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用此 Handle URI 來引用此文件: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18554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 | 值 | 語言 |
---|---|---|
dc.contributor.advisor | 黃詩淳(Sieh-Chuen Huang) | |
dc.contributor.author | Tsu-Ning Sung | en |
dc.contributor.author | 宋祖寧 | zh_TW |
dc.date.accessioned | 2021-06-08T01:11:27Z | - |
dc.date.copyright | 2020-08-20 | |
dc.date.issued | 2020 | |
dc.date.submitted | 2020-08-13 | |
dc.identifier.citation | 一、 中文部分 (一) 書籍(依筆劃次序) 1.史尚寬(1974),《親屬法論》,1974年9月三版,台北:自刊。 2.司法行政部(編)(1969),《台灣民事習慣調查報告》,台北市 : 司法行政部。 3.司法院行政部.民法研究修正委員會(主編)(1976),《中華民國民法制定史料彙編上冊》,台北市 : 司法行政部總務司。 4.司法院行政部.民法研究修正委員會(主編)(1976),《中華民國民法制定史料彙編下冊》,台北市 : 司法行政部總務司。 5.司法院民事廳(編)(1999),《民事法律專題研究(十六)-司法院司法業務研究會第三十五期研究專輯》,台北市 : 司法院秘書處。 6.林菊枝(1996),《親屬法新論》,1996年9月初版一刷,台北:五南。 7.林秀雄(2013),《親屬法講義》,2013年2月三版一刷,台北市:元照。 8.法務部(編)(2002),《民法親屬編研究修正實錄-重婚效力、裁判離婚原因及其效果部分》,台北市 : 法務部。 9.邱浩政(2009),《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 SPSS與R資料分析範例解析》,六版,台北:五南。 10.徐慧怡(2000),《贍養費之理論與實務:以美國法與我國法為中心》,89年9月初版一刷,台北:五南。 11.高鳳仙(2016),《親屬法理論與實務》,修訂十七版,台北:五南。 12.陳棋炎、黃宗樂、郭振恭(2017),《民法親屬新論》,修訂十三版一刷,台北:三民。 13.最高法院判例編輯委員會(編)(2003),《最高法院判例要旨(16年-92年)》,台北市:最高法院。 14.戴炎輝、戴東雄、戴瑀如(2014),《親屬法》,2014年8月最新修訂版,台北:自刊。 15.戴東雄、戴瑀如(2009),《婚姻法與夫妻財產制》,初版,台北:三民。 (二) 期刊論文(依姓氏筆劃次序) 1.林秀雄(1994),〈論妾〉。收入林秀雄(著),《家族法論集(三) 》,頁221-242,台北:漢興,一版。 2.邵文逸(2008),〈實用實證醫學,如何判讀統計檢定:p值的迷思〉,《台灣醫學》,12:2期,頁216-220。 3.徐慧怡、吳從周(2009),〈贍養費給付之理論與訴訟實務〉,《月旦法學教室》,第83期,頁63-74。 4.陳冠甫(2015),〈論協議離婚約定贍養費之實質審查〉,《萬國法律》,201期,頁86-97。 5.陳冠甫(2017),〈從民法第1057條之制定歷史出發-論履行離婚協議事件之實體法與程序法定性〉,《月旦裁判時報》,63期,頁57-67。 6.劉昭辰(2016),〈離婚贍養費計算(一)-離婚配偶的生活需要〉,《月旦法學教室》,第162期,頁15-17。 7.劉昭辰(2017),〈離婚贍養費計算(二)-離婚配偶的被扶養需要〉,《月旦法學教室》,第174期,頁16-18。 8.劉昭辰(2017),〈離婚贍養費計算(三)-扶養義務人需有扶養能力〉,《月旦法學教室》,第180期,頁13-16。 9.黃詩淳、邵軒磊(2018),〈酌定子女親權之重要因素:以決策樹方法分析相關裁判〉,《臺大法學論叢》,第47卷第1期,頁299-344。 10.黃詩淳、李容萱、邵軒磊(2019),〈離婚慰撫金的法律資料分析初探〉,《月旦裁判時報》,84期,頁68-82。 11.黃國昌、林常青、陳恭平(2011),〈法學方法與實證研究(一):資訊、變項及關聯性(上)〉,《台灣法學雜誌》,183期,頁127-141。 12.黃毅志(2003),〈台灣地區新職業聲望與社經地位調查量表之建構與評估:社會科學與教育社會學研究本土化〉,《教育研究集刊》,第49輯第四期,頁1-31。 (三) 學位論文(依姓氏筆劃次序) 1.林岡毅(2018),《以資訊分析我國離婚贍養費相關裁判》,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院科際整合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2.林嘉慈(2010),《我國贍養費制度之社會福利意涵及司法實證研究》,亞洲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 3.陳美伶(1984),《離婚效果中贍養費給付制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4.葉雯怡(2011),《贍養費之制度發展與研究》,中原大學財經法律學系碩士論文,桃園。 5.鍾素鳳(1999),《抽象離婚原因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6.蕭麗琍(1983),《離婚效果中財產給付制度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四) 網路資料(依筆劃次序) 1.