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用此 Handle URI 來引用此文件: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10536
完整後設資料紀錄
DC 欄位 | 值 | 語言 |
---|---|---|
dc.contributor.advisor | 黃榮堅 | |
dc.contributor.author | Shu-Yu Tsai | en |
dc.contributor.author | 蔡書瑜 | zh_TW |
dc.date.accessioned | 2021-05-20T21:37:24Z | - |
dc.date.available | 2010-08-20 | |
dc.date.available | 2021-05-20T21:37:24Z | - |
dc.date.copyright | 2010-08-20 | |
dc.date.issued | 2010 | |
dc.date.submitted | 2010-08-15 | |
dc.identifier.citation | 中文文獻
專書 Hans-Jürgen Kerner(許澤天、薛智仁譯),德國刑事追訴與制裁,元照出版有限公司,97年11月 王泰升,台灣法律史概論,元照出版有限公司,93年9月,第2版 林山田,刑法通論(下),第6版 林山田,刑罰學,台灣商務印書館,91年 林山田、林東茂、林燦璋,犯罪學, 94年5月,三民書局,第3版第3刷 林山田,二零零五年刑法修正總評,元照出版公司,96年5月初版 林鈺雄,新刑法總則,元照出版有限公司,95年9月 周愫嫻、曹立群,犯罪學理論及其實證,96年2月初版,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柯耀程,刑法總論釋義—修正法篇(下),元照出版有限公司,95年3月,初版2刷 陳子平,刑法總論(下),元照出版有限公司,95年2月初版 陳清怡,以修復性司法再定位我國刑事簡易訴訟程序及認罪協商制度,司法研究年報第25輯第12篇,司法院,94年11月 麥留芳,個體與集團犯罪—系統犯罪學初探,80年7月初版,巨流圖書公司 黃朝義,刑事訴訟法,一品文化出版社,96年8月,增補1版 黃榮堅,基礎刑法學(上),元照出版有限公司,92年5月初版 楊建華,刑法總則之比較與檢討,71年初版 蔡廷宜,刑法第二條法律「變更」新舊法適用之探討—以95年7月1日修正施行刑法為中心,司法研究年報第26輯第5篇,司法院,98年11月 蔡墩銘譯,德日刑法典,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82年12年初版 論文 Bernd Schünemann(葛祥林譯),罪責原則在預防刑法中的功能,不移不惑獻身法與正義 : 許迺曼教授刑事法論文選集 : 賀許迺曼教授六秩壽辰,公益信託春風煦日學術基金,95年12月 Bernd Schünemann(林鈺雄譯),從德國觀點看事實上的量刑、法定刑及正義與預防期待,不移不惑獻身法與正義 : 許迺曼教授刑事法論文選集 : 賀許迺曼教授六秩壽辰,公益信託春風煦日學術基金,95年12月 Hans-Jürgen Kerner(盧映潔、馬躍中譯),德國之被害人保護—基本理念與法律規定狀況,律師雜誌,第349期,97年10月 John Hoffman、楊士隆,差別接觸理論之發展與評判,警學叢刊,第21卷,第1期,79年9月 王正嘉,刑事司法上被害人保護及其與犯罪人關係—一個批判的省思,月旦法學雜誌,第110期,93年7月 王皇玉,刑事追訴理念的轉變與緩起訴—從德國刑事追訴制度之變遷談起,月旦法學雜誌,第119期,94年4月 王澤鑑,損害賠償法之目的:損害填補、損害預防、懲罰制裁,月旦法學雜誌,第123期,94年8月 甘偵蓉,犯罪被害人在現行刑事司法程序中地位省思—刑罰與賠償並行理論之建構,崇右學報,第11期,94年2月 李惠宗,論比例原則作為刑事立法的界線—大法官釋字第第五一七號解釋評釋,台灣本土法學,第18期,90年1月 林山田,別迷失在主義的叢林中—為職權原則與調查原則申冤,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1期,88年4月 林吉鶴、劉建成、郭振源,法官量刑專家系統,臺灣大學法學論叢,第22卷,第1期 高金桂,論刑法上之和解制度,東海法學研究,第14期,88年12月 柯耀程,重刑化犯罪抗治構想的隱憂與省思,變動中的刑法思想,元照出版有限公司,90年9月,修訂2版 許春金,修復式正義的理論與實踐,刑事政策與刑事立法,甘添貴教授六祝壽論文集,學林文化,91年 許春金、陳玉書、張謹名、張淑慧、高政昇、姚淑文,泰雅族傳統正義概念內涵之探討,犯罪與刑事司法研究,第10期,94年4月 許福生,論兩極化刑事政策,警政學報,第29期,85年7月 郭振源、劉建成,類神經網路運用在學習式法官自動量刑上之研究,警學叢刊,第28卷,第6期,87年5月 陸振芳,修復式正義理論在華人文化之可行性探討,警學叢刊,第38卷,第4期,97年1月 郭靜晃,少年福利機構因應少年事件處理法轉向制度之資源檢討及處遇策略運用,少年法院(庭)庭長、法官第六、七、八期專業講習會研究合輯,司法院,92年 張麗卿,參審制度之研究,如何建立一套適合我國國情的刑事訴訟制度,學林文化事業有限公司,89年4月初版 張麗卿,評析新增訂之緩起訴制度,驗證刑訴改革脈動,五南圖書出版公司,93年,第2版 黃榮堅,讎敵社會裡的修復式司法?