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用此 Handle URI 來引用此文件: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19570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 | 值 | 語言 |
---|---|---|
dc.contributor.advisor | 陳俊忠 | |
dc.contributor.author | Hui-Chin Tseng | en |
dc.contributor.author | 曾惠瑾 | zh_TW |
dc.date.accessioned | 2021-06-08T02:06:05Z | - |
dc.date.copyright | 2016-03-08 | |
dc.date.issued | 2015 | |
dc.date.submitted | 2016-02-03 | |
dc.identifier.citation | 1. 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 The 2015 Revision United Nations, Population Division,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
2. Alexander Osterwalder & Yves Pigneur, Business Model Generation, 2010. 3. Michael E. Porter, The Competition Strategy, 1980. 4. Michael E. Porter, The Competition Advantage of Nations, 1990. 5. John H. Dunning, Internationalizing Porter’s Diamond, 1993. 6. Michael E. Porter, Value Chain from Competitive Advantage, 1985. 7. Allee V,. 2000, Reconfiguring the Value Network, Journal of Business Strategy, Vol. 21(4), p.36-39. 8. Moore, J.F., 1993, Predators and Prey: A New Ecology of Competition, Howard Business Review, May-Jun 1993, p. 75-86. 9. Moore, J.F., 1998, The rise of a New Corporate Form, Washington Quarterly, 21(1), p.167-181 10. Iansiti, M. & Levien, R. (2004a), Strategy as Ecology,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82(3), p.68-78 11. Iansiti, M. & Levien, R. (2004b), The Keystone Advantage: What the New Dynamics of Business Ecosystems Mean on Strategy, Innovation, and Sustainability, Boston, MA: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12. Alexander Osterwalder & Yves Pigneur, Business Model Generation, 2010. 13. 李芳齡譯, 2008 創新者的成長指南, 台北:天下雜誌出版。 Johnson, M.W. & Anthony S.D. & Sinfield, J.D. & Altman, E.J. 2008, The Innovator’s Guide to Growth: How to Put Disruptive Innovation to Work, Boston, MA: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14. 尹一丁, 商業模式的四種方法(A),銷售與管理,2012年8月, p.106-107。 15. WHO, Global Health Expenditure Database, Date Explorer, NHA inudicators, OECD Countries. 16. http://www.forbes.com/global/2000/ 2014.05 17. Pharmacy Benefit Managers (PBM), 為上游大型藥廠降低行銷費用,為下游終端醫療機構統合採購成本。 18. Global Outlook for Medicines Through 2018》,IMS INSTITUTE,2014年11月。 19. Worldwide Medical Market Forecasts to 2018,BMI Espicom,2013年8月。 20. 以美國2014財政年度為例,健康照護 (Healthcare)占聯邦預算支出的比重為23%,是比重最高的項目。http://wwwo.usgovernmentspending.com/federal_budget_detail_fyi12bs12014n 21. Health system reform in the United States, John E McDonough, Published online Dec 18,2013 22. Michael E.Porter and Elizabeth Olmsted Teisberg, Redefining Health Care: Creating Value-Based Competition on Results),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2006 23. Michael E. Porter and Thomas H. Lee, The Strategy that will Fix Health Care, Harvard Business, 2013 24. http://www.kaiserpermanente.org 25. 