內政部主計處(2020),〈現住人口出生、死亡、結婚、離婚登記〉,《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網址:https://www.stat.gov.tw/ct.asp?xItem=15409 CtNode=3622 mp=4(最後瀏覽日期:2020年5月14日) 2.司法院(2019),〈裁判書查詢〉,《法學資料檢索系統》,網址:https://law.judicial.gov.tw/FJUD/default.aspx(最後瀏覽日期:2020年5月14日) 3.司法統計(2020),〈地方法院離婚終結事件-按年別分(年報)〉,《性別統計專區》,網址:https://www.judicial.gov.tw/tw/lp-1267-1.html(最後瀏覽日期:2020年5月14日) 4.司法統計(2020),〈地方法院離婚終結事件離婚原因-按年別分〉,《統計年報107年》,網址:https://www.judicial.gov.tw/tw/lp-1820-1-xCat-10-1-40.html(最後瀏覽日期:2020年7月13日) 5.司法統計(2020),〈地方法院民事第一審事件終結情形及訴訟標的金額-按年別分〉,《統計年報107年》,網址:https://www.judicial.gov.tw/tw/lp-1820-1-xCat-10.html (最後瀏覽日期:2020年5月14日) 6.行政院性別平等處(2020),〈關於《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第十六條的一般性建議(婚姻、家庭關係及其解除的經濟後果)〉,《CEDAW第1號至第37號一般性建議(中文繁體版)》,網址:https://gec.ey.gov.tw/Page/D704A5B282D840C7/b99bc3b0-800b-4cc5-b3c9-d9b6516bb3ee(最後瀏覽日期:2020年8月2日) 7.法務部(2018),〈民法親屬編修正草案總說明及條文對照表〉,《預告修正民法親屬編》,網址:https://mojlaw.moj.gov.tw/DraftOpinion.aspx?id=7322(最後瀏覽日期:2020年5月13日) 8.法務部(2020),〈民法沿革〉,《全國法規資料庫》,網址: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History.aspx?pcode=B0000001(最後瀏覽日期:2020年5月13日) 9.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2020),〈申請法律扶助的審查標準〉,《法律扶助的扶助範圍》,網址:https://www.laf.org.tw/index.php?action=apply_detail p=1 id=3732(最後瀏覽日期:2020年5月14日) 10.勞動部(2020),〈性別勞動統計查詢〉,《勞動統計專網/性別專區》。網址:http://statdb.mol.gov.tw/statis/jspProxy.aspx?sys=210 funid=mq03(最後瀏覽日期:2020年5月14日) 11.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環境科學大辭典〉,《雙語詞彙、學術名詞暨辭書資訊網》,網址: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18967/(最後瀏覽日期:2020年5月13日) 二、 英文部分 (一) 期刊論文(依字母次序) 1.Ellman, I. M . (1989).The Theory of Alimony. California Law Review, 77(1), 1-81. 2.White, K. R., Stone, R. T., Jr. (1976).A Study of Alimony and Child Support Rulings with Some Recommendations. Family Law Quarterly, 10(1), 75-91. | |
dc.identifier.uri |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18554 |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我國現行民法第1057條規定從民國20年施行迄今從未變過,雖然曾有過修正草案,但最後仍是維持原本的法條內容。這讓人不免懷疑贍養費的條文在目前實務上的適用狀況,還有條文的內容對於現今社會是否仍然適用。因此,本研究希望能通過研究贍養費相關的判決,使用實證研究方法找出民法第1057條在判決實務上的適用狀況,進而整理和分析近幾年贍養費判決的趨勢。 對於如何分析目前條文的是用狀況和條文內容是否仍適用於現今社會,本文將分為三個研究議題進行,分別為法院、贍養權利人和贍養費金額酌定。本研究接下來將就民法第1057條在近年判決中運行的實務狀況來進行分析,希望能找出目前法院對於贍養費請求之審酌是否有改變 在研究範圍的部分,本文以全台灣各地共23個地方法院和高雄少年及家事法院之離婚贍養費判決,並以符合或是準用民法第1057條之判決為研究對象進行分析,判決期間從民國98年至107年之間,共計95件贍養費判決。閱讀判決內文後對判決內容進行編碼,進行描述統計和卡方檢定,將資料進行視覺化呈現。期待能使用實證研究方法找出學者見解和判決實務間是否有差異,進而回顧整篇論文,進行歸納整理和檢討分析。 民法第1057條的三個問題分別為:在條文中對僅有判決離婚可請求之限制、僅無過失之當事人才可以請求贍養費的限制和條文中「陷於生活困難」的因素認定過於模糊。從卡方檢定中可以發現,「贍養權利人的健康狀況與贍養准駁」和「贍養權利人的就業能力與贍養准駁」皆有達到顯著性。但法條完全沒有例示出可供審酌的因素,將讓不同個案的審酌流於法官之自由心證,難免有不公平之虞。 近年贍養費判決在實務上的適用和判決趨勢,從研究中可以發現目前贍養費判決之勝率偏低,且贍養權利人以女性占了多數。