--刑事法體系中的損害賠償概念問題,月旦法學雜誌,第146期,96年7月 蔡蕙芳,刑暨緩刑,二零零五年刑法總則修正之介紹與評析,94年4月,台灣刑事法學會出版 蔡蕙芳,違反著作權法刑事案件之附條件緩刑宣告,中原財經法學,第20期,97年6月 鄭昆山,我國起訴裁量與刑法損害回復法制改革之研究,如何建立一套適合我國國情的刑事訴訟制度,學林文化事業有限公司,89年4月初版 盧映潔,死刑存在=犯罪被害人之保護?--簡論德國與台灣之被害人保護措施,月旦法學雜誌,第113期,93年10月 謝如媛,修復式司法的現狀與未來,月旦法學雜誌,第118期,94年3月 謝如媛,夢想或現實?由紐西蘭經驗看修復式司法之可能性—以法院轉介之修復式司法方案為中心,成大法學,96年12月,第14期 謝如媛,從賠償到關係修復—由修復式司法看刑案調解,99年1月11日第65屆司法節學術研討會會議手冊 蘇俊雄,量刑法理與法治之比較研究,法官協會雜誌,第1卷第2期,88年12月 學位論文 林上鈞,創設刑罰第三元制度之研究,私立東海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88年 陳玉萍,我國緩起訴制度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94年 陳珈谷,論修復式司法,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91年 德文文獻 Franz Streng, Strafrechliche Sanktionen: Die Strafzumessung und ihre Grundlage, Stuttgart : Kohlhammer, 2002 , 2. Aufl. Gerhard Schäfer unter Mitarb. von Günther M. Sander und Gerhard van Gemmeren, Praxis der Strafzumessung, München : Beck, 2001, 3. Aufl. Hans-Jörg Albrecht, Strafzumessung bei schwerer Kriminalität : eine vergleichende theoretische und empirische Studie zur Herstellung und Darstellung des Strafmasses, Berlin : Duncker & Humblot, 1994 Lutz Meyer-Goßner; unter Mitarb. von Jürgen Cierniak,Strafprozessordnung : Gerichtsverfassungsgesetz, Nebengesetze und ergänzende Bestimmungen, München : Beck, 2008 Peter Bringewat, Grundbegriffe des Strafrechts, Baden-Baden : Nomos, 2003 Wilhelm Krekeler & Markus Löffelmann, StPO, Strafprozessordnung, Bonn : Deutscher Anwaltverlag, 2007 Wolfgang Ferner, Strafzumessung, Bonn: Deutscher Anwaltverlag, 2003 Wolfgang Joecks & Klaus Miebach hrsg.,Münchener Kommentar zum Strafgesetzbuch, München : Beck, 2003 英文文獻 Marian Liebmann, Restorative Justice: How it works, London and Philadelphia: Jessica Kingsley Publishers, 2007 Heather Streng, Repair or Revenge: victims and restorative justice, Oxford: Clarendon Press, 2006, 2nd ed. United Nations office on Drugs and Crimes, Handbook on Restorative Justice Programmes, New York, 2006 | |
dc.identifier.uri | http://tdr.lib.ntu.edu.tw/jspui/handle/123456789/10536 |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民國九十四年刑法修正時,新增第74條第2項,仿照刑事訴訟法中緩起訴處分之制度,增訂了附條件緩刑制度。緩刑本身就是作為法官量刑時的一種選項,因此本文從量刑的角度出發,觀察附條件緩刑制度對於量刑的影響,為其找尋適當的定位,並且整理法官在適用附條件緩刑制度時可能遭遇的問題,提出運用附條件緩刑制度時可以遵循的原則及修法的建議。