醫療革命,Michael E. Porter, Elizabeth Olmsted Teisberg, 天下文化,第101頁。 26. Iansiti, M. & Levien, R. 2004, The keystone Advantage, Boston, MA: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27. http://www.Strategyr.com: Medical Device Outsourcing Market Trend, Global Industry Analysts Inc., Jan 2015. 28. WHO,Global Health Expenditure Database,Data Explorer,NHA indicators,OECD Countries。 29. WHO,Global Health Expenditure Database,Data Explorer,NHA indicators,OECD Countries。 30. WHO,Global Health Expenditure Database,Data Explorer,NHA indicators,OECD Countries。 31. 2013年《中國衛生和計畫生育統計年鑑》。 32. The World Bank網站統計資料。 33. 2013年及2018年數據來自《Global Outlook for Medicines Through 2018》,IMS INSTITUTE,2014年11月。2006年數據來自《The Global Use of Medicines:Outlook Through 2016》,IMS INSTITUTE,2012年7月。 34. 《Global Outlook for Medicines Through 2018》,IMS INSTITUTE,2014年11月。 35. 《中國醫藥市場分析及前景預測》,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2013年2月2日,第6,13頁 36. 《大陸醫材需求強勁 看好發展潛力》,旺報, 2014年11月22日。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122001012-260303 37. 中國大陸醫療器材市場及進入策略分析,生策會編撰整理,2014/09/22。 38. 財富《FORTUNE》2015年財富中國500強分行業榜:醫藥、生物製品、醫療健保,http://www.fortunechina.com/fortune500/c/2015-07/08/content_242874.htm 39. 生物醫藥:創新藥發展利好兩類公司》,2014年10月8日,證劵時報網。 40. 《中國生物產業發展報告2013》,2014年8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高技術產業公司,中國生物工程學會,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 41. 《高端生物創新藥開發“吹響集結號”》,郭晶晶、吳紅月,科技日報,2014年6月19日。 42. 《“千人計畫”入選者俞德超:打開一個光明新“視”界》,李艷琴,千人雜誌,2013年12月31日。 43. 《生物醫藥:創新藥發展利好兩類公司》,2014年10月18日,證劵時報網。 44. 《2014年醫藥工業經濟運行分析》, 中華民國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45. 《2013年醫藥工業經濟運行分析》,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46. 《200上市公司2家停牌2015年仍是藥企併購大年》, 證劵要聞證劵時報, 顧惠中, 2015年1月27日。 47. 【解讀】國家發改委:推進藥品價格改革方案徵求意見稿,中國醫藥創新促進會網站,專題研究>藥價及招標制度,2014.11.26。 48. 【解讀】國家發改委:推進藥品價格改革方案徵求意見稿,中國醫藥創新促進會網站,專題研究>藥價及招標制度,2014.11.26。 49. 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 The 2015 Revision. United Nations, Population Division,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 50. 《跨國醫藥企業在中國的發展趨勢研究》,跨國醫藥企業在中國的發展趨勢研究�亞洲社會藥學,2013,8 (1), 郭瑩,羅東亮,周力民。 51. 《外資生物醫藥企業在華戰略》,張蘭英,孫曉菲,劉晉碩,中國三星經濟研究所。 52. 【解讀】國家發改委:推進藥品價格改革方案徵求意見稿,中國醫藥創新促進會網站,專題研究>藥價及招標制度,2014.11.26 。http://www.phirda.com/Study_Mes.aspx?type=33&id=1310。 53. 中國一類新藥發展與本土創新生技公司成功關鍵因素,邱肇誠,第53頁。 54. 【解讀】國家發改委:推進藥品價格改革方案徵求意見稿,中國醫藥創新促進會網站,專題研究>藥價及招標制度,2014.11.26 。http://www.phirda.com/Study_Mes.aspx?type=33&id=1310。 55. 《美國藥將大舉“入侵”國產藥難了!》http://www.jksb.com.cn/html/news/headlines/2014/1225/2667.html 56. The World Bank網站統計資料。 57. The World Bank網站統計資料。 58. The World Bank網站統計資料。 59. 《2015年生技產業白皮書》。 60. 《2015年生技產業白皮書》。 61. 《2015年生技產業白皮書》。 62. 天下雜誌, 第547期, 2014年5月。 63. 《Taiwan Medical Devices Report》, BMI Espicom, 2015年5月7日。 64. 