在贍養費請求駁回原因中最多的是因贍養權利人未陷於生活困難。對於民法第1057條是否仍適用在現今社會,需要注意條文限制過於嚴苛和易流於法官自由心證。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The content of Article 1057 of the Civil Code in Taiwan has not been changed since 1931. Although there have been proposals for amendments, in the end, the original content of the law is maintained. This raises doubts about how the current content of the law is applied to practice, and if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still applicable to today's society. Therefore, the author hopes that through empirical analysis on alimony-related judgments, it is possible to find out the application of Article 1057 of the Civil Code in Taiwan in reality and depict the trend of alimony in recent years. This article will be divided into three research topics, i.e. the court, the alimony requester, and the amount of alimony. This study will analyze the litigations based on Article 1057 of the Civil Code to find out whether the court's consideration of the alimony has changed. The research subjects will be limited to the judgments that comply with or mutatis mutandis in Article 1057 of the Civil Code in Taiwan, not including the alimony established by agreement between spouses. Regading the research data, this article colletcts 95 alimony judgments in all district courts and the juvenile and family court in Kaohsiung from 2009 to 2018. Afterward, the judgments will be read and encoded. The finishing code will be performed 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d Chi-square test, and be presented visualized. Using empirical methods is expected to find ou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scholars' opinions and judgments in practice. The three frequently criticis on Article 1057 are as follows. First, this Article allows only parties in juridical divorce to request alimony. Secondly, alimony can only be claimed by the no-fault party. Thirdly, the condition that “the plaintiff has difficulties in living due to the juridical divorce” stated in the provision is too vague. It can be found from the chi-square test that both “the requesters' health condition” and “the requesters' capability for work” and the result of alimony payment have reached significance. However, Article 1057 does not provide factors for reference at all, which leads to uncertainty for the parties. Regarding the trend of the alimony judgments, it is found that the plaintiff of alimony case has a lower rate to win than the general civil litigations, and the plaintiffs are mostly women. The most reason for the rejection of the alimony request is that the plaintiff has not fallen into difficulties due to the juridical divorce. | en |
