譯),全海宗(原著)(1997)。《中韓關係史論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秦亞青(譯),亞歷山大・溫特(原著)(2004)。《國際政治的社會理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馮世則等(譯),金大中(原著)(1991)。《金大中哲學和對話集-建設和平民主》。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貳、英文
一、專書
Adler , Emannuel and Barnett, Michael.(1998).Security Communit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Bull,Hedley.(1997).The Anarchical Society: A Study of Order in World Politics.London:Macmillan.
Hinton Harold C.(1973). China's Turbulent Quest. Bloomington : Indiana University - Press.
Light, Margot and Groom, A.J.R. (1985). International Relations:A Handbook on Current Theory.Boulder,Colo: L. Rinner Publishers.
Simmons Robert R.(1975).The Strained Alliance.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二、期刊論文
Christiansen, Thomas, Knud Erik Jorgensen, and Antje Wiener. (1999).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Europe.” Journal of European Public Policy Vol. 6(4): 528-544.
Hopf , Ted.(1998). “The Promise of Constructivism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 23(1): 171-200.
Mancall Mark. (1963). “The Persistence of Tradition in Chinese Foreign Policy .” The 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 Vol. 349, Communist China and the Soviet Bloc (Sep., 1963), pp. 14-26.
三、編著論文
Albert, Mathias. 2001. “What Systems Theory Can Tell Us About Constructivism.” In Constructing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 Next Generation, eds. Karin M. Fierke and Knud Erik Jorgensen. New York: M. E. Sharpe, 93-111
dc.identifier.uri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20117-
dc.description.abstract於「中國再起」已成為國際政治現實趨勢的背景下,除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之外交行為,對於國際間各國的實際影響受到相當大地重視外,其外交決策的思維邏輯與對外政策的深層意涵、目的,亦是得到各國官方與國際關係學術社群的關注(即中國何以如此為之?以及中國究竟要什麼?)。基於此,本文以中韓關係、中國對韓政策作為分析之對象,以建構主義理論的框架進行探討,發現過往中國的傳統秩序觀確實仍作用於當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外交決策中,並與其政權(中共)特有之意識形態、思想原則等,一同指導、影響中國的外交行為與對外(韓)政策之實際內涵。同時,上述各種「價值取向」,不僅一同構成了當今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決策的思維邏輯,亦一同決定了中國外交行為與其對外政策之意涵與目的。總之,上述各種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所持有的「價值取向」,係影響其國際行為與對外政策的關鍵性因素。換言之,中國於國際間所為的各種政策行為,其行為動機與政策需求皆係受本文所論及之「價值取向」的直接影響。zh_TW
dc.description.provenanceMade available in DSpace on 2021-06-08T02:40:23Z (GMT). No. of bitstreams: 1
ntu-107-R04341036-1.pdf: 1662877 bytes, checksum: a089f0402f5cb02767a198321de0a3cd (MD5)
Previous issue date: 2018
en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6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限制 8
第四節 研究範圍 14
第五節 文獻回顧 16
第六節 章節安排 28
第貳章 理論框架與中國之價值取向的探討 30
第一節 建構主義理論框架 30
第二節 中國之價值取向的探討 40
第參章 中韓兩國關係的回顧(1949-2008) 61
第一節 政治關係 61
第二節 經貿關係 69
第肆章 價值取向如何影響:建構主義的分析 78
第一節 不斷革命的中韓關係(1949-1978) 78
第二節 暫別革命的中韓關係(1978-2008) 88
第三節 小結 113
第伍章 中國對韓政策之案例 120
第一節 朝鮮戰爭 120
第二節 中韓漁業協定 127
第陸章 結論 139
第一節 研究發現 139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展望 142
參考文獻 145
壹、中文 145
貳、英文 151
圖表目錄
圖 1 中韓漁業協定水域示意圖 130
dc.language.isozh-TW
dc.title中國對韓政策及其價值取向(1949-2008)-一個建構主義的分析zh_TW
dc.titlePRC’s Policy Toward ROK and its Value Orientation (1949-2008)-A Constructivist Analysisen
dc.typeThesis
dc.date.schoolyear106-2
dc.description.degree碩士
dc.contributor.oralexamcommittee曾建元,湯紹成
dc.subject.keyword中國再起,中韓關係,外交政策,價值取向,建構主義,zh_TW
dc.subject.keywordForeign policy,Resurgence of China,Value Orientation,Sino-Korean relations,Constructionism,en
dc.relation.page152
dc.identifier.doi10.6342/NTU201800698
dc.rights.note未授權
dc.date.accepted2018-04-08
dc.contributor.author-college社會科學院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dept國家發展研究所zh_TW
Appears in Collections:國家發展研究所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ntu-107-1.pdf
  Restricted Access
1.62 MBAdobe PDF
Show simple item record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

社群連結
聯絡資訊
10617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No.1 Sec.4, Roosevelt Rd., Taipei, Taiwan, R.O.C. 106
Tel: (02)33662353
Email: ntuetds@ntu.edu.tw
意見箱
相關連結
館藏目錄
國內圖書館整合查詢 MetaCat
臺大學術典藏 NTU Scholars
臺大圖書館數位典藏館
本站聲明
© NTU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