天下雜誌, 第547期, 2014年5月。 65. 《2014年生技產業白皮書》,第257,259,265頁。 66. 2015年生技產業白皮書, 經濟部工業局, 2015年7月。 67. 2015年生技產業白皮書, 經濟部工業局, 2015年7月。 68. 2015年生技產業白皮書, 經濟部工業局, 2015年7月。 69. 智擎,103年第一度發行員工認股憑證公開說明書。 70. 益安,104年度現金增資發行新股公開說明書,104年3月9日。 71. 台灣微脂體2015年度法說會簡報。 72. 安成,發行限制員工權利新股公開說明書,103年8月。 73. edn.udn.com/news/view.jsp?aid=591201&cid=47# 74. 《美國藥將大舉“入侵”國產藥難了!》。http://www.jksb.com.cn/html/news/headlines/2014/1225/2667.html 75. www.cpmda.org.tw/news_show_n1.php?news_id=2911 76. 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30525000159-260206 77. www.cpmda.org.tw/news_show_n1.php?news_id=29113055 78. www.moneydj.com/KMDJ/News/NewsViewer.aspx?a=ea6e8fae-3fd5-44d1-ba09-179488ce5a27 79. www.cpmda.org.tw/news_show_n1.php?news_id=2780 80. www.ibmi.org.tw/client/ReportDetail.php?REFDOCTYPID=0ksu581kbtk4pnkw&REFDOCID=01cld8soolghmd5n 81. http://www.pharmaengine.com/ch/rAndD_htmlEdit.aspx?id=3 82. 2015年生技產業白皮書, 經濟部工業局, 2015年7月。 83. www.baike.com 84. 《移動醫療產業方與未艾──全球及中國移動醫療產業發展評述》,董瑞青,http://www.libnet.sh.cn:82/gate/big5/www.istis.sh.cn/list/list.aspx?id=8219。 85. Klement Ahrensbach Rasmussen and Nicolai J Foss, February 2014,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in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The Supportive Role of Organization Design。 86. PricewaterhouseCoopers, Oct 2013, Medtech companies prepare for an innovation makeover 87. 《移動醫療產業方與未艾──全球及中國移動醫療產業發展評述》,董瑞青,http://www.libnet.sh.cn:82/gate/big5/www.istis.sh.cn/list/list.aspx?id=8219。 88. 2015年資誠台灣企業領袖調查報告「跨界轉型、領導變革」。 89. 2015年Scientific American Worldview。 90. http://www.pharmaengine.com/ch/rAndD_htmlEdit.aspx?id=3 91. 台灣併購金鑫獎,美商Alvogen併購美時化學製藥股份有限公司。 92.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2014年5月。 | |
dc.identifier.uri |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19570 |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全球電子資通訊業由盛而衰,台灣積極尋求第二、三產業,生技產業深受矚目。但台灣生技產業若不能找出競爭優勢,有別於低利潤代工發展領域與商業模式,終究無法於全球生技舞台有關鍵影響力。
本論文從美國及中國產業趨勢及醫改政策影響,研究台灣生技產業之商業模式與發展策略。從對美國生技產業的研究發現大型供應商雖有能力全程包辦產業價值鏈,但基於資源效率、專利懸崖、及綑綁交易等原因, 商業模式已從一條龍模式變革為產業價值鏈分工模式,留下的產業價值鏈空缺,是台灣上游中小型創新產品研發、特色學名藥或具研發能量的專業CMO公司的商機。從對中國生技產業的研究發現,受限於外資在CFDA取證困難及本土保護主義、智財權管理寬鬆與通路潛規則等多項限制,台灣生技產業須透過與當地合作夥伴合作以開發商機。此外,台灣生技產業本身規模小,資源不足,不利於全球競爭,中國生技產業對內併購提高資源效率,對外併購達到技術創新的競爭佈局及發展格局,可為台灣企業學習與借鏡。 根據本論文的研究探討得出之結論與建議包括:汲取美國技術及發展商業模式,以病患為核心提供全方位整合解決方案,成為產業價值鏈上游供應商,扮演全球商業生態系統關鍵環節;掌握大陸新興市場急速發展需求,透過兩岸合作機制整合分工;借鏡標竿新興生技公司成功要素,選對領導人及經營團隊、定位正確商業模式成功進入全球產業價值鏈、精鍊產品價值鏈;推動跨業結盟形塑完整拼圖。希望能為台灣生技業者在未來進入國際市場的策略佈局有所助益。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Taiwan has targeted the biotech industry as a potential growth sector to take over from the declining electronics industry. However, a lack of competitiveness, due to low-cost OEM business models, means Taiwan has not been able to make any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international stage.
This thesis study primarily looks at biotech industry trends in the US and China to understand how their medical transformation policies have impacted the research and business models of Taiwan’s biotech vendors. In the US market, the largest suppliers with full industry value chain capabilities face a lack of sufficient resources, a patent cliff and bundled sales issues. This has led to a transformation in the US business model from a one-stop service to an industry value chain division model, so creating new business opportunities for Taiwan’s up- and mid-stream suppliers with regards to product innovation, specialty generics and research CMO. As for the China market, the key industry challenges include difficulties to obtain foreign investment approval from the CFDA, local protectionism, lax protec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complicated sales channel regulations. Taiwan’s biotech vendors thus need to collaborate with their local counterparts to do business in China. Moreover, Taiwan’s biotech vendors are typically small in scale and have sufficient resources, which is not conducive to competing globally. These enterprises can learn from China’s experience of using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to enhance their resource efficiency and technical innovation. The study’s conclus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Taiwan’s biotech industry are to adopt US expertise and its development business model; take a wider view of the global business ecosystem; monitor and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needs of China’s emerging market; understand local protection measures; pursue cross-Strait collaboration and cooperation; expand biotech industry scope to become the upstream supplier in the industry value chain, participate in product innovation and research, and provide professional CMO services management for specialty generics and research. | en |
dc.description.provenance | Made available in DSpace on 2021-06-08T02:06:05Z (GMT). No. of bitstreams: 1 ntu-104-P01748049-1.pdf: 2443941 bytes, checksum: 1ded28ee0c69a2291d6049206fa146a0 (MD5) Previous issue date: 2015 | en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 目錄
口試委員會審定書 ii 誌謝 iii 中文摘要 v THESIS ABSTRACT vi 目錄 viii 圖目錄x 表目錄 x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目的 2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3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6 第一節、 產業外部關鍵力量分析 6 第二節、 產業競爭力 7 第三節、 國家競爭力 9 第四節、 產業價值鏈與商業生態系統 11 第五節、 商業模式及其創新 13 第三章 美中生技產業發展變革與商機之探索 15 第一節、 生技醫療產業價值鏈及商業生態系統 15 第二節、 美國生技醫療產業發展變革與商機之探索 18 第三節、 中國生技醫療產業發展變革與商機之探索 35 第四章 台灣生技產業之發展現況與國家競爭力研究 53 第一節、 台灣生技產業現況與發展趨勢分析 53 第二節、 台灣生技產業國際競爭力剖析 61 第五章 台灣生技產業商業模式及其創新之探索 73 第一節、 全球生技產業價值鏈缺口與台灣競爭優勢 73 第二節、 台灣生技產業躍進美國生技產業價值鏈之商業模式探索 76 第三節、 台灣生技產業進入中國生技市場之商業模式剖析 86 第四節、 台灣生技產業商業模式創新之探索 88 第六章 台灣生技產業之發展策略探索 97 第一節、 借鏡標竿新興生技公司成功要素 97 第二節、 推動企業併購擴大競爭規模 99 第三節、 推動跨業結盟形塑完整拼圖 104 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 108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08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14 參考文獻 122 圖目錄 圖1-3-1 生技產業範疇關聯圖 3 圖1-3-2 本研究之研究流程 5 圖2-2-1 五力分析 8 圖2-3-1 波特鑽石理論模型 9 圖2-3-2 Dunning國際化鑽石模型 10 圖2-4-1 價值體系 11 圖2-5-1 商業模式圖 14 圖3-1-1 美國生技醫療產業價值鏈 15 圖3-1-2 生技� 醫藥產業價值鏈 16 圖3-1-3 醫材產業價值鏈 16 圖3-1-4 美國生技醫療產業生態系統概念圖 17 圖3-2-1 大型供應商商業模式之變革 29 圖3-2-2大型美國生技公司在全球生技產業價值鏈角色定位抽樣圖 33 圖3-2-3 美國大型供應商在全球生技產業價值鏈角色定位 34 圖3-3-1 中國醫藥產業價值鏈與價值流動 44 圖3-3-2中國大型生技公司在產業價值鏈之角色定位抽樣圖 51 圖3-3-3 中國藥商在全球生技產業價值鏈角色定位 52 圖4-1-1 2014年台灣製藥產業營業額之產業別分布 54 圖4-1-2 台灣生技廠商在全球生技產業價值鏈之角色定位抽樣圖 60 圖4-1-3 台灣生技廠商在全球生技產業價值鏈之角色定位 61 圖4-2-1 2015全球生技產業國家競爭力評比結果 62 圖4-2-2 2015全球生技產業國家競爭力評比結果:教育與勞動力面向 63 圖4-2-3 2015全球生技產業國家競爭力評比結果:生產力面向 64 圖4-2-4 2015全球生技產業國家競爭力評比結果:基礎環境面向 65 圖4-2-5 2015全球生技產業國家競爭力評比結果:企業支持面向 66 圖4-2-6 2015全球生技產業國家競爭力評比結果:研發強度面向 69 圖4-2-7 2015全球生技產業國家競爭力評比結果:智慧財產權保護面向 70 圖4-2-8 2015全球生技產業國家競爭力評比結果:政策與穩定性面向 71 圖4-2-9 台灣競爭力分析圖影響競爭力之因素及變數 72 圖5-1-1 全球生技產業價值鏈缺口及台灣競爭優勢應致力發展之領域圖 74 圖5-2-1 智擎NRDO新藥研發模式 77 圖5-2-2 益安公司其營運模式 79 圖5-2-3 第四類學名藥分類圖 83 圖5-2-4 變革後之商業模式 85 圖5-4-1 以病患為中心商業生態系統 89 圖6-1-1 生技產業產品價值鏈 99 圖6-2-1 投資架構 102 圖7-1-1 全球生技產業價值鏈缺口及台灣競爭優勢應致力發展之領域圖 111 表目錄 表3-2-1 富比士全球1000大上市公司排名:醫療服務產業 19 表3-2-2 富比士全球1000大上市公司排名:製藥產業 19 表3-2-3 富比士全球1000大上市公司排名:生技產業 19 表3-2-4 富比士全球1000大上市公司排名:醫材產業 20 表3-2-5全球醫藥市場規模分布 20 表3-2-6 McDonough對歐巴馬醫改之彙整 22 表3-2-7 美國生技產業發展目標與商機 34 表3-3-1 2015年財富《FORTUNE》中國企業300強之生技醫療產業名單 37 表3-3-2 2014批准上市藥品情況 38 表3-3-3中國生技產業發展目標與商機 52 表4-1-1 我國業者之學名藥市場擴展策略 56 表4-1-2 特殊學名藥公司市場發展策略 56 表4-1-3 台灣生物仿製學名藥公司曙光漸現 57 表4-1-4 台灣小分子生技新藥主要藥廠 57 表4-1-5 台灣大分子生技新藥主要藥廠 58 表4-1-6 我國醫療器材政策發展主軸與現況 59 表4-2-1 美國、中國及台灣各評分面向排名彙總表 62 表4-3-1 台灣生技產業發展商機、競爭優勢及重點發展領域 75 表5-2-1 兩岸醫藥合作實例 87 表5-2-2 兩岸醫材合作實例 88 表5-4-1 生技產業商業模式三階段之變革比較 89 表7-2-1 台灣、新加坡及香港高階產業人才綜合所得稅比較表 115 | |
dc.language.iso | zh-TW | |
dc.title | 台灣生技產業之商業模式與發展策略研究 | zh_TW |
dc.title | Business Model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for Taiwan’s Biotech Companies | en |
dc.type | Thesis | |
dc.date.schoolyear | 104-1 | |
dc.description.degree | 碩士 | |
dc.contributor.oralexamcommittee | 黃崇興,余峻瑜,凌鴻,李緒紅 | |
dc.subject.keyword | 生技,製藥,醫療器材,產業價值鏈,商業生態系統,商業模式, | zh_TW |
dc.subject.keyword | biotechnology,pharmaceuticals,medical devices,industry value chain,business ecosystem,business model, | en |
dc.relation.page | 126 | |
dc.rights.note | 未授權 | |
dc.date.accepted | 2016-02-03 | |
dc.contributor.author-college | 管理學院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dept | 臺大-復旦EMBA境外專班 | zh_TW |
顯示於系所單位: | 臺大-復旦EMBA境外專班 |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 大小 | 格式 | |
---|---|---|---|
ntu-104-1.pdf 目前未授權公開取用 | 2.39 MB | Adobe PDF |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