dc.description.provenance | Made available in DSpace on 2021-06-08T01:11:27Z (GMT). No. of bitstreams: 1 U0001-1208202003025800.pdf: 3119401 bytes, checksum: 5feaa2d94a068fe3c6d8eeb088699dbb (MD5) Previous issue date: 2020 | en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 謝辭 i 摘要 ii Abstract iv 目錄 vi 圖目錄 ix 表目錄 x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文獻回顧與問題提出 2 一、文獻回顧 2 二、問題提出 4 (一)法院判准給付贍養費之審酌因素 4 (二)法院對於「陷於生活困難」要件判定 4 (三)贍養費給付判決之金額酌定 5 第三節 論文架構 5 第二章 贍養費制度探討 6 第一節 贍養費之沿革 6 一、中國法 6 二、大清民律草案(第一次民律草案) 6 三、現行條文出現以前(民國19年以前)之各草案 8 四、民國20年親屬編修正草案 9 五、民國88年修正草案 11 六、民國90年修正草案 13 七、民國107年修正草案 15 第二節 贍養費之目的 19 一、贍養費之性質 19 二、是否應考量贍養權利人有其他扶養義務人 20 第三節 贍養費請求之要件與金額酌定 22 一、 贍養權利人須為無過失之一方 22 二、 當事人須因判決離婚 23 (一)協議離婚 24 (二)調解離婚、和解離婚 25 (三)婚姻無效 27 (四)婚姻撤銷 27 (五)夫妾關係 28 (六)事實上之夫妻關係 30 三、贍養權利人因判決離婚而陷於生活困難 31 四、贍養費之金額酌定 32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4 第一節 抽樣方法與抽樣設計 34 一、選取樣本標準 34 二、選取樣本範圍 35 (一)地方法院 35 (二)高等法院 38 (三)最高法院 41 第二節 編碼與建立資料集 42 一、 法院相關因素 43 二、 贍養權利人相關因素 43 三、 贍養費金額相關因素 44 第三節 研究法 44 第四章 研究結果 47 第一節 贍養費給付分析 47 一、法院實務之分析 47 (一)法院分布 47 (二)歷年贍養費判決數量 49 (三)贍養費准駁 51 (四)贍養費駁回原因 53 二、贍養費判決因素分析 54 (一)法官之性別與贍養費准駁 55 (二)一造辯論和贍養費准駁 58 (三)贍養權利人是否受法律扶助協助和贍養費准駁 60 (四)贍養權利人有無聘請律師和贍養費准駁 62 (五)義務人有無聘請律師和贍養費准駁 65 (六)贍養權利人之性別和贍養費准駁 67 (七)贍養權利人國籍和贍養費准駁 69 (八)義務人國籍和贍養費准駁 71 三、小結 72 第二節 陷於生活困難之判斷 74 一、 贍養權利人之研究 74 (一)贍養權利人之月收入 74 (二)贍養權利人之職業 76 (三)贍養權利人之年齡 79 (四)贍養權利人之教育程度 81 (五)子女 83 (六)贍養權利人之財產 88 二、謀生能力因素研究 91 (一)贍養權利人之月收入與贍養費准駁 92 (二)贍養權利人之健康與否和贍養費准駁 94 (三)贍養權利人有無就業能力和贍養費准駁 97 三、小結 99 第三節 贍養費金額分析 100 (一)贍養費給付方法 101 (二)請求金額與法院給付金額比較 102 (三)酌減原因 105 第五章 結論 108 參考文獻 114 附錄一 民國98年至107年間贍養費第一審判決之年代與法院表 118 附錄二 民國98年至107年間協議離婚後請求給付贍養費判決整理 119 附錄三 本文蒐集之贍養費相關判決結果列表 121 | |
dc.language.iso | zh-TW | |
dc.title | 離婚贍養費裁判之法實證研究 | zh_TW |
dc.title | An Empirical Legal Study on Divorce Alimony | en |
dc.type | Thesis | |
dc.date.schoolyear | 108-2 | |
dc.description.degree | 碩士 | |
dc.contributor.oralexamcommittee | 吳從周(Chung-Jau WU),戴瑀如(YU-ZU TAI) | |
dc.subject.keyword | 贍養費,實證研究,判決離婚,判決研究,資料視覺化, | zh_TW |
dc.subject.keyword | Alimony,Empirical Legal Study,,Juridical Divorce,Case Study,Data Visualization, | en |
dc.relation.page | 124 | |
dc.identifier.doi | 10.6342/NTU202003041 | |
dc.rights.note | 未授權 | |
dc.date.accepted | 2020-08-14 | |
dc.contributor.author-college | 法律學院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dept | 科際整合法律學研究所 | zh_TW |
顯示於系所單位: | 科際整合法律學研究所 |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 大小 | 格式 | |
---|---|---|---|
U0001-1208202003025800.pdf 目前未授權公開取用 | 3.05 MB | Adobe PDF |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