在第一章中,本文說明以附條件緩刑制度作為研究對象的動機及研究方法。在第二章,則從量刑的概念開始,討論量刑的意義,以及可以依循的步驟。本文認為,量刑應該以量刑罪責為內涵,至於行為人對於被害人有無盡損害賠償責任,應該與刑法第57條第10款所稱的犯後態度無關,如果以行為人已賠償被害人,即作為可以對行為人從輕量刑的因素,可能會有評價不足的疑慮。但是傳統以行為人為主體、以其罪責為審判重心的刑事訴訟程序,確實無法兼顧被害人參與訴訟並且獲得賠償的權利。 第三章則討論在增修附條件緩刑制度之前,傳統刑罰執行可能面臨的不足,以及引進附條件緩刑制度之後,該制度對於量刑原則的衝擊,並且從學說的討論出發,為附條件緩刑制度尋找定位,另外檢討現行的附條件緩刑制度的條文。考慮到刑罰可能衍生的標籤化或其他社會問題,緩刑制度固然有其著力之處,但是附條件緩刑可以積極地要求受刑人履行一定的條件,更可以避免再犯,並且巧妙地透過附條件緩刑制度協調被害人在以行為人為中心之刑事訴訟程序中地位的尷尬,達到保護被害人的目的。然而,如果仍然以刑罰的觀點理解附條件緩刑制度,將緩刑的指示或負擔當作實質上的刑罰,可能會讓法官跳脫罪刑法定原則的約束,而造成濫權,或是使量刑的邏輯混亂、刑罰之輕重失衡。為了解決上述的問題,本文在討論相關的學說後,認為修復式司法雖然無法全面作為刑事訴訟的準則,但是其填補損害、強調對話、溝通、自決的精神仍可以彌補現行刑事訴訟程序的若干缺失,故本文以修復式司法的精神為附條件緩刑制度定位。 第四章中,則以避免法官誤用附條件緩刑制度為目標,從附條件緩刑制度以外的易刑處分制度、法定刑的限制以及緩刑與保安處分重疊時的選擇,討論附條件緩刑在適用時可能遇到的問題。最後,第五章則提出本文之結論及修法時的建議,以期能夠讓法官在最佳的環境中,將附條件緩刑制度的效用發揮到最大。 | zh_TW |
dc.description.provenance | Made available in DSpace on 2021-05-20T21:37:24Z (GMT). No. of bitstreams: 1 ntu-99-R93a21055-1.pdf: 833730 bytes, checksum: d6908dfb50e985b563e9299d9e911a5a (MD5) Previous issue date: 2010 | en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 目錄 I
誌謝 III 摘要 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問題之提出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 2 第二章 量刑 4 第一節 量刑之意義 4 第二節 量刑之步驟 29 第一項 學說介紹 29 第二項 本文見解 29 第三章 附條件緩刑對量刑之影響 31 第一節 從刑的執行到附條件緩刑 31 第一項 刑罰意義之檢討 31 第二項 附條件緩刑制度之引進 52 第二節 附條件緩刑制度對於量刑原則的影響 63 第一項 刑之輕重難以判斷 63 第二項 罪刑法定原則的變動 65 第三項 量刑邏輯之紊亂 67 第三節 附條件緩刑的定位 67 第四節 現行條文之檢討 70 第四章 附條件緩刑制度之再定位 76 第一節 避免短期自由刑之流弊? 76 第一項 短期自由刑之弊病 76 第二項 緩刑制度與易刑處分之比較 79 第三項 短期自由刑之解決方式 80 第二節 避免情輕法重之情形? 83 第一項 法定刑失衡之弊病 83 第二項 法定刑失衡的解決方式 84 第三節 取代保安處分? 84 第一項 保安處分與附條件緩刑之重疊 84 第二項 保安處分或附條件緩刑之選擇 86 第五章 結論 87 參考文獻 93 | |
dc.language.iso | zh-TW | |
dc.title | 量刑觀點下之附條件緩刑 | zh_TW |
dc.title | Suspension of the Execution of Sentences in the Perspective of Sentencing | en |
dc.type | Thesis | |
dc.date.schoolyear | 98-2 | |
dc.description.degree | 碩士 | |
dc.contributor.oralexamcommittee | 李聖傑,林鈺雄 | |
dc.subject.keyword | 附條件緩刑,緩刑,修復式司法,量刑, | zh_TW |
dc.subject.keyword | suspension of the execution of sentences,probation,restorative justice,sentencing, | en |
dc.relation.page | 96 | |
dc.rights.note | 同意授權(全球公開) | |
dc.date.accepted | 2010-08-16 | |
dc.contributor.author-college | 法律學院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dept | 法律學研究所 | zh_TW |
顯示於系所單位: | 法律學系 |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 大小 | 格式 | |
---|---|---|---|
ntu-99-1.pdf | 814.19 kB | Adobe PDF | 檢視/開啟 |
系統中的文件,除了特別指名其著作權條款之外,均受到著作權保護,並且保留